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要命的來了

高遠掌控朝廷後,就佔據了大義,勢力的目標,自然就是席捲天下。

有感於征戰天下無兵不行,而在擊敗袁紹後,獲得了六萬多降兵,其中良莠不齊,因此高遠下令重整軍隊。

以萬人爲單位,建立十個主力軍團。由於收服了匈奴,又在與曹操和袁紹的作戰中獲得了大量的馬匹和物資,因此大手一揮,建立五萬騎兵部隊。其中一萬陷陣狼騎,四萬幷州狼騎。

因此,高遠雖然只有一州之地,但由於發展的好,地理位置好,反而擁有了諸侯中首屈一指的騎兵部隊。

高遠有感於壺關外袁軍的威脅,深知兵力懸殊的自己要走精兵路線。因此規定十八歲爲從軍標準,三十五歲爲普通士兵的必須復員年限。並借鑑後世,根據服役年限和當年物價水平給與安置費用,並額外在地方上給與五畝良田。

衆所周知,對於普通人來說,三十五歲以上,體能等各方面素質就已經過了巔峰期。然而回家進行耕種等工作,則與十八九的年輕人沒有差距。由於高遠治下人口不多,徵兵太多就會影響到地方上的生產力,因此需要調動青壯年從軍,進而走精兵路線。

這邊三十五歲就復員,也就保證地方上的勞動力數量。

隨後,高遠又大膽借鑑後世經驗,由於他在民間擁有無人能契機的聲望,果斷開啓義務兵制度,爲期三年,到期復員回家。其中的精英,可進入主力部隊,成爲職業軍人。這些義務兵,將會成爲地方上的守備兵。

主力軍團全天候訓練,守備兵則半日訓練,半日開荒種地。如此一來,高遠治下的軍隊,實際上已經可以自給自足。

高遠又繼續推動鄉間民兵組織。各村聯防布控,有效打擊匪徒宵小。民兵組織的核心力量,就是退伍軍人。有這些退伍軍人組成的民兵,高遠的治下漸漸到達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治安狀態。

這義務兵制度非常重要,相信不用幾年時間,高遠治下的適齡青壯年,大多都能夠擁有一定的軍事素質。若是出現大規模戰事並兵力匱乏的時候,就能夠馬上組織起龐大的武裝力量。對幷州的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保證作用。

這些都是高遠總結後世千年多年的經驗,結合如今情況,完善了自己的軍事制度。司馬懿等人初聞時個個驚歎,齊聲稱讚主公睿智,便是前輩孫吳這樣的大兵法家,也無法相比。

爲了保證治下百姓的生產積極性,入伍積極性,高遠繼續推動教導員制度的發展,大力宣傳保家衛國的重要性,而這一切並不是某一個人能夠完成的。而需要每一個人的共同努力。

重點強調百姓的社會地位,士兵的社會地位。這讓百姓以從軍保家衛國爲榮,以勤勞致富建設家園爲榮。

這又與高遠實行的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分不開,百姓過上了真正幸福的生活,自然會全力以赴保衛家園。

人們喊出了口號,“保衛丞相,保衛家園,打倒土豪劣紳。”

這讓百官肝膽俱裂,好在他們來到幷州後,並沒有土地。也就無從成爲土豪劣紳了。當然,打倒的只是土豪劣紳,而通過自己的努力發家致富的開明紳士,不在此列。

另一方面。雖然高遠的領地沒有臨海,但他依舊在河內、河東等臨江的地段,建造船塢,大力發展水軍建設。

“總有一天,水軍將會從很爲勝敗的關鍵。”高遠這樣說道。

而司馬懿等人不住點頭,讚歎主公高瞻遠矚。不說別的,就說有一天南下,就需要大量的水軍部隊。另外,雖然黃河的水量不及長江,但建設正規的水軍,也能夠起到很好的攻守作用。

這些是軍事方面的,政務方面,高遠持續忽悠漢獻帝,這讓漢獻帝極其死忠只以爲高遠乃是周公在世。這就爲高遠聚攏了太多聲望,其實他將來是要自己當皇帝,只不過越晚暴露越好不是。

另一方面,高遠繼續推動治下農業區、畜牧業區、商業區、製造業區,四個區的建設。

山西各方面事業蒸蒸日上,百姓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

這幾個月,可把高遠忙的暈頭轉向,一天就睡兩三個小時。漢獻帝和朝廷百官見到高遠累死累活是一個好丞相,那看他的眼神,都跟看當年的周公一樣。

漢獻帝十分喜悅,逢人就說高遠乃是大漢第一丞相,是大大的忠誠,比周公還周公。所以這幾個月時間裡,非但沒有對高遠主持的政務指手畫腳,還屢屢派人送給高遠賞賜。

高遠接到後,也就是微微一笑,心說皇帝就是皇帝,那我的東西送給我,我想要我感恩,這不是扯淡嘛。

不過,漢獻帝還真是大大的賜了高遠沒有了,就是曹氏三姐妹。漢獻帝是絕對不會待見曹家人的,所以就做了順水人情。

而在太夫人這邊,高遠雖然是女婿,但當成兒子一樣看待。眼看着呂慕綺和蔡琰大肚子了,又想着袁紹聲勢極大,我兒若是能夠娶了曹操的閨女,兩家就能夠更加聯合起來,對抗袁紹。

因此太夫人就做主,高遠先與曹憲成婚,至於曹節和曹華先訂婚,以後完婚。

可估摸着,是高遠這一段時間最開心的事情了。

事業也好,家庭也好,總之雖然累,但都好。

然而當一切走向正規的時候,漢獻帝就開始有感覺,他感覺到幷州繁華富裕,羣臣忠心耿耿,是到了中興漢室的時候了。不過漢獻帝中興開頭跟他老祖宗劉秀不一樣,他先要蓋宮殿,在他看來,有了恢弘的宮殿,就是中興的開端。

這一日,老伏完,老楊彪,顫顫巍巍來到了丞相府,拜道:“丞相。”

高遠知道這兩個老傢伙是來做什麼的,但還是笑道:“原來是太尉、司徒大人,快快請起。”

伏完作爲國丈,每天琢磨着就是如何復興漢室,如此一來,將來自己的外孫就不會受到磨難了,起身後道:“丞相,如今幷州安定,府庫充盈,該到了立社稷,建宗廟的時候了。”

“立社稷,建宗廟?”這話聽着大氣,其實說白了,就是蓋宮殿,沒有宮殿那裡有宗廟,那裡有社稷。

楊彪急忙拿出一副圖紙,道:“不勞丞相費心,這裡已經有了圖紙,只需調撥錢糧民夫就行了。”

高遠面龐一陣抽搐,心說你說的好聽,不勞我費心,錢糧哪一個不是我費心得?

高遠那過圖紙一看,可了不得了,這宮殿氣派,恢弘,宏達,雄偉,壯麗,在他的印象裡,估摸着只有後世數百年不斷修建起來的紫禁城能夠相比了。佔地數千畝,房舍近萬間,主殿名叫德陽殿,預計高度五十丈,當然,基座就有三十丈。見過影視裡皇帝氣喘吁吁爬臺階不,就是那一種。

高遠心裡一陣哆嗦,心說建這新未央宮,都夠我再建設一座晉陽城了。

這要建設下來,幾十萬民工是要用進去的,多年的積蓄是要填進去的。估摸着還沒有建成,袁紹就又打來了,到時候要錢沒錢,要糧沒糧,除非剝削百姓,不讓沒有任何籌集物資的辦法。

也就是說,多年心血付之東流,沒準基業小命都沒有了。

“這不是要宮殿呀,這是要我的老命呀。”高遠不禁想到。(。)

第94章 政務五條第84章 瘋司馬第97章 陣前的突破第252章 馬超來投第205章 袁紹猛追第294章 高遠的佈置第287章 諸葛慫雞第228章 阿瞞率衆蹲牆頭第236章 驚聞汛情第196章 屢戰屢敗第233章 投機不成着火了第78章 孟德是否會中計第7章 天下誰人明我心第291章 鳳雛來了第127章 馬特拉稀第127章 馬特拉稀第191章 大將之風第132章 河東孤軍第226章 這叫演戲第176章 全身麻醉的本初第181章 連遭追擊第250章 局勢第96章 壺關前的戰鬥第231章 都要來借箭第129章 突圍與圍剿第133章 好多俘虜第39章 落難佳人第49章 神威天將軍第137章 新兵種第123章 雙料間諜第26章 花花轎子人人擡第28章 借兵北上第126章 孟德不VS孟嚴第221章 一家親第232章 先別放火箭第254章 沒有大將第105章 呆頭鵝袁紹第179章 陛下快上驢第160章 完敗的孟德第89章 土地改革第112章 八萬羔羊第161章 奮起的本初第41章 主動出擊第272章 死的最快的皇帝第137章 新兵種第51章 幷州都督第91章 都是紙老虎第45章 又入王庭第238章 墊院子的傳說第212章 大開城門第139章 陰差陽錯第80章 曹孟德掛了第81章 爾虞我詐第77章 壁壘進軍第31章 我不是鬼子第66 驚人的計策第186章 袁軍大亂第292章 道破連環反壞事第36章 計誘匈奴第191章 大將之風第34章 高遠的反圍剿第84章 瘋司馬第63章 偷你“本陣”第99章 袁軍的奇襲第214章 翁婿戲敵第235章 開始挖溝第218章 關張之勇第216章 首戰告捷第227章 田豐有個好主意第301章 天下一統第16章 耍詐的劉備第72章 困境第11章 名聲初顯第193章 屢屢用計第211章 老丈人和女婿第227章 田豐有個好主意第178章 狂怒的袁紹第199章 萬歲呼聲第279章 一統中原第221章 一家親第129章 突圍與圍剿第52章 袁紹的謀劃第28章 借兵北上第205章 袁紹猛追第187章 都去自裁吧第25章 曹操的“恐高症”第239章 洛陽變大海第76章 拿手紙的是曹操第127章 馬特拉稀第122章 明主求賢兮第220章 飛的高遠第253章 戰事再起第144章 綁票計劃一些話第251章 人才濟濟第61章 強敵來襲第217章 喊話的藝術第58章 賈詡的毒計第125章 自殘的仲達第190章 將計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