213.第210章 元昊出征,老範洞悉

十二月底趙駿坐船渡過洞庭湖,就到了荊湖北路。

這裡倒是離汴梁不算遠,從漢水到襄陽出了南陽盆地,就能直接到汴梁了。

不過在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視察了荊湖北路後,他並未北上回到開封,而是坐船西去往了四川。

同年十二月,汴梁開封出現了小規模地震,但幅度很小,並未造成太大影響和危害。

然而有諫臺官員立即用這件事情大作文章。

通過今年年初雷、麟、府州及陝西大雨雹,五月京畿旱、磁州蟲食桑,八月潭州暴雨,以及年末汴梁地震等理由爲藉口,說災異屢見,有宵小作祟,請罷知院和諸多同知宰相。

這種彈劾算是古代,特別是宋代常見的套路了。只要地方災禍頻繁,諫官和御史臺就要彈劾宰相,說是宰相的鍋,然後皇帝順勢罷相。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王安石,因旱災被罷免。

以往這一招還是挺好用,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這一次趙禎在早朝當着諸多諫臺和御史臺官員的面駁斥。

並且解釋說旱災是因爲天氣回暖,蟲災也是因爲乾旱益於蟲類生長,地震是大地板塊與板塊之間碰撞,暴雨是東南風把溼氣吹向內陸所致。

一通科學知識,把百官羣臣們唬得一愣一愣的。他們聽不懂,但大受震撼。

只能說趙禎科普視頻沒少看。

十二月底,朝廷又出左藏庫錦綺綾羅一百萬,下陝西路市糴軍儲,再加上之前前前後後運送到陝西的儲備糧食,現在范仲淹不能說富得流油,那也算是兵強馬壯。

在這種情況下老範把西北經營得像是個鐵桶,一時間竟然讓李元昊都覺得有點無從下手的感覺,不知道從哪裡進攻。

歷史上他倒是在保安軍方向找到了突破口,但當時主政的是人範雍,再加上鄜延路地勢開闊、堡壘稀少,主官是個不懂軍事的文臣,自然成爲李元昊優先捏的軟柿子。

現在嘛..

寶元二年,公元1039年一月,西北塞外的雪還未化,賀蘭山山頂依稀能看見白頭。

天空霧靄沉沉,遼闊的草原上長起了青草,一羣羣牛羊漫無目的地在草地上游蕩,髒兮兮的綿羊猶如一坨坨灰雲,牧人騎馬驅趕,靠近點那牛糞味道讓人上頭。

李元昊最近一段日子住在城外的軍營當中,党項人的軍營很有意思,一頂頂帳篷林立,帳篷外就是草原,士兵們每天放牧。

他們下馬是民,上馬便是軍,跟後來的蒙古民族很像。

此時李元昊正在帳篷裡看着地圖,身邊野利遇乞、野利旺榮、楊守素、張元等人陪伴在左右。

天氣雖冷,但帳篷內卻溫暖如春。

李元昊看着地圖上標註的那些點,嘆息道:“這范仲淹不容小覷啊,宋境的鄜延路各條要道,都被他修築了堡壘,從去年開始,他們就把邊境的人遷走,沿途建立烽火臺,一旦強攻,宋軍必有依仗。”

“陛下,宋人有句俗話說得不好聽,但臣卻覺得很有道理。叫做“只有千日做賊,無有千日防賊”。縱使宋軍再多修堡壘,這樣只知道捱打,卻不出擊,終究是落了下乘。”

旁邊軍師張元說道。

他此時作爲李元昊欽定的攻宋軍師,自然要出謀劃策,以博取上進。

李元昊覺得張元說得很有道理,問道:“不錯,朕纔是進攻者,宋軍不敢出邊,甚至他們還把邊境的軍隊收縮回去,從土門退到了一百多裡外的龍安山,連邊境都拱手讓給我們了,這出擊與不出擊,不就是由朕來決定嗎?”

這就是戰爭主動權。

原來宋夏邊境是土門附近,也就是後世靖邊縣天賜灣鎮一帶。但如今范仲淹主動收縮戰略,竟然把宋土相讓,無疑大大增長了李元昊的信心。

這說明宋軍在懼怕他們,根本不敢出來打,只能龜縮堡壘,打防禦戰爭。

那他豈不是想打就打,想走就走?

抱着這樣的想法,李元昊目光在地圖上巡視,指着渭州的方向道:“宋軍在鄜延路、環慶路佈下重兵,修築大量堡壘。但探馬來報,涇原路卻並無多少堡壘,兵馬也都退守鎮戎,駐紮在三川寨、定川寨一帶。”

張元立即說道:“這必定是范仲淹定下的奸計,若是我軍從涇原路進攻,宋軍便可以自環慶路馳援,趁着我們進攻鎮戎的時候,斷我們的退路,到時候兩面夾擊,我軍形勢堪憂。”

“嗯,朕也是這樣想的。”

李元昊嘆了口氣,雙手揹負在身後,緩緩走到了旁邊會議廳的主位椅子上坐下,說道:“範賊狡詐啊。”

“陛下無需憂愁,正如軍師所言,“只有千日做賊,無有千日防賊”,雖有把我軍自比爲賊的意思,但道理是這麼個道理,宋軍只知道守,若我們虛張聲勢,多路進攻,總能讓他們無法防備。”

野利旺榮跟在李元昊身後說道:“何況我們在宋軍內多有內應,他們的動向我們瞭如指掌。運用得當的話,我們四處出擊,宋軍四處防守,疲於奔命,必能將他們擊敗。”

“唔”

李元昊沉吟了片刻,說道:“若是朕佯攻涇原路,調動環慶路的馳援,那你們覺得,朕主力應該進攻何處纔對?”

張元與野利旺榮等人互相對視一眼,幾乎異口同聲道:“定邊軍,保安軍!”

保安軍和定邊軍位於鄜延路和環慶路的中間,如果宋軍判斷西夏的主力去進攻涇原路了,那麼環慶路的兵馬肯定會第一時間馳援,如張元所說,切斷元昊退路,來個兩面夾擊,關門打狗。

此時環慶路必然空虛,而定邊軍和保安軍就首當其衝。此地向東可屏蔽延州,向西可溝通環慶路,向北與西夏的鹽州、宥州相連。

西夏軍若能佔領這裡,既能在宋軍防線打下釘子,步步擊破對方防線,又可威脅延州的側翼,還能在主力分路進攻延州時,確保己方退路,並保障本國的鹽州、宥州。

最重要的是鄜延路已經被范仲淹打造成了一個烏龜殼,往烏龜殼身上鐵頭衝肯定不明智,一旦保安軍和定邊軍遇襲,那麼鄜延路這邊肯定也會馳援。

到時候整個戰場都會被調動,說不準李元昊還有可能趁着鄜延路主力馳援保安軍這邊的時候,去偷襲碰一碰鄜延路的這個烏龜殼。

“不錯,正是這裡。”

李元昊目光深邃,望向一旁的地圖道:“宋軍既然要步步爲營,四處修築堡壘,那朕就四處出擊,讓他們不能招架。”

天色慢慢暗了下來,呼嘯的西北風吹得青草彎了腰,十多日後,二月初,西夏發動進攻了。

此刻宋夏邊境長達數百公里邊境線,人煙已經稀少。

保安軍順寧寨以北的遼闊荒原上,原本互市留下的街道建築已經腐朽破敗,本來是建在草原上的一條長街,如今木製房屋散架倒塌,只有一面麪店鋪旗幟,還在風中飄揚。

四個月前,宋人遷走了在這邊經營互市的漢人,沒有了漢人之後,來做生意的党項人和羌人自然也就待不下去,這裡成爲一條空街。李元昊親自帶領大軍三萬,疾馳着戰馬,如一股洪流一般,出現在了順寧寨北面的曠野草原上。

他四處眺望,目光放在了那破敗的街市中。

當年宋太宗趙光義和宋真宗趙桓想利用西夏來牽制遼國,於是不僅封賞李德明李元昊父子,讓他們建立國家,可以自稱國王,還給予了很多優惠,比如宋夏互市。

但隨着李元昊一意孤行要建國稱帝,宋夏邊境地區便變得荒蕪了起來。

原本邊境十多個市場都被宋軍強行關閉,他們帶走了漢人,禁止宋朝商人再來售賣茶葉、米麥、瓷器、漆器、匹帛、香藥等。

那個年代不知道什麼情況,反正茶葉這東西好像有癮似的,不僅宋人喜歡喝,周圍國家都喜歡,甚至遠銷海外,成爲宋朝外貿當中與瓷器並列的存在。

而西夏人則往往用食鹽、馬、牛、羊、駱駝、氈毯、蜜蠟以及柴胡、麝香、紅花進行交換。

嚴格來說這對於兩國是互惠互利,畢竟宋朝馬匹來源只有吐蕃和西夏,遼國那邊雖也有互市,可遼國禁止賣馬給南方,甚至下禁令“每擒獲鬻馬出界人,皆殺戮,遠配其家”。

所以李元昊稱帝,與宋國交惡,對於雙方不管是官方還是百姓來說,都不是一件好事。並且對西夏的危害遠對於宋國的危害。

因爲大宋可以在吐蕃那繼續貿易換馬,雖然比以前少了很多,但總歸還是有來源。

西夏這邊就麻煩了,除了沒有茶葉喝以外,西夏產的東西賣不出去,經濟就崩潰了,國內勢必會造成嚴重的負擔。

爲此很多人反對李元昊。

然而李元昊卻還是稱帝了,因爲他堅信自己一定能擊敗大宋,把大宋的陝西路給搶下來。

一旦佔據了陝西,那整個秦鳳路和陝西路都歸於他的手中,地盤便擴張了一倍,有了宋國的人力物力補充,到時候他就不信取消互市這點危害能對他造成什麼影響。

因此李元昊也僅僅只是看了眼那破敗的互市,隨後大手一揮道:“繼續進軍,我們的時間只有一日,一日宋軍就會發現我們!”

“走!”

身後部將揮舞着手中大刀呼喝着。

千軍萬馬如潮水般向宋朝境內涌去。

李元昊的內應已經摸清楚附近宋軍的烽火臺情況。

他更是已經派出刺客,半夜摸到了烽火臺下,將裡面的人刺殺。

因路途遙遠,宋軍換防時間是三日一輪。

但保安軍和定邊界周圍早就被范仲淹修了大量堡壘。

有保安軍治所栲栳寨,有金湯城,有懷威堡、威邊堡、九陽堡、定邊寨、東谷寨、白豹城等等,說起來白豹城還是李元昊在景祐元年建的。

當時李元昊突然入侵宋境,佔據了這裡,在這裡修築城池,沒多久宋軍反應過來把他驅趕了出去,這座城池反而留下來了。

如此一來即便刺殺了前線烽火臺的士兵,一天之內他們也很快就會被後面的烽火臺士兵發現。

就算是繼續派人刺殺,不僅容易暴露,還會讓對方警覺。

所以留給李元昊的時間確實不多。

此時延州。

范仲淹的府邸當中,他剛剛接到消息,西夏軍隊正在攻打涇原路鎮戎軍。

大量西夏部隊分成數股兵馬,襲擊了懷德、鎮戎、西安州、會州等數個邊境的州府,邊區大大小小數十個堡壘要塞都遭到了襲擊。

根據探馬來報,敵人或數百,或上千,最多的也就是四五千騎兵直接突襲到了鎮戎軍城外,雙方展開激烈戰鬥。

見到這個情報,范仲淹很快判斷這應該是李元昊的虛張聲勢之計。

如果李元昊真要進攻涇原路的話,就不可能分兵襲擊各寨,而是集中力量突襲。

對方這麼做,除了故佈疑陣以外,主要還是不希望被宋軍發現對方的真實意圖以及兵力總數。

“元昊雖有吞併西北之心,但他最大的缺陷就是兵少,攏共可以調用的部隊不過十萬,而我大宋卻有四十萬,這勢必會讓他很難進行突破。”

范仲淹沉吟道:“然正所謂“備前則後寡,備後則前寡,備左則右寡,備右則左寡,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我們採取處處防守,反而會給他處處可趁之機,他以這種聲東擊西之計,就是想調動我們的軍隊。”

樞密使王德用說道:“不錯,以老夫之見,此時元昊的主力必然在環慶路。他覺得種世衡那邊可能會馳援涇原路,一旦如此,環慶路空虛,就是元昊趁虛而入的時候。”

“那我們是不是應該立即派人通知種將軍那邊,讓他不要派兵馳援涇原路?”

麟府路兵馬鈐轄王仲寶說道。

“不。”

范仲淹稍微沉吟後,搖搖頭道:“讓他去,只有這樣纔會讓元昊以爲我們上當了。”

“相公之意是?”

衆人不解。

范仲淹就在地圖上的環慶路一帶畫了個圈道:“正如我剛纔所言,元昊兵少,只能聲東擊西。王沿與葛懷敏突然遭到襲擊,一定會立即上報給我,如果我不派人去,元昊勢必會知道我已經猜到他的意圖,你們說他會怎麼樣?”

“馬上撤軍?”

衆人瞬間能夠猜到。

“不錯,我以爲這是一次擊敗元昊的機會,此賊明白我已經知道了他的謀劃,那下次必然更謹慎,更難以防備。還不如假裝上當,引誘其深入腹地,來一個甕中捉鱉。”

范仲淹目光看向環慶路一錘定音道:“而這個甕,就是定邊軍和保安軍。這個鱉,自然是元昊。”

李元昊的謀劃,被一覽無餘!

第22章 不乳宋,就會死第365章 千炮瞄城157.第156章 殺這點人夠誰看的?133.第133章 報紙219.第216章 人與自然?讓我康康113.第113章 回不去了?第85章 知皇城司,偶爾當個人第59章 三易回河第464章 該拿回西域了第373章 在趙光義墳頭蹦迪第47章 晏殊迴歸第406章 確定國慶日,爲百姓服務第16章 靖康恥第334章 將整個世界都甩在身後第61章 宋仁宗是個軟蛋這件事(第一更)270.第266章 大宋會變得更好246.第242章 政制院換屆第61章 宋仁宗是個軟蛋這件事(第一更)297.第293章 不堪一擊190.第188章 淮南貪腐案第352章 出兵西北,派韓琦張亢第366章 收復青塘268.第264章 想想知院會怎麼做第33章 晏殊的心事162.第161章 有些事情,必須去做!293.第289章 讓李元昊去試試水第496章 抵達巴格達第10章 世間並非非黑即白(求推薦票)第68章 剛纔外面人多,是朕不對(第八更)148.第147章 鬼樊樓覆滅139.第138章 趙允讓的試探第396章 贏得倉皇南顧134.第134章 燒第一把火第24章 趙光義是蠢豬第372章 政制院黨派劃分第347章 梟雄第501章 威震西方221.第218章 耶律宗真騎虎難下第407章 都是因爲宋國216.第213章 讓大宋屹立於世界之巔!第101章 把開封府一鍋端了125.第125章 東方一極戰略150.第149章 把人變成了鬼(二合一)第501章 威震西方第65章 想通了(第五更)第408章 沒有人比我更懂漢人第366章 收復青塘263.第259章 給天下官員漲薪第35章 來點今日大宋笑話第358章 高麗叫父第416章 文明開化與武力307.第303章 滅了越李朝224.第221章 爲了清白,請老祖宗赴死第364章 追出二百里,令夏人不敢寇邊第409章 大國重器鐵甲艦295.第291章 他有大鐵炮,我有小鋼炮262.第258章 公平律法356.第351章 出大事了第21章 第一堂課第405章 鐵甲艦建造成功,先告訴鄰居第336章 一點工業革命的小小震撼第396章 贏得倉皇南顧164.第163章 這裡永遠是你的家247.第243章 這個男人來自後世第68章 剛纔外面人多,是朕不對(第八更)第45章 拉一派打一派149.第148章 讓他們看看他們治下的大宋(二162.第161章 有些事情,必須去做!356.第351章 出大事了第96章 開封府再出陰計132.第132章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第412章 宋國武器商第465章 藉口有了第359章 好二兒要涼了?140.第139章 李迪來投201.第198章 貪腐案完結,良方妙藥第460章 慶曆十年第37章 科學體系的殘缺286.第282章 王安石的警覺第97章 老範的幫助第330章 它比金銀更值錢!第398章 豐功偉績,與天下人分享217.第214章 李元昊聯遼抗宋第35章 來點今日大宋笑話第504章 真傳國玉璽210.第207章 你們相信我嗎?第452章 治國手段與衆人想拜師288.第284章 殺生爲護生第58章 歷史獨一份第416章 文明開化與武力第354章 後裝槍炮,王曾病逝第460章 慶曆十年178.第176章 調研應天府,田昌有冤第491章 來大活了160.第159章 法治的意義296.第292章 大宋有槍第500章 阿拔斯的救世主第426章 此一去,西夏不復第56章 復明前最後一堂課,學生篇286.第282章 王安石的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