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第228章 宋遼主力相遇

轟隆!

隨着一聲驚天動地的響聲炸裂,城牆上的炮口,陡然爆發出巨大的火焰。

下一秒,一顆巨大的鐵球如流星一般向天空疾射而去。

就看到它的速度非常快,幾乎是眨眼間就飛出了二三裡地,在空中劃過一道絢爛的弧線,隨後越過耶律敵魯古的頭頂,徑直落入了遼軍在城外的人堆裡。

“砰!”

巨大的聲浪隨後如雷鳴般炸響,由於是城牆居高臨下以拋物線射擊,不是平地直線射擊,並沒有造成穿糖葫蘆的效果。

但即便如此,徑直砸下,巨大的實心彈還是把兩人當場砸死,隨後穿進地面,驚起塵土飛揚。

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只知道那原本密集的人堆陣型,頃刻間就亂作一團,原地死掉的兩人血液與腦漿四處迸裂,灰塵飄揚而起,隱約還有慘叫聲。

那是炮彈砸在地上,濺起的土塊石頭四射出去,將周圍人給弄傷。

整個戰場上,瞬間鴉雀無聲。

所有人都呆在原地,茫然地四下掃視,渾然不覺剛纔的爆炸聲和落在他們軍陣裡的到底是什麼東西。

“柱子,你個直娘賊,打歪了!”

城頭上反倒爆發出一聲憤怒的呵斥,是一箇中年軍官正在對炮兵罵罵咧咧。

然而僅僅只是片刻後,第二門火炮再次發射。

轟隆!

再次一聲巨響過後,耶律敵魯古睜大了眼睛,因爲他看到,那一枚黑色的鐵球,徑直向着他的方向落來,他甚至都還沒來得及催馬逃跑。

下一刻,又是“砰”的一聲,都沒有一絲慘叫,連人帶馬,耶律敵魯古壯碩的身軀,直接變成了一灘肉泥,原地依舊只剩下飛揚的塵土,以及掩埋在塵土下被砸得四分五裂人馬殘軀。

“殺!”

幾乎是見到敵方大將死的瞬間,保塞城北門便大開,一個穿着鎧甲的中年軍官縱馬馳騁而出,身後跟着數千騎兵。

這中年軍官叫做楊文廣,爲左班殿直,只是個正九品的下級軍官,甚至都不算將領。

由於在汴梁時期,火炮建成之後,需要有炮兵試射,所以趙禎就把當時擔任侍衛的楊文廣調過去當炮兵手的小班長,反正也就那麼幾門炮,炮手總共就十多個人。

此次遼國來襲,朝廷又從後方調集了十萬禁軍來前線,楊文廣的炮兵小隊自然也在其中,並且他的父親楊延昭曾經做過保州知州,對這裡非常熟悉,楊文廣作爲將門虎子,又來到保塞防備遼國,也算是子承父業。

兩門火炮造成的殺傷力其實非常小,由於榴彈製造難度大,在工業水平沒有達到那個前提之前,幾乎只能用實心彈,所以到目前爲止,兩顆炮彈下去,也就殺了三個人,一匹馬。

但幾乎是在保塞城門大開的瞬間,遼國的步兵方陣先是一陣騷亂,緊接着隨着第一個士兵“啊”的怪叫一聲,扔掉手中的武器扭頭就跑,整個遼國步兵方陣頃刻間就土崩瓦解,兵敗如山倒向後方涌去。

在個前裝滑膛炮時代,實心彈的威力確實不如可以爆炸的榴彈。然而無論海戰還是陸戰,公認最有效的還是實心彈。

因爲在黑火藥時代,球形榴彈基本就是擺設,對付步兵破片數量太少。12磅拿破崙炮彈的榴彈破片才20多片,考慮到破片飛散球狀分佈,而且地面以上有效破片還幾乎要減半,半徑15米內能打到人的機率很低很低。

反觀實心彈,如果是平面射擊,對付敵人的列陣,能夠起到穿糖葫蘆的效果,一炮出去,對面站直的一排人,管你多少人,一路幹穿到底。

據《制勝的科學》以及《戰爭論》記載,拿破崙時代,曾經有枚實心彈貫穿了26列步兵方陣,直接殺了四十多人。而且這些人都是被打穿身體,四分五裂,死狀奇慘,對於敵人的軍心士氣打擊非常大。

由此可見,雖然從城牆上射出的炮彈是拋物線,完全不能造成平地直射那樣一炮穿心的效果,可這結結實實幾裡地外就把人砸成碎片的東西,給予了遼國士兵多大的心理傷害!

在這種情況下,死者周圍的遼國士兵首先就開始崩潰,緊接着就帶動了其他人,如多米諾骨牌一樣,還未開戰,就兵敗如山倒。

就連督戰的遼國騎兵,都不再去斬殺逃跑的士兵,而是勒馬便走,跑得飛快。

一是他們的主將死了。

二是看到耶律敵魯古的下場,他們也怕啊!

楊文廣率領城中準備的幾千騎兵,一路追殺,將遼國兵馬追出了數裡地,斬敵數百人才返回。

要不是耶律宗真並不是把所有兵力集中在北門外進攻,除了北城以外,西城和東城還有並未潰敗的遼軍,聽到動靜立即趕來馳援,恐怕這一下,直接能讓遼國入侵部隊徹底崩潰。

但即便如此,耶律宗真得知宋軍有超遠距離大殺器,也是嚇了一跳。宋軍太強大了,一里左右有投石車扔震天雷,百步開外有弓弩,城下有手榴彈。

現在在三裡外,居然有鐵彈射出來砸人,還要不要他們大遼騎兵活了?

眼看北城門的進攻受挫,耶律宗真不得不退兵十餘里,重新整頓部隊,安營紮寨。整個遼軍即便傷亡不大,也就死傷數百人,可軍心士氣,卻跌落到了谷底。

這種情況下,顯然不可能再攻城。

耶律宗真又與衆臣商議,現在擺在他們面前的只有三個選擇。

一是立即撤兵,趁着如今傷亡不大,灰溜溜地回去。

二是與宋國和談,雖然他們這次進攻受挫,但整體上他們也摧毀了宋軍大量堡壘、軍寨,只是還沒有攻破宋軍的城池,達到威懾宋國的目的。

可至少氣勢上贏了,目前還是處於遼國進攻,宋軍防守的形勢,只要宋軍認慫,雙方就還有和談迴旋的餘地。

三是繼續進攻。

雖然那新武器攻擊射程確實很遠,但殺傷力有限,只要騎兵督戰隊強硬地逼着步卒頂着宋軍的炮火繼續發動進攻,只要衝到城下架起梯子,也許還是有機會攻破保塞。

問題在於,今天宋軍只展現出了兩門大炮,鬼知道他們還有幾門?並且是否還藏有更可怕的武器,能不能威脅到後方的遼國皇帝?這些都是要考慮的事情。

並且更重要的是,宋軍在二三裡外就能進攻了,等遼國步卒跑到城下,這二三裡的距離,足夠宋軍再開幾輪炮火。

然後城頭上還有投石車扔震天雷,還有牀弩射擊,到了近處還有弓弩和手榴彈.

光步卒們跑到城牆下,就得死多少人哦。

而且說不準在宋軍的強大火力下,步卒怕是根本跑不到城下,就已經崩潰了。

這可不是演練或者幻想,古代打仗的時候,只出現少量傷亡,就會引起全軍大崩潰的例子比比皆是。

後世常有人說這個少量傷亡的比例是10%,雖然10%這個數據沒有確切出處,但古代一支部隊只死亡少量士兵卻整軍崩潰是很正常,哪怕他有數十萬大軍。

如春秋時期笠澤之戰,越軍五萬,吳軍六萬,越軍事先得知吳國三軍平分兵力,每軍兩萬人。

於是越軍削弱左右翼變成各六千人,先行渡過去把吳軍的左右翼各兩萬人引開,然後中軍以四萬人的絕對優勢猛攻吳軍中軍兩萬人,吳軍中軍崩潰後造成吳軍全線奔潰。

還有秦朝末年,背水一戰這個成語出處的井陘之戰,漢軍統帥韓信先埋伏了兩千騎兵,然後帶領主力一萬人與趙軍二十萬交戰,且戰且退,佯裝敗逃。

等跑到綿蔓河邊之後,趙軍此時陣型已經被追擊戰拉得極長,並不能排列出陣勢。而韓信到了河邊就重新列陣,頂住了敵人的猛攻。

此時埋伏的兩千騎兵出動,攻佔了趙軍大營。雖然他們並未給趙軍造成太大傷亡,但趙軍同樣直接全線崩潰。

所以雖然從總體上看死亡的士兵比例只佔全軍的極少數,但這通常意味着大軍的某個戰線已經崩潰了,崩潰處的敵人通過夾擊包抄、崩潰、繼續夾擊包抄循環擴大優勢,進而導致整支軍隊的徹底崩盤。

耶律宗真作爲遼國皇帝,自幼擅長騎射,自然不是什麼傻蛋。因此一想到宋軍猶如烏龜殼上再長刺的城池強度,就覺得腦殼疼,現在他是真想不到怎麼攻破敵人城池的辦法了。

對峙耗下去,遼國耗不起。

繞開這些城池,直接南下,問題是南下全是宋軍城池、堡壘和軍寨,後勤線跟不上,靠在堅壁清野的河北區域打野,那能繳獲多少能供得起三十萬大軍的糧草?

就算是他能打劫到那麼多糧草,黃河咋辦,他難道還能在河邊造船殺過黃河,衝到汴梁開封府去嗎?

除非遼國騎兵個個長翅膀!

因而耶律宗真都快瘋掉,現在是撤也不是,不撤也不是,早知道當初就裝聾作啞,只要宋國不主動破壞盟約,每年還能進賬幾十萬貫,何必要自討苦吃呢?

而就在耶律宗真騎虎難下,左右爲難之時,保塞城池上,保塞守將王德用也是老將,通過斥候偵查,遼國士氣衰落,便立即聯繫范仲淹。

此時范仲淹其實也已經知道了遼國聲東擊西,明面上進攻高陽,實際上回擊保塞,是想先把保塞拿下,再啃其它骨頭。

於是老範立即重新調兵遣將,整頓十多萬大軍,揮師北上救援。

但他的行軍速度很慢。

主要原因在於,一是要先擊潰遼國在高陽城外的步卒,二要防備遼國的騎射,所以在行軍途中,就要保持好步兵的陣型陣列。

然而“行軍陣”和“作戰陣”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列好的“作戰陣”陣型的宋軍步卒其實是不怕騎兵衝鋒的,因爲宋朝主力步兵部隊都有重甲步卒,一旦遼國騎兵陷入其中,失去了機動性,即便是重騎兵也要淪爲待宰羔羊。

怕的是步卒在還沒有進入“作戰陣”狀態時,處於“行軍陣”當中,遼國騎兵發動突襲,先隔着幾十步遠程放風箏騎射,防止步兵列陣,再進行突襲,這樣很容易造成整個軍陣的瞬間崩潰。

所以簡單來說,野外要是遇到遼國騎兵,在已經布好軍陣的情況下,范仲淹絲毫不懼。奈何他必須行軍趕到保塞,在這路上要是遭遇襲擊,那問題就嚴重了。

要是岳飛在肯定能處理好這些問題,可整個南北兩宋終究只出了一個岳飛,范仲淹作爲文官統籌全局已經不易,要想指揮十多萬大軍隨時做好防禦姿態,將陣型調整好,自然沒那麼迅速。

這就造成了他行軍速度相當之慢,從十二月十七日斥候就已經發現遼軍主力動向,再到他十八日接到王德用的求援信,然後調整隊伍出發。

從高陽到保塞,四五十公里的路,他硬生生走了四天,幾乎每天只能行軍十公里,可以說相當艱難。

沒辦法。

大軍臃腫,老範的戰略優秀,可實操指揮就沒那麼強,再加上宋軍獨有的將不知兵、兵不知將,兵將之間不熟悉,造成嚴重上下級割裂嚴重,往往一名將領很難迅速把陣型調整好。

除非韓信或者岳飛來,不然就只能保持半作戰半行軍姿勢,一有風吹草動,就要立馬列陣,可以說還是老範的經典戰術,步步爲營,一步一個腳印。

面對老範如烏龜爬一樣的戰術,如果此時遼軍立即撤退的話,顯然是沒有絲毫問題。

但耶律宗真猶豫了。

還是那個問題,現在撤兵的話,灰溜溜地回去,什麼好處都沒撈到,還造成了那麼多傷亡,顯然沒辦法給國內貴族一個交代。

因此思索再三,即便是斥候已經向他彙報,范仲淹的主力正在向保塞進發,耶律宗真也還是沒有拿定主意。

他甚至在那一刻天真地在想,范仲淹主力沒有城池掩護,肯定要與他們進行野戰。

之前他不敢和范仲淹野戰,是因爲當時范仲淹主力十七八萬大軍,他那才八萬,而且老範還有手榴彈,在兵力於科技上有億點小差距。

現在跟蕭惠匯合後,光遼國騎兵就有十三萬,加上徵召來的其他民族步卒,總兵力已經與范仲淹相差不大,即便宋軍再從其他地方調支援來,他依舊有一戰之力!

想到這裡,耶律宗真最終決定,和宋軍進行野戰嘗試,實在不行,他的騎兵那麼多,打不過總也能跑!

於是在宋寶元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遼國主力迎來了宋國主力。

雙方於保塞陷入對峙。

115.第115章 建立政制院,從一品國公第74章 賜同進士出身?狗都不當!234.第231章 宋遼保塞決戰第106章 不能再一個人孤獨地戰鬥112.第112章 對付惡勢力的三個辦法第22章 不乳宋,就會死第321章 讓子彈先飛一會兒(祝大家新年快樂第362章 中華文明,將愈發璀璨209.第206章 決堤了276.第272章 將他們碾進歷史車輪裡(元旦快第497章 中東風雲再起164.第163章 這裡永遠是你的家第332章 耶律宗真的憂愁第428章 西夏最後的絕唱224.第221章 爲了清白,請老祖宗赴死第409章 大國重器鐵甲艦286.第282章 王安石的警覺第17章 呂夷簡栽跟頭第339章 慶曆六年新的規劃第100章 包圍開封府122.第122章 我趙某是讀春秋的!258.第254章 快去請大孫回來!第90章 與開封府的第一次衝突第475章 試試就逝世125.第125章 東方一極戰略第370章 大宋該圖窮匕見了186.第184章 千金買馬骨258.第254章 快去請大孫回來!286.第282章 王安石的警覺第90章 與開封府的第一次衝突第514章 大閱兵,大宋百姓的軍隊145.第144章 不平靜的一夜第34章 數學課第506章 萬國來朝(1)314.第310章 白話文運動219.第216章 人與自然?讓我康康第394章 決戰圈套第524章 趙禎出京第429章 野利來降,歸義軍下落312.第308章 惹怒大宋的下場第458章 不許胡馬窺陰山第425章 一眼看去,便是萬家燈火第324章 巡視黃河第78章 看看這大宋第458章 不許胡馬窺陰山第105章 糊塗,抄了你家都是我的第520章 大宋一天比一天好155.第154章 景祐改制(大家注意身體)第503章 三喜臨門,傳國玉璽272.第268章 年關到了,過個好年第341章 事情鬧大了第428章 西夏最後的絕唱第452章 治國手段與衆人想拜師277.第273章 遠洋船隊迴歸第97章 老範的幫助第324章 巡視黃河256.第252章 慶曆新政第一輪風波第16章 靖康恥174.第172章 今年的國家任務第81章 無憂洞第446章 吃絕戶,陳規陋習254.第250章 南下度蜜月,柳永來攔車第517章 女真反叛,遼國內亂。204.第201章 故里已經成爲過去第411章 把島國端上大宋的餐桌第456章 將領請滅遼,幽燕世家歸262.第258章 公平律法189.第187章 李元昊籌備稱帝,攻宋212.第209章 萬人相送第63章 復明的那一刻(第三更)第374章 滅遼吞夏,東北百年大計第318章 李朝覆滅162.第161章 有些事情,必須去做!275.第271章 要裁軍,先建軍,做最壞打算。第518章 國家利益至上第437章 新的發展,新的革新第513章 律法嚴明,大宋盛世289.第285章 後苑驚變,引蛇出洞128.第128章 夏竦的一招閒棋第413章 大宋的戰爭之王第441章 又被搶劫了第383章 欽差到來186.第184章 千金買馬骨247.第243章 這個男人來自後世第358章 高麗叫父第460章 慶曆十年第396章 贏得倉皇南顧150.第149章 把人變成了鬼(二合一)177.第175章 苛捐雜稅,路遇田昌第472章 不怕失敗,大膽試錯!第25章 裡外都是個死第399章 邁入大一統王朝255.第251章 李白蘇軾來了也得有政績216.第213章 讓大宋屹立於世界之巔!第17章 呂夷簡栽跟頭第77章 出宮,刺青第361章 戰略部署,奪回燕雲第55章 朝廷的應對第18章 改變大宋政壇第65章 想通了(第五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