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九章 投名狀

“三國之謀伐 小說()”查找最新章節!

後世有位先生曾經翻開歷史書,打開之後發現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着‘仁義道德’幾個字。

先生橫豎睡不着,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着兩個字‘吃人’。

封建社會就是個吃人的時代,魯迅先生在這一點上看得比誰都遠。

曹操屠城,董卓乾的壞事比曹操好不到哪裡去。

盜掘陵墓、掠奪權貴、肆意殺戮百姓、禍亂宮廷、侮辱公主宮女、殺良冒功、隨意屠戮朝臣。

後世還曾經有人想替董卓和曹操翻案。

當然。

爲董卓翻案的人很少,網絡上也只有支零片語。爲曹操翻案的人多得數不清楚,一搜成百上千頁。

或許是時代變了,人心也變了。

有意思的是,如果我們翻開一頁頁史書來看古人對曹操跟劉備的評價對比,就會發現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那就是古人會誇劉備道德好,軍事水平差。會鄙夷曹操道德敗壞,讚揚他軍事水平高。

漢末三國東西晉南北朝時期,是曹操劉備生活的年代,人們對他們的評價。

曹操:“託名漢相,實爲漢賊。”

“漢室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今指與吾爲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以忠;每與操反,事乃可成耳。”

劉備:“劉玄德弘雅有信義,今徐州樂戴之,誠副所望也。”

“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

隋唐宋明以後。

曹操:“魏武用兵,

彷彿孫吳。臨敵制奇,鮮有喪敗。”

“運籌演謀,鞭撻宇內,北破袁紹,南虜劉琮,東舉公孫康,西夷張魯,九州百郡,十並其八。”

“曹操有取天下之慮,而無取天下之量。”

劉備:“以先主之寬仁得衆,張飛、關羽萬人之敵,諸葛孔明管、樂之儔,左提右挈,以取天下,庶幾有濟矣。”

“千載紛爭共一毛,可憐身世兩徒勞。無人語與劉玄德,問舍求田意最高。”

“玄德有取天下之量,而無取天下之才。”

古人評價,靠近漢末那段歷史,曹操自己麾下勢力的人,主要奉承曹操英明神武。而敵對勢力,則打擊曹操人品低劣,道德敗壞。

而劉備不管是敵人還是朋友,都會誇他一句仁義,說他有君子風範。

除了呂布以外,竟然沒有一個人在道德層面上去批評劉備,不知道後世那些詆譭劉備的人是怎麼想。

而在隋唐以後,倒是沒有人再攻擊曹操的德行,但也沒人讚揚他呀。

除了誇他軍事才能以外,有幾個古人誇他品德高尚?

反倒是朱熹還曾經批評他道德敗壞來着,雖然朱熹自己的道德水平也高不到哪裡去。

由此可見,是非功過,在古代早有定論。

可惜,古人評價:曹操道德不好,但軍事水平很高。劉備道德好,運氣差,軍事水平不行。

甚至我朝開國偉人也是如此認爲,曾經多次談論曹操和劉備的區別。

結果到了二十一世紀,我們的歷史發明家們掏出了他們的鍵盤,總結來說就是一句話:“古代人都死了那麼多年了,他們懂個錘子曹操劉備,實際上曹操屠城真性情,劉備渡江僞君子。”

這就跟鍵盤俠們說莎士比亞就是個寫劇本的,懂個錘子《哈姆雷特》是一個道理。一個個化身懂王,比作者和親歷者還要厲害。

如果魯迅先生還在的話,翻開這一頁頁歷史書裡,看着那“吃人”二字,怕是連指着這些人的鼻子罵他們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想法都沒有了,因爲都被他們的智商逗樂了。

不過人都是如此。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特別是當他們有一個炫耀自己那點微末智力的平臺的時候,操起手中的鍵盤他們就是指點江山的王者。

卻不知道早在幾千年前的春秋時代,就有一個叫“葉公好龍”的成語,說的就是他們這樣的人。

要是把他們放在漢末三國,曹操舉起屠刀對準了他們,要把他們變成軍糧,變成填泗水的屍體,不知道他們還會不會有這樣的感嘆。

只是相比於那些嘴裡滿口喊着“仁義道德”,手裡卻揮舞着屠刀的僞君子。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董卓纔是真小人。

因爲他連僞裝都已經不僞裝,在逐漸掌控權力之後,徹底開始放飛自我。

很多人都說小說需要邏輯,而現實往往沒有邏輯可循,所以現實裡的事情往往比小說更加魔幻。

後世人看史書,就很難理解董卓在掌權之後,爲什麼要做那麼多惡行,幾乎壞事做盡。

明明可以做個權臣,把持幾十年朝政,非要去作死。

後來的司馬家父子、孫皓、爾朱榮、朱溫、高歡、高洋,面對他都得汗顏。

可要是站在董卓的立場去想問題,那他做的這些事情,或多或少,大家也都會明白原因。

很簡單,董卓需要錢和糧食維持他的軍隊。

看他的軍隊架構就知道了。

除了五千本部西涼兵,大部分都是幷州兵和三河士兵。

古代軍隊基本就是有奶便是娘,在大字不識一個的封建時期軍隊裡談家國情懷和國家大義,那屬實有些難爲他們。

董卓要想繼續讓這些軍隊保持爲他效忠,除了供應給他們需要的糧草以外,當然要用金銀珠寶籠絡。

因此這次挖掘漢孝康帝陵墓,就是董卓的一次試探,看看朝堂上下對他的容忍程度到了什麼地步。

如果連盜死人的墳墓,還是先帝的墳墓他們都不敢出聲,那下一次,自然是掠奪活人的財產。

中平六年十二月,洛陽,太師府邸之中。

董卓與麾下數十名將領召開完軍事會議,在呂布的保護下,與李儒閻忠一起來到後院。

新的太師府邸其實就是樑冀園,他直接佔據了大將軍府邸爲新家。

後院拱門迴廊,屋檐飛角,房屋建築如宮殿林立。

寬闊的人工湖中魚羣肆意遊蕩,董卓向着湖中心的亭子走去,又對呂布道:“奉先,在亭外等候,不要讓任何人進來。”

“是,義父!”

呂布持戟而立,威風凜凜地守衛在漢白玉鑄造的石橋邊。

李儒閻忠,基本就是董卓最高層幕僚班子。

之前還有個趙琳,可趙琳雖然也是涼州人,出身於天水趙氏,但董卓覺得他不太聰明的亞子,就把他排除出了最高決策層。

這也沒辦法。

李儒智商90以上,閻忠也是不低於80,兩個人都有謀劃的能力,而趙琳其實就是普通資質,自然在這個圈子混不來,目前在老鄉楊定麾下擔任校尉。

三人坐定,董卓的心情相當不錯,樂呵呵地道:“今日三軍盡開顏,人人都得了賞賜,士兵以後必然會對我效命死忠。”

李儒撫摸着下巴的鬍鬚,搖搖頭道:“明公,這些還不足以讓三軍都知道明公的威嚴。”

“哦?”

董卓納悶道:“我從孝康帝墓中取來成箱金銀,賜給他們,難道他們還不感恩戴德嗎?”

李儒笑道:“孝康帝墓中的金銀雖多,但全軍近十萬將士,莫說將領們要分去不少,單說分到每個人的頭上,已經剩下不了多少,又如何能讓每個士兵都對明公感激呢?”

“這個嘛......”

董卓遲疑道:“可是我手中也已經沒有多餘的錢財可以賞賜給他們了呀。”

“呵呵。”

李儒目光中露出一絲詭譎,低聲道:“明公沒錢,可明公莫忘了,洛陽中達官顯貴無數,可以宣佈他們的罪行,掠奪他們的財富來作爲軍需。”

閻忠忍不住說道:“需要到這一步嗎?都內府、水衡尉和禁錢司剩餘的錢應當不少,如今太師掌控了朝廷,完全可以正常發放物資。並不需要縱兵劫掠權貴,要是如此的話,恐怕海內震盪,後患無窮呀。”

李儒搖搖頭道:“我何嘗不知道後患無窮,可問題是,如今明公的權勢還不穩固,那些關中豪強、南軍校尉,表面上效忠於明公,實際上背地裡都有自己的心思,我這麼做,便是讓他們歸心。”

“讓他們歸心?”

董卓不解道:“這是何意?”

李儒冷冷一笑:“明公得罪了袁家,已經回不了頭。若想執掌權力,則必須控制住洛陽。要想控制住洛陽,就要將整個洛陽的軍隊掌控在手裡。那些關中豪強兵馬和南軍兵馬,個個心懷鬼胎,各有打算。我們必須要讓他們知道,大家都在同一條船上,才能讓明公徹底掌控他們。”

談起掌控軍隊,董卓點點頭:“不錯,我也能夠察覺到他們這些人有異心,只是不知道該用何方式,請文優教我。”

“很簡單。”

李儒目露兇光:“命令他們去攻擊洛陽權貴,洗劫他們的家產,殺戮官員百姓,一來讓他們嚐到甜頭,讓他們有錢拿,有金銀花。二來逼迫他們得罪洛陽權貴與所有官員,讓他們明白,只有我們纔是他們最大的依仗。”

這個計策,便是投名狀。

程銀侯選李堪楊秋這些人,都是關中豪強出身,之所以聽從董卓調遣,還是因爲跟着他有利可圖。

但當初董卓差點失勢,這些人就立即投靠董太后,願意追隨董承。

結果董承一死,又回到了董卓懷抱。

實際上這些人就是一羣反覆無常的小人,誰強大就跟誰,完全沒有什麼忠心不忠心可言。

所以李儒很清楚,要想對付這些牆頭草,那麼就得讓他們成爲一條繩上的螞蚱。

現在董卓得罪死了官僚士大夫階級, 未來必然要受到他們這些人抵制。

而如何拉攏關中豪強的力量,防止關中豪強被敵人拉攏走?

當然是讓這些人去把敵人得罪個死,到時候董卓是有罪,你們一個個也犯了死罪。

是選擇死,還是跟着董卓一條道走到黑?

李儒這個計策,不可謂不毒。

跟逼上梁山是一個性質。

董卓聽後大笑道:“好,文優之策,深得我心,那麼再過些日子,我就以府庫沒有錢糧爲由,讓他們自己去搶掠京中大戶。”

李儒微微一笑,拱手道:“明公英明。”

爲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275章 投名狀)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三國之謀伐》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

第八十章 倉庫第二百四十章 一生之敵第六十九章 西涼鐵騎第一百零二章 幫公孫瓚完成戰略勝利第二百一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八十九章 一十五規劃(完)第二十三章 長輩的快樂第十章 西討關中,北伐幽州,南取南陽。第七十四章 張讓第一百六十九章 黃漢升連衝五陣第七十八章 官軍下來戰書,約我等明日決戰第二十四章 宣戰第七十九章 無敵的神威少將軍跑了第四十二章 楊賜去世第一百一十四章 泰山夜話第一百六十九章 黃漢升連衝五陣第一章 唯一的光第二百四十六章 其心可誅第四十二章 讓大漢武德,再次充沛!第六十章 陳暮發動技能——萬箭齊發第四十四章 兄弟相聚第二百一十八章 聽郭圖的話第五十二章 借東風第一十五章 替天子背鍋第三十二章 中伏第四十九章 責任第二章 孟德第三十四章 養蠱第八十一章 花裡胡哨與一拳超人第一十八章 我曾一言而禍亂天下!第四十四章 我也是有兄弟的第七十章 孫曹劉一網打盡第九十四章 鞠義的痛苦第二百零五章 自毀城牆第九十四章 歷史的書寫者第九十章 徐榮敗退第六十二章 四弟是真的狗第一章 婚姻價值觀第二百五十五章 高興得太早了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命難違請假條第二百三十八章 平陽相會第二十九章 論仁第一十九章 主簿趙琳第一百三十七章 毀成第二十二章 呂布的困境第七章 內政改制第二百一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一十四章 此去洛陽第八十二章 他猜到了第四十一章 田豐之計第五十三章 曹操的立場第一百二十八章 章武二十五年第八十六章 浮陽之戰(3)第六章 漢末羣雄之猛虎孫文臺第六十一章 洛陽亂第二百三十四章 袁紹西遁第一百一十七章 再不戰,就要老死了第一百一十一章 羣狼戰術第二百七十八章 我之罪也第三十五章 虎牢關前第二十六章 戲志才病危第二百四十四章 洛陽的意圖(感謝歆帥帥大佬的盟主打賞)第五十四章 肘,跟我進屋第六十四章 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第二百六十四章 入宮第一百四十一章 鐵鎖橫江第七十八章 淮水之戰第八十章 父子情深第一百二十章 開關一按,便是半個盛漢第三十五章 虎牢關前第四十八章 與礦山打仗請假條第四十二章 一聲大哥,一生大哥第二十五章 割以永治第七十三章 銍縣會盟第一十二章 尚書檯第一百一十五章 海頭城外第一百零五章 哥幾個,騎着第七十八章 官軍下來戰書,約我等明日決戰第七十二章 真假周泰第二百七十二章 圍魏救趙第二十六章 坐而論道第一百四十四章 敵我援軍第五十九章 內部的一把火第一百二十章 送死老管去第三十六章 陣斬蹋頓第五十章 傳國玉璽與守墓人第二十三章 董賊第四十二章 讓大漢武德,再次充沛!第二百六十三章 交易第四十五章 朝廷的對策第一百五十八章 有他在,袁紹怎麼贏?第二百三十二章 袁紹不能死第一十五章 攪亂天下格局第七十三章 銍縣會盟第一百二十一章 張燕第二百四十三章 試探第八章 內閣的作用第六十五章 人心叵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