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盧植

“不過癮,太不過癮了。”

張飛一腳將背面朝上的屍體踢了個翻身,將手裡的鋼矛在他身上擦了擦血,鄙夷道:“還以爲是個厲害漢子,一招就被俺刺死,太不禁打了。”

黃巾軍小頭目的乾瘦黃馬在主人被刺死後站在原地一動不動,這種駑馬老實憨厚,它可不在乎主人是誰。

村裡剩餘的人見事態平息,開始哭着收攏屍體,細細一數,原本二百餘人村莊,現在怕是隻剩下不到一半,而且大部分都是老弱婦孺和半大孩子,青壯已經沒有幾個了。

日子總要過下去,家家戶戶雖然都在哭,可真尋死覓活的卻沒有。

有位長者老淚縱橫,撲過來向劉備下跪,被眼疾手快的劉備急忙拉住,勸道:“老人家,這是做什麼。”

“多謝將軍救命之恩。”鄉下人哪懂什麼官位,只知道人家領兵,就喊句將軍。

老人面目呆滯,眼淚已經流不下來幾滴,但悲傷之色難以掩飾。劉備看着可憐,轉頭對已經走過來的陳暮道:“四弟,你去取......”

“大哥,黃巾軍的人還說是在替天行道,行徑卻跟盜匪無異,令人不齒。村子裡的人太可憐了,只剩下這些老弱,不如將黃巾軍身上的錢財武器用具馬匹贈與村人,有了這些東西,也能幫他們安穩渡過日子。”

陳暮搶在劉備仗義疏財之前替他做了決定,當年自己這好大哥織蓆販履從事商業活動,賺了一些錢,就立即到處結交豪傑朋友,還喜歡狗馬、音樂、美衣服,存不了幾個錢。

現在好不容易有了點家當,可不能讓他再這樣繼續送下去。雖然這些家當都是張飛和蘇雙張世平資助的,不是他的錢,但這些錢他另有用處。

劉備用下嘴脣包着上嘴脣咂了咂嘴,表示爲難,猶豫片刻還是沉默了。

這些黃巾軍留的財產雖然不多,但有一匹馬和不少鐵器,應該可以賣些錢。現在村子人不多,這些錢幫他們度過春耕還是沒什麼問題。

過了約一個時辰,去追殺逃跑賊人的關羽回來了。

這股黃巾軍大概有三四百人,在初期交戰中幾乎是直接崩潰,丟下三四十具屍體紛紛扯下黃頭巾四散逃跑了。關羽就領着五十騎兵追趕,帶回來一百多隻耳朵。這些都是軍功,可以向朝廷索要賞錢。

離開村莊,繼續南下的路上,劉備沉默片刻,最終還是忍不住開口問道:“四弟,你爲什麼要阻止我幫他們呢?”

“天下大亂,到處都是這樣的人間悲劇,散盡我們所有的錢,您又能幫幾個?”

陳暮反問。

劉備說道:“能幫幾個就幫幾個吧,這樣我會問心無愧。”

看來自己的好大哥還沒有接受過社會的毒打,沒有過那幾十年顛沛流離的生活,依舊有着心懷百姓的浪漫理想主義呢。

陳暮自嘲笑笑,搖搖頭:“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您現在還很窮,沒有錢,沒有實力,連自己都保不住,更何況去拯救別人?所以當務之急,就是壯大自己。等您強大起來,纔可以幫助更多的百姓。”

“道理是這個道理......”

劉備遲疑片刻,愁苦的臉色最終化爲一聲長嘆:“唉,算了。是我無能,如果我有錢有兵有權的話就好了......”

一路無話,從趙國中丘縣進入廣平境,這裡幾乎已經算是黃巾老巢。

陳暮安排了探子四處打探,遇到大股黃巾勢力和縣城,

就儘量避開,遇到小股勢力就吃掉。

由於他們人數很少,又是輕裝簡行,每人除了帶上乾糧以來,都是露宿野外,連輜重帳篷都沒有,因此非常好打游擊戰。

短短七八天,就擊潰了三四千黃巾軍,斬獲了600多枚耳朵做軍功。

這麼多天下來,劉備他們也見慣了殺戮,村莊被屠殺,縣城被佔領。剛剛出兵的雄心壯志磨滅地差不多,剩下地就只剩下沉重的心情和拼死殺敵報國的一腔熱血。

.......

廣平郡,邯鄲。

盧植率領的北軍五校正駐紮在這裡。

黃巾軍雖然聲勢浩大,一夜之間嘯聚百萬,佔領了翼州、兗州、徐州、豫州等中原重要幾個大州,對京畿司州有合圍之勢。

但實際上這支部隊分散地厲害,嚴重缺乏組織能力,戰鬥力和執行力,稱得上烏合之衆也不爲過。

一開始黃巾軍氣勢如虹,到處佔領州郡,如星星之火,點燃整個草原。

一個月內,全國七州二十八郡都發生戰事,黃巾軍勢如破竹,州郡失守、吏士逃亡,震動京都。

但很快朝廷就做出反應,拜盧植爲北中郎將,率領北軍五校的主力北上進入翼州,對抗張角的黃巾軍主力大軍。

拜朱儁爲右中郎將,皇甫嵩爲左中郎將,領少部分北軍五校,三河將士,再招募一些精壯,總共約一萬多人馬,南下抗擊兗州和豫州的黃巾軍。

不過朱儁和皇甫嵩的進軍目前並不順利,朱儁的人馬不多,只有幾千人,剛出司州不久,就被波才迎頭痛擊,打了個敗仗。皇甫嵩領軍救援,與朱儁退守長社,官軍和黃巾軍雙方對峙,暫時還沒有分出一個結果。

而盧植這邊就順利得多,北軍五校的主力是漢末的精銳士兵,帶甲三萬,甚至還有五千騎兵,戰鬥力很強。

幾乎是在盧植出了河內,在魏郡與黃巾軍剛一交手,人數佔優的黃巾軍反倒是處於崩潰之勢,盧植連戰連捷,一路勢如破竹殺進了邯鄲,準備繼續向北,直撲張角的鉅鹿老巢。

此時邯鄲城外,大軍駐紮的營中,盧植正在帳中研究地圖。在他身邊是副手烏桓中郎將宗員,屯騎校尉鮑鴻,越騎校尉伍孚,長水校尉種輯,射聲校尉王子服,步兵校尉吳蘭北軍五校的統領以及其它大小十多名軍中將領。

宗員見盧植表情凝重,似乎猶豫不決,不由問道:“先生,發生什麼事情了?”

盧植是海內大儒,在朝野上下都非常有聲望,雖然宗員的官職跟他差不多,都是秩比二千石大員,平時也沒有統屬關係,但爲了表示尊敬,他稱呼盧植爲先生。

盧植嘆了口氣:“翼州黃巾主力如今已經被我們打退至廣平一帶,餘者雖分散在多地,卻不足爲懼。我現在最怕的就是他們棄守廣平,逃到鉅鹿。廣平城小,地形開闊,將他們圍困至此,張角插翅難飛。鉅鹿郡黃巾軍經營多年,城高糧多,恐怕會是場曠日持久的戰鬥。”

宗員點點頭,說道:“鉅鹿和廣平相隔不過百里,大軍一日內就可以趕到,的確是個問題。既然如此,不如分兵擊之。盡三路大軍,走易陽、曲樑、斥章三方包圍廣平,再以騎兵繞道廣平北面,切斷他們北上逃亡鉅鹿的道路。”

盧植認真思考了一下宗員的建議,這個時代的人讀書認字的很少,更別說擁有戰術思維和戰略思維的人,宗員也是一名百戰老將,有一定戰術頭腦,從這方面考慮,的確是個可行方案。

不過因爲信息不對稱,盧植其實並不知道,不僅鉅鹿被張角經營得很好,廣平也已經算是黃巾軍的老巢,因爲兩地相隔實在太近,所以同樣被黃巾軍輻射。

張角雖然退守廣平,看似是因爲盧植兵鋒正盛,連戰連勝,殺了他一萬多人,不得已而爲之。

但實際上是因爲魏郡、廣平、鉅鹿、清河、陽平等郡都屬於華北平原,地貌特徵爲多平原,低山丘陵,就算有山也並不險要,除了一些縣城以外,幾乎沒有地方可以據守。

面對盧植的大股精銳部隊,特別是還有騎兵的情況下,在平原野外決戰無疑是找死的行爲。

因此張角退守廣平,有一定戰略意義。

事實上後來的發展也的確是這樣,張角利用廣平、鉅鹿、廣宗互爲犄角,死死地頂住了盧植的攻擊, 甚至在盧植被撤換之後,還擊敗了董卓,並沒有被朝廷的主力大軍給殲滅。

這種情況一直到張角病死,皇甫嵩擊敗了潁川黃巾,收攏了豫州各地官軍之後。皇甫嵩騰出手來北上,兩軍合一,這才把翼州黃巾平定。

因此朝廷派出的兩路大軍,皇甫嵩和朱儁部前期雖然進展不順利,但後期勢如破竹。盧植部雖然前期兵鋒銳利,但後期卻遭遇了銅牆鐵壁。二者的進度幾乎相反。

此時盧植正在認真思考宗員的建議,根據他的觀察,黃巾軍真的可以用烏合之衆來形容,戰力很差,幾乎很難和大漢精銳抗衡。

分兵雖然在有時候是兵家大忌,但在打追擊戰的時候很容易擴大戰果,特別是這種合圍戰。

猶豫片刻,盧植還是打算穩紮穩打,搖搖頭道:“孫子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現在我們對前方的局勢尚不明確,不知道張角還藏有多少實力,不可冒然分兵。還是以步步緊逼之策,大軍壓進爲好。”

這是老成只見,宗員點點頭。也是前期順風仗打得太好,幾乎是摧枯拉朽一樣把魏郡和廣平西南的黃巾軍清理掉,讓宗員都有點飄了,覺得可以分兵打,隨便怎麼都能贏。

正在這個時候,外面忽然有人喊道:“報。”

“何事?”

守帳將士問道。

“營外來了一曲兵馬,爲首的人說是將軍弟子。”

“哦?”

帳中的盧植聽了,思索道:“他叫什麼?”

“來人自稱劉備,字玄德。”

“讓他進來。”

第七十章 長安城下第八十六章 翻手爲雲覆手雨第一百六十章 谷陽之戰第二十八章 曹姥姥進青州園第二百四十章 一生之敵第一百四十四章 敵我援軍第二百三十二章 袁紹不能死第四十五章 逼走公孫瓚第二百六十章 新的佈局第三十六章 白馬與少年第一百五十六章 上鉤了第三十七章 自古槍兵多.....第三十章 羣情激憤第五十六章 沮授三步應敵第四十二章 壯年黃忠第三十九章 公孫瓚第七十五章 盟主他爹來了第二章 活着第一十四章 意在荀攸第一十八章 君臣和睦第三十二章 清君側第八十四章 他來了第五十二章 月涼如水新書發佈了,九荒聖師,求大家收藏推薦一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人,時代變了第四十三章 王朗第一十九章 也曾一言而拯救黎民!第四十二章 楊賜去世第十章 天子第五十五章 佈局冀州第七十四章 亂世一鍋粥(2)請假條第一十二章 母親第二十一章 曹操刺董第二十五章 一瞬天堂,一瞬地獄第四十九章 權謀第五十三章 先帝創業未半,花光預算第一百二十三章 巔峰關羽第五十七章 歸降第二十三章 年關將至第三章 未來方向第二十章 地暖經濟第一百一十二章 胸有蒼穹第九十九章 二聲巨響第二十六章 王允的騷操作第四十一章 郭嘉之謀第八十四章 計中計中計中計第一十五章 攪亂天下格局第一十六章 互相算計第四十章 人心所向,優勢在我第八十一章 郭嘉發起了挑戰第二百七十八章 我之罪也第二百零七章 十勝十敗第六十一章 陰謀、陽謀、明爭、暗鬥第七十四章 解開心結第二十六章 奔馬第四十七章 答應聯盟第八十章 倉庫第五十七章 第二次中原大戰第八十三章 斷其一臂第一十九章 底褲都被看穿了第一百六十五章 破計!第七十四章 盟主孫策第一百四十六章 澤國第一百二十六章 智取黑山軍,緊急軍情第一百二十二章 將星隕落第三十一章 試探第二百一十六章 二種內鬼第一百九十章 誅顏良第八十七章 一十五規劃(1)第六十四章 張讓之死第一百一十一章 羣狼戰術第一十三章 宦官之友陳子歸第八十二章 計中計第一百章 朝廷的政策第八十章 土崩瓦解第二十五章 割以永治第一百零九章 時不待我第一百零六章 大宋的智慧第一十三章 收權請假條第四十五章 長社城下第九十一章 魚死網破,今晚就走第一百零六章 大宋的智慧第五十三章 西進關中第三十章 一十八路諸侯響應號召第七十二章 真假周泰第八十六章 戰術第六十一章 洛陽亂第二章 中平四年第一百八十二章 前三刀第二百六十八章 母子失和第八十九章 一十五規劃(完)第八十一章 大戰前夕第七十五章 徐榮,奏起戰爭的號角第一百一十三章 鞠義練兵第六十七章 塞北雁門第六十八章 科技萌芽第三十四章 大亂將至第八十九章 臨時變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