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土地改革

隨着司馬懿娓娓道來,高遠終於知道糧食都去那裡。

高遠拿起茶碗喝了一口,沒有說話。這卻讓司馬懿倍感壓力,因爲他知道高遠在幷州北部四郡的政策是什麼。想到這裡,頓時心裡一驚,汗就下來了。

“一萬五千石。仲達呀,你們家今年收了多少糧食呀?”高遠似乎不經意間問道。

司馬懿尷尬了起來,道:“屬下家中,夏收的時候,或許……大概會有三千石的收成。”

高遠道:“怪不得漢靈帝要賣官纔有錢,怪不得許多人有錢買官。”他呵呵一笑,司馬懿卻是汗如雨下。

似司馬家這樣的士族,天下太多了,高遠治下也有不少,一個就三千石,合着天下錢糧稅收,大部分都到了士族的口袋裡。

話說這士族階級萌芽於東漢,也是東漢衰敗的重要原因。

士族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把持政策特權,是皇權賴以建立和鞏固的支柱。這來自於士族強大的力量,東漢末年的士族,在經濟上已“田畝連於方國”,“奴婢千羣,徒附萬計”。也就是說,士族掌握了大量的土地,土地上的人都要聽他們的。

而在政治上更是“累世經學”,“累世公卿”,甚至出現袁紹這種“四世三公”的顯赫家族,並享有事實上的免除賦役的特權。

這些權柄在東漢末年達到了巔峰,東漢吏治腐敗後,把握權柄的士族,就更加爲自己家謀福利。大量百姓的土地,被他們兼併。他們不用交稅,土地都是他們的了,朝廷自然就沒錢了。他們又比朝廷還狠,完全忽視律法,對土地上的百姓隨意生殺予奪,這就引起了許多農民起義。

士族制度貫穿整個魏晉南北朝時期最突出的政治特點,也是西晉政治腐敗黑暗的表現。由於士族大肆吸血,本身富可敵國卻自私自利,導致朝廷沒有錢糧建設國防。自然而然的,五胡亂華開始了。

士族鼎盛時期,可以說就是華夏的黑暗時期,國家層次沒有任何強大的表現。

這士族無論哪一方面,都是對統治者不利的。比如就剛纔高遠與司馬懿的對答,高遠也不算是個小諸侯了,他夏收只有一萬五千石,而司馬懿家就有三千石收入。

然而統治者脫胎於士族,利益關係盤根錯節,讓他們無法對士族下手。

但是高遠不同,高遠一來是後世來的,“打土豪分田地”的思想理論成熟,二來他跟士族沒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土地改革。”高遠如此說道。

在改革過程中,部分轉讓會給予士族相應的補償,金額從象徵性的小數目至土地實際價值均有。當然,若是非法所得不但要收歸公有,還要治罪。

“什麼?”司馬懿徹底傻了眼,失聲道:“主公,世家大族一定不會同意的。”

高遠雙手一攤,道:“既然所有者不同意,那麼只好土地革命了。”

“土地革命!”當司馬懿從高遠這裡得到土地革命的意思後,便是司馬懿這樣的人物,亦是在震驚中失了魂。他失聲驚道:“主公,您若是如此的話,全天下的士族都會起來反抗的。”

至於士族的反抗,高遠只是不屑一笑,道:“仲達,人民的力量纔是無窮的,須知得民心者的天下。”

司馬懿聞言一愣,他細細想來,如今天下的形勢,可以說是超大型士族在割據地方。比如四世三公的袁紹,就是天字第一號大士族,都是一大羣中小士族,跟着一個大士族幹。而對於高遠來說,其實並沒有士族支持他。

因此,高遠的橫空出世就是一個特例,他有拿士族開刀,獲得人民力量的天然條件。

高遠初來東漢什麼都沒有,而曹操這樣的諸侯根基深厚。他欲意土地改革,還地與民,爭取百姓的支持,從而在未來爭霸天下的道路上,獲得其他諸侯無法獲得的力量。還地與民,不但不會與高遠的統治相沖突,反而會爲他帶來更多的稅收。

而司馬懿,則發現自己完全看不透高遠了。然而司馬懿就是司馬懿,他馬上發現,這種改革又是集權的不二法門,士族失去土地就意味着失去一切。而作爲一名君主,就能夠更好的掌控地方。

並且這種改革宜早不宜晚,顯而易見,一州的士族力量,就要比一國士族的力量好對付的多。

“這是不亞於秦始皇置郡縣的集權手段!”司馬懿不由欽佩高遠的戰略眼光,“然而,尋常百姓的力量真的能夠戰勝士族?”在他看來,偌大的黃巾之亂都被士族聯合起來圍剿了。

不過對於高遠來說,他當然知道人民力量的強大。歷次改朝換代,都是從農民開始的。而黃巾起義,只是因爲沒有正確的領導而已,若是不然,足以覆滅東漢。

於是,一場有高遠領導的,轟轟烈烈的耕者有其田運動,在幷州以及河內等郡,拉開了序幕。

高遠提出,廢除士族土地所有制,改爲農民的土地所有制。

沒收士族的土地,分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耕種,同時也分給士族本應得到的一份,讓他們自己耕種,自食其力。如此一來,高遠的領地內,得以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爲他未來爭霸天下,積蓄力量。

同時,高遠聯繫後世經驗,規定了沒收、徵收和分配土地的原則和辦法。

並且,高遠提出,保存寒門經濟的政策。這裡的寒門,其實就是成不了士族的大戶,類似於後世的富農。如此一來,便能夠孤立士族,爭取富農,保護中下貧農的利益,以利於恢復和發展生產。

另一方面,高遠又提出高薪養廉,提高官員的俸祿。當土地改革實施後,高遠必然會財源廣進,高薪養廉不成問題。

消息一出,高遠領地內一片譁然,農民蒙叨叨的,不知是真是假,但對於分地充滿了渴盼。這爲高遠贏得了太多的民心,和進行土地改革的動力。

而士族一下子就傻掉了,他們不相信這是真的。

而司馬懿看出了高遠實行土地改革的決心,在這幷州,高遠就是“皇帝”,反抗他的必死無疑。而高遠執行的政策又如此得民心,必然會成功的。因此,身爲高遠軍師的司馬懿頂住了來自家族的壓力,家中五千畝地,全部交了上去。

士族當然也是應該有地的,司馬一家子有一百多口,因此高遠返還了司馬家五百畝地。

值得一提的是,高遠只是分地,沒有分錢物,這已經很給士族留了後路。

這一日,河內府邸議事廳中。武官對於土地改革抱着熱情,而文官態度十分謹慎。

諸人傳遞了各方面的信息,而司馬懿作出了總結,“各郡縣官員不滿的情緒在逐漸加大。”

“軍隊呢?”高遠便向張遼望去。

張遼急忙起身道:“每一名士兵,都是支持主公的。”

司馬懿最近琢磨了琢磨,道:“主公,若是全面推廣,恐怕會遇到相當大的阻力。不如先進行試點,就能夠震懾各郡縣的士族。”

高遠也是這麼想的,心說不愧是司馬懿,也能夠想到這後世實踐中的好辦法,他就問道:“仲達可有好的試點提議?”

司馬懿早有所想,道:“幷州王家,乃是幷州第一大族,良田萬頃,請主公定奪。”

第61章 強敵來襲第177章 攜帶朝廷出逃第147章 情難還第42章 威震草原第263章 登基當天的鬧劇第208章 勢危的曹操第121章 離間計第36章 計誘匈奴第203章 珍貴的禮物第7章 天下誰人明我心第107章 焦頭爛額的本初第89章 土地改革第8章 金蟬脫殼第143章 美女援手第186章 袁軍大亂第139章 陰差陽錯第128章 曹操要崩潰第89章 土地改革第276章 袁家的覆滅第10章 禍不單行第135章 思想與教育第74章 孟津攻防戰第10章 禍不單行第143章 美女援手第70章 虎豹騎的由來第13章 屢戰屢敗第215章 城中狙敵第113章 狼的誘惑第58章 賈詡的毒計第235章 開始挖溝第215章 城中狙敵第24章 絕影瞬間沒影第32章 不同的隊伍第296章 赤壁鏖兵第236章 驚聞汛情第187章 都去自裁吧第14章 關羽戰顏良第129章 突圍與圍剿第268章 袁老爹的最後第287章 諸葛慫雞第274章 青州圍殲戰第228章 阿瞞率衆蹲牆頭第41章 主動出擊第138章 徐庶辭行第89章 土地改革第266章 決戰在即第23章 趕緊挖坑第151章 猛將投降第238章 墊院子的傳說第179章 陛下快上驢第244章 苦練內功第254章 沒有大將第157章 一喊就倒?第21章 掐指一算有人叛變第231章 都要來借箭一些話第193章 屢屢用計第96章 壺關前的戰鬥第232章 先別放火箭第289章 苦肉計第24章 絕影瞬間沒影第290章 詐降書第254章 沒有大將第144章 綁票計劃第227章 田豐有個好主意第158章 大將軍很猛第5章 名將張遼第177章 攜帶朝廷出逃第207章 失敗中總結教訓第25章 曹操的“恐高症”第260章 河北諍臣第49章 神威天將軍第261章 橫掃雍涼第118章 司馬有敗家第41章 主動出擊第282章 博望坡之戰第275章 袁熙登基第221章 一家親第112章 八萬羔羊第253章 戰事再起第216章 首戰告捷第297章 盡滅九路第53章 收本金的來了第268章 袁老爹的最後第231章 都要來借箭第72章 困境第131章 誰是走狗第159章 袁老爹的計劃第36章 計誘匈奴第178章 狂怒的袁紹第169章 看敵人死掐第33章 善有善報第119章 科舉舞弊第131章 誰是走狗第149章 百姓都去哪了?第122章 明主求賢兮第260章 河北諍臣第293章 周瑜好吐血第18章 小曹很受傷第266章 決戰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