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冀州別駕

第二百八十章 冀州別駕

落落長才負不羈,中原回首益堪悲。--------唐.牟融《司馬遷墓》

話說麴義驚訝於眼前龍珠竟然是名滿天下的兩許之高徒,被這個聲名不顯、身材高大的胖子顯赫的身份徹底震懾。這龍珠簡直就相當於古代的新聞聯播或者權威媒體,若龍珠真的能開設新的月旦評,隨口將麴義的名字唸叨幾遍,他麴義就會飛黃騰達,甚至名滿天下。

麴義心中,除了自己棄韓向袁的經歷,看好袁紹之外,一直有一個謎一樣的人物,一直看不清、看不透。藉此機會,麴義不由問起,長江以南的超級霸主,人稱青龍之首的陳龍陳文龍,許靖先生是如何評價的。

陳龍聞聽,正中下懷,想起許靖早就低調投入自己麾下,遂以許靖的口吻,將對自己的評價娓娓道來。那評價之高,自然不做第二人想,甚至超越了曹操、袁紹,吹牛也算是不着痕跡。

陳龍說道:“陳龍驚才絕豔、文武雙全,追隨他的人如同百川歸海,令他年紀輕輕就佔據了交州、荊州、漢中之地,甚至控制了西京長安,本可列爲超級英雄之列。可惜他也有重大的疏漏,將自己擁立控制的漢少帝,被人所乘殺死,致使漢獻帝一脈的人奇峰突起,嚴重威脅了他的地位。不過,靖師對此人十分推崇,蓋因陳龍施政爲公,又有蔣琬等內政奇才輔助,爲民謀福、輕徭薄賦、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百姓安居樂業。若說天下英雄,無疑陳龍是頂級的。靖師更是點評道:'文龍乃天上紫微也!信亂世當結束於君之手。'這個評價可以說是無與倫比的。”

麴義哦了一聲,靠在椅背上,似乎是嘆息了一聲,又像是鬆了一口氣。其中滋味,只有他自己知道。只聽他低沉的聲音繼續問道:“那麼陳龍的武藝如何?”

“他的武藝?這麼說吧,呂布雖勇,不見得能敵過劉關張聯手;而劉關張聯手,也不一定抵得過一個陳龍。更何況強如趙雲、馬超、黃蓋等名將,還有冀州張郃、高覽,都是陳龍手下大將,若陳龍武藝不強、人望不足,怎會有如此人才依附?””

麴義默默點頭,連以公平公正著稱的許靖都這麼說,自己還能有什麼疑問呢?

陳龍知道,已經成功在麴義心中種下了自己不可戰勝的種子,這次對麴義的拜訪,也該見好就收。於是笑着對旁邊的李歷道:“李治中,麴義將軍事務繁忙,我等就不要打擾他公務了吧?”

旁邊的李歷一直在認真聽龍珠說話,可以說是聽的如癡如醉,特別是說到陳龍一段,更是驚歎人世間竟真的有文采武功卓絕,如同秦皇漢武般的人物。忽然龍珠問他道別,方驚醒過來道:“龍先生說的真是太精彩了,老夫都聽的不願意下課了。”說罷嘿嘿而笑,就要站起來和麴義道別。

麴義急忙站起,極力搖手阻攔道:“不可不可!龍先生、李治中,初次見面,我麴義怎能如此怠慢!”說罷吩咐人換好茶,有些尷尬的道:“我滄州窄小,物資短缺,倒教龍先生見笑了。不過一頓晚飯,鄙人還是請的起的,今夜必須賞光,讓我略盡地主之宜。”

陳龍裝扮的龍珠裝作急匆匆的樣子說道:“麴將軍啊,我還有事,要跟着李治中回縣裡,就不打擾您了。告辭告辭!青山不改,綠水長流,麴將軍後會有期!”

麴義見陳龍真心要走,忙對着李歷說道:“李治中!你請了龍先生到此,怎麼也得幫我說說,讓龍先生今夜不醉無歸!再說,今晚還有一個你我的老朋友要來,怎可錯過?”

李歷看了眼陳龍,他也不清楚怎麼龍先生突然要走,問道:“麴將軍,是哪位老友要來?”

麴義說道:“乃是田別駕,他特意從鄴城來看我,咱們可都是老朋友了!”李厲喜道:“真的是元皓要來嗎?”

陳龍聽到元皓兩個字,心中涌起滔天巨浪。此人正直無私,謀略過人,乃是長江以北第一流的軍師,純從軍事角度講,此人的才能,絕不遜於賈詡賈文和。

果然李厲決定不走,對陳龍道:“某與麴義將軍、田豐別駕、耿武長史、審配軍師等一起叛韓就袁,雖在冀州宦海各自沉浮,但始終還是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陳龍點頭道:“原來是冀州別駕田豐到了。吾早就從靖師那裡聽說過他的大名,既然如此,今夜就叩擾麴義將軍了!”

麴義大喜過望,沒想到一個田豐的來訪就留下了龍先生,心中暗暗納罕,難道田豐在龍先生心目中的地位,比自己還高得多?

田豐,字元皓,冀州鉅鹿人。東漢末年袁紹部下謀臣,官至冀州別駕。其爲人剛直,曾多次向袁紹進言而不被採納,曹操部下謀臣荀彧曾評價他“剛而犯上”。

田豐自幼天姿聰慧、博學多才,在冀州很有名望,最初被太尉府徵辟,推薦爲茂才,後來被選爲侍御史,因憤恨宦官當道、賢臣被害,於是棄官歸家。不久,成爲冀州牧韓馥的部下,因爲太過正直而鬱郁不得志。

公元191年,袁紹以反客爲主之計智取冀州,成爲冀州牧。聽說田豐威名,帶着貴重禮物,非常謙卑地招攬田豐,任命其爲別駕,對他很是信任和器重。

公元196年,曹操將漢獻帝遷往許都,從此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袁紹每次接到詔書,總擔心對自己不利,於是想要天子搬遷靠近自己,派人對曹操說許縣低窪潮溼,洛陽又殘缺被毀,應當將都城遷到甄城,以便靠近完整豐足的地區。曹操自然不答應。田豐對袁紹說:“遷都的計策,既然不被採納,最好早點兒謀取許縣,接來天子,動輒假託天子詔令,向全國發號施令,這是最好的辦法。不這樣做,最終將受制於他人,那時即使後悔也不起作用了。”袁紹不想和曹操鬧翻,沒有采納。

後來袁紹採用田豐的謀略,消滅了公孫瓚,平定河北,虎據四州。田豐就此漸漸得到了袁紹的信任,成了第一軍師。

官渡之戰前夕,劉備襲殺徐州刺史車胄,佔領了沛縣背叛曹操。曹操親自率兵征討劉備。田豐對袁紹說:“同您爭奪天下的是曹操,曹操現在去攻打劉備,雙方交戰不可能很快結束,現在調動全部兵力襲擊曹操的後方,一去就可以平定。軍隊根據時機出動,正是時候啊。”袁紹推辭說兒子生病,田豐的計策沒得到施行。田豐舉着柺杖敲擊地面說:“咳,大事完了!好不容易趕上這樣的時機,竟然因爲小孩子生病喪失機會,可惜呵!”袁紹聽到以後很惱怒,從此就疏遠了田豐。

曹操害怕袁紹渡過黃河,就加緊攻打劉備,不到一個月將劉備打敗。劉備投奔袁紹,袁紹這才進兵攻打許縣。田豐認爲既然失去前面的時機,眼下不宜出兵,就勸阻袁紹說:“曹操已經打敗了劉備,許都就不再空虛。而且曹操擅長用兵,變化無常,人數雖少,不可輕視。現在不如長期堅守。將軍憑藉山嶺黃河的堅固,擁有四個州的人馬,外面聯合英雄豪傑,內部實行農耕用以備戰。然後挑選精銳部隊,分爲奇兵,趁敵人空虛輪番出戰,用來騷擾黃河南面。敵人援救右邊,我就攻其左邊;敵人援救左邊,我就攻其右邊,使敵人疲於奔命,人民不能安於本業,我們還沒有疲勞但對方已經睏乏,用不了三年,安坐就可戰勝敵人。現在不用廟堂上穩操勝券的計策,而想通過一次戰爭去決定成敗,萬一不能如願以償,後悔就來不及了。”袁紹不聽。田豐極力勸阻,得罪了袁紹,袁紹認爲他敗壞軍心,就將田豐關了起來。於是先發布檄文,後大舉南下。

曹操聽聞田豐不在軍中,喜道:“袁紹必敗。”後袁紹敗走,曹操嘆道:“假使袁紹用田豐之計,勝敗尚未可知也。”

到袁紹軍隊返回時,一路土崩瓦解,衆軍士都捶胸而哭:“如果田豐在這裡,不至於到這個地步。”有人對田豐說:“您一定會從此受到重用。”田豐搖頭道:“袁公表面寬厚但內心猜忌,不相信我的忠誠,而且我多次因爲說真話冒犯他。如果他得勝,一高興,一定能赦免我;打了敗仗,心中怨恨,內心的猜忌就會發作。要是出師得勝,我將得到保全,現在既然打敗了,我不指望活命了。”袁紹回來後,說:“我沒有采納田豐的意見,果然被他恥笑。”逢紀乘機進讒言:“田豐聽說將軍敗退,拍手大笑,正爲他預言正確而歡喜呢!”袁紹大怒之下,於是命人在監獄裡殺了田豐。

陳龍想到今晚就可以見到這個名垂千古的著名人物,心中也是興奮不已。自己目前的身份,更適宜做個說客,不知道能不能用一番言辭打動田豐,避免他被外寬內忌的袁紹殺害,改變這位大謀士的命運呢?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五百九十七章 棚中定計第三百六十章 冀州許攸第一百七十五章 志才顯威第三百九十六章 四大劍師第七百五十一章 死而復生第四百九十一章 何以解憂第一百一十四章 驚豔一槍第四百零九章 以陽克陰第五百五十章 俄何燒戈第七百二十四章 奇異彎刀第七百六十三章 文遠降曹第一百五十三章 常勝將軍第五百九十六章 金城閻行第六百八十二章 拔刀相向第七百三十章 有緣無分第八百二十二章 嘔血而亡第二百章 武陵大戰第二百五十二章 棧道歷險第二百四十章 飛燕來投第一百六十三章 馬邑合兵第三百七十三章 轟天雷震第五百五十二章 南北羌王第六百六十二章 輕雲蔽月第三百六十七章 一夫當關第三百零七章 兩大鏈錘第二百三十六章 劍仙王越第七十八章 一夕之緣第六百七十章 金城故事第四十九章 地底逃生第六百四十九章 司馬仲達第三百六十一章 得失之間第三百四十五章 掌控黃河第六百六十六章 念珠傳情第七百九十四章 酒席宴前第八百二十四章 四大白馬第五十一章 舐犢之情第五十章 抽刀斷水第二十四章 危險遊戲第十二章 黃氏家族第六百五十章 才高八斗第一百零八章 樊氏夫人第三百一十六章 化冰春雨第七十一章 進京面聖第七十六章 得勝還朝第六百八十二章 拔刀相向第三百五十八章 淳于落雁第六百七十章 金城故事第一百零四章 滅此朝食第三百一十三章 巍巍太行第三百二十八章 孟津失守第五百九十三章 撤軍汝南第二百二十五章 諜影重重第一百八十八章 亡羊補牢第六百四十九章 司馬仲達第六百二十二章 儒道之分第六百零一章 行蹤初現第七百九十二章 三路夾擊第四百三十六章 魏馬之爭第六百七十五章 廖立入局第二百五十五章 兵發南鄭第一百五十五章 龍歸洛南第七百九十七章 洛陽時局第一百零二章 文長初見第五百八十二章 子龍定計第六百九十八章 簡樸奢靡第三百九十九章 天山俠女第一百二十六章 天下分崩第六百三十九章 宗族不保第四百一十一章 劍主之爭第四百四十九章 動之以利第六百一十六章 經學要義第六百四十二章 放人條件第二百三十章 隱忍不發第六百一十六章 經學要義第八百零九章 反間機構第七百七十七章 解救人質第四百零五章 誰是幕後第四十三章 雲交雨合第六百二十七章 榜上有名第四百二十九章 情義無價第一百四十一章 仇上加仇第一百八十章 先說龐統第一百七十一章 醋海翻波第三百一十三章 巍巍太行第二百五十三章 泠苞鄧賢第六百二十一章 安息帝國第五十六章 同榻而眠第四百六十五章 伏壽皇后第一百二十七章 何去何從第六百三十二章 楊奉詐降第五百四十一章 盯梢計劃第五百四十一章 盯梢計劃第二百二十八章 血戰街頭第二百一十六章 南陽豔遇第七百九十四章 酒席宴前第二百一十七章 溫柔鄉里第四百六十七章 天子何在第四百二十三章 巔峰對決第一百六十九章 相逢一笑第二百一十八章 槍王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