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九錫

從麥城之變開始,短短兩個月之內風雲突變,關係好到幾乎穿一條褲子的董卓軍與孫堅軍反目成仇,孫堅神秘慘死,董老大幾乎死在麥城,而打得你死我活的孫堅軍與荊州軍,忽然又握手言和結成同盟,荊州軍更是一度抓到天下士林無比痛恨的董老大,險些把董老大活活燒死,但輪到董卓軍反擊時,可憐的荊州主力卻被未出全力的董卓軍重創,連荊州治府襄陽都被董卓軍攻陷,孫權援軍船隊居然還被騎兵擊潰,暴出大漢戰爭史上的奇蹟,待到初平四年十一月十三日,荊州形勢基本明朗,董卓軍控制了荊州三分之一的地盤與一半以上的人口,剩下的長沙、武陵和江夏等郡已成一盤散沙,孫權軍又遭重創,無力與董卓軍爭鬥這些空白地盤,荊州全境落入董卓軍手中已經只是時間問題。

在這期間,徐州劉備也沒有閒着,乘董卓軍無暇暗中支援袁術的這段時間,攻破袁術大本營壽春,袁術逃亡廬江途中氣病而死,從建立那天開始就沒有得到任何諸侯承認的仲氏帝國宣告滅亡,部將紀靈收攏袁術軍殘部,保護袁術家眷南渡長江投奔孫權,因爲孫權曾經與袁術之女定親,藉機收編了袁術殘部,在淮南之戰中沒出一兵一卒便白撿便宜,而劉備經此一戰後,威名大振,汝南龔都、劉闢軍主動投降,劉備軍的地盤擴大一倍以上,佔據徐揚二州與豫州半部,實力僅僅稍遜董卓軍與袁紹軍,已是天下第三。

康鵬最害怕的人不是劉備,劉備的地盤雖大,可幾乎都是平原,在董卓軍西涼鐵騎面前根本無險可守,而且經過數次戰亂後,劉備的地盤人口相對稀少——也就意味着劉備軍後勁不足,董卓軍只需休養生息一段時間,積攢足夠的物資,康鵬有把握在半年之內摧毀劉備軍的虛假繁榮。康鵬最擔心的是那個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曹操,與董卓軍退還長安那兩年一樣,曹操發展的穩健簡直讓康鵬害怕,從佔領青州之後,曹操就一直在休養生息,發展經濟與農業,招募流民屯田養兵,逐步光復兗州失地,加上青兗二州原有人口基礎,曹操軍的後勁實際上超過劉備或者袁紹,同時曹操與郭嘉二人都看破了董卓軍包圍中原的戰略,無論董卓軍如何挑撥,死活都不肯與袁紹或者劉備開戰白白消耗自身實力,不僅保住了曹操軍自身的潛力,還間接保住了袁紹與劉備的潛力,使得董卓軍的中原戰略難度無形中家大。

曹操這麼穩,我們的董太師當然不高興,而且董太師還從岳父伏完與蔡邕口中拷問得知,曹操還在鼓搗一個秘密遷都的計劃,想乘初平五年正月十五漢獻帝與伏壽成親的機會,以參加慶禮爲名,秘密把漢獻帝迎到東郡,擺脫董卓軍對漢獻帝的暗中控制,以天子之名號召諸侯組成第三次反董聯盟,最讓董太師憤怒的是,種種跡象表明,逐漸長大的漢獻帝可能也知道這件事,對這件事態度曖昧,雖然蔡邕和伏完寧死不願招認,還沒有準確證據,但董太師明白,漢獻帝也想自己當家作主了。

小舅子不聽話,還想拐走自己的小姨子並聯合敵人攻打自己,而且時間只有短短的兩個月了,我們的董太師明白這件事的緊迫性,不敢在襄陽休息,佔領襄陽後的第三天,也就是初平四年的十一月十六,董太師在襄陽召集文武百官,匆匆任命魯肅代理荊州刺史,負責荊州剩下的戰事,留副軍師龐統、大將馬超、魏延和甘寧等人輔佐魯肅,又命令原住涪陵的董卓水軍全線東下,將西涼水軍的總部搬遷到江夏,原住成都的董卓軍大部也全線東移,準備下一步的江南戰役,甚至連未來女婿孫策都來不及安撫,仍然暫且收監,董太師就帶着賈詡、呂布、龐德和華歆等人,率領一萬鐵騎北上洛陽,去找自己的小舅子算帳。

初平四年十二月初,康鵬等人趕到洛陽,坐鎮後方的李儒按康鵬的命令調遣徐晃、董崇等將率軍東出潼關,在洛陽郊外與康鵬會師,康鵬與董崇兄弟二人一年未見,見面後免不了有一番唏噓,各自哭訴別來之情,康鵬還破天荒的對董崇帶來的那支屢立奇功的二爺軍嘉獎一通,親自接見了艾全、馬壯等運氣好得離譜的董卓軍福將,大加勉勵。當夜,康鵬秘密找來馮太監兄弟,詢問一番後又賞給倆兄弟幾記耳光,交代仔細後才放他們回宮。

次日,康鵬進洛陽面君,第三次重回洛陽,洛陽城的破敗更甚,人口從康鵬離開洛陽時的百萬之衆銳減至不到四十萬,足足減少了三分之二,只有洛陽皇宮卻比康鵬離時更加金碧輝煌,佔地面積更大了許多,而康鵬敬獻那座光華宮,也在緊張的施工中。

看到這些情景,康鵬不但不高興,反而在早朝門前當着文武百官的面不顧形象的破口大罵,“幹你孃,與本相玩扮豬吃老虎,簡直就是孔夫子門前賣文章。”康鵬暴怒了,以前他用美女和奢華腐蝕漢獻帝,敗壞漢室聲名,漢獻帝表面上當,實際上卻一直和曹操勾勾搭搭,還想遷都躲避康鵬的控制,其心不小。

“董太師,兩年不見,益發精神了,簡直是越活越年輕。”滿朝文武百官都不敢招惹董老大,惟有馬日鄲、董承和朱攜三名心中無愧的老臣敢和康鵬說話,白髮蒼蒼的馬日鄲先向康鵬討好幾句,怯聲問道:“敢問太師爲何事動怒?難道是因爲他們嗎?”馬日鄲指的他們就是伏完與蔡邕,這倆個漢獻帝與曹操之間的秘使此刻已經被剝去官服,押在百官的隊伍最後。

康鵬自然不能承認是在罵漢獻帝,點頭栽贓道:“太傅大人好,本相是在罵他們。”馬日鄲等人再問康鵬爲何扣押伏完與蔡邕二人時,康鵬怒道:“太傅大人稍等,待到朝上,本相再一一控訴他們的罪行,簡直就是膽大妄爲,竟敢打劫持聖駕的主意。”

馬日鄲等人大驚失色,失聲道:“劫持聖駕?伏大人與蔡大人他們?他們敢嗎?”可康鵬板着臉不說話,馬日鄲等人也不敢追問,但康鵬的話迅速傳遍了皇宮前列隊等待早朝的文武百官之中,不消片刻,洛陽文武百官紛紛遠離伏完與蔡邕二人,就象害怕他們身有蝨子一樣。

不一刻,皇宮內的景陽鐘敲響,康鵬一馬當先,帶着百官一起入朝,待進得大殿,康鵬就惡狠狠盯上了高座在大殿之上的漢獻帝,一年多沒見,漢獻帝又長胖了不少,雖然表面還在做出一副被酒色掏空的模樣,但看到康鵬,漢獻帝還是被嚇得全身顫慄不止,不敢與康鵬對視,百官三跪九叩之後,馮斌從漢獻帝身後站出道:“百官有本早奏,無事捲簾朝散。”

“老臣有本。”康鵬站出隊列,惡狠狠說道,語氣之兇狠,讓滿朝百官都打了一個寒戰。

“太,太師有本請奏,朕一、一定準。”漢獻帝差點被嚇哭,連問候康鵬的話都忘記了,只是結結巴巴說道。

康鵬抱圭冷冷道:“啓稟聖上,近日臣密查得知,侍中蔡邕與車騎將軍伏完二人,世食漢祿,卻不思報效國家,更外連國賊曹操,企圖劫持聖上東遷兗州,其心當誅!”

康鵬此言一出,滿朝皆驚,漢獻帝更是嚇得魂飛魄散,秘密指使蔡邕、伏完與曹操聯繫的人就是他,一旦蔡邕和伏完把他供出來,很難說眼前這個魔王不會對自己撕破臉皮。過了良久,漢獻帝才強作鎮靜道:“太師是否誤會?伏蔡二人素來對朕忠心耿耿,豈能作此無君無義之事?”

“聖上的意思是?”康鵬搶上前幾步,緊盯着漢獻帝厲聲道:“懷疑老臣在說慌了?”

“沒有,沒有。”漢獻帝下意識的向後一縮,帶着哭腔道:“太師誤會了,朕豈會懷疑太師?朕也不敢啊。”

“太師,不要衝動。”馬日鄲也搶上前幾步,壯着膽子拉住康鵬,勸道:“太師不要衝動,聖上絕對沒有懷疑你的意思,只是蔡邕與伏完二人平時確實對聖上忠心耿耿,我等也想不到他們敢作這罪當滅門的叛逆之舉,既然二人已經被太師拿下,就請帶上朝來審問,聖上也好給他們定罪。”

對馬日鄲,康鵬還是有幾分尊敬,一切的情報都表明,馬日鄲向來是幫理不幫人,對西涼軍也抱有好感,所以漢獻帝聯繫曹操的事也不敢讓他知道,當下康鵬點頭道:“就依太傅之言,將二人押上來。”

蔡邕與伏完被押上來時,倆人都緊盯漢獻帝,老淚縱橫的悄悄搖頭,象是在向漢獻帝傳達什麼信息,康鵬看在眼裡,心中冷笑,對着二人大喝道:“蔡邕,伏完,當着滿朝百官,你們老實交代,是誰指示你們與國賊曹操聯絡,企圖劫持聖駕東遷?”

蔡邕與伏完對視一眼,一起搖頭道:“沒有人指使,是我們自己聯絡曹操,企圖劫持聖駕的。”二人都打定主意,寧可身敗名裂都不能出賣獻帝,不給董魔王借題發作的機會。

“你們……,你們!”馬日鄲氣得白鬍子直跳,揮圭亂打蔡邕伏完二人,泣不成聲道:“你們還是當世大儒,書都念到狗肚子裡去了嗎?竟然敢作這樣的事,你們枉負君恩,枉負君恩啊。”文武百官中忠於漢室的官員也紛紛唾罵二人,而蔡邕與伏完低頭不語,默默承受着馬日鄲的毆打與百官唾罵。

看着馬日鄲將二人打得頭破血流,康鵬心中大爲解氣,又拉住馬日鄲道:“太傅且慢,此二賊的罪行遠不止如此,且聽本相慢慢說來。”

“什麼?”馬日鄲怒道:“他們還做了什麼傷天害理之事?”

康鵬盯着蔡伏二人,冷冷道:“自黃巾之亂後,羣賊並起,禍亂天下,本相上奉聖意,下應民心,討伐各地割據國賊,先後擊潰匈奴、烏丸與羌族等胡族,又平定益荊二州,神州大地,本相已然統歸近半,只得再將孫權、劉備和曹操國賊消滅,便可中興我大漢,使聖上與天下百姓安享太平,可這二人居然喪心病狂的聯絡劉表、孫權與曹操等國賊,妄圖使衆賊一起聯合,抗擊天兵謀害本相,使天下重歸戰亂,其罪之重,縱然千刀萬剮也不足以洗其罪孽。”

“你胡說!”被康鵬栽上分裂祖國罪名的蔡邕大叫道,可康鵬緊接着大喝一聲,“還想否認?說,聯絡劉表孫權等賊,企圖謀害本相的主使是誰?”

提到幕後主使,蔡邕和伏完立即懨了,低下頭,蔡邕無力的說道:“沒有人主使,是我們自己做的。”伏完低聲道:“不關其他人的事,你不要牽連無辜。”

康鵬冷冷的扭過頭去,不用他說話,早有一幫老臣衝上去圍打蔡伏二人,“逆賊!”“奸賊!”邊打邊罵,尤其是平時與伏蔡二人交好的朱攜、董承等人打得最狠,但伏蔡二人目中含淚,那怕被打得頭破血流,連哼都不哼一聲。康鵬偷眼看漢獻帝,見他仍然縮成一團,臉上連愧疚同情的神色都沒有,康鵬心中暗怒:“此子簡直就是狼心狗肺,伏蔡二人這麼替他背黑鍋,他卻連勸都不勸一下。”

不管怎麼說,蔡邕和伏完始終是康鵬事實上的岳父,康鵬再恨他們,也不能看着他們被活活打死,當下康鵬朝呂布和龐德一使眼色,二將立即分開百官,救出伏蔡二人,呂布大喝道:“他們是朝廷犯人,且聽我義父處置。”

“瞎說。”康鵬佯作訓斥道:“聖上在此,那有爲父說話的份?”康鵬又轉向漢獻帝說道:“萬歲,二賊罪證確鑿,已經親口招認,請萬歲降旨處罰二賊吧。”

漢獻帝一驚,又往後一退道:“相父在此,還是請相父處置的好。”

康鵬不依不饒,繼續說道:“萬歲轉年就十五歲了,是該親政的時候了,還是請萬歲處置的好。”

康鵬和漢獻帝推來讓去,誰都不願背上殺賢之名,最後康鵬漸漸流露出不滿的神色,漢獻帝才勉強道:“既如此,就將這二賊滿門抄斬吧,以懲戒他們的罪行。”不出康鵬的預料,漢獻帝說出這些話後,早朝的文武中果然有四五名官員面露震驚不滿,早有賈詡華歆等人協助康鵬記下他們的容貌姓名,當夜這幾名官員就被請到董卓軍中喝茶,再到午夜,又有幾名朝廷官員被請進董卓軍大營,便再也沒有機會走着出來。

“太重了。”目的達到後,康鵬又出來做好人了,康鵬假惺惺的說道:“上天有好生之德,請萬歲看着他們都是三朝老臣(PS:漢靈、漢少、漢獻三朝)的份上,饒他們一命,貶爲庶人即可,至於他們的家眷,以請萬歲賞給老臣爲奴吧。”其實康鵬更想說只把伏壽賞給他爲奴隸就行的,只是光要伏壽一人,那也未免太明顯了,不良學生的臉皮再厚,也不好意思這麼做。

“就依太師,就依太師。”漢獻帝連聲答道,馬上把伏蔡二人貶爲庶人,他們的家人連帶未來老婆一併賞給康鵬做奴隸,待衆臣平靜,康鵬露出滿意表情後,馮斌才又出列道:“衆臣有本奏本,無本捲簾朝散嘍。”

“臣侍中華歆有本。”一直沒有說話的華歆,終於迫不及待的出列道。

漢獻帝雖然從來沒有見過華歆,但看到華歆是康鵬帶進早朝的,知道他是康鵬親信不敢得罪,趕緊說道:“准奏。”

“啓稟萬歲,自黃巾亂賊並起至今,天下分崩,漢室衰微,萬歲令不出洛陽,羣賊並起,各霸一方。”華歆奏道:“惟有董太師獨撐大梁,外拒胡族,內掃韓遂、劉焉與劉表等賊,孫權曹操等一干國賊,也不過苟延殘喘,待太師大軍到時,定然土崩瓦解,中興漢室,指日可望。”

“不錯。”漢獻帝討好似的說道,“董太師勞苦功高,確實辛苦了,待漢室中興,朕一定重重嘉獎太師。”華歆說的確實是實話,大漢朝這個破架子,沒有康鵬的西涼軍撐着,早就破散崩離了,羣臣也紛紛附和,贊成華歆的話,但華歆接下來的話,卻令他們大吃一驚。

“兵出不能無名,太師討伐諸賊,名正方能言順。”華歆接着說道:“臣請萬歲賜太師九錫,封康王,假天子行事,方能名正言順討伐諸賊,一統宇宙,光復漢室。”

衆人目瞪口呆,封王?漢朝立朝三百多年,除去呂氏亂政時封的呂姓王外,只封過一個異姓王——王莽!

第51章 成都保衛戰(上)第56章 奸計得逞第50章 綁票犯魏延第21章 提前的決戰(5)第24章 康鵬的任性第8章 多行不義必自斃第18章 招降第24章 勝利(下)第44章 統一之戰(2)第31章 董二軍PK虎豹騎(上)第46章 緊鑼密鼓第56章 奸計得逞第17章 爲殺你而救你第3章 張遼揚名第15章 董老大第二次搶親第12章 戰後第42章 錦帆甘寧第4章 沸水中的鹿第33章 長安政變(上)第29章 貂蟬與呂布第54章 洛陽民心第16章 鐵桿反董聯盟之血染鄴城(下)第3章 盟友就是用來出賣的第21章 董老大割須棄袍第35章 萌芽第33章 董二軍PK虎豹騎(下)第54章 洛陽民心第14章 董老大的羣英會第15章 血戰汜水關(3)第10章 紅顏依舊第45章 脣槍舌劍(上)第13章 計窮葭萌關第33章 神醫?官迷!第32章 選擇第14章 鐵桿反董聯盟之臥龍初出第31章 遠交近攻第28章 多線作戰(3)第51章 統一之戰(9)第26章 一箭雙鵰第30章 江夏諜戰(下)第15章 血洗黃家莊(上)第52章 統一之戰(10)第17章 董老大的人道主義第17章 國事家事第52章 奸雄本色第47章 鏖戰武昌(上)第53章 成都保衛戰(下)第30章 劍閣決戰(上)第24章 董二爺再度出馬(中)第15章 血洗黃家莊(上)第17章 國事家事第18章 懲治第35章 倆個小孩的宿命相遇第43章 董老大的心事第48章 鏖戰武昌(下)第19章 亂起第31章 撲朔迷離第32章 小氣的周瑜第26章 來者第11章 烈女文鷺(上)第33章 三個臭皮匠第55章 破罐子破摔第1章 不良司機的厚禮第49章 全民戰爭第10章 螳臂當車(下)第34章 趙雲定親第27章 多線作戰(2)第51章 魔王發飆第47章 鏖戰武昌(上)第4章 凱旋而歸第28章 青州黃巾起第28章 青州黃巾起第41章 垂死掙扎(5)第4章 孫堅之死(上)第34章 長安政變(下)第7章 冀州混戰(2)第40章 董老大難得發好心第33章 長安政變(上)第16章 卑鄙第9章 冀州混戰(4)第30章 董老大遇刺的後果(下)第53章 統一之戰(11)第12章 冀州混戰(7)第7章 江湖騙子第4章 毒士對鬼才,再次交鋒!(中)第14章 血戰汜水關(2)第56章 奸計得逞第45章 脣槍舌劍(上)第10章 再遇蔡文姬第13章 新長安第39章 大喬的夢中情人第52章 成都保衛戰(中)第17章 董老大的人道主義第17章 宿命的相遇(1)第9章 鐵騎對飛軍第42章 錦帆甘寧第55章 統一之戰(13)第16章 陷陣營的恐怖第9章 愛恨交織第33章 長安政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