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臣以爲,不妥!

“陛下,荀相求見。”

晚膳用罷。

劉協心情不錯。

正手按琴絃,緩緩撥動。

坐在他身旁的分別是迎春以及蔡琰。

其中蔡琰負責指點他的撥絃姿勢,以及節奏上的輕重緩急變化。

迎春則坐於一旁引火烹茶,茶香繚繞。

如此良辰美景,紅袖添香。

令劉協心情愉悅,暢快不已。

還是當皇帝好啊!

那日在寢宮中,被迎春當面撞見他與蔡琰睡在一張牀上。

雖然古代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度。

但真若是換了別的身份。

現在他縱然能和二女閒坐共飲花茶、一同學琴。

但氛圍方面,想要有現在這麼輕鬆加愉快,恐怕是想也不用想了。

“文姬妹妹,來嚐嚐這茶吧。”

劉協視線範圍內。

迎春面帶微笑的將剛沏好的茶水推到了蔡琰身前:“文姬妹妹的琴音,每每聽到,皆有新鮮感覺,讓人如同沐浴在三月的春風之中,難以忘懷呀。”

“迎春姐姐謬讚了,文姬也只不過算是粗通琴道罷了,倒是迎春姐姐這茶沏的,妹妹可從未喝過這麼好喝的花茶,陛下能有迎春姐姐朝夕相伴,當真是福氣不淺呀。”

蔡琰同樣目露笑意,回以客套語句。

“陛下是天子,當然有福氣啦,不過文姬你說笑了,迎春只不過是個小小婢女罷了,他日若文姬留宿宮中,奴婢還要再爲您更衣呢。”

“迎春姐姐還在記恨妹妹嗎,文姬對天發誓,那日我若知入殿者是迎春姐姐,文姬必然忍痛起身相迎,絕不會高臥不起,失了禮數的。”

“妹妹這是哪裡話……”

“姐姐這是哪裡話……”

倆個女人你一言我一語,左一句右一句。

雖然半個字也沒有問及旁邊的劉協。

但不知不覺間。

這氣氛怎麼就越來越奇怪了呢?!

劉協感覺有些瘮得慌。

琴也彈不下去了。

這個東西他本身也沒有多少興趣在裡面,不過是遊戲之舉罷了。

此時覺得乏味了。

便當即起身。

“忠漢,隨朕去靜思殿,告訴荀相,朕願意見他了。”

索性。

原本不打算在此時間召見荀彧的劉協改變了主意。

與其看這兩個丫頭上演陰陽師鬥法。

倒不如去和荀彧談一談國家大事。

雖然……

他知道現在去見白天就被他拒絕過的荀彧。

商談的結果可想而知肯定是不會愉快就是了。

“臣領命,陛下請。”

名爲忠漢的老宦官微微躬身,自去前頭領路了。

靜思殿內。

已得到天子召見的荀彧靜靜站在大殿中央。

在他身前。

是一眼望不到的各色古籍。

其中《老子》、《尚書》、《孫子兵法》、《論語》……赫然在列。

當然。

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

儒學自然也被擺在了最顯眼的位置。

“陛下之風,不似儒家,倒頗似法家,也不知是師從何人,現陛下尚且年幼,若不及時糾正,他日再想規勸,恐爲時已晚啊。”

獨處靜思殿內。

荀彧喃喃自語,心事沉重。

以前。

國家混亂,禮壞樂崩。

他擔心天子年幼,沒有明辨是非之能,落入權臣之手,恐天下動盪。

現如今自從董賊伏誅後。

長安又數度被圍城。

當今天子無論是從決斷上,亦或是武功上,都出色的令人震撼。

但如此一來。

荀彧又有了其他的擔憂了……

“若天子以法家爲尊,道統淪喪,大漢江山有暴亡之險啊!”

荀彧飽讀詩書。

粗略一想。

秦朝二世而亡的舊事如在眼前。

更加心急如焚了。

“荀相,爲何孤立於此?”

正思慮間。

身後傳來了天子的聲音。

“讓荀相久等了。”

荀彧正欲行禮,被天子笑着挽住了雙臂。

“謝陛下……”

荀彧仍舊堅持行禮,這纔在天子御賜的錦凳上安坐。

“不知此時入宮,荀相有何事問朕?”

人也見了。

劉協索性不墨跡繞彎子了,開門見山,直接發問。

早點拒絕。

也能早點打消荀彧心中那不切實際的念頭。

對彼此都好。

“陛下,今日勤政殿內,臣之提議,陛下考慮的怎麼樣了?”

略微沉吟後。

荀彧開口問道。

“考慮過了,朕不同意。”

荀彧話音剛落。

劉協當即回答。

白日裡。

勤政殿內。

在經歷了九卿輪番轟炸要錢後。

耐心本就不多的劉協,又迎來了當朝三公之一的荀彧。

而荀彧所求,卻並非錢財。

以他之意。

卻是想讓劉協停止改革軍隊制度。

按照他的說法。

一方面。

軍隊待遇提升,靡費不止,時日長久,必勞民傷財,使得國家動盪、社稷不穩。

而另一方面。

荀彧則認爲。

如今漢室衰微,其原因在於人心不古……

“陛下,以兵鋒加於天下,天下以兵鋒還,以德育加於天下,天下以德育還,如今社稷動盪,人不修其身……”

“正所謂舉孝廉、父別居,舉秀才、不知書。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這纔是癥結之所在啊。”

見天子態度並未改變。

早已想清楚的荀彧更加堅定了,繼續勸道:

“臣亦知陛下有威福四海之望,但如今黎民苦難深重,若大興武事,則更是難以負擔,當下之急,臣以爲非在軍務,而在於教化人心啊。”

“嗯,荀相你說的有道理。”

一直說到這一句,劉協這纔打破閉口禪,回了一句。

然而荀彧臉上的喜色還沒來得及完全展開。

劉協繼續說道:

“正如荀相所言,教化人心纔是當下之急,所以朕才決定改革軍隊制度,加強戰鬥力,以無敵於天下之兵力,平定四海,守護四方子民。”

“如此百姓安居樂業,沒有流離失所之憂,沒有背井離鄉之苦,德育教化,便是水到渠成之事了,荀相你以爲呢?”

“臣以爲……不妥……”

頂着劉協滿含期許的目光。

荀彧硬着頭皮反駁道:

“陛下,自我大漢武皇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以儒立國,乃是我大漢國之根本,陛下如今不開經宴,不問大儒,朝中大小事,皆與幾個武將商議而決,若正值戰時尚且可以理解,但時日長久,必爲國家之亂,動搖國本啊。”

第八十七章 來將可留姓名?第二百零六章 忠犬袁術第一百九十三章 張郃立奇功!第三百一十一章 去種地吧第二百八十三章 最好的機會第二百五十七章 壞我大業,該殺!第七十一章 放眼天下之氣魄第七十九章 徵兵不利第一百零三章 隨朕向前,爲諸將斷後!第三十章 天子武功,陣斬臧霸!第一百二十六章 好戲將上第一百一十五章 什麼?居然虧了?!第一百一十一章 臣不敢信啊第三十四章 毒士毒計!第一百六十三章 這可是我發誓效忠的雄主啊!第二百九十七章 由守轉攻的第一步第三百零二章 這叫投石機!第七十二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一百五十章 挖牆腳原來這麼容易的嗎?第二百八十二章 離間三子第五十二章 高順歸心!第一百六十八章 山雨欲來,風滿城!第十九章 新的傳承?第一百零五章 不跑了,跟他丫幹!第一百四十五章 情報第二百七十八章 氣數已盡?第三百零三章 大坑第二百七十四章 隕石再現,趕盡殺絕!第二百一十章 必殺袁術!第九十四章 大魚入彀第一百三十八章 給臣一次機會!第一百九十六章 送份大禮給袁紹第九十五章 結拜兄弟?第九十八章 忘恩負義趙子龍!第二百三十一章 這是自取滅亡第二百三十五章 一走了之第七十章 流民圍城!第二百三十三章 心灰意冷的劉關張第三百一十一章 去種地吧第一百三十八章 給臣一次機會!第一百七十二章 末將請戰!第二百二十三章 長安怪象第一百一十八章 解放生產力的最佳方案第一百六十五章 急了,袁紹他急了!第一百二十章 劉協的問題第三百二十七章 誰背叛,蔡瑁也不會背叛!第一百八十七章 犯長安者,雖遠必誅!第三百一十六章 歡天喜地入冀州(下)第一百五十四章 留下,全部留下!第三百三十章 雪戰奪荊州(2)第一百七十七章 價值十萬聲望值的新傳承第一百四十九章 有情況了第七十六章 沒人能懂第二百三十三章 心灰意冷的劉關張第一百三十八章 給臣一次機會!第二百九十八章 由守轉攻的第二步第十八章 朕,就是大局!第四十九章 成立錦衣衛!第一百六十六章 對先登營的安置第一百六十四章 得加錢!第八十二章 軍名得勝,戰無不勝!第十五章 復刻《青花瓷》!第一百二十二章 什麼?系統失靈了!第十二章 他甚至不願意叫我一聲彪哥……第七十五章 打的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第二百四十章 以人爲城,一步不退!第二百二十八章 就拿爾等人頭祭旗!第二百八十二章 離間三子第三百二十五章 我荊州軍竟不堪一擊?(下)第五章 收服賈詡!第一百八十九章 文丑少勇,劉備無謀!第三十三章 呂布叫陣!第二百七十九章 戰略態勢的調整第二百四十八章 謀逆不赦,收復失地!第八十六章 好個袁本初!第八十七章 來將可留姓名?第二百一十八章 天子,不可久侍!第一百四十九章 有情況了第七十七章 練兵無能?朕親自上!第五章 收服賈詡!第十七章 政治的藝術第三百一十九章 荊州將領無男兒?第二十章 戰神血統!第二百七十章 親征,親征!第二百四十章 以人爲城,一步不退!第二百四十章 以人爲城,一步不退!第二百八十章 小孩子才做選擇第二十九章 朕,與汝一戰!第八十五章 就這?第一百二十三章 狀況頻出第六章 朕說的話,就是漢律!第三百零零章 正名問題第二百三十章 傳承、商城、稱號第一百五十九章 末將本想大聲呵斥……第八十一章 徵兵!還是徵兵!第二百六十一章 必須連根拔起第三百一十六章 歡天喜地入冀州(下)第二百五十六章 八百破五萬!第八十三章 想起來了!第一百八十四章 驚天噩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