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老友相聚

漢帝國中平六年四月十五日,這是天子駕崩後的第四天。

中午日中三刻,熾烈的陽光烘烤,灼燒着大地。趙琳在日中梆子敲響的時候,從自家走出來。

他穿了一件青色的長袍,外面套了件白色的素服,額頭上還綁着一條白帶。

國喪期間,洛陽百姓民衆不需要爲天子服喪,但百官需要。

按照禮儀,他們要像每年一次的全城百官大朝會一樣,在崇德殿外的廣場上,每日進行叩拜舉哀,這個時間長達七日。

不過現在新任太常楊彪還正在佈置靈堂會場,安排音樂禮儀,做前期準備工作,還不需要他們前去舉哀。

事實上百官舉哀一般要在天子駕崩一週之後,等他們舉哀過後,再由抵達洛陽的各地諸侯替代。

國喪之際,各地劉姓諸侯宗室都必須前來洛陽發喪,因路途遙遠,諸侯舉哀時間最晚。

等諸侯舉哀過後,再是羣臣擁護新皇登基,然後舊皇下葬,過程在一月左右。

因此洛陽百官現在除了必須身穿素服,在家等待召喚以外,並不需要做其它任何事情。因爲朝廷政務已經停擺,他們不需要去上班。

趙琳如今是光祿左僕射,作爲秩六百石的光祿勳四把手,已經勉強算是中等官員,雖無太大權力,亦是不容小覷。

他從家裡出來之後,仔細地檢查了一下身上穿着沒有問題,然後將門鎖好,推開院門走出去。

“趙僕射,這個時候出門嗎?”趙琳對門的鄰居正在清掃院子,看到趙琳出來,打了個招呼道:“現在天氣炎熱,爲什麼不晚些出去呢。”

“沒辦法,現在是非常時期嘛。”

趙琳晃了晃自己長袍下準備的一個白色布袋子,那是用來裝粟米的,微笑着回答道:“再晚的話粟市要關門了,家裡已經揭不開鍋。”

“原來如此,那我跟你一起去,我家的米也已經不多了。”

鄰居一副恍然的模樣,現在不僅國喪,洛陽周圍都在打仗,糧價每日都在漲,確實應該要多囤積一些準備不時之需。

還是他們這些當官的消息靈通,雖然家中還尚有一些餘米,鄰居卻已經放下掃帚準備和趙琳一起去粟市。

趙琳微笑地點點頭,便站在門口等着,過了片刻,孔武有力的鄰居提了個大麻袋走了出來。

“你這是要囤積多少斤糧食。”趙琳無語,買個米而已,至於這麼誇張嗎?

不在戰時的時候,漢朝人只吃兩頓,飯量也跟現在人差不多。

習慣了忍飢挨餓的情況下,每人每天一斤口糧,也就是差不多五六漢斤的食物便足矣。

鄰居家不過三口人,那麼大個麻袋最少能裝兩石,夠他們家吃一個月的了。

“趙僕射不是說了嘛,非常時期,以備不時之需嘛。”

鄰居憨厚地笑了笑,晃了晃袋子:“走吧。”

二人住南城津門外,要去粟市,首先得入津門進入洛陽內城,然後再從南宮外直道通過東門的耗門進入粟市。

鄰居邊走邊和趙琳聊着天,說道:“趙僕射的俸祿有六百石,一半錢一半糧,家中親人也都送回了老家,一人獨居,朝廷發谷四百餘石,家中也缺米糧嗎?”

趙琳苦笑道:“如今朝政停擺,洛陽周邊叛亂不止,大司農那邊已經有兩個多月沒有給官員發放俸祿,再不買糧食,我就得餓死。”

漢朝的俸祿是給年薪,六百石的意思不是指真的每年給六百石食物,而是840石粟谷。

按照當時的規矩,一半錢一半糧,每月發35斛谷,以及價值35斛谷的錢幣,相當於每月發500公斤左右的穀物作爲工資,另外一半是價值500公斤穀物的錢。

從這一點上來看,漢朝的工資也不算低,一個低級佐吏月谷8石,靠自己養活一家三口不成問題。

問題是這是西漢時期的工資,西漢的時候每年財政收入只有40億,其中一半用來支付官員工資,所以會導致官員的工資特別高。

然而那個時候物價也非常便宜。

比如宣帝元康年間,一石谷居然才五錢,爲歷史上最低米價,還有武帝建元初年,米價一石八錢,文景之治時期,米價普遍在30-40錢一石,因此西漢時期的官員俸祿非常不錯。

而到了東漢之後,經濟是發達不少,中央財政在光武帝時期就能達到200億,每年剩餘有個80億。

可通貨膨脹也少不了,谷價在正常時候是300-500錢,像戰亂時期,飆升至1000錢一石,再過幾年到漢末羣雄割據時代,2000錢一石都買不到。

這一點,在《後漢書》上多有記載,如《後漢書·虞詡傳》“詡始到,谷石千,鹽石八百。”晉朝的崔豹在《古今注》記載漢末割據時期,“州郡大飢,谷石二千。”

就好像後世,90年代,人們普遍工資在數十到數百元左右,這個工資足夠當時的人們生活過得非常愉快。

因爲那個時候的房價才幾百元一平,米價鹽價極低,出門吃個早餐也不過三五毛錢,甚至一分兩分錢都還能用,一直到1995年以後,一分兩分錢才慢慢停止流通。

而到了2020年代,人們的工資普遍漲到3000元,可依舊有大批人生活艱難。

因爲那個時候房價漲到了一萬多一平,物價昂貴,吃個早餐嗦個粉最少10元起步,更別說抽菸喝酒等花銷。

所以別看工資高,通貨膨脹之下,趙琳他們這些官員的日子也不好過,很多官員都是靠家中是地方豪強支持,才能養得起奴僕婢女侍從。

而像趙琳他們這樣沒有家世背景撐腰的寒門官員,自然就靠工資過苦日子,勉強維持生活。

二人一路聊着,很快到了粟市,趙琳藉口要順便去北面的馬市看看,於是就在粟市口與鄰居分道揚鑣。

此時粟市人山人海,戰亂在即,糧價天天在漲,人們也在瘋狂地囤積糧食,造成粟市短時間內營造出一種虛假的繁華,整個洛陽都處於混亂之中。

穿着白色素服的趙琳在人羣當中很好認,一個監奴快速靠近,向他低聲說道:“趙僕射,這邊。”

趙琳心領神會,跟着監奴從人流中穿梭而過,進入了一座酒樓裡。

很多人都知道,王鈞自從升中常侍以後,向來都十分低調,不僅很少倚仗自己的權勢欺男霸女,甚至連在洛陽的房子,都只是普通三進三出的中等宅院,不像其它常侍那樣建築起豪門宅院。

但卻很少有人知道,王鈞財產大部分都用來購置產業,以及幫助自己的宗族購置田產,特別是他的幾個兄弟,現在都在青州當官,在那邊有很多田地。

這座酒樓,就是王鈞的產業之一。

趙琳快步進了酒樓,像他這樣的官員跟一箇中常侍見面,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如果在大庭廣衆之下,或者直接去對方家裡,都會被有心人注意到。

特別是在這樣的非常時期,何進府裡的幕僚們天天嚷嚷着要誅殺宦官,使得諸多常侍根本不敢出宮,王鈞出來也是冒了很大風險。

在監奴的帶領下,趙琳來到了酒樓後院,內堂裡屋之中,進門之後,他就看到了王鈞陳暮劉備關羽張飛幾個老熟人。

“玄德相衡子歸雲長翼德。”

趙琳欣喜不已,當初黃巾之亂時,大家也是認識很多年的老朋友了,可聚少離多,一年到頭不一定見一次,現在居然少見的聚集在一起了。

“伯瑜兄。”

衆人也打了招呼,呼喚他過來安坐。

大家將數張席子拼在一起,圍攏過來,聚成一團。

等他坐下後,陳暮才終於開口說道:“我三月聽聞陛下病重,又聞叛軍復起,就趕往青州,與二哥三哥匯合,助大哥擊敗了冀州叛軍,本想盡快趕往洛陽見陛下,沒想到這最後一面都沒有見到。”

“原來如此。”

王鈞感嘆道:“陛下在臨終之前,下了詔書,將你召回,官復原職,繼續做尚書令,可惜啊,陛下即便龍殯之日,也沒有等來子歸。”

陳暮嘆息道:“原本我與大哥馬不停蹄從野王趕來,便是要去弔唁陛下,但此時此刻,卻不是時候。”

劉備他們是昨天得知的消息,星夜疾馳,在今天早上抵達的洛陽。

原本劉備是打算立即進宮,卻被陳暮阻止。

他們一天一夜沒閤眼,睡了一覺,下午纔起來,便在這裡召集幾個信得過的人來商量大事。

王鈞臉色動容道:“子歸看出了什麼?”

“殺機四伏。”

陳暮看向劉備,說道:“大哥,眼下洛陽已是龍潭虎穴,稍有不慎,便是身死族滅。”

劉備納悶道:“有這麼誇張嗎?”

“有。”

陳暮凝重地看向王鈞道:“諸多常侍,恐怕已經不敢出宮門了吧。”

王鈞苦笑道:“子歸說的是,如今大將軍欲誅殺諸常侍的言論在洛陽四處流傳,常侍們戰戰兢兢,哪裡還敢出來,我都是冒着極大的風險出宮。”

“這些宦官不是早該死了嗎?殺了又如何?”

張飛嚷嚷了一句,忽然又看到王鈞臉色不對勁,連忙撓撓頭道:“額......我不是說相衡,我是說張讓那些人。”

陳暮環視一圈道:“如今國家飄零,政局混亂,我們四兄弟,還有相衡和伯瑜,都是多年老友,自當結成一體圖自保,相衡兄,你的打算是什麼?”

王鈞忙道:“現在大家都要殺我等常侍,我可不想送死,我又沒幹過什麼壞事,憑什麼要跟張公趙公等人陪葬,我都聽子歸弟的。”

別看張讓他們很講信譽,只要你肯花錢,什麼都能買。但一碼歸一碼,講信譽不代表他們是好人。

像張讓趙忠縱容他們的宗族乾的欺男霸女之事,在史書上就沒少記載。

天下人痛恨宦官,不是沒有道理。

“大哥你的意見呢?”

陳暮又看向劉備,說道:“大將軍與宦官們之間的鬥爭,一定是充滿刀光血影,我們來洛陽,第一件事是保護好相衡兄,第二件事就得站隊了,大哥你決定幫誰?”

劉備不假思索道:“當然是幫大將軍。”

這是不用想的問題。

何進至少在名聲上沒問題,要是這個時候幫宦官,那就是遺臭萬年了,就算幫宦官集團取得了勝利,那名聲肯定也跟宦官們一樣臭,劉備可不像參合進宦官們的糞坑裡去。

“那好。”

陳暮最後定下基調:“諸位皆聽我安排,待會下午日昳時分,我與大哥入宮。二哥與三哥統領兵馬駐紮城外,相衡兄先回宮裡,探察諸常侍們的動向,明日午時,再來此地議事。”

王鈞遲疑道:“子歸,張公趙公他們真的沒有活路可以走了嗎?”

“唉。”

陳暮長嘆了一口氣:“如果我所料不差,宮中只有蹇碩此人反對大將軍,大將軍要擁護史侯登基,天子酷愛董侯,必然會對你等有所交代。”

王鈞閉上了眼睛,痛苦道:“不錯,陛下讓我等擁護董侯登基,可是如今天下皆與我等常侍爲敵,我等怎敢冒天下之大不韙。”

“這就是問題的所在呀。”

陳暮搖搖頭:“蹇碩是個死腦筋,而且手裡還有兵權,如我所料不差,他必然會採取行動,到時候你等宦官一體,與大將軍之間的矛盾遲早會爆發,你死我活之間,不是大將軍死就是你們死。我們好友,興趣勉強能保你活,至於最後張讓與何進之間到底誰死,那就只能看天意。”

不需要看天意,史書上是雙方同歸於盡,然後被董卓摘了桃子。

至於現在,那就得看蹇碩的意思了。

如果他能夠放棄擁護劉協,順從何進的意願,所有常侍都擁護劉辯,再找董太后跟何皇后求求情,興許何進還能放他們一馬。

如果蹇碩還是要像歷史記載的那樣,繼續擁護劉協,打算以兵馬抗拒何進,那誰也救不了他們。

“唉。”

王鈞最後也嘆了一口氣,他是宦官,又處於矛盾中心,當然知道問題所在,所以最後也只能化爲一聲長嘆,不再說什麼。

趙琳見陳暮都分配了任務,左右看看,問道:“子歸,那我呢?”

“伯瑜兄的話......”

陳暮沉吟片刻,說道:“倒是有個艱鉅的任務,不知伯瑜兄願不願意。”

趙琳說道:“如今洛陽大亂在即,四周兵馬如匪,都城當中又是危機四伏,說不準就得喪命,若是能活的話,當然願意。”

“若是形勢到了非常危險的時候,伯瑜兄一定要去找一個人。”

陳暮緩緩說道:“洛陽如今變成了四戰之地,各地叛軍、勤王軍、南軍等兵馬交織,說不好整個城市都要發生大規模戰爭,死傷無數,伯瑜兄去找此人,當能護得安全。”

“誰?”

趙琳問道。

陳暮緩緩吐出兩個字。

“董卓!”

第一百一十一章 羣狼戰術第四十一章 田豐之計第四十九章 曹呂之戰(感謝歆帥帥的盟主)第一章 唯一的光第二百三十二章 袁紹不能死第九十二章 嚇不死你第一十七章 民族融合第七十六章 三股勢力第一十五章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第一十九章 也曾一言而拯救黎民!第五十章 傳國玉璽與守墓人第七十六章 安居而天下息,一怒而諸侯懼第一十八章 溫柔鄉,英雄冢第二百六十六章 袁紹北上,呂布東歸第四十八章 與礦山打仗第六十九章 大漢上將軍討逆先鋒孫文臺第五十七章 圍魏救趙第七十章 孫曹劉一網打盡第七十章 等人第四十五章 遷都(感謝雲哥的盟主)第二百三十一章 兵敗如山倒第二十六章 廣年對(2)第七十三章 袁紹自己人第二章 孟德第六十六章 鮮卑第二十四章 聽四叔的話第二百三十九章 令人疑惑的策略第二百三十五章 南陽許子遠第六十章 入駐華陰第二十三章 萬軍叢中取敵將首級第三十六章 學宮最後一天(4)第五十九章 內部壓力第二十八章 講學第五十章 鬥將第五十二章 泰山書院第二十章 地暖經濟第六十九章 萬惡之源第一十四章 中庸之道第六十章 孫策第一百零六章 大宋的智慧第五十三章 魑魅魍魎(二)請假條第二百三十八章 平陽相會第一十一章 茶藝第七十三章 袁紹自己人第一百四十一章 鐵鎖橫江第六十六章 朝廷諸公的援助第一十八章 忍一手第二十章 儒生第一百零七章 螳螂伏擊馬車第四十五章 逼走公孫瓚第六十二章 四弟是真的狗第一百七十一章 下馬威第三十五章 西涼亂第九十五章 荊州風雨第二十八章 廣年對(4)第四十八章 諡議第五十六章 欺世盜名第一百三十二章 示敵以弱第二百四十八章 齊王第四章 乃祖之風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國來朝第四十六章 第一步,逼反曹操第五十章 戰略目標:曹操保衛戰第一十八章 天命在我第二百四十八章 齊王第七十九章 無敵的神威少將軍跑了第五十章 官渡對峙第八十五章 炮!第二十二章 世事如棋,風雨將至第一百零六章 夏侯涓第三十五章 虎牢關前第三十一章 陳暮辭職第四十三章 王朗第一十五章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第四十一章 內閣會議第三十四章 學宮的最後一天(2)第二百七十八章 我之罪也第二百章 江山易老第十章 逼上梁山第二百五十二章 詐降第七十八章 官軍下來戰書,約我等明日決戰第四十三章 心懷萬民的少年第三十七章 離別第三十章 窺伺關中第四十三章 慘勝第七十六章 名滿天下第四十八章 籌謀第六十九章 萬惡之源第四十八章 南方先亂第六十章 入駐華陰第九十四章 欠我三條命第七十八章 收降四將第七十七章 好大的嗓門第四十章 奇襲第三十四章 孫堅兵敗第一百零七章 螳螂伏擊馬車第一十五章 易陽城破第八十六章 翻手爲雲覆手雨第一百五十八章 有他在,袁紹怎麼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