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變故

顏益把身旁不知是誰人的腳從自己大腿上移開,然後支着手臂坐起身來。

由於昨日裡連着飲了兩場酒,使得顏益的腦袋還有些昏昏沉沉,喉頭發乾,正想披衣而起尋些水喝。

突然他聽到院外有人焦急地喊道:“徐郎君,石郎君,在不在?”

顏益想了一想才反應過來,這應當是在喊徐庶、石韜,便朝牀榻上分辨了一會兒後尋到兀自沉睡的徐庶,用力搖晃道:“元直,有人尋你!”

徐庶被這麼一搖也醒了過來,問道:“是誰?誰尋我?”

顏益道:“我也不知,只聽院外有人呼喚,你且隨我去看看是不是尋你。”

徐庶坐了起來,匆匆下了牀榻,連鞋履也沒穿,衣衫不整地推門出去,一看果然院柴門外之人有些熟悉,好似是劉廙家的老僕,便問道:“稻叔,何事如此急慌?”

那喚作稻叔的老僕見徐庶出來,刻意壓低聲音道:“徐郎君,我家二郎可在你處?”

徐庶上前打開門道:“在呢,還在睡覺,你且隨我來。”

稻叔匆匆往前跑,竟然不顧禮儀直接從徐庶身旁穿過,奔入屋內,找到劉廙就一陣搖晃,說道:“二郎!快醒醒,快醒醒啊!”

劉廙被一陣搖晃之下,哪裡還睡得着,睜開眼睛睡眼惺忪地問道:“嗯?稻叔?怎麼了?”

稻叔焦急地說道:“大事不好啦,大郎被州府的吏員請去啦!他們還說要尋你一起去,你卻恰好不在。”

劉廙聞言立刻清醒了過來,騰地一下坐起來,問道:“什麼?大兄被州府吏員請去了?是哪個掾屬的?”

稻叔道:“是賊曹的人,都還帶着刀來。”

劉廙狠狠朝牀榻上捶了一拳道:“哎!兄長不聽吾言,竟至於此!”

他說着就披衣穿履,作勢欲要往外去。

隨在稻叔身後進入屋內的徐庶卻把這一切都看在眼裡,忙攔住劉廙道:“恭嗣,你要去哪裡?”

劉廙這時候也有些慌了神,說道:“還能去哪裡,去州府問問究竟是何事?”

徐庶聞言更是攔得緊,說道:“不可,你不聽稻叔說那賊曹吏員還要尋你一起去麼?你現在找上門去豈不是自投羅網?”

顏益也聽出了端倪,附和道:“元直說的對,我也以爲你眼下不宜魯莽行事,非但不能去州府,甚至還應當立刻換個地方藏身。”

他們這麼一鬧,石韜與陳靖也早就被吵醒了,他們從言語裡也聽出了個大概。

石韜道:“恭嗣,你先冷靜冷靜,莫要着急,容我等與你一起想想辦法。”

陳靖則取來水壺給劉廙倒了一杯水,說道:“來,先喝杯水醒一醒,我們慢慢商量。”

就連老僕稻叔都拉着劉廙道:“二郎,大家說的對,你不可去啊,那些差吏凶神惡煞的,一看就不懷好意。”

劉廙被衆人一勸才稍稍冷靜下來,一屁股坐在榻上,捂着腦袋道:“那我應當怎麼辦?”

徐庶雖然爲人大大咧咧,爲人卻有些急智,也不去管劉廙,而是問道:“稻叔?你來之時,那些差吏可曾走了?你過來的路上可曾被人看見?”

稻叔道:“已經走了,小人過來時並未被人看見。”

徐庶道:“那便好,你留在此處照看着你家二郎,我去州府尋向巨達探一探消息。”

石韜這時候卻站了出來道:“元直,還是你留在此處與恭嗣想辦法,我去尋巨達兄探問。”

徐庶點頭道:“也好,你去時千萬注意,莫要暴露了恭嗣在此處的消息。”

顏益這時候道:“廣元兄,你去州府可會經過南安舍?”

石韜點頭道:“稍稍繞些路可經過。”

顏益道:“那你順道去一下,把李參與我那兩個扈從叫來,讓他們備些衣物,牽着馬來。”

石韜應諾了一聲後匆匆而去。

徐庶則有些反應過來,問道:“公利兄可是要送恭嗣出城避一避?”

顏益點頭道:“然也,既然劉牧欲要盡得劉氏昆仲,則恭嗣留在此處亦不安生,不如先出城暫避。”

老僕稻叔亦附和道:“對對對,二郎還是先出城去爲好。”

陳靖則道:“既然州府遣人來捕拿,那出城的道路或也有人盤查,恐也不易走。”

徐庶道:“事情或還沒那麼嚴重,且待石韜探聽消息回來再說。”

顏益雖然口舌便給,但並非機變之才,遇上這事情也有些不知所措,但他知道若在這事上處置得宜的話,定會讓他與此幾人的關係更爲密切,便更多了幾分說服他們去常山的把握,所以小腦瓜使勁地轉,欲要想個良策來。

不過此地畢竟是荊州,人生地不熟,饒是顏益想破了腦瓜卻也沒想出能救出劉望之的方法來。

不過他突然靈光一現,想到了一個人物,說道:“元直,我聽聞龐公從子龐士元素有機變之才,不知此人何在,我等或可尋他來想想辦法。”

徐庶搖頭道:“公利兄所言極是,不過龐士元前些時日出外遊歷,如今尚未有他回來的消息,怕是顧不上眼前之事了,你我還當自己想辦法。”

顏益又問道:“那或可尋龐公、司馬公出出主意?”

徐庶又搖頭道:“二公雖名高德隆,然皆拒絕劉鎮南征闢,素爲劉鎮南所忌,此事還是儘量少攀扯上二公爲好。”

二人說話間,得到石韜報訊的李三匆匆來到。

顏益把此間事情大略與李三說了,然後吩咐他與兩名扈從各去幾個城門處打量一番,看下虛實。

又過不久,石韜匆匆回來,進入屋中剛剛關上門,劉廙就衝上前問道:“我大兄怎麼了?”

石韜皺着眉頭道:“情況不妙,向巨達言有人告舉你兄弟二人與北邊曹賊暗中交通,故而汝兄前時一力勸諫北上用兵,乃是爲了拖延時間,好向曹賊報信。”

劉廙怒道:“這是惡意中傷!我兄弟怎會與曹賊交通,簡直血口噴人!”

陳靖嘆道:“此乃誅心之論也!”

徐庶亦道:“彼輩竟然如此構陷,當真歹毒啊!”

顏益也聽出味道不對,這種勾結敵人的罪名,乃是欲置人於死地的做法,還真有些搞大了。

老僕稻叔更是坐倒在地,喃喃道:“這些歹人爲何要如此害主家啊!當真沒有天理了!”

顏益道:“事已至此,恭嗣不可久留城中,還當速速避走。”

劉廙道:“不,我若走了,我大兄怎麼辦?”

徐庶拍了拍劉廙的肩膀道:“你還記得你昨日如何勸你大兄的麼?既不能法柳下惠和光同塵於內,則宜模範蠡遷化於外。怎麼輪到你自己了卻失了方寸呢?”

劉廙畢竟還年輕,遭逢突然變故有些不知所措,幸得身旁有好友們悉心勸解。

又過了一會兒,李三與另兩名扈從回來了,顏益忙問城門處的情況如何。

李三道:“城門處好似比往日盤查得更緊了些,尤其是北門方向。”

顏益並沒有處置此等事情的經驗,皺着眉頭問道:“可有什麼方法護送劉二郎出城?”

李三想了一想後道:“或可混在我等隊伍中出去?”

顏益道:“若被發現如何處置?府君可是特意吩咐我等千萬莫要與劉鎮南、左將軍等人惡了關係。”

李三道:“那只有我等替其掩護,讓其單獨出城。”

顏益道:“怎麼掩護?”

李三倒是心思巧妙,說道:“或可藉由蘇掌櫃的車隊掩護,車隊目標大,門吏少不得要上前來討要些好處,足以吸引人注意,劉二郎趁機出城,想必不會引起注意。”

顏益拍手道:“妙啊!子承果然機智。”

顏益回去把這個計劃與衆人說了,徐庶、陳靖等人都覺得此法不錯,劉廙卻仍有些失魂落魄,彷彿還未從此事的打擊中甦醒過來。

徐庶上前道:“恭嗣,爲今之計,唯有你先想辦法出城避一避,容我等再計較如何營救你大兄脫困。”

劉廙談道:“哎……事到如今,也只得如此了,小弟已亂了方寸,一切便依諸位兄長之意。”

——☆——☆——☆——

襄陽南北通衢,北上可入司、豫,西進可入益州,東去可至揚州,南下則是南郡與荊南四郡。

襄陽南門雖然不比臨近沔水通向樊城的襄陽北門熱鬧,但走陸路去南郡郡治江陵以及更南邊的荊南四郡,襄陽南門便是不二選擇。

而眼下的南門門樓下,就排着兩三家商隊的貨車準備出城。

漢代收取的商業稅目叫做市稅,也就是在專門的市坊中進行交易,買賣雙方需要交納給稅吏一定的稅款。

除開市稅之外,對於行走在外的行商而言,更有另一種稅費是避免不了的,那便是關津稅。

關津稅便一如其名,乃是在關口要津之處收取過往商賈通行稅費。

在太平時節,整個大漢收關津稅的也就是一些固定的地方。

但如今天下紛亂,各地軍閥爲了多收些稅費,便在各自控制的地區攔路設卡收取稅費。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上邊的軍閥需要收取稅費,下面的胥吏也需要收取額外的好處中飽私囊。

此種情形演變到後來,但凡運輸貨物進出城的時候,門卒都會惡意刁難一下,除非你識趣給些好處,不然有得麻煩。

襄陽南門處也不例外,幾個門卒正圍在幾輛出城的貨車邊上東翻一下西看一下,直到隨行的商隊掌櫃暗中塞上些物事,才心滿意足地揮手放行。

前邊的商隊通過之後,後邊又接上了一個商隊,這支商隊所載運的貨物倒是荊州當地比較罕有的毛皮,不僅有牛皮、羊皮,甚至還有一些貂皮、狐皮。

一個爲首的門卒什長上前問道:“喲?這許多皮貨,汝等是從北邊來的?”

這商隊掌櫃正是蘇雙,他笑着答道:“將軍有眼力,我等正從北邊販貨而來,往江陵去。”

蘇雙一邊套着近乎,一邊悄悄從衣袖下塞過去了一小串銅錢。

門卒什長接了錢掂了一掂發現入手挺沉,知道來人挺懂規矩,正欲揮手放行。

不過他望了一眼裝載皮貨的貨車,發現貨車中間鼓鼓囊囊的,中間若是藏個把人也不是不可能,頓時想起了今早州府傳來的命令。

門卒什長來到貨車邊上,用刀鞘朝車上的皮貨重重拍了一拍。

蘇雙見狀忙上前問道:“將軍,何故如此啊?”

門卒什長瞥了一眼蘇雙,繼續用朝皮貨中央戳了幾下後才揮手放行道:“上頭吩咐嚴加排查,以免賊人亡走,掌櫃且多擔待。”

幾輛貨車重新開動,在騾馬的拉動下緩緩往城外而去。

在車隊的後邊,有兩人牽着馬亦步亦趨地跟隨前進,其中一人刻意底下頭,用高大的馬身遮掩自己的行跡,卻正是劉廙。

他看見了方纔門卒檢視貨車的一幕,心想自己還好沒藏在貨車裡邊,不然豈不是被發現了,還真是好險。

就在商隊將將要走出門洞的時候,那門卒什長好似發現了有些不妥,他見商隊末尾上兩個牽馬之人有些鬼鬼祟祟的,且方纔好似也沒有仔細檢查。

正在門卒什長有所懷疑,但還沒有決定時不時要上前叫住那倆人的時候,城外恰巧跑進來一頭青驢,青驢上騎着一名二十出頭的青年。

那騎驢青年與商隊交錯而過的時候,青年好似看到了某個熟人,出言招呼道:“恭嗣,你要出城麼?”

門卒什長一聽此話,立刻反應過來,上邊交代欲要盤查捕拿之人的字不正是恭嗣麼?且那人鬼鬼祟祟的,肯定有問題,便上前喊道:“後邊那兩個牽馬的,慢些走,把傳符出示一下。”

門卒什長剛剛往走去,門洞下異變突生,那兩個牽馬之人立刻翻身上馬,衝開了前邊的商隊人員,徑直衝出了門外。

門卒什長一看急眼了,一邊追一邊大吼道:“莫跑!莫跑!有人亡走!快追!快追!”

第7章 鄉野之民第483章 鮮卑俘虜第152章 武威張繡第78章 孝子畢軌第241章 爲把妹大開腦洞第298章 堂前斥奸徒第392章 箭似飛蝗第428章 上鉤第417章 幷州羣臣第515章 裝備優勢第86章 馳援文丑第43章 各顯身手第379章 委曲求全第8章 兵臨白馬第170章 目標鄄城第515章 裝備優勢第99章 來自江東的意外消息第476章 拖延第430章 來戰第147章 亡命少年第63章 蹄聲踏踏滾木隆隆第188章 兵敗如山倒第195章 勝利的天平第232章 張甄氏的小心思第576章 不裝了我攤牌啦第367章 頂天立地劉玄德第434章 滅此朝食第166章 州中故人相見第245章 開幕儀式第134章 簞食壺漿居安思危第223章 堂外琴聲起第458章 我想回家第348章 有教無類第85章 拒不奉亂命第109章 當廷問對第179章 打入酸棗的楔子第337章 致知在格物第84章 構陷得逞第547章 回家第556章 商人的嗅覺第33章 風雨欲來如坐鍼氈第245章 開幕儀式第383章 黃花崗之變第58章 曹操的煩惱第17章 聲東擊西第501章 巧奪城門第43章 各顯身手第397章 螻蟻第303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第396章 杜長的抉擇第393章 龜甲陣第62章 中流之砥柱第524章 驚變第145章 斷其歸路第508章 戰爭賠款第88章 逢紀的好意第136章 我爲刀俎,彼爲魚肉第390章 圍點打援第209章 常山國相第412章 甜蜜的誤會第510章 自家子侄第417章 幷州羣臣第502章 城門激戰第435章 互狙第28章 城外來客第413章 相煎何太急第68章 都不是省油的燈第126章 南海陳行之第391章 劇本第557章 從幷州下手第186章 一將捨命,萬將難敵第527章 冀州名士崔州平第495章 格鬥大師魏文長第401章 變生肘腋第206章 遊說第393章 龜甲陣第178章 烏巢虛實第360章 劉皇伯第171章 潛入城中的暗子第32章 隨手挖坑巧取豪奪第222章 放開那個女孩第534章 奪占城頭第513章 統一陣線第136章 我爲刀俎,彼爲魚肉第273章 泜陽亭第548章 來自鄴城的小動作第147章 亡命少年第486章 談判第575章 “山賊”第565章 誇誇羣第548章 來自鄴城的小動作第100章 河邊漫議曹軍衆將第67章 曹公無恙第60章 誰來和我大戰三百回合第67章 曹公無恙第61章 三面夾攻第267章 真香第572章 黑山賊復辟第61章 三面夾攻第433章 工匠的思維定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