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兵發陽平

第二百四十四章 兵發陽平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唐.楊炯《從軍行》

話說陳龍、馬騰聯軍,順利渡過陳倉道,然後分兵進擊天水、陽平關。陳龍用荀攸荀公達之計,日夜恐嚇敵軍,圍城堵三闕一,守將樑興震怖,帶兵連夜逃走。陳龍佔據天水城,建立了攻取漢中的後勤補給基地。

秦嶺自古險要,沒有強大穩定的後勤補給基地,休想建立跨越秦嶺的補給線。陳倉地處秦嶺山地、關中平原、黃土高原過渡區,地貌由山、塬、川組成,地勢險要,漢高祖劉邦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諸葛孔明兩伐祁山爲郝昭所阻,南宋名將吳玠、吳磷兄弟大敗金兀朮等重大歷史事件都發生在這裡。其城池窄小、物資缺乏,輜重運輸不易,並非合適的補給基地。

天水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得名源於“天河注水”的美麗傳說。千多年前的天水地區人煙稠密,屋宇毗連,“山水靈秀,林木密茂”,大秦在此設立上邽城。秦末漢初,長期的征戰加上乾旱,上邽城民不聊生。一天夜裡,忽然狂風呼嘯,雷電交加,一道金光閃耀,地上現出紅光。頓時,大地連續震動,在轟隆隆巨響聲中,裂開一條大縫。只見天上河水傾瀉而下,注入裂開的大縫中,形成一湖,名曰“天水湖”。此湖水位穩定,水質純淨,甘冽醇厚,“春不涸,夏不溢,四季瀅然”。人說這湖與天河相通,又叫它“天水井”。後來,這個傳說被漢武帝聽到了,他就給上邽北城的湖旁新設的這個郡,起名“天水郡”。從此,就有了“天水”之名。

渭水發源於定西鳥鼠山,流經天水、陳倉、咸陽、扶風、長安、渭南等地,至潼關匯入黃河。因秦嶺山高澗深,所以只有部分通航,陳倉到天水,恰好可以行船,給物資輸送提供了不少便利。天水周邊,渭水流域,主河道及其支流交錯縱橫,形成寬谷與峽谷相間的盆地與河谷階地。土壤在河流和溝谷區爲衝擊、洪積物形成的淤泥、草甸土,經過開墾耕種熟化而形成以黃土、黑土爲主的耕作土壤。郭城、山地、河流、土壤互爲依託,組成天然自給自足的生態系統,若非軍閥混戰,本應衣食無憂。

天水的城主府中,陳龍端坐太師椅,周邊圍坐着一衆文臣武將。周不疑一直和郭嘉爲伴,這次獨自一人,頗爲不習慣,卻是首座軍師,清清嗓子率先發言道:“樑興新敗,必求助於韓遂。我意在天水北、西兩面,選險要處設立寨珊,阻塞道路,使敵軍來犯時急切不得通過,也就是了。”

陳龍點頭道:“北面地勢險要,五百兵足矣,守住山口,遇事以烽火爲號。西面令劉賢引本部五千兵防禦,主守不主攻。”

劉先現在是一軍團弓兵師長,帶兵萬人,聽主公先提起自己,忙起身答應。衆軍師知劉先老成持重,也都沒有異議。

陳龍看着徐庶道:“另外,守城後勤的重任就交給元直了,我讓劉敏帶本部萬人,加上劉先剩下的五千弓兵助你,加上數千輜重民夫車輛牛馬,盡數憑你調度。”徐庶微笑道:“得令。”

荀攸見主公分配任務,情知自己將是主攻漢中的主要軍師,任重道遠,心中一熱,起身說道:“悠不才,願領軍爲先鋒,攻取漢中。”

陳龍大喜道:“有公達爲先鋒,自然馬到功成。令你與張郃領軍兩萬爲先鋒,我自引大軍在後接應。明日輜重糧草調撥到位,選兵之後即刻出發。不過,在這大西南作戰,最難的是大軍行路與補給,公達且說說看,意欲採何路線,如何進攻?”

荀攸胸有成竹,從周不疑那裡接過地圖,撲在桌上,指着一處標識的雄關道:“此處就是漢中北面的門戶陽平關,易守難攻。馬騰父子的兩萬餘鐵騎,缺少攻城器械,取此道進攻,破關不易。”

陽平關,又稱陽安關,坐落於羣山峻嶺之中,南倚雞公山,北瀕嘉陵江,地勢極爲險要。但破關之後,南可入川,北通略陽,西至隴南,東達漢中,實爲軍事要塞。

荀攸手移動到地圖另一個位置,繼續說道:“但馬騰軍至少能牽制住漢中的注意力,再加上魏延、甘寧的水軍進攻上庸,漢中的防備必定會有疏漏的地方。”

“漢中張魯,我軍曾助他奪取漢中。而其後他與劉焉離心離德,殺死劉焉派駐的張修,久有獨立之意。以弟張衛爲兵馬大元帥,手下四楊兩文兩武,以閻圃爲謀士,坐擁東川富庶之地,行五斗米教,教衆都是悍不畏死。”

張魯,字公祺,沛國豐縣人。據傳是西漢留侯張良的十世孫、天師道(五斗米道)教祖張陵之孫,爲五斗米道的第三代天師(稱系師),在殺張修後繼續在漢中一帶傳播五斗米道,並自稱“師君”。

羣雄蜂起,天下大亂,不少百姓逃往相對安定的漢中地區,關西民衆從子午谷逃奔漢中的就有數萬家。故漢中一直繁華穩定,人口增長,張魯還得到巴夷少數民族首領杜濩、樸胡、袁約等人的支持。他採取寬惠的政策統治漢中,“民夷便樂之”。“流移寄在其地者,不敢不奉”。五斗米道憑藉政權的力量擴大了影響,信徒入道,只需交五斗米。張魯在漢中信徒衆多,成爲漢末一支頗有實力的割據勢力。

荀攸口中的四楊,乃是武將楊任、楊昂,謀士楊柏、楊松。其中最有名的,自然是賣主求榮的卑鄙小人楊松。然而,實際上四楊都是漢中名將,自也頗具實力,能夠戰鬥的總兵力也達到十萬人,再加上一些悍不畏死的教衆,要征服漢中,絕非易事。

荀攸停頓了片刻,待大家的議論聲漸小,繼續說道:“漢中乃巴蜀門戶,可謂脣亡齒寒。我最擔心的,是一旦戰線拉長,不能速戰速決,則劉焉可能會放下張修的仇恨,派遣軍隊出劍閣援助,正好在我軍攻取漢中的背後。”

“所以,全力助攻陽平關,過關之後,我會派出一萬兵馬守住劍閣棧道,以防止益州出兵援助。真正的戰場,就在漢中城下。若敵人堅守不出,漢中城歷來以糧草齊備著稱,就需要大費周章,還好我們拿下了天水,有的是時間和漢中周旋。”

荀攸說罷,衆將又響起議論之聲,顯然對漢中之戰還有許多疑問。張郃、高覽都是名將,但對漢中地理不熟,一時都不敢輕易發聲。

陳龍揮手,止住議論,微笑道:“強攻自然消耗較大,我們能否繞開陽平關,直達劍閣道,深入漢中呢?”

周不疑眉頭一皺,否決道:“那還不如回頭去走子午谷。劍閣棧道周邊都是高山大川,實在不宜大軍行進。可是,回頭的話,時間也不允許,馬騰那邊估計都到了陽平關下了。”

陳龍大手一揮,說道:“都說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可是爲了壓制住益州劉焉,只有取漢中,咱們纔可以安心取韓遂的涼州,最後從長安經略中原。所以,各位將軍,拿出你們的勇氣,一舉拿下陽平關!”陳龍慷慨激昂,鐵拳碰的一聲砸在地圖上的陽平關上。

此後的兩天,衆將各司其職,大軍以張郃、荀攸、高覽爲先鋒,準備過武都直撲陽平關。又過了六日,大軍整備完畢,陳龍正準備親自帶隊出發,西面的隴西郡卻傳來了敵人來犯的消息。劉先派人來報,樑興撤兵逃到隴西郡,與鎮守隴西的馬玩合兵一處,領三萬鐵騎進犯天水,正好撞上了在險要處設立營寨的劉先,劉先佔有地利,利用弓兵與馬玩、樑興周旋,遣手下迅速到天水求援。

陳龍聽說有兵來犯,令徐庶、劉邕引兵拒敵,聽說涼州兵衆多,只好暫緩大軍出發,乾脆自帶兵馬拒敵,意圖速戰速決,擊退來犯之敵。

陳龍此次出征,首次帶上銀盔、踏上飛龍馬,手持龍膽亮銀槍接戰。身後主力部隊共計四萬餘人,陳龍全線拉出隊伍,以戰帶練。劉邕手持鋼刀,徐庶腰懸寶劍,以及一班副將牙將,前呼後擁而去。

劉先接入大營,陳龍仔細觀看周邊地理,見道路兩側高山聳立,中間道路是劉先選址的大營,大營西面挖了寬寬的壕溝,栽了許多鹿角,起了高高的箭樓觀察,純是防禦的架勢。

陳龍見周邊地勢險要,利於伏兵,與呂常引自己的特種部隊衛隊,進行了一番偵查。在馬玩、樑興的騎兵到來之前,一個口袋已經在周邊布好,只等包來犯之敵的餃子。

馬玩、樑興本是武將,未免缺少謀略,鼓起血氣之勇,認爲自己兵多,又熟知周邊地理,足可放手一戰。怎奈陳龍武藝高強,又是足智多謀,怎會以硬碰硬?這天水的西城郊野,已經佈滿了消滅來犯之敵的陷阱。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九十五章 開府定計第八百零七章 道觀秘聞第六百九十八章 簡樸奢靡第三十四章 蔣琬歸心第三百九十三章 純龍之戰第四百六十五章 伏壽皇后第三百七十三章 轟天雷震第七百六十二章 預謀退路第七百二十六章 決賽開篇第三百四十二章 濮陽養虎第一百二十六章 天下分崩第一百二十五章 同仇敵愾第六百八十章 龍魚拉車第五百五十六章 泥足深陷第六百四十四章 楊奉之死第六百五十七章 極陰之人第四百一十一章 劍主之爭第四百四十四章 長安蔣濟第七百二十八章 窺探內息第五百零一章 胡漢之分第四百八十六章 力敵四將第三百五十四章 武聖顯威第三十一章 龍軍初創第一百二十一章 噩耗頻傳第三百零三章 陰差陽錯第四百九十七章 秦嶺巍峨第二十三章 交換人質第七百七十七章 解救人質第一百七十二章 山河破碎第五百三十四章 馬大幫主第四百八十三章 少年鍾會第一百零四章 滅此朝食第二百二十一章 神秘將軍第七百九十章 地動山搖第七百八十八章 石崚被圍第四百三十六章 魏馬之爭第四百四十二章 復甦梟雄第二百三十六章 劍仙王越第四百三十九章 江夏難求第五百五十九章 按摩大師第七百二十七章 劍氣分流第五百六十八章 蝴蝶效應第五百三十八章 西涼大將第四百六十四章 龐德身世第五百七十四章 青釭絕影第一百七十六章 諸葛世家第五百六十七章 大魏長子第一百二十一章 噩耗頻傳第四百零五章 誰是幕後第一百八十三章 水鏡論英第七百八十五章 交州李進第七百二十三章 魚龍百戲第六百四十八章 曹丕伴讀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郊亂戰第七百五十一章 死而復生第二百四十七章 兵行險招第四百七十八章 祋祤之戰第七十二章 外戚何進第五百五十八章 玄而又玄第五百四十四章 西涼往事第六百章 責無旁貸第八百一十三章 志願參軍第二百五十八章 疑兵之計第一百六十一章 幷州飛燕第三百四十三章 一場好戲第三百七十一章 潛入鄴城第六百四十二章 放人條件第六百九十二章 無敵旋風第一百九十八章 得寸進尺第九十章 連娜認主第十八章 公子劉賢第六百六十七章 圍爐閒話第六百九十六章 香雲之盟第四百一十四章 萬年公主第二百八十八章 幽州劉虞第一百章 輕取衡陽第三百二十六章 誰是幕後第六百七十七章 雲騄試龍第一百三十九章 痛失蔡琰第六百六十九章 捧薪填火第七百七十二章 何去何從第三十章 太守陳龍第十五章 黃巾聖女第四百零一章 風流劍師第六百二十七章 榜上有名第二百五十二章 棧道歷險第六百五十九章 爭風吃醋第一百七十章 北雁南歸第一百七十七章 水鏡先生第六百零四章 風流雲散第四十五章 書房定計第三百九十五章 終南秘境第五百四十七章 伯約敬母第五百一十章 吳下阿蒙第二百六十一章 道教鼻祖第五十九章 游龍驚鳳第一百九十二章 恩威並施第一百五十七章 重重絞殺第三百五十二章 軍前大戲第三章 勞燕分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