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二章 嘉賓雲集

第六百一十二章 嘉賓雲集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三國.曹操《短歌行》

話說鄭玄講經大會前奏,可謂緊鑼密鼓、盛況空前。不但漢胡嘉賓、世家大族子弟雲集,而且許多寒門士子,都眼巴巴期盼着與鄭玄鄭康成的神交。

經學,原本是泛指先秦各家學說要義的學問,但在中國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表彰《六經》後特指《詩》《書》《禮》《易》《樂》《春秋》等《六經》。這六部古書,從遠古留存下來,在孔子之前,爲王室貴族所有,深爲歷代統治者所推崇。《國語·楚語上》記載申叔時談到教育王室公子時所開列的教材,即已包含了這六部古書。

經學中蘊藏了古人豐富而深刻的思想,保存了大量珍貴的史料,是儒家學說的核心組成部分。需要說明的是,這六部古籍並非孔子所作,而是在孔子之前早已存,孔子僅僅是對它們做了一些整理工作。

孔子曾經曰過《六經》的作用:“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爲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疏通知遠,書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絜靜精微,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故詩之失,愚。書之失,誣。樂之失,奢。易之失,賊。禮之失,煩。春秋之失,亂。其爲人也,溫柔敦厚而不愚,則深於詩者也。疏通知遠而不誣,則深於書者也。廣博易良而不奢,則深於樂者也。絜靜精微而不賊,則深於易者也。恭儉莊敬而不煩,則深於禮者也。屬辭比事而不亂,則深於春秋者也。”

而鄭玄先後師從第五元先、張恭祖、馬融,所學以古文經學爲主,兼採今文經學,遍注儒家經典, 聚徒傳業解惑,從而成就了自己的學說,史稱“鄭學”,成爲新一代經學大師。

更加難得的是,鄭玄還喜歡用算術和天文學知識來預卜吉凶,通曉讖緯方術之學。《周易》本是羣經之首,是一部淵源邃古、博大精深的哲學著作,號稱中國哲學的源頭活水。把它看作一本迷信書是片面的,但《周易》卻極難有人能夠研究透徹。《易》源於河圖洛書,上古有三本《易》:連山、歸藏、周易,前兩本久已失傳,於是易經現在等同於《周易》。“易”有三種含義,一是變化,即世間萬事萬物的無窮變化;二是“簡易”,即以簡單詮釋複雜、“以六爻窮變化”;三是“不變”,即永恆不變。中國哲學的許多思想,比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亢龍有悔、履霜堅冰都出自這部著作,許多科學現象也和《周易》理論不謀而合,而鄭玄恰好有着研究周易的智慧。

因此,能夠預測將來的吉凶,對於世間凡人的吸引力就太大了,也就難免十分神秘,從而令人嚮往。這也是鄭玄能有大批粉絲的原因。如今在座的陳龍當然擁有後世的智慧,能將鄭玄看個通透,可當時大漢朝的子民和羌胡領袖,又怎麼可能擁有陳龍的智慧。

進入天水幫講經堂之前,陳龍早已觀察到,有幾艘大船靠在了天水幫一側的碼頭上,顯然昨晚有不少貴賓從外地乘船趕來。能與天水通過渭水及其支流通航的上游幾座大城市,無非集中在隴西和隴南地區,難道是韓遂會親來參加?

想到最靠近鄭玄的座位上有可能是韓遂本人,陳龍心裡不由一陣激動。穿越到三國之後,韓遂是自己唯一還沒見過面的地方大豪,不知今日可能補上這個遺憾。緊接着又否定了這個想法,若是韓遂來了,張既父子豈會不陪同在身邊?

掌聲響起,鄭玄終於出場,衆人紛紛起立,陳龍的眼睛卻始終停留在那身穿白衣的曼妙身影上。馬雲騄今天是主持人,自然承受了所有人的目光,陳龍卻覺得她瞟了自己好幾眼,也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

鄭玄十分低調,仍是穿着最樸素的儒服,與鄰家的窮講師沒有什麼分別。馬雲騄見鄭玄坐穩,拍了幾下手掌,大家紛紛坐下,立刻從門窗隔扇處涌入無數人頭,眼光大部分都是先找鄭玄,最後停留在馬雲騄身上。因爲馬雲騄的高挑妖豔,絕對吸引了所有男人的目光,包括鄭玄。

馬雲騄落落大方,站在臺前紋絲不動,面帶微笑看着衆人,果然有着主持人一般的氣場。等所有人落座,外圍的喧囂也沉靜下來,馬雲騄運起中氣緩緩道:“我大漢自高祖以來四百餘年,其間雖有王莽代漢自立,然終有先光武帝中興,使大漢文明不絕。”

“先哲無爲而治,奠定了我大漢王朝的立國之本;後又獨尊儒術,造就了我大漢王朝的長治久安;更有龍鳳文化,成爲大漢民族之精神象徵。而自先武帝之後,儒家即爲正統,並輔之以法家之法制指導思想,“德主刑輔”,先用德禮教化,教化無效再施之以刑罰,可謂剛柔相濟的治國之道。先宣帝有言:‘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

“然自黃巾之亂以來,皇室衰微、無所作爲,各路諸侯逐漸開始敢於公然違反禮樂,卻得不到應有的懲罰,以至於禮崩樂壞,直至袁術等閥譖稱帝王。春秋時期,有霸主來維持制度,所謂春秋五霸,自齊桓公開始,要求天下人遵守禮樂,不遵守就聯合攻擊剿滅。而如今天下諸侯紛紛稱王,不尊周禮、不敬皇室,今天的齊桓公又在哪裡?我輩日趨迷茫,兼且身不由己,以致禮崩樂壞而不自知。今日,康成先生正該爲我等答疑解惑!”

掌聲立刻洪水般響起,與其說是給鄭玄鼓掌,還不如說是大家都被馬雲騄的演講而震驚。這天下女子無才便是德,哪有一個女子憂國憂民,還有如此深沉見識?連陳龍心中都是訝異不已,想不到馬雲騄心中錦繡,忍不住也站起爲她鼓掌,甚至吹了一聲口哨。

馬雲騄耳音極好,猛聽得一聲口哨,不由朝着陳龍的方向翻了個大白眼,嚇得陳龍一縮脖。待到掌聲漸漸落下,馬雲騄微微翻掌介紹道:“今日盛會,嘉賓雲集,有韓遂將軍座下總軍師成公先生,大帥韓德先生,河首太守宋建將軍,天水太守張既將軍,金城太守陳懿將軍,河內司馬氏家族族長司馬建公先生,河西王氏家族族長王季道先生,河東郭氏家族族長郭縕先生,長安杜氏家族族長杜伯候先生,河東衛氏家族族長衛伯覦先生等人,期待他們能爲我們給出救世良方。而我馬雲騄的比武招親名額,今日也由康成先生根據在座各位經學功底確定!”

此言一出,歡呼聲立刻四起,任誰對眼前文武雙全的美女,都升起欲罷不能的心態。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三百二十一章 徐家公明第二百零八章 單槍赴宴第五百六十九章 親如一家第二百九十二章 朝鮮三國第八百三十一章 定計西涼第四百三十三章 焚心以火第七百五十三章 簡雍孫乾第五百六十五章 奇襲合肥第五十七章 盤龍七探第五百六十三章 百密一疏第八百二十四章 四大白馬第二十八章 湘水奇襲第八百二十四章 投鼠忌器第七百零七章 留香荀令第六百六十一章 夜探貂蟬第六百三十二章 楊奉詐降第三百九十四章 變身青衫第三百一十一章 奇謀妙計第七百零三章 陷阱殺陣第八十一章 孤身犯險第二百零四章 卻月之戰第八十三章 憂思難忘第二百四十三章 一鼻子灰第四百九十五章 臨別定計第六百八十章 龍魚拉車第四百九十三章 團息四重第四百一十六章 美女弟子第二百二十八章 血戰街頭第一百五十九章 蔡邕哭董第二百零七章 當年公瑾第三百九十章 南林劍派第七百四十九章 恍如隔世第六百零二章 兩美相見第二百三十四章 語動盧植第一百四十二章 馬躍西涼第二百五十六章 漢中閻圃第四十一章 神童對決第七百三十七章 一波三折第八章 歸去來兮第七百五十三章 簡雍孫乾第九十四章 將星雲集第六百一十章 涼州三明第六百四十九章 司馬仲達第五百九十六章 金城閻行第五十八章 師姐降臨第二百零一章 雄鷹展翅第八百三十五章 海納百川第四百一十八章 劍主之選第一百五十六章 洛陽奇襲第一百八十章 先說龐統第二百九十九章 辣手玄德第七百零九章 正面衝突第二百九十六章 力劈難樓第二百八十九章 黃雀在後第一百五十二章 決戰長安第八百一十三章 志願參軍第七百一十三章 雷電槍尖第八百四十二章 步步驚心第三十四章 蔣琬歸心第六百一十九章 荊州廖立第七十四章 黃巾覆滅第五百一十五章 呂蒙詭計第四百二十章 雷霆再現第一百二十一章 噩耗頻傳第四百二十三章 巔峰對決第二百五十八章 疑兵之計第四百三十三章 焚心以火第一百七十六章 諸葛世家第七百五十章 意外之人第七百四十三章 命中註定第二百六十四章 趕赴瓊崖第二百八十一章 雲淡風輕第六百六十六章 念珠傳情第五十六章 同榻而眠第一百九十八章 得寸進尺第二百二十章 太平要術第二百五十五章 兵發南鄭第六百九十四章 郭淮論政第八百一十九章 其鳴也哀第七百四十六章 討伐關羽第六十四章 秘境狼王第二百六十一章 道教鼻祖第七百七十章 陳留失陷第四百八十二章 危如累卵第五百六十九章 親如一家第七十九章 無邊春色第四百二十章 雷霆再現第七百零六章 荀家令君第六百一十章 涼州三明第四百九十五章 臨別定計第五百五十九章 按摩大師第十七章 再生毒計第七百四十章 一生之敵第二百二十章 太平要術第三百一十一章 奇謀妙計第五百零五章 江東猛虎第二十六章 美女郎中第五百八十三章 良將於禁第四百二十章 雷霆再現第四百二十章 雷霆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