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曹操投降與未來規劃

九月底,曹操終於投降了。

並不是他主動投降。

而是在猶豫不決當中,內部造反了。

早就承受不住壓力的士兵們組織起來,打開了營門。

在得知此時之後,曹操長嘆了一口氣,讓夏侯惇把自己捆起來走出去。

自縛請罪。

劉備親自前去受降。

凜凜秋風呼嘯着淮北平原。

廣袤的睢水兩岸,一片寂靜無聲。

曹操披頭散髮, 走出營門,來到劉備天子駕前跪下。

“罪人曹操,叩見陛下。”

此時此刻,曹操終於低下了他高傲的頭顱。

雖然他並非袁紹那樣的四世三公家族出身,但本身也是出自二流世家。

祖父曹騰爲大長秋,父親曹嵩高居太尉, 門第顯赫,家世優渥。

像他這樣的高門子弟,往往會看不起那些底層草根出身。

歷史上能跟隨他左右的, 最底檔次都是寒門。

雖說劉備嚴格來說,也算是寒門。

好歹有個宗室身份。

但跟曹操一比,就是天壤之別,根本不在一個層次。

所以讓曹操如此高傲的人低下頭顱,向劉備請罪,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屈辱的事情。

這也是爲什麼他遲遲不肯投降的原因。

然而如今已經是山窮水盡,窮途末路,最終形勢也不得不讓他低頭。

劉備坐在馬車御駕上,雙手虛擡道:“孟德起來吧。”

“多謝陛下!”

曹操站起身,悲慼道:“罪人不識天數,妄自菲薄,以卵擊石,罪該萬死。”

劉備從車上走了下來, 冷聲道:“你是罪該萬死,

曹家世食漢祿, 三代侍奉君王,到了你這一代,不思報效國家, 卻犯上作亂,枉顧朝綱,罪孽深重!”

曹操低下頭,沒有說話。

劉備指的三代其實並沒有把他包括進去,而是指他的祖父、父親和幾名從祖叔伯父。

曹騰發達之後,他的幾個兄弟和子侄也發達了。

有官至潁川太守的曹褒,擔任河間相、吳郡太守的曹鼎,擔任衛將軍的曹瑜以及長水校尉曹熾等。

曹操他爹曹嵩也是官至太尉,所以曹氏發達起來也就是最近幾十年的事情,一門出了個三公,好幾個兩千石太守,算是二流公卿世家。

可以說,曹操能有今日,絕對離不開家族的鼎力支持。

而他家族能夠興盛,也跟曹騰曹嵩父子受到漢順帝劉保,漢桓帝劉志以及漢康帝劉宏的提拔脫不開關係。

現在天下大亂,曹操卻不思報效國家, 反而割據地方, 按當時的話來說, 令祖宗蒙羞。

不過呵斥了曹操之後,劉備也沒有當真下令把他斬了,只是走過來看着他說道:“不過孟德雖然一時走了錯路,然也曾經爲大漢立下汗馬功勞,終究是有功於朝廷,死罪可免。”

“罪人叩謝陛下天恩。”

曹操連忙又跪下。

劉備說道:“起來吧,宗族遷往洛陽,先於府中禁足。”

說罷甩袖離去。

對於劉備來說,面對曹操,他也是情緒很複雜。

早期二人多有交集,稱兄道弟。

後來討伐董卓,情誼深厚,也算是患難之交。

最終走到今日這般田地,亦是他不想看到的事情,因而他也只能無可奈何。

.......

.......

大漢章武三年,也就是公元203年,隨着曹操集團覆滅,河南全境收復。

劉備任命董昭爲豫州牧,王朗爲兗州牧,毛玠爲徐州牧。

三名資歷比較深的老臣坐鎮地方,恢復民生經濟。

十月初班師回朝,大宴羣臣,論功行賞。

目前整個天下形勢已經十分明朗。

孫策逃回江東,苟延殘喘,孫堅一路追殺,黃忠和太史慈也於長江出海口登陸。

兩面夾擊,孫策目前只有不到萬餘兵力,敗亡也是遲早的事情。

順利的話今年年末,孫堅就能押着孫策回洛陽請罪。

而北方關羽挫敗了馬超韓遂張魯等人聯軍,屯兵於陳倉、隴右等道,厲兵秣馬,準備收復西涼以及漢中。

匈奴人投降朝廷,張飛北上入駐上郡以及西河郡,對呂布虎視眈眈,隨時準備進攻太原。

現在距離統一,時間已經非常近了,快則一兩年,慢則三四年的事情。

陳暮這個時候還在淮北做調研,他在研究運河以及淮北種植雙季稻,此時廣陵湖泊衆多,水系極爲複雜,正是種植雙季稻的好地方。

等到年末的時候,孫堅連下壽春、合肥、歷陽等城池,兵鋒直指丹陽,與黃忠太史慈匯合,攻取湖熟,包圍秣陵。

孫策走投無路,最終向他爹投降。孫堅便押着孫策周瑜魯肅等人北上回了洛陽,自此江東收復。

收復容易治理是個大麻煩,好在後備官員衆多,青州泰山學宮每年的畢業生不知凡幾,在大漢組織部,也就是中央吏院的統籌下,大量底層官員開始向河南江東安置。

這個過程自然要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事情。

陳暮得知江東收復之後,便南下過了長江,抵達了丹徒,也就是後世的鎮江市,馬不停息地一路考察,巡視水利、地利以及農業種植情況。

他的身邊跟着大大小小的官員、將領,走一路,看一路。不僅要觀察形勢,還要順便處理地方政務,花了不少時間。

好在劉備那邊得知江東收復之後,也很快派了崔琰過來擔任揚州牧,並且讓吏院立即派遣官員。

崔琰年紀比陳暮大幾歲,歷史上他三十歲的時候,徐州黃巾攻破了北海,那大概是在初平元年左右,算算年齡,今年他已經四十四歲了,比陳暮大八歲。

雖說年紀大於陳暮,但他卻從不敢年長自居,總是虛心向陳暮請教,這是因爲儒家學說達者爲師,孔子也有拜項橐爲師的時候。

所以這次崔琰被派過來擔任揚州牧,他就第一時間帶着要派往各地的官吏們前來拜見,詢問治理揚州的辦法。

當崔琰見到陳暮的時候,他正在吳郡的陽羨縣,也就是後世的江蘇省宜興市做太湖流域調研。

由於現在的太湖流域比後世大了一倍有餘,後世的滆湖、長蕩湖在此時連成一片,常州市、無錫市南面有一半都泡在湖水裡,所以如何進行可持續性發展,保護原有湖區面積進行農業開墾也是個問題。

雖說現在因爲戰亂導致人口少,耕地多的局面出現,不需要圍湖造田。但得爲長遠做準備,這樣就得利用這些湖泊、河流進行蓄水,大量挖建溝渠,製造人工湖泊應對乾旱。

如此一來就需要很長時間的規劃,陳暮這些天就派遣了大量地質官員進行考察,同時做指導工作,因此忙得團團轉,圍着太湖正在研究怎麼做合適。

聽聞崔琰已經抵達了陽羨,正在陽羨縣縣衙召集官員議事的陳暮便讓官員們先散去,讓門外的崔琰進來。

崔琰帶着大大小小數十名新來的官吏進了廳堂,齊齊拱手道:“拜見丞相。”

陳暮高坐主位,擺擺手道:“免禮,都坐下說話吧。”

衆人便分列左右而坐。

等大家都坐下之後,崔琰就拱手說道:“丞相,揚州剛剛收復,我尚不瞭解此地情況,想請教丞相,該用什麼辦法儘快恢復民生?”

陳暮沉吟道:“恢復民生的事情該怎麼辦就怎麼辦,依照以往制度就行。亂世用重典,軍隊出動,先以嚴打控制治安,然後張榜撫民,懲治貪官污吏以及欺壓百姓的豪強世家,不要怕得罪人,放心大膽去做即可。”

崔琰等的就是這句話,便肅然道:“琰明白。”

“泰山學宮的出現其實是打破世家豪強對於地方以及高官的壟斷,人人都想成爲世家,但對於統治階級來說,最不願意看到的就是袁紹那種所謂四世三公的出現。”

陳暮掃視一圈,認真說道:“爾等要想子孫後代成爲達官顯貴,就應該採取正當途徑,培養家族優秀子弟,爲國家輸送人才。而不是依靠裙帶關係,讓那些庸俗才能的人走上高位,一個個尸位素餐,爲朝廷毫無貢獻,明白了嗎?”

衆人爲之一震,連忙拱手道:“我等明白。”

陳暮點點頭,對崔琰道:“季珪兄,我正在思考一個問題,你幫我分析一下,認爲可行否?”

崔琰說道:“丞相請說。”

陳暮摸了摸下頜的山羊鬚,思索道:“現在揚州雖然收復,但我並不覺得朝廷的治理就應該覆蓋整個揚州,我欲將會稽南方的漢人全部遷往江東,將治理核心就放在吳郡和丹陽二郡。”

崔琰皺眉道:“丞相的意思是,放棄揚州以南的大片領土?”

陳暮搖搖頭:“那倒不是,只是現在會稽和豫章以南都如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其中山越橫行,不服王化,若起兵征討之,勞民傷財,因而隨便他們去,聽之任之,不用去管,你就只經營吳郡和丹陽即可。”

“那九江和廬江?”

“我自有安排。”

“可是南方皆有不少礦產......”

崔琰遲疑。

會稽和豫章雖山多地少,但礦產卻極爲豐富。

從春秋戰國以來,會稽和豫章以南就是漢人極爲重要的礦產來源。

後世最出名的,就有福建紫金山礦,出產優質的金銅礦。

陳暮笑道:“現在朝廷不缺礦。”

“我明白了,丞相想讓我做什麼?”

崔琰懂了,朝廷不差錢。

陳暮豎起兩根手指頭:“兩件事,一是在江東推廣雙季稻,二是挖一條溝渠,連通太湖、浙江,你可明白?”

“明白!”

崔琰心中一凜,拱手領命。

浙江就是後世的錢塘江,也是後世浙江省的名字來源。

陳暮決定遷移南方漢民到江東來,放棄會稽和豫章大片南方地區,其實就是放棄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

他之所以這麼做自然有理由。

漢朝的江東地區其實是指南京、蕪湖、鎮江、常州、無錫、蘇州、杭州、寧波這一帶。

孫吳政權的主要盤踞地,也差不多就是在這片區域。

因爲這裡是蘇皖沿江平原以及長江三角洲兩個平原地區,再加上臨近太湖,擁有不錯的農業基礎,使得江東平原面積雖不大,卻養得起數百萬人口。

而往南過了杭州以後,就是連綿山區,福建有所謂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說法,就是指南方山多地少的特殊地形。

所以深入研究你就會發現,從浙江到福建,空有那麼大面積,卻全是重巒疊嶺。

陳暮就認爲,這些地方雖然名義上歸屬大漢,但實際上卻被山越人控制,強行納入統治的話,還得調兵來打不服王化的山越人,勞民傷財不說,還耽誤經濟發展,得不償失。

因此還不如不去管他們,南方全都不要,就盯着江東平原這一畝三分地,先將吳郡和丹陽二郡與北面的廣陵連通起來,興修水利,構建運河。

在經濟學當中,這叫剝離不良資產,減少母公司對子公司的投資,以達到縮減成本,減少損失的目的。

至於運河。

自然是封建王朝最偉大的工程之一,京杭大運河。

南起杭州,北入幽燕。

有了這條運河之後,南北運輸和溝通就便捷了數倍,中央統治也更能深入基層。

雖說陳暮也曾經做過夢,晚年的時候火車遍地跑。

但人還是腳踏實地一點爲好。

因爲火車需要的鋼鐵產能太多,以目前大漢的鋼鐵產能,別說鋪火車鐵軌,就連造火車都造不了幾輛。

因此從實際角度出發,鋪水泥路和挖運河更加可行一些。

現在大漢的水泥路其實更後世的水泥路差別很大,質量天差地遠,完全沒有可比性。

好處是比較簡單,不用鋪設鋼筋,只要保證人和馬車方便行走就足矣。

所以陳暮認爲,目前廣陵丹陽吳郡三郡,就開足了馬力先搞雙季稻,把糧食產量提升上來。

然後通過官府僱傭的方式,徵召民夫,修建運河,溝通南北。

而且他採取的是分包制度。

既每個郡承包一段河道,由朝廷派下大量監工來監督,撥下的錢財由州郡管控,大小官吏敢伸手,就得承擔後果。

雖然這一定能斷絕貪污腐敗的事情。

但這件事情陳暮既然看重就會時時刻刻盯着。

因此想在河道工程上攬財,那麼就得做好被砍的準備。

這樣南方修建運河,北方鋪設水泥路,也許用不了十年,就能開始大搞工業了。

而工業所需的橡膠......

陳暮在腦中思索。

他以前倒是知道,我國橡膠產地位於海南、雲南、廣西和廣東。

因爲橡膠喜高溫、高溼、靜風、沃土,主要種植在東南亞等低緯度地區。

現在這些地方屬於荊州和益州,全都不在朝廷掌控範圍內。

嗯。

得儘快收復荊州和益州了。

不過在此之前。

陳暮的目光看向了南方。

除了海南雲南廣西和廣東之外,還有一個地方很適合。

呂宋島!

在漢朝走陸路實在是麻煩。

如果真在雲南、海南、廣東、廣西種橡膠,不說陸路艱難,單說當地少數民族亦是個麻煩事。

所以要想省事,就可以學孫權,派船隊去臺灣,然後通過巴布沿羣島去呂宋。

此時的呂宋即便有土著,怕也都是一幫野人,總比打山越強。

在呂宋種了橡膠之後,通過臺灣做中轉站運到福建的東冶縣,到那時運河應該已經挖通了,就可以通過運河運往北方。

工業化道路這盤棋,不好下呀。

陳暮感慨。

第二十三章 呂布歸順第四十九章 曹操的應對第一百四十四章 敵我援軍第七十一章 典韋第四十九章 記仇的曹操第六十六章 黨人第八章 美麗的夢第四十八章 微微一笑很傾城第一百二十九章 造像留碑第十章 收斂屍體第五十八章 掛牌賣官第五十九章 起風了第九章 既當......又立......第一十九章 年輕袁紹,雄主之姿(感謝魯比大佬盟主)第九十四章 鞠義的痛苦第六十七章 天子賜劍第九十七章 各有算計第三十六章 陣斬蹋頓第一百一十九章 章武一十二年第十章 掌控輿論的優勢第三十三章 拉開序幕第七十一章 給年輕的周瑜上一課第六十三章 折磨之王第二百零三章 你也來了?第一百五十二章 安陽陷落第七十七章 大善人陳暮第七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一章 雖非同胞,情同手足第一百零五章 哥幾個,騎着第五十三章 曹操的立場第一十二章 滅爸第八十三章 斷其一臂第一百一十六章 陛下第一百九十一章 總有一處門會打開第五十九章 只要那個男人不在第一百零一章 取漢中第七十三章 呂布第七十六章 火起第二百零一章 誰能繼承大統?第七十八章 收降四將第五十九章 起風了第一十六章 互相算計第五章 父子情深(2)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戰再起第六十八章 上陣父子兵第十章 掌控輿論的優勢第一十六章 有內鬼第三十八章 章武二年第六十章 孫策第三十九章 授天書第五章 定策第一十四章 關中諸事第二十章 新的佈局第九十七章 漢口水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將星隕落第四十八章 微微一笑很傾城第一百一十章 開戰吧第二百三十四章 袁紹西遁第八章 瘋狂的何氏第一百四十九章 轆轤車第三十八章 合縱連橫第三十七章 廢史立牧第七十章 老狐狸的算計第六章 哥,咱家有後臺了第二百七十六章 我愛你們第六十六章 張遼高順歸屬第六十五章 我預判了你預判了我的預判(二合一大章)第二十一章 出使呂布第六十四章 慘幕第五十七章 圍魏救趙第一十一章 茶藝第三十三章 一世人,四兄弟第六十九章 崩潰第一百一十六章 陛下第二十八章 算無遺策第五十四章 萬里長征第一步!第一十五章 易陽城破第一百一十八章 開端第二十六章 廣年對(2)第四章 半個大漢人第六十二章 關中大勝第九十三章 涼州好大雪第七十章 出兵第三十八章 劉備回鄉第二十六章 廣年對(2)第七十七章 大澤鄉之戰第六十二章 關中大勝第一十一章 正義的夥伴陳子歸第九章 集思廣益第八十章 土崩瓦解第八十六章 科研指導第一百二十六章 智取黑山軍,緊急軍情第四十七章 老友相聚第五十一章 青州諸子家第四章 冀州第四十一章 田豐之計第二百七十五章 開城門第四十三章 戰呂布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之戰第二十章 地暖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