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河內四望

果然!

陶商心中暗道領兵不過是韓浩的副業,他的主要政務還是在河內負責農桑之事。

勸課農桑,積穀屯糧,勤修武備,這纔是韓浩真正所擅長的事情,這一點想必王匡也是看出來了,所以纔不但賦予了這位從事掌軍練兵之權,同時還全權負責河內的政務稅事。

不過這麼多事都交給他一個人,還真是能者多勞……職務卻僅僅只是一個從事……陶商暗道王匡給人家一年多少薪資……這位河內太守真是會巧使喚人。

“韓從事又是負責泰山兵卒的訓練,又是負責河內的農桑稅務,真是勞苦功高……只是不知河內郡現在的農課稅收,每年能夠達到幾何?”

按照陶商的想法,韓浩乃是歷史上與名士棗祗共同幫曹操實施屯田的領軍性人物,其農稅經驗和見解必然獨到,在河內一個郡的地界操持農田稅科,雖然範圍不小,但對韓浩來講應該是在其能力範圍之的內,陶商有此一問,一則是探聽虛實,二則也是想借機瞭解一下一個大郡每年的農課稅收能有多少,借坡下驢也算是向他學習學習寶貴經驗。

沒曾想,陶商這一句話問出來,韓浩的臉‘’唰‘’的一下就紅了,表情在一瞬間變的極爲扭捏。

那不是惺惺作態,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羞愧……陶商不明白韓浩到底不好意思在什麼地方。

面對陶商的問題,韓浩猶猶豫豫權衡了半天,才巧巧向陶商吐露了一個河內郡今年農課稅的收數……

一聽這個數,陶商頓時有些凌亂了……

看着陶商詫然的表情,韓浩連忙低聲衝着陶商‘’噓‘’道:“陶公子,河內郡農課稅收少這件事,你可千萬別給我……”

“這麼少!”陶商睜大眼睛,驚訝地呼喊了一聲,引得旁邊的諸人都紛紛扭頭觀瞧。

“別給我吵吵出去了……”韓浩的表情猶如生吞下去一隻蒼蠅一樣,黑着臉把話念叨完。

陶商急忙道歉道:“不好意思,在下不是有意的……只是我沒有想到河內郡的稅收竟然這麼低……我徐州三郡三國,最少一郡的農稅,好像也是你河內郡的一倍不止,而且據我所知,河內郡在司隸地界,應該還算是大郡吧?”

韓浩聞言不由的苦笑道:“你徐州臨淮郡領縣十二,東海郡領縣十三,乃屬各郡國中翹楚,其中最大郡口不過七十萬……河內郡領縣十八,戶二十四萬,口八十六萬七千餘,陶公子你說河內郡算不算大郡?”

陶商聞言奇道:“既然如此,小子觀韓從事又非庸碌之人,也不是中飽私囊之輩,這個錢數……”

韓浩呵呵一笑,搖頭嘆道:“陶公子,河內多望族啊……大部分的可開墾土地,都是屬於他們的,陶公子出身名門,對箇中之事,想必應是比浩要清楚的多吧。”

聽了這話,陶商的臉臊紅了……他還真就是不太清楚。

“河內多望族這事我倒是知道……”陶商好奇的道:“只是這跟收不上農稅又有何關係?望族難道就可以少交稅嗎?”

韓浩深深地看了陶商一眼,那表情彷彿就像是在看一個白癡一樣……答案透過這個表情表示的相當明顯。

陶商恍然大悟:“看韓從事的表情我可以知道,河內望族就是可以少上稅的!”

韓浩咧咧嘴,低聲道:“陶公子,知道歸知道,麻煩您能不能不要當着這麼多人的面直接說出來行嗎?在下很尷尬的……”

……………………

……………………

河內望族極多,其中最有影響力的當屬平邑平氏,其祖是戰國時期韓國君韓哀侯。

其後又有野王縣李氏,傳言先祖乃是出自嬴姓,而到了現任家主這一代,亦是越發壯大,家主李邵,曾任冀州刺史之職……歷史上的李邵在賦閒之後,因爲其家族名望,在袁紹取代韓馥領冀州之後,被袁紹徵辟爲鉅鹿太守,後因左右搖擺不定而被革職。

汲縣鄭氏,乃是滎陽鄭氏一族的分支,滎陽鄭氏先祖可追溯到周宣王分封的鄭國,滎陽鄭氏的領軍人物乃是名士鄭泰與鄭渾,鄭泰現任議郎,而鄭渾在歷史上則是歷任曹魏各地政課要務,鄭氏在歷史上由這二人的帶領下,日後逐漸發展爲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五姓七宗之一……而汲縣鄭氏的家主乃是鄭泰族兄鄭延,其名聲雖不及鄭泰,但亦是不可小覷。

另有溫縣司馬氏,家主司馬防在董卓遷都前任洛陽令,現隨天子前往長安,溫縣司馬氏現由其長子司馬朗暫代家主之職,主持族中事宜。

尚還有其他望族,雖不及上面這四家勢力最大,但也是立業在河內多年,有的家族根基在此長達數百年之久,望族門閥在河內佔有的土地極多,郡內飼養牲畜大多爲諸望族所有,且很多望族乘着黃巾起義大亂之時,勾圖劃地,壟斷經濟要務產業,又彼此互相勾結,勢力極大,河內郡的很多關乎稅課的產業經濟命脈都掌握在這些望族的手中,河內又屢此更換太守,很多關於郡內經濟走向的政策,都是需當時的在任太守與望族首領們相商權衡,方可施行。

別說是讓這些望族們上農稅,這些祖宗門能不給王匡找麻煩添堵,王匡就燒高香了。

這一次鮑信和陶商領兵前來河內,望族家主們自然也不會不知道,王匡引外軍入境,自然也有事前徵詢過他們的允許,而且河內發生這麼大的事,河內諸望族的家主,自然也要參與到其中。

徐州軍和鮑信的外來兵馬安置在城郊,主要人物則都是隨着王匡入城進太守府,而此時的太守府已經擺下酒宴。

在太守府內等候他們的,不僅僅有王允和皇甫嵩昔日的同僚大司農周忠與衛尉張喜,還有河內諸望族的領軍人物、河內四大望族的現任家主:平邑平氏家主平正、野王李氏家主李邵、汲縣鄭氏家主鄭延、溫縣司馬氏代家主司馬朗。

主要人物進入正廳之後,王匡爲衆人一一介紹,然後衆人便紛紛落座。

衆人落座之後,王匡命令侍者爲諸人盞中斟滿酒,然後舉盞,笑道:“今日高朋滿座,少長鹹集,實乃添王某人府邸之輝!王某略備薄酒,爲王司徒、皇甫中丞、允誠及陶公子接風洗塵!來,公等且滿飲此盅!”

“且慢。”

河內四大望族之中,平氏的家主平正當先開口,道:“飲酒且不急,我等倒是不妨聽聽,濟北相與徐州的陶公子,不自在兗州和徐州經營,來這河內之地,卻是爲了何事?先把事情說明白了,酒喝的才香甜。”

王允聞言毫無表情,似是早有預料,畢竟這老頭出身太原王氏,又是黨人中的翹楚,對於士族在地方的勢力話語權非常清楚,見怪不怪……畢竟,王允也算是望族之一,追本溯源,比在座這些望族的來頭還要強大的多。

而皇甫嵩則顯得若有所思。

陶商心下暗道,我們來這做什麼,他們豈會不知道?如今反過來問一句,擺明了是有意難看……

看來,這些河內望族是不希望我們到這來征討白波軍了。

鮑信放下手中酒盞,豪聲言道:“久聞白波谷自波城黃巾賊寇,聚衆滋擾一方,已成氣候,鮑某和徐州的陶公子,爲天下計,奉袁盟主之命,會和王公節,共同率兵剿此賊寇!上則報效朝廷,下則救一方百姓,不知這樣的回答,平公可滿意否?”

平正面對鮑信義正言辭的語氣,並沒有絲毫的動容,反倒是轉頭看向王匡,道:“府君,鮑將軍說特來此會和您共同剿賊,不知可有此事?老夫等,並不知曉箇中詳情。”

王匡打着哈哈,道:“本初與王某的信中倒是提了一嘴,出兵事大……此事需從長計議,從長計議。”

野王李氏家主李邵對着鮑信拱了拱手,道:“鮑將軍,河內之地,自有兵馬,也自有地方官軍,剿賊之事,尚還不必勞煩外人,鮑將軍等人大老遠的親自率兵前來,未免……呵呵……。”

言下之意,竟是嫌鮑信等人的手伸到長了。

世家望族,沒有私兵,但是卻掌管地方經濟、土地等諸多脈絡,王匡身爲朝廷空降的太守,一時三刻尚且難以收服衆人,因而辦事頗爲掣肘。

有些人或許會覺得身爲一方長官,要對付當地的士族很簡單,畢竟有兵有將,敢反抗殺就是了……但實打實的說,這種想法太過幼稚。

王匡是朝廷派遣任河內的太守,手裡有兵沒錯,若要用武力震懾殺剮這些士族倒也是不難,但如此行事之後,王匡的政治名頭基本也就是徹底廢了,畢竟像董卓這樣的彪子,屬於稀有品種。

只憑武力殺伐震懾地方豪強,除非逼迫到了最後一步,以這些地方刺史太守目前的勢力名望,還是不現實的。

畢竟後世也沒有聽說哪位領導會動用警察去射殺優秀企業家的案例。

第一百零五章 白波軍劫掠第七百四十四章 迷惑視聽第七百七十章 謀劃鄴城第六十二章 兩 車第六百二十六章 深山猛士第七百八十七章 曹氏叔侄第三十八章 攻城戰第八百二十三章 驚天一戰第五百三十三章 龍 崩第八百四十六章 怒極攻心第二百七十二章 君子與溫侯第七百三十七章 黃敘的成果第八百四十八章 各有勝敗第六百九十二章 三強會盟第三章 無緣愛恨第八百零七章 中原爭雄第三百六十三章 諸多豪傑第八百四十三章 奪襄陽第三百九十五章 太傅遇險第一百一十七章 歲除爲期第七百二十九章 五路平冀州第七百七十七章 除袁佈局第五百五十三章 還有後手第五十八章 趕將而上第八百六十八章 二老出山第二百九十三章 文 鬥第八百七十一章 擒虎射鳳第六十五章 初 會第五百二十三章 威名日隆第八百五十八章 毒 瘴第九百零九章 狼狽相認第九百零三章 長 安第二百六十一章 猛 將第四百四十五章 詭詐的閻行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太平盛世第四百三十八章 徐盛請纓第四百五十二章 宗族五將第七百六十五章 袁紹急什麼?第八百三十七章 仇人見面第四百九十七章 袁紹南征第一千章 憤怒的情緒第二百一十一章 陳登之諫第七百零九章 匈奴新王第一百二十一 章 第二條謀略第六百六十六章 美人計與詐降計第五十一章 鮑 信第四百四十二章 曹昂登場第三百一十五章 屢屢得手第六百八十二章 深夜審訊第三百三十八章 不能成功的談判第三百九十章 呂布與趙雲第三百六十二章 司空府新祭酒第六十二章 兩 車第六百五十三章 出兵河北第一百五十二章 河東兵曹(第三更求訂閱與月票)第四百零四章 三家謀袁第七百七十章 謀劃鄴城第八百三十七章 將帥不和第八十二章 承 諾第八百三十四章 破敵謀第七百八十章 召誰來第三百六十二章 司空府新祭酒第四百八十四章 張繡之恥第五百七十三章 焚營之戰第七百九十四章 叛亂的士族第八百零三章 曹劉發兵第五十六 追擊董卓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 倉第三百二十一章 龍 來第四百九十章 外禍內因第八百二十一章 流言蜚語第八百二十九章 十戰將第七百五十二章 恩恩怨怨第七十九章 知 會第五百四十章 三雄鏖戰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 奉第七十一章 回 軍第六百八十一章 誤判第三百五十六章 趙雲的歸屬第六百八十四章 情深義重二公子第四百六十六章 子夜入深閨第七百六十九章 偷襲中的變故第八百八十七章 刮骨療毒第八百一十一章 栽贓?第七百八十三章 文丑的決心第六百一十八章 空 投第三百二十五章 漏風英雄第七百三十三章 冀州之爭第一百三十七章 斷指立誓第七百九十六章 曹府死士第六百二十五章 內 應第八百二十八章 臥龍鳳雛第一百六十八章 兄弟重逢第八百二十章 難 題第八百五十五章 設計劉磐第一百零六章 混淆視聽第三百八十九章 鬥呂布第五十一章 鮑 信第九百九十七章 毒物的想法第一百五十二章 河東兵曹(第三更求訂閱與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