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一章 曹陶分工

陶商對於這次突然冒出的襲擊烏巢的計劃是有些擔心的,但卻沒有實質性的反對證據,他的推斷不過是有基於身爲穿越者而對歷史有一些瞭解,然後和現在的這個時代的發展情況而進行印證對比。

當穿越者的好處挺多的,比如說可以未卜先知,可以擁有一部分古人沒有的知識和一些後世成熟的較爲成體系的人性心理探析方式等等。

但當穿越者的痛苦其實也不少,這首先最鬧心的一點,就是有屁沒處放,只能憋着。

有些根據後世情況的推斷,陶商不能跟他們說出處,包括郭嘉和陳登諸葛亮等人,一旦要是說了,非得被他們綁起來跟燒烤,跟中世紀女巫似的。

人類最害怕的事物是什麼?未知!

死亡可怕嗎?每個人會都死,可怕就可怕在它的未知,沒有一個人會告訴活人死亡的經驗,因爲有經驗的都已經嗝屁透心涼了。

所以說,穿越者要想活的好,活的精彩,那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夾緊自己的小褲襠,有屁別沒事亂放屁。

真心容易被這些古人摁在地上摩擦啊。

……

曹操辦事確實還是比較謹慎的,他派出了許多的探子,前往烏巢以及烏巢周邊,進行嚴密的探查。

而郭嘉也遵照校事府的吩咐,派出大量的校事府探子,對烏巢進行嚴密的監視。

畢竟是一件大事,陶曹兩軍都不得不謹慎對待。

但事實證明了,烏巢確實如同那名被生擒的押糧官所說的一樣,是袁紹的屯糧之所,並且那裡有淳于瓊麾下的四萬精兵鎮守。

曹軍和陶軍的探子,帶回來的訊息基本一樣,並無疏漏之處。

如此一來,進攻烏巢糧倉的事情基本上就是板上釘釘了。

知道了這個消息之後,不僅僅是曹軍諸將,便是陶商麾下的衆將也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大家都明白,這是擊敗袁紹的天賜良機!若是能抓住這個機會打贏官渡之戰,袁氏集團這個矗立於北方的龐然大物必將轟然而塌,屆時,天下就是另外一副全新的畫面。

天下將重新洗牌,而這些諸侯大佬就是最大的實際利益得者。

一個字,爽!

當然,此事絕對不容易做到,在戰前,陶軍和曹軍所有的武將和謀臣一定要坐守在一起,將這件事情好好的揣度一番,以便做到萬無一失。

鎮守烏巢的武將乃是淳于瓊,在孝靈皇帝治時於中平五年被任命爲西園八校尉之一,和袁紹,曹操,鮑鴻,趙融等人並列,乃是當時拱衛京師的重要將官之一。

後世有很多人傳此人乃是一名酒徒,實則不然。

歷史上的淳于瓊用兵之能不俗,他乃是袁紹麾下的大將,和張郃,高覽等人並列齊名。

曹操當年在京城跟淳于瓊有舊,對此人比較瞭解,因此他客觀的對曹,陶兩營的武將進行了分析:“淳于瓊位列西園八校尉之一,當年與吾和本初同列,此人用兵有些斤兩,絕非等閒,咱們攻打烏巢大寨,需要速戰速決,如若遷延,被淳于瓊拖住,待得袁紹援兵來此,別說是打下烏巢燒糧,便是能否安然撤退,都是難事,還請諸位將軍此番務必要謹慎再謹慎。”

衆將聞言紛紛點頭稱是。

陶商言補充道:“還有咱們的官渡土寨,也要留下重兵防守,萬一袁紹見我等攻打烏巢,派兵來打大寨,到時候可就虧大了。”

曹操聞言哈哈大笑,道:“陶兄弟此言是也,深和吾心,曹某之意,咱們各自留下一半的兵馬,並五員上將鎮守營盤,以防不測,你看如何?”

陶商點頭表示贊同。

曹操隨即點親信大將曹仁、閻行、史渙、李典、賈逵五人鎮守。

陶商道:“既然如此,我這邊就由我親自鎮守在大寨,並留趙雲,許褚,紀靈,管亥,徐盛五人在身邊,至於我的一半兵馬,則由陳登,魯肅,太史慈,徐晃,徐榮,甘寧,周泰等衆將帶領,隨同孟德兄一起去烏巢,到時候便任憑孟德兄調遣便是。”

曹操聞言一愣,奇道:“陶兄弟不打算與曹某一起去了?”

陶商搖了搖頭,道:“臨陣之時,特別還是劫持烏巢糧草這麼大的事,派遣兩名主將都前往過去,在調動上未免會有所掣肘,反倒不如讓孟德兄一個人過去發揮本領,這大營的諸事,則皆由陶某主持,你我分工明確,職責不同,又不用彼此噁心對方,如此行事,豈不妙哉?”

曹操沒有想到陶商辦事居然會這般上道,心中驚詫的同時也不由感慨非常。

“既然如此,我便再讓荀彧,程昱等人留下與陶兄弟一同鎮守,若真有事,也好互相照應。”

陶商微微一笑,沒有說什麼。

一個曹仁留下還不夠,還得把荀彧等人留下,擺明了是對自己守護大寨不放心,要看着自己。

不過這事彼此彼此,陶商對他曹操也一樣不放心,因此才讓陳登和魯肅隨同太史慈等諸將一同前行,以免曹操對自己的兵馬打什麼鬼主意。

大家也算是彼此心照不宣了。

兩大諸侯分工計較完畢,當夜子時,曹操便率領一半兵馬,前往烏巢燒糧。

曹操此番的設計,乃是命前部的兵士皆用袁軍的旗號,兵士嘴裡銜着小木棍,把馬嘴綁上,以防發出聲音驚擾到敵人,大部分的兵馬則是從小道出營,每人抱一捆柴草,在經過的路上遇到有人盤問,就回答說:“大將軍恐怕曹操襲擊後方輜重,派兵去加強守備。”

如此,一旦抵達烏巢的本部,便可大肆放火,不耽誤任何時間,保證放火的最大效率時效。

而陶商則是留在官渡土寨固守本寨。

曹操偷襲烏巢的當夜,官渡土寨中的人誰也不敢睡,畢竟事關重大,時刻都存在着變化和威脅,需要兩方的主將隨時做出調度。

在這種情況下還能夠安心睡覺的人,着實也是別在這個亂世混了。

“哈欠~!”

陶商在帥帳內毫不掩飾的打了個大大的哈欠,然後無奈的算算時辰,感慨的一嘆。

“老是熬夜的話,是會長痘痘的……有損我英俊的容顏。”

坐在他對面的荀彧和曹仁彼此互相對望了一眼,後腦勺上直冒黑線。

值此生死存亡時刻,這小子心挺大啊。

你還有心情睡?

你還有心情管你的長相?

荀彧深深的望了陶商一眼,忽然對曹仁道:“子孝將軍,不僅是前方的營盤,後方的營盤也需派兵佈置,謹慎佈防,以免袁軍繞道偷襲。”

曹仁站起身,點點頭:“我去安排。”

陶商轉過頭,對他身後的許褚道:“你也陪子孝將軍一起去,看看能不能幫上什麼忙。”

“諾。”

少時,曹仁和許褚消失在了帥帳,當中只留下陶商和荀彧二人。

荀彧緊緊的看着陶商,眼珠子彷彿都要黏到陶商的臉上了。

陶商咧咧嘴,無奈道:“好看嗎?我的容顏。”

“一般。”

“一般你跟瞅大姑娘似的,就好這口?”

荀彧深深的吸了口氣,道:“陶太傅,你當真打算擁立長子曦爲帝嗎?”

第三百三十五章 銀槍白駒第四百三十九章 河北龍金城虎第二百三十八章 敗給了袁術第三百三十六章 郭嘉的宣言第八百一十三章 糧谷之戰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最後一博第六百零八章 小樓傳信箋第五十四章 年輕的孫策第八百八十七章 刮骨療毒第一千零四章 營外的埋伏第三百四十八章 劫走天子第四百五十二章 宗族五將第七百章 賤招第四百章 袁術求親第三百五十三章 衆籌大會第一百七十六章 表 字第一百三十七章 斷指立誓第五百二十八章 虎賁統領第六百零六章 曲譜第三百四十八章 劫走天子第三百三十七章 陳登歸來第七百零二章 曹操之觴第八百四十章 情深義重第四百三十六章 曹陶再戰第八百三十九章 訪蔡瑁第一百一十一章 彼此攀附的士族第七百九十一章 回徐州第八百五十章 武陵蠻夷第八百七十三章 江陵亂第八百零四章 針鋒相對第七百八十二章 三枚釘子第五百六十二章 袁譚歸降第五十六 追擊董卓第一百四十三章 兵源激增(二合一章節)第四百五十二章 宗族五將第四百九十章 外禍內因第六百七十三章 結伴同行第二百九十九章 接曹嵩(第三更)第二百三十六章 如此盟友第五百四十章 三雄鏖戰第八百九十九章 我意已決第七章 第一次遠征第三百一十五章 屢屢得手第五百九十九章 我想要個賢婿第七百七十章 謀劃鄴城第五百九十六章 兩朝定都第二十五章 袁術,心存猜忌第四百三十八章 徐盛請纓第一百零八章 面具鬼將軍第十五章 浮雲軍黃巾衆第五百五十二章 荀彧之詢第四百四十一章 諸葛聞名第四百八十八章 傷心的俘虜袁譚第九百一十二章 錦馬超第三百三十五章 銀槍白駒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回攻成都第八百六十九章 立功的機會第七百九十六章 曹府死士第一百六十九章 舊 識第四百七十九章 陶家長子第六百三十二章 君子與老將第九十六章 不食嗟來之食第八百九十三章 揣摩敵意第二百零六章 君子與錦帆賊第八百零八章 曹陶酣戰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決戰涪水關第一百七十八章 諸葛叔侄第八百一十章 遺漏之處第三百二十四章 天人之姿第五百二十章 二將露怯第三十二章 曹操的邀請第六百七十八章 假意應烏桓第二百一十三章 陶氏的動作第八十三章 你吟我對第五百零五章 少年丁奉第八百二十一章 流言蜚語第四百四十五章 詭詐的閻行第五百六十一章 有請前輩第八百三十九章 曹軍的內情第三百二十一章 龍 來第六百三十五章 手術取竈第四百五十二章 宗族五將第七百七十章 謀劃鄴城第一百三十七章 斷指立誓第八百八十一章 安撫荊州第六百九十一章 張寧的決心第六百九十四章 煮酒論英雄第四百九十七章 袁紹南征第二百四十八章 醫學至道第二百六十九章 李傕的崛起第八百一十章 夜襲第三百五十四章 陶商賣官第六十一章 刺 目第九百零九章 狼狽相認第一百四十二章 終定白波谷(二合一章節)第七百九十七章 終極版呂布第六百八十五章 二女的不正常第七百八十五章 曹操的疑心第二百六十二章 機智的溫侯第一百八十九章 天下第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