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 襲陣兵退夏侯惇(五)

任城縣中,劉備、陳褒在城頭上,也正遠眺。

當然,他們眺望的不是東平國方向,而是城外的曹軍營寨與許顯、荀敞部的壁壘。

任城縣東邊臨泗水,河水溼地,不是屯兵之所,故此不管是曹軍、抑或是許顯和荀敞部,皆未在城東紮營。曹軍的營寨在城南,背倚山陽郡,許顯的壁壘在城北,遙應東平國的寧陽江鵠部,城西也有曹軍駐紮,但不是主力,只是一個偏師,城東則有少部分的敞兵扼守渡口。

劉、陳遠眺多時,只見南、北的敵我營地都是佔地甚廣,營中旌旗如林,可聞鼓角之聲。

二月的陽光下,充盈殺伐之氣。

爲便於守禦,城外的樹木、近郊的民宅,都被劉備、陳褒清理了個乾淨,放目望去,遠近十餘里,一覽無遺,盡入眼中。兩人眺望多時,劉備顧對陳褒說道:“公道,兗州兵這兩三天安靜了許多,不見來攻我城,也不見搦戰許將軍、荀都尉,卻不知是何緣故?”

前些天,夏侯惇在城外很兇,往往一大早,天還沒亮,城中就能聽到曹營裡邊擊鼓出戰的聲響,夏侯惇要麼試圖性地親自率部攻城,要麼遣虎士去許顯、荀敞營外挑戰,幾乎日日不歇,而從前天起,一直到今日,曹軍卻連着兩天多沒有出過營了。

陳褒似不以城外的敵軍爲意,悠然撫須,很輕鬆的樣子,笑答道:“還能是什麼緣故?聞報曹東郡親至,想來這兩天他們應是絞盡腦汁,正在尋思攻吾城之策。”

有道是,守城先守野。

城中有兵,城外有營,便可形成犄角之勢,內外響應。

敵軍如是攻城,外營可襲擾其後,敵軍如是攻外營,則城中可以援救,這種守禦的部署,對守方最爲有利,但對攻方卻就是最爲令人頭疼的了,特別是在兵力不佔絕對優勢的情況下。

現今,任城縣的守禦就是這種部署。

許顯渡河到後、曹操至曹營中前,夏侯惇雖是日日不歇,每天都用兵外出,看起來咄咄逼人,可因有許顯、荀敞部之故,他不敢全力攻城,又因城中劉備、陳褒兵力亦算充足之故,他又不敢全力攻顯、敞營,因是兩下爲難,持續至今,其實毫無進展。

陳褒料得不錯,曹營裡邊,這兩天曹操確是在與夏侯惇等商議破此僵局的攻城辦法。

曹操問夏侯惇,說道:“縣中民心如何,可有探知?”

夏侯惇既從曹操征戰頗久,又認真學過曹操編寫的兵書,明白“知己知彼”的道理,可形勢比道理強,他很無奈,回答說道:“劉、陳守備森嚴,無孔可入,惇雖令弩手射了檄書進城,但城中無有回書傳出,到底縣內而今民心何如,惇不知也。”

夏侯惇叫人寫了不少的檄書,述以荀貞之過,號召縣內的士、吏、豪強、百姓“舉義歸正”,也就是號召他們做曹軍的內應,奈何陳褒、劉備俱謹慎之人,在城防上非常嚴密,按照守城的慣例,嚴令城頭兵士和協防的民夫壯丁,凡是撿到城外曹軍的檄書者,哪怕是片紙,都要立即上交,敢有違背者,不但斬其本人,且連坐其“隊”,整“隊”的兵士、民夫都要殺,這就使守卒、民夫們彼此監視,所有的曹軍檄書都沒能流傳到縣中,全被軍官們截獲拿掉了。

劉備、陳褒防的主要是民夫,他們的兵士都是徐州兵,和任城縣、兗州沒什麼關係,至少在城池沒有失陷之虞時,不會有誰想着投降曹操。

曹操沉吟良久,說道:“徐州兵中外呼應,任城縣攻之不易也。”問諸人,“君等各有何高策?”

慣用的攻城之法,夏侯惇都試過了,強攻、搦戰、用計,皆無用處。

強攻不說,自許顯、荀敞部到後,夏侯惇就沒再敢強攻過,只說搦戰、用計。

之前夏侯惇曾佯攻過城外的許顯、荀敞營,以圖把劉備、陳褒誘出來,野戰擊破之,但誰知劉、陳壓根就不理會,夏侯惇也曾試過裝作集合主力,猛攻任城縣,而實設伏兵於道,寄望能夠擊敗來援的許顯、荀敞部,卻不料許顯、荀敞與劉、陳一個反應,也是不理。

劉、陳不肯出城半步,許顯、荀敞不肯出營浪戰,這就使夏侯惇無從下手,苦無對策了。

夏侯惇還是不瞭解劉備、陳褒、許顯、荀敞的脾性,此四人沒有夏侯惇的勇猛,亦不如曹操多謀,可他們四人有一個共同的優點,即是:穩重。

劉備、陳褒不是冒進的人,許顯、荀敞更非莽撞之徒,再則他們跟着荀貞久經沙場了,夏侯惇的這點謀略,荀貞以前也用過,他們又豈能看不出來?當然不會上當。

程立看向帳中,等了會兒,見無人開口,陳宮等皆在沉思,他因這才說道:“立有一策。”

曹操說道:“程公所策,必然高明,快請言之,吾洗耳恭聽。”

“泗水渡口爲荀兵奪佔,荀兵隨時可再有援軍來,任城此戰,以立拙見,不宜久拖,拖恐生變,輕則拔城不下,只能退兵,重則或至大敗,連累亢父不保。”

“公之所言,正我所憂。”

“是以,立以爲,現今既然強攻難下,可用將敵誘出、野戰殲之的計策。”

夏侯惇聽到這裡,忍不住說道:“誘敵之法,吾亦用過,城中、城外的荀兵皆不中計。”

程立微笑說道:“荀兵所以不中計者,非是因‘誘敵’之策不行,而是校尉的用法不對。”

夏侯惇問道:“此話怎講?”

“校尉領精兵,初到城下,城中、城外的荀兵俱知校尉兵鋒正銳,他們當然避之,也就所以校尉雖然數搦戰、誘敵,而他們卻皆不出。校尉之計,因是不得行也。”

“那如何才能得行?”

程立轉看向曹操,說道:“要想此計得行,必得先有一舍。”

曹操問道:“舍何物也?”

“州兵。”

曹操眉頭一動,立時明白了程立的意思,心中躊躇,想道:“程公此計小辣,我用還是不用?”

34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四)40 蹴鞠214 一時羣賢鳳凰聚121 芮祉奉令送女來82 光陰似苒流如箭54 私憤何及國事重 兄弟鬩牆兩不和57 尺素飛傳相思意35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五)152 沙丘臺上舊時月(七)104 陶恭祖待以時變 荀貞之只爭朝夕琢磨下情節走向,明天更1 關東州郡聯兵盛 建威討逆二將軍9 道人94 願以區區當芹獻285 彰廉禮賢下邳行(上)10 計吏郭圖(下)3 先表北海刺青州6 何爲乳虎87 風捲雷動誅鄴趙(三)67 發蹤指示功人也 能得走獸爲功狗14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三)217 選將調兵間先行117 三戰盡復東郡地(二)90 從徵汝南(下)219 再選英俊固徐方54 焉知生死麴義勇9 邯鄲陌上九月秋(九)14 唯恨之流年悄逝283 西鄰北接豫與兗30 奉先馳雄擊汝南72 初見一龍(下)41 謀重有利爲臣職107 冠蓋裡中安諸將 上兵當以先伐謀201 擇婦尋姚問北孫24 旗鼓鮮明三軍出 牛刀小試一戰勝109 無情未必真豪傑 爭徐需重爭臧霸8 士族19 誅滅沈家(下)18 未到輕身入京時187 分用能臣郡國守139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六)110 朝中爭鬥起風波(上)9 結交79 毋要臨渴而掘井51 動手前夜83 襲陣兵退夏侯惇(一)57 市恩59 軺車從事雷霆來108 裁存萬六精敢士 良苦用心故人全30 將戰53 送糧27 朱公偉奉天子詔61 仲業21 黃帝邢德有之乎74 歸來有美迎於城1 光和六年(上)18 一賭約定先鋒注 兩騎策行入孔營48 其人卻恐不易輔也146 沙丘臺上舊時月(一)97 出身未捷身先死89 智勇兼備褚飛燕73 健兒戰死誰封侯(下)58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八)102 殊死鏖戰破敵營(上)27 敬老33 程偃82 聞報董兵窺營頻 卿或不知黃公覆45 渡汝過澺沿途聞113 詔討東郡出汝南(下)75 許縣陳氏149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六)159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四)53 此非常人所能爲也65 延攬勇士(上)276 才由天授曹東郡125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四)8 邯鄲陌上九月秋(八)13 倏忽如白駒過隙228 琅琊鹽亂不足定139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五)11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1 上任5 風雪夜刺(下)55 我爲君取彼良駒(彼一)31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一)100 英雄豈止班定遠65 私家誰顧公家事 脣齒未必肯相依43 輕收萬衆取來易 亂世清談難爲君115 張益德輕取定陶69 荒年之谷揚名威 巧舌如簧動人心82 了卻山中寇賊事(六)112 詔討東郡出汝南(上)92 虛席問賊進退意5 三縣吏士迎滿道 閉門謝客因兄傷220 陶恭祖數求歸鄉49 本初情誼銘記不忘6 何爲乳虎77 布植黨羽養虎豹35 褒貶由人5 秦項建言取濟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