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朝廷來使

在顏良每日裡垂釣打發時間的一個月裡,河北軍雖然發軍南下,但幾乎沒有什麼大的進展。

這其中自然有曹操派人且打且退的原因,但還有另外一大原因,那就是袁大將軍沽名釣譽猶豫不決的性格又發作了。

雖然如今河北河南有識之士大都明白袁紹心中所想,而曹孟德也不惜餘力地陳說袁紹的擬肘之事來敗壞袁紹的名聲,但畢竟袁紹發佈的檄文裡全篇都是指向曹操,並未有一絲一毫指向當今天子。

此時雖然比之初平、興平年間天下格局稍稍明朗,但江東有孫策,荊州有劉表,益州有劉璋,漢中有張魯,函谷關以西直至涼州都爲關西諸軍所實際佔據,朝廷的政令所能影響的範圍有限。

然而各路羣雄們基本都還尊奉漢室天子,就比如劉表就曾供輸人力物力到雒陽去修復都城,在如此的局勢下,袁紹是絕不會像他那個中二弟弟袁術一般,冒天下之大不韙邁出那謀篡的一步。

既然還沒有拉下最後的臉面,那就萬事好商量,朝中上至天子,下至公卿百官皆有意爲雙方說和,消弭這一場即將愈演愈烈的中州大戰。

朝中目前名義上的大將軍還是袁紹暫且不提,太尉空缺,司徒是蜀郡趙溫,最後才輪到司空曹操。

說起趙溫,此君在太尉楊彪被曹操抓起來後噤若寒蟬,連屁都不敢放一個,若是歷史的車輪不被改變,在數年之後更是拍曹操的馬屁拍到馬腳上,闢曹丕爲司空掾,卻被曹操上奏選舉不實而罷免,在家中擔驚受怕竟然沒過多久就嗝屁了。

你說說這事情得多可笑,闢曹丕爲司空掾這再正常不過的操作,難不成曹操認爲自己兒子的才能連個司空掾屬都擔當不了?自然不是,他是忌恨趙溫此人擔當三公之職足有十五年,即便是天天點頭哈腰的也礙眼,就找了這麼拙劣的由頭把他給擼了。

朝中除了大將軍和三公之外,原本還有一個車騎將軍董承,但他在今年元月時候就被曹操給殺了,名義是密謀誅殺曹操。

董承和同謀的種輯、吳子蘭、王子服等人皆被夷三族,就連董承的女兒董貴人都不能倖免,弄得許都之中人人自危。

如今朝中政務一應出自侍中守尚書令荀彧之手,荀文若才擬子房,很快便安排了幾位朝廷大員北上往謁袁紹居中調停,這安排的人選自然是面面俱到,任誰都說不出個不好來。

這次安排的正牌使者一共三人,分別是光祿勳桓典、衛尉徐璆、宗正劉艾,九卿一下子就到了三分之一,給袁大將軍的面子不可謂不大。

光祿勳桓典,字公雅,譙國龍亢人,故太傅桓焉之孫。

桓典家學深厚,尤精《尚書》,在潁川教授門徒數百人。

尤其重要的是,桓典曾經被當時的司徒袁隗闢爲司徒掾,可以說也曾是老袁家的故吏。

衛尉徐璆,字孟玉,廣陵海西人,故度遼將軍徐淑之子。

徐璆在當時的官場上是個絕對的強硬分子,在董太后秉政的時期,他就敢於怒懟太后,太后讓人給徐璆捎口信照顧一下自己的外甥,徐璆卻稱“臣身爲國,不敢聽命。”後來果然揭發太后的外甥貪贓枉法,因而被貶官。

其人最爲有名的是被當今天子徵召,卻被袁術截胡,袁術僭稱天子欲要授徐璆上公之位,徐璆拒不接受且以死相逼,袁術只得作罷把他囚禁起來。

當袁術身死之後,徐璆竟然令人不可思議地得到了袁術用來篡逆的國璽,回到許都送還朝廷,名揚天下。

桓典和徐璆都是名門貴胄,且都是一大把年紀比袁本初都要大上幾歲,與袁紹都有故舊之情,端的是居間調停的好人選。

至於最後一個宗正劉艾也不是等閒人物,其人乃是漢室宗親,堪稱政壇不倒翁。

在董卓秉政時期,劉艾曾被董卓召爲丞相長史。

董卓死王允秉政時候非但沒有隨着倒黴,反而當了侍中。

及至李傕郭汜禍亂關西,他又被拜爲宗正。

當今天子東歸雒陽後,劉艾被外放爲彭丞相,封列侯。

不過當時徐州在呂布掌控中,劉艾被趕回了雒陽,兜兜轉轉又當起了宗正。

可以看得到,此人就是個人畜無害的吉祥物,不管誰當政都不會覺得他礙眼,反而屢屢升遷,而且還因爲是宗室出身,深受當今天子的信任。

要說當今朝廷中也不是拿不出比這三人名望更高的人前來遊說袁紹,但要麼如楊彪、趙溫這種被曹操忌諱,不願意放出去的人物,要麼如孔融這種與袁紹舊日裡有私怨的,數來數去,也就他們仨最合適。

這三人裡,都沒有那種曹操的鐵桿粉,就算讓袁紹全部扣下,曹操也沒帶什麼顧忌的,照樣該打就打。

當朝廷的代表團緊趕慢趕來到延津南岸的袁大將軍大營時,河北軍的前鋒部隊已經拿下了延津以南的酸棗城,正謀劃着進一步進攻西邊的原武和更南邊的陽武城。

袁大將軍看到朝廷來人後還是挺大度的,命令前鋒部隊駐紮在酸棗,暫時先不要南下。

這固然是袁紹對朝廷的一種表態,但也有不得已的原因,因爲這惡月實在是太炎熱了,手下的將士們冒着烈日攻城作戰也有些熬不住,軍中犯暑熱的士卒越來越多,若是處置不好,很容易引發疫病。

桓典、徐璆、劉艾三人面謁袁紹之後先是責以大義,說袁紹不該舉兵向天子,至於和曹司空的矛盾可以商議着辦,不必動用刀兵云云。

袁大將軍自然是不願意聽這些大道理,只礙着桓典、徐璆的家世名望不便當場發作,待他們說完就直截了當的問曹操是否肯自己請辭讓賢,然後把天子迎到鄴城來。

桓、徐二人面面相覷,袁紹的要求他們多半能猜到些,但這顯然是沒有辦法答應的,他們也不願當面得罪死了袁本初,便只能打馬虎眼,說些曹司空願意迎大將軍入許都掌政,只望大將軍休兵勒馬莫要再以武力相逼的空話。

袁紹說我這不正是入許都覲見天子麼,只是當今時局紛亂,天子身邊不能沒有若干虎賁之士衛護,以免被奸佞之臣挾持,反倒是沿途諸郡國竟然阻攔自己南下,難不成自己這大將軍是假的麼?

這場牛頭不對馬嘴的宴會從開始就註定了是不歡而散的結局。

不過,當夜幕降臨之後,白天站在旁邊靜靜看桓典、徐璆和河北衆臣你來我往,一直沒有太大存在感的劉艾,卻悄悄離開了營帳,在專人的帶領之下去了袁紹的帳中。

(大約明天中午會上架,今天就更這麼點吧,明天爭取三更。)

第565章 誇誇羣第213章 廣平沮氏第45章 宿命的對決第253章 殺賊討逆第561章 高邑侯第73章 中了個錘子第260章 難產第420章 知難而退第465章 上艾閱兵第526章 漁陽太守的人選第474章 龐士元的見聞第255章 房山礦場第205章 探監田元皓第570章 批發衣帶詔第306章 愛民如子顏府君第400章 逆推第467章 露布告捷第153章 將軍的家事第318章 狹路相逢第461章 上艾士紳第219章 黑山張燕第556章 商人的嗅覺第123章 平丘碼頭第244章 比武大會第73章 中了個錘子第294章 奪妻之恨第139章 香餌第418章 楊恪與張白騎第584章 脾氣古怪的醫者第465章 上艾閱兵第598章 囑託第399章 殺光常山兵第177章 九月初九第294章 奪妻之恨第412章 甜蜜的誤會第9章 山崗軍議第79章 伶牙俐齒第329章 義從第471章 打翻了醋罈子第450章 觀其言而察其行第92章 君子沮授第246章 紅紅火火第357章 徹夜深談第291章 從軍的緣由第125章 兵者,詭道也第449章 黑山後事第13章 隗冉的心思第391章 劇本第422章 張燕託孤第574章 韓侯嶺第301章 順勢而爲,堵不如疏第221章 斂財手段第309章 孤女飄零第156章 清河朱靈第213章 廣平沮氏第41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452章 襄陽送別第13章 隗冉的心思第235章 北方有佳人第237章 福利彩票第328章 暗通款曲第543章 古北口第256章 黑山的復仇第5章 曲意逢迎第571章 一出好戲第566章 活**第389章 老槐谷第394章 顏枚的小心思第58章 曹操的煩惱第163章 勇冠其軍胡車兒第355章 劉玄德要來荊州?第82章 劉延獻策第496章 閻柔被俘第186章 一將捨命,萬將難敵第141章 背運的衛恂第426章 北路軍第348章 有教無類第202章 目標黑山第484章 軻比能第376章 無形的戰爭第319章 送羊入虎口第396章 杜長的抉擇第50章 固辭東郡第285章 六山學院第284章 三字歌第588章 會觀星的顏良第440章 太原王凌第256章 黑山的復仇第139章 香餌第402章 塵埃落定第182章 衛國短豎樂文謙第437章 衝車第106章 巧借他人之力第426章 北路軍第226章 掩襲哨所第566章 活**第312章 中山大商蘇雙第252章 賊帥孫輕第542章 將軍必勝第31章 魔改鹿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