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府和王動決裂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下邳縣城。
王動搬出了孫府,住進了酒樓,酒樓的五層就是他爲自己準備的住處,白天的時候,他在廚房鑽研各種菜色,等到了夜晚,又和孫秀秀、孫策等人見面,商量下一步的行動。
劉家和柏家的壓力從各個方面傳了過來,沒有孫家做後盾,很多的客人都被周圍的小混混給騷擾得不能進店,連家此時也不敢正面硬抗,只能眼睜睜看着酒樓的生意一步步滑落。
其他的夥計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每天張飛和關羽都到酒樓外,想要解決那些鬧事的混混,但是前腳剛把他們趕走,後腳又會有一批新的到來,讓他們這兩個護衛隊長煩不勝煩。
“老大,不能這樣下去了,我們的酒樓已經很多天不能正常營業了。”張飛抱怨道,他也被這些手段搞得煩不勝煩,空有一身武力,卻又不能隨意打殺這些鬧事的人。
“不要着急,我們耗得起,我倒是想看看劉家還有什麼手段,光靠這個可是打不倒我。”王動坐在一層的一張餐桌前,一邊飲茶一邊說道。
“我們的外賣業務可以開始進行起來了。”他又下令道。
外賣的業務是借鑑了現在的模式,由從各個街市僱傭來的車伕組成外送隊,由酒樓統一接單,再由這些車伕送到各個訂單的終點。
“這個...什麼外賣,真的能解決我們的難題?”關羽不解地問道,他對於這個新奇的事物還不太理解。
在他看來,將飯菜送到府上,和到酒樓吃飯,當然還是到酒樓更好了,怎麼還有人會喜歡送到府上的吃食。
其實這就是社會發展的因素了,現代的社會出現了很明確的分工,吃飯這項任務就被視爲可以利用的時間,外賣則縮短了這項任務的時間,所以能在現代流行起來。
“那些大小姐們,平時可不願意出門,如果能夠把可口的飯菜送到她們面前,她們肯定是願意下訂單的。”王動解釋道,“我們不做短客的生意,我們只做熟客生意。”
幾人正聊得火熱,門外一陣嘈雜的聲響傳來,張飛怒道:“又出了什麼事情?”
“隊長,對面好像有家新的酒樓開業!”門外有護衛正趕過來,一邊進門一邊說道。
“新的酒樓?還正好開在我們對面?”王動警覺起來。
“隨我去看看。”王動帶上了關羽和張飛,有這兩人跟着自己,安全至少是有了保障,不是他怕死,實在是現在的情形頗爲複雜,只有張飛和關羽他纔信得過。
“那酒樓可氣派,裝修比明月樓還要豪華。”王動剛走到門外,就見到有個男人在向對面新開的酒樓品頭論足。
“小哥,那酒樓怎麼樣?”王動將那人攔了下來,問道。
“那飯菜倒是沒什麼特色,但是那個酒樓說是開業三日,免費供應吃食,大傢伙都跑到那邊去了。”男子說道。
“王掌櫃,我看你還是歇業吧,劉家勢大,你玩不過的。”男子似乎也知道王動和劉家的矛盾,出言勸道。
“我知道了,多謝兄臺提醒,不知尊姓大名?”王動一邊點頭一邊問道。
“我叫諸葛瑾,是到這裡遊學的士子。”男子說道。
“先生如果不嫌棄,可以到我的酒樓坐坐,酒水和飯菜管夠。”王動說道,他覺得自己的運氣實在是太好了,出門也能遇上個名人。
諸葛瑾或許知道的人不多,但是說起他的弟弟,那肯定是家喻戶曉,他是蜀國丞相諸葛孔明的哥哥,在三國裡他是效力於孫權的,可以說是前期東吳的重要謀臣。
既然被王動撞上了,王動就不打算再讓對方離去,反正日後也是要到孫權手下,不如自己提前收服過來。
“諸葛先生,請坐。”王動招呼諸葛瑾坐了下來。
“王掌櫃,某字子瑜,您叫我子瑜就好。”諸葛瑾道了聲謝,接過王動倒好的茶水。
“不知道子瑜如今身住何處?”王動笑着問道。
“我如今雲遊四方,沒有固定的住處,想找一個地方先落腳。”諸葛瑾說道,他的本意是想進入一個縣裡或郡中擔任幕僚,再找機會獲得官職。 WWW⊕TTKΛN⊕℃O
“我觀你氣質不凡,必是腹有詩書,可願意現在我這裡住下?我雖沒有功名,但是和縣丞孫堅有來往,他日能夠爲先生引薦一番。”王動邀請道,他知道諸葛瑾沒有跟自己講實話。
其實諸葛瑾早年並不在江東,他和他的弟弟都是中原人士,因爲躲避戰亂才逃到了南方,諸葛亮在南陽,而他則流浪到了江東。
“我考慮一下。”諸葛瑾沒喲一口答應下來,反而是問道:“不知道王掌櫃爲什麼要幫助我?”
“我看你對對面的酒樓有點新鮮的看法,你能不能出個主意,幫我化解眼前的危局?”王動看了諸葛瑾一眼,想着你終於上套了。
“王掌櫃,對面的酒樓依我看來,撐不了多久。”諸葛瑾說道,一邊說一邊搖了搖自己手裡的羽扇,諸葛亮和諸葛瑾這哥倆最像的地方就是都喜歡搖扇,應該可以算是他們家族的一大特色了。
“免費的酒食雖然能夠吸引客人,但是這些客人都是衝着不要錢去的,一旦這酒樓開始收費,這些客人就會離去。而王掌櫃你的酒樓有特色的,酒也是好酒,當然不用懼怕他們。”
諸葛瑾這話說得就有些奉承了,他流浪至此,已經是囊中羞澀,不然也不會貪圖便宜到對面酒樓吃喝。
王動的邀請讓他心動,但是秉持着讀書人的氣節,他還是想通過自己的本事掙到立身之本。
“先生分析得很有道理,既然先生不願意白住我這裡,不如我請先生當我們酒樓的賬房,我如今困難重重,希望先生不要嫌棄我這個小廟。”王動又說道,他打定主意要留下諸葛瑾。
“好吧。”諸葛瑾沉吟了一會兒,其實心裡已經是千肯萬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