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祭祀

“三國之謀伐 ()”查找最新章節!

劉備本來打算第二天就啓程去兗州,不過陳暮還是將他勸下。

眼看就要過年了,新年時候就不要再去奔波勞累。

漢民族對於思想的情節尤爲重要,除夕、元旦、寒食是漢朝三大最重要的節日。

新年氣象,沒有鞭炮,沒有春聯,沒有餃子,也沒有什麼熱鬧氣氛。

今年不管是對於陳家村來說,還是對於整個大漢王朝來說,都是十分艱難的一年,戰亂頻繁,災禍不斷。

但生活總要過下去。

陳家村死在異地它鄉的村人近百,埋骨遠方,如果沒有家人祭奠,最終也不過是成爲孤魂野鬼而已。

不管是爲了現在還活着的人,亦或者爲了那些死去的人,人們都得振作起來。

除夕那天大早,在族老們的帶領下,村裡人就開始忙碌。

劉關張三人還躺在牀上呼呼大睡,就聽到嗩吶鑼鼓銅鉦齊鳴,吵得人睡不着覺。

“怎麼這麼吵啊。”

張飛睡眼惺忪地爬起來,看到劉備和關羽已經在穿衣服了,四弟陳暮並不在牀上。

四兄弟經常抵足而眠,這張牀也是兩張大牀並湊起來的,並不擁擠。

劉備套上換洗的長袍,對張飛說道:“翼德,四弟族中要祭祖,祭拜村中死去的亡魂,一起過去看看吧。”

“哦。”

張飛伸了個懶腰,又在牀上腦中一片空白地躺了一會兒,才從牀上爬起來。

三人穿戴整齊洗漱一番,出了堂屋站在院子往外觀看,就看到村裡數百人,比之平日裡的人還有多,家家戶戶都穿着素衣,站在祠堂門口,肅穆而立。

鑼鼓聲震天地響,正是寒冬臘月,雖然最近這幾日沒有下雪,北方的朔風依舊呼嘯而來,似是亡魂哭泣。

陳暮的母親方氏是個矮個子婦人,在大兒外出未歸,夫君被徵調服役的時候,瘦小的肩膀挑起了整個家的房樑,一邊養育子女,一邊做着繁重的農務,生活沒有壓垮她的脊樑。

一直注意自家情況的方氏遠遠地見劉關張從自家出來,一路小跑從祠堂方向趕回來,大聲招呼道:“三位大侄起來了,吵到你們了嗎?”

劉備連忙擺手:“伯母,我等剛好起來,並不覺得吵鬧。”

方氏熱情地招手:“那正是時候,準備開飯了,族老招呼三位貴客過去就坐。”

“去哪兒坐?”

“跟我來。”

方氏帶着他們往祠堂方向去。

陳家村別的建築都十分老舊,唯獨這祠堂常有人打掃翻修,保持得相當完整。

這是西漢時期陳家的祖先陳悝修的,前後三進出的大祠堂,光內部的廣場就佔地半畝,可以容納數百人同時祭拜。

漢朝的除夕是祭拜祖先的日子,蒲陰陳氏尤以陳家村的祠堂爲核心,散落各地鄉鎮的陳氏族人全都要回來,熙熙攘攘一千多人,將整個祠堂都擠滿,裡面站不住腳纔不得不站在屋外。

作爲一地國相,又是列侯的身份,劉備可謂是陳家村最大的貴客臨門。鄉有三老,陳家村的村長陳老太爺就是鄉老之一,年八十有二,在鄉里德高望重。

當方氏把劉關張帶過去的時候,老頭與數位族老在族人的攙扶下顫顫巍巍出來迎接。

“老大人安好。”

劉備趕忙迎過去,將老人攙扶住。

漢朝以孝治天下,無論是達官顯貴還是天子平民,遇到老人都要表達尊敬。

老頭抓着劉備的手笑呵呵地說道:“使君遠道而來,陳家村未能隆重接待,讓老夫羞愧難當。快快進來,請上座。”

祠堂內正廳擺滿了列祖列宗的靈位,

旁邊副廳則是宴席,擺滿了大大小小的桌案,村裡有輩分的長者坐於席間,中輩與晚輩則列於中席和末席,按照次序排列。

爲表示對郡守高官的尊敬,劉關張的座位在最上首,也就是主位,下方左右兩側分列了次席,再下面纔是族長族老等陪同人員坐的位置。

劉備註意到陳暮作爲晚輩只能坐在末席,便擺手說道:“今日這裡沒有使君,只有晚輩。我與子歸乃是刎頸之交,子歸之長輩便是我之長輩,還請老大人上坐,我與子歸同席便可。”

“這可如何使得。”

陳老太爺瞪大了眼睛,想拉住劉備。

劉備卻反而攙扶着老頭往主坐上去,半推半扶地笑道:“長者爲先,此乃敬老也。”

老頭七老八十,那裡拗得過劉備,被推上了主坐,只得坐下。

陳暮正坐在泱泱人堆裡,旁邊是自家老二陳志,父親陳青還躺在病牀上休養,女人是不準上席的,小妹和老孃就只能在外面站着吃飯。

雖然是陋習,但陳暮暫時也無力改變。因爲這不僅僅是在與陳家村的族規對抗,是在與整個漢朝天下的制度對抗。

男尊女卑自母系社會結束之後,就已經成爲了當代主流思想觀念。即便男女平等,也得等到新時代到來,女子能夠頂起半邊天的時候,纔有那個可能。

所以目前陳暮只能安於現狀,等待將來有一日革鼎山河,擁有改變一切力量的時候,再做新的計較。

陳暮垂着首,腦子裡正在想着下一步計劃,忽然覺得眼前一黑,三個壯漢將他團團圍住,摟着他的脖子,嘻嘻哈哈坐下。

“大哥二哥三哥怎麼坐這裡來了。”

陳暮翻起了白眼。

這兄弟三人就沒一個正經時候。

張飛攬着他的脖子,鋼針似的絡腮鬍蹭在他臉上,刺得挺疼,笑嘻嘻地道:“在上面坐着老不自在,還是跟四弟一起坐着舒坦。”

關羽撫須笑道:“正是如此。”

劉備摸了摸陳志的腦袋,吩咐道:“小弟,去拿酒來。”

陳志年輕有朝氣,受了皮外傷沒過幾天就活蹦亂跳,得了老大哥命令,歡快地回了句“得令”,蹦蹦跳跳地跑出去拿酒。

看着他輕快的模樣,四人哈哈大笑。

片刻後村裡的女人開始端上飯菜,一疊一疊的飯菜放在桌案上,沒有一個人動筷子。

直到所有的飯菜端上來,陳老太爺才站起來,舉着酒杯,環視一圈,用悠長的聲音輕唱:“成禮兮會鼓,傳芭兮代舞。祭我以族子魂魄兮,冥淩浹行而路途迢迢。此酒,敬我陳氏族人安魂入土,青山長眠!”

“敬我族人!”

所有人都站了起來,舉着酒杯,倒在地上。

老太爺又拿起第二杯,再次唱誦道:“哀哀祖先,生我劬勞。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勞瘁。瓶之罄矣,維罍之恥。此酒,敬我陳氏父母先祖,望列祖列宗護佑!讓我陳氏連綿昌盛,萬代不絕。”

“敬我先祖!”

陳家族人齊齊吶喊,第二杯又倒在地上。

老太爺取了第三杯,望向劉關張陳四人,大聲道:“我陳氏棲息蒲陰已有數百年,每日辛勤勞作,從不與它族結怨,也從不仗勢欺人,惹是生非。可縣令豪強欺我族人孱弱,欺我族戰士去爲國上疆場,要奪我祖地,佔我良田。幸賴祖宗庇佑,我陳家有麒麟兒陳暮,與結拜三位人中龍鳳爲兄長,趕走了豪強,殺死了縣令,爲我等報血海深仇。第三杯,敬我陳家麒麟子,敬三位人中之龍鳳!”

“敬陳家麒麟子,敬人中之龍鳳!”

陳家族人數百男子齊齊將酒杯對準了劉關張陳四人,端酒彎腰行禮,弄得四人受寵若驚,也連忙端酒回禮。

這一杯酒當然不是倒在地上,鞠躬行禮之後,衆人一口飲下,便敬酒結束。

老太爺將酒杯放下,揚手長聲道:“坐!”

族人們坐下,等老太爺開始動筷子,他們纔開始正式就餐。

全程沒有一個人說話,安安靜靜,只有咀嚼的聲音。

劉備頗爲羨慕,低聲對陳暮說道:“四弟家中族規嚴謹, 禮儀齊全,扶老攜幼,真是羨煞旁人。”

陳暮苦笑道:“這是先祖定下的陋習陋規,整得怪麻煩的,辛苦三位兄長了。”

關羽笑道:“這如何是陋習陋規,乃是合乎禮儀的人倫大道,古者《春秋》大義,禮者,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若無禮儀,又如何爲人?”

“要我說呀......”

張飛才起了個頭,就因爲嗓門太大而惹得旁人紛紛側目看過來,不由得縮了縮腦袋,對周圍人報以歉意的笑容。

沒辦法,哪怕他已經壓低了嗓子,但實力不允許呀,一說話就跟打雷似的,這種莊嚴肅穆的情況下,反而如洪鐘大呂,隨便發點動靜就能滿屋聽到。

四人便不再說話了,安靜吃飯。

廳堂裡除了碗筷和酒杯之聲,就連周圍人咀嚼食物的聲音都壓低了許多,讓人不得不細嚼慢嚥,不敢吃太快。

過了約四五分鐘,祠堂的大門忽然被人一腳踹開,聲音震動如雷,所有人都停下了碗筷側目看去。

“剛纔是誰在那敲鑼打鼓的,吵死個人了!”

數十名**衝了進來,耀武揚威,哪怕數百人看着他們,也絲毫不懼,惡狠狠地對衆人說道:“看什麼看,再看挖了你們狗眼,讓你們管事的出來,誰讓他敲鑼打鼓的。”

這些士兵都是張純派來監視劉關張陳的,本來這幾日一直相安無事,今早上陳氏祭祖,鑼鼓聲音震天,弄得這些人沒睡好,士兵們怨聲載道。

起牀氣加上新年都沒法過年,這些士兵一怒之下就穿戴好武器盔甲,跑上門來找茬鬧事。

第三十九章 呂布請假條第二百六十一章 請陛下禪讓第九十二章 滹沱河驚變第七十九章 淮口射戟第六十八章 我帶你回家第七十一章 給年輕的周瑜上一課第七十三章 投石問路第三十九章 公孫瓚第五十九章 只要那個男人不在第六十章 陳暮發動技能——萬箭齊發第一百七十七章 養兵日,用兵一時第五十四章 萬里長征第一步!第十章 掌控輿論的優勢第一百零七章 螳螂伏擊馬車請假條第二章 孟德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國來朝第五十三章 一夜成長第六十七章 塞北雁門第九十二章 呂布大意失仙人第六十四章 暗箭第五十三章 先帝創業未半,花光預算第七十三章 銍縣會盟第二百七十四章 突襲第一十三章 與空氣鬥智鬥勇第一百八十六 鞠義復仇第六十六章 曹操未曾設想的道路第六十六章 朝廷諸公的援助第四十七章 答應聯盟第二十六章 奔馬第四十一章 內閣會議第七十一章 開會第二百零九章 弓手陣地向右移二里第六章 呂布的處境第四十二章 讓大漢武德,再次充沛!第六十九章 西涼鐵騎第一百零五章 哥幾個,騎着第一百三十五章 教育晚輩第一百一十五章 海頭城外第一十一章 茶藝第五十章 官渡對峙第六十六章 呼朋喚友第六章 哥,咱家有後臺了第五十一章 青州諸子家第五章 善與惡的抉擇第二十六章 戲志才病危第一百六十四章 圍點打援第二十一章 出使呂布第五十二章 借東風第二十二章 朝議第二百六十章 新的佈局第一十五章 替天子背鍋第四十一章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第二十章 儒生第四十四章 老大哥慷慨解囊第九章 集思廣益第四十八章 諡議第一百五十七章 對峙期與南方再亂第一十二章 剝奪曹操的未來第八十五章 全面戰爭的開端第二十八章 我回來了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儁重病,攻城之日第二百零九章 弓手陣地向右移二里第二百一十五章 青州的好兄弟第六十三章 進軍第六十五章 泰山書院開學第二十三章 呂布歸順第五十三章 一夜成長第二百一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八十八章 攔個張郃折磨第六章 漢末羣雄之猛虎孫文臺第七十章 老狐狸的算計第一十五章 破徐州,便在今日第三十一章 勸服馬騰第六十九章 西涼鐵騎第四十八章 諡議第二十一章 出使呂布第二百二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二十章 儒生第五十三章 務政第五十四章 知識的力量第九十二章 呂布大意失仙人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子歸的心機第四十六章 第一步,逼反曹操第一百零二章 幫公孫瓚完成戰略勝利第三十七章 廢史立牧第七十章 我們都是華夏子孫第九十七章 高順VS麴義第九十九章 二聲巨響第三十章 青梅煮酒論英雄第四十九章 曹呂之戰(感謝歆帥帥的盟主)第七十九章 天下惡名,由我劉玄德來背!第八十一章 大戰前夕第一百八十九章 無路可逃第五十七章 火燒曹營第二百一十五章 青州的好兄弟第九十八章 平安縣城內的呂奉先第六十五章 泰山書院開學第二十九章 張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