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二)

前後改了三次,刪了五千來字,一直揣摩不好當時的劉備應該是個什麼樣的狀態,先這麼着吧,實在是找不到感覺。

——

這年輕人說道:“在下劉備,涿郡涿縣人也。”

荀貞“噢”了一聲,心道:“果然是此人!”扭着頭上下打量他,笑道,“足下姓劉?莫不是?”劉備聞得荀貞此言,精神一振,說道:“正是,在下乃漢室宗親,中山靖王之後。”

荀貞於馬上拱手,說道:“失敬失敬。”

劉備謙虛地一笑,往荀貞腰間的黑綬和印囊上溜了一眼,頗是羨慕,心道:“此人與我年歲相仿,而已是千石司馬。”雖不知荀貞緣何主動和他說話,卻也知機會難得,猶豫了片刻,心道,“此人待我似十分友善,雖不知何故,但我若能抓住這個機會?”

劉備雖然在若干年後做下了一番很大的事業,眼下卻還只是初出茅廬,儘管他自稱“漢室宗親”,實則中山靖王的後裔多不勝數,傳到他這一代已與平頭百姓無異,其祖劉雄也僅僅官至東郡範縣令而已,特別是他的父親早逝,之後他家家勢頓落,爲了生計,不得不自食其力,與其母販席織履爲業,過得也就是普通黔首的生活罷了。

身爲漢室宗親,卻淪爲與尋常百姓無異,劉備今年才二十四歲,正當有雄心壯志之時,對此很是不滿,所以一聽說盧植統兵擊討冀州黃巾,他馬上就帶人來“助陣”了,——盧植和他同郡,他十五歲那年,也就是熹平四年,盧植“以病去官”,在家著書立說,並授學於緱氏山中,他與同宗劉德然、遼西公孫瓚等因求學於盧植門下,也就是說,盧植是他的老師,他是盧植的弟子。

這次帶人來給盧植助陣,他本是雄心勃勃,想借此立下一番功名,卻不料盧植竟因不肯行賄而被左豐誣陷,導致檻送京師。盧植一走,他馬上就成了無根之人。現在廣宗城下聚攏了漢家的大批能臣勇將,各有來頭,或州郡名士,或貴族子弟,先前掌兵的董卓和將要掌兵的皇甫嵩又各有麾下嫡系,他一個無根之人,兼之又是白身,名氣也不大,在這樣一個情況下,建功立業等同妄想。因此之故,盧植離開後,他未免就有些心灰意冷,要不是生性堅韌,恐怕早也就隨之離開了。

適才皇甫嵩介紹荀貞的時候,他在邊兒上旁觀,分明看出皇甫嵩對荀貞甚是器重,知荀貞必是皇甫嵩的麾下愛將。今見荀貞待他似十分友善,他自是要抓住這個機會。

他躊躇了下,對荀貞說道:“久聞君族清名,昔我從師盧公、求學於緱氏山中時,與遼西公孫伯珪相善,公孫兄常與我言:當至潁陰拜訪君族,只是一直不得閒暇,故此至今尚未成行。沒想到今天卻在這裡見到了司馬,備三生有幸。”

“噢?劉君曾從師盧公?”

“是。”

荀貞點了點頭,說道:“名師出高徒,難怪一見足下,便覺足下與常人不同。”故意問道,“遼西公孫伯珪?可是‘昔爲人子,今爲人臣’的公孫瓚麼?”

公孫瓚之名,荀貞前世有聞,今世也有聞。此人乃遼西令支人,少爲郡門下書佐,爲人美姿貌,聲音洪亮,言事辯慧,郡太守劉太守奇其才,以女妻之,後來,劉太守坐事檻車徵,漢律:長吏獲罪被徵,下吏不得親近相從,公孫瓚遂改容服,詐稱侍卒,身執徒養,親自駕車把劉太守送到洛陽。案子審過,劉太守依罪當徙日南,公孫瓚決定跟他一塊兒去,因爲日南瘴氣多,怕不能生還,便具豚酒於北芒山上,祭辭先人,酹觴祝曰:“昔爲人子,今爲人臣,當詣日南。日南多瘴氣,恐或不還,便當長辭墳塋。”慷慨悲泣,再拜而去,觀者莫不嘆息。

這件事發生在幾年前,潁川離洛陽不遠,荀貞聽說過。

公孫瓚雖然因爲母親地位不高,出仕的起點較低,但畢竟家是遼西冠族,世爲二千石,如今又因“昔爲人子、今爲人臣”的故事而名揚洛陽,可謂有名亦有家世,劉備顯然爲有這樣一個朋友而感到自豪,不過他與荀貞相似,年紀雖輕,很有城府,“喜怒不形於色”,把“與有榮焉”的情緒剋制住,儘量不動聲色,說道:“正是。”

“噢?原來他與足下是同學。”

“是啊。盧公以病去官,授學緱氏山中,伯珪兄時爲郡門下書佐,棄官就讀,與備同學,因他年長於備,故備兄事之,直到熹平六年,南夷反叛,朝廷徵拜盧公爲廬江太守,伯珪兄與備方纔各自歸家。伯珪兄歸郡後,初被舉爲上計吏,再舉孝廉,現爲遼東屬國長史。”

劉備從師盧植時才十五歲,比公孫瓚小得多,因此兄事於他,各自歸家後,常有書信來往,故而對公孫瓚之後的升遷經過非常清楚,這會兒故作平淡地對荀貞一一講出,儘管已經盡力掩飾,但是眼裡卻終究難掩對公孫瓚的羨慕。

111 爭徐未起州已亂 治徐終究用徐人1 張長詈罵府門外33 程偃58 剛孝好義朱公偉(上)21 上任西鄉115 孫文臺半道打劫 陶恭祖忍氣吞聲97 賈文和出謀分守 戲志才獻計馳擊132 聖旨一下赴冀州(二)60 五更鼓角聲悲壯(上)81 琅琊太守牢騷盛 孔明當年正少年127 孔明歡喜情竇開25 甲兵四千向神都(五)74 歸來有美迎於城79 聞聽道上辱郡丞(下)43 縣尉123 三戰盡復東郡地(八)204 財用不足何以補80 故齊晏子因君顯 北遊橫連舊蘇秦(下)7 生死之恩何以報25 備寇67 發蹤指示功人也 能得走獸爲功狗20 今有潁陰乳虎(上)203 當治上田糧產豐70 孫曹通脫荀慎行297 陳國相襄軍第一(六)39 雄豪滿座乳虎聲(上)3 董卓兵掠潁川地 孔伷借兵陳國中46 室暖臨懷春情在41 謀重有利爲臣職69 志懷霜雪曹孟德(下)288 王太守課政州最(一)13 倏忽如白駒過隙73 衆議討董能行否 首事忠雲連薛禮1 關東州郡聯兵盛 建威討逆二將軍228 琅琊鹽亂不足定59 奮武意收黃巾用11 寇至97 孫文臺單騎陷陣81 了卻山中寇賊事(五)5 當民兵預備役遇到野戰軍,後者華麗敗退了6 何爲乳虎62 其猶穿窬之盜也81 了卻山中寇賊事(五)34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五)296 陳國相襄軍第一(五)79 了卻山中寇賊事(三)68 三軍悄然各入屯98 戲忠建言攻山陽90 周毖巧言說董卓 袁紹得赦拜渤海112 陶謙忍怒緣忌器 曹宏獻得打劫計264 軍旗紛至聚昌邑60 鎮東結與糜家婚122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出謀迫薛禮(上)24 甲兵四千向神都(四)116 陶恭祖荏不可輕 荀友若敢問爭徐162 一將功成萬骨枯(中)88 遠謀圖據中原地 欲與孫堅結姻親41 虛虛實實20 校尉效從麾下戰 將軍謀議分進兵24 文聘(下)126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一)36 我所邀者仁民名44 練軍方略55 我爲君取彼良駒(彼一)125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154 沙丘臺上舊時月(九)96 鮑允誠兵敗被殺 趙子龍進克歷城(上288 王太守課政州最(一)31 何機點兵趁夜襲 關羽惜刀不殺賊22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三)44 以退爲進郎陵說59 奮武意收黃巾用57 早晚滅此豎子大賊4 牆下相托142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八)4 初雪200 遣使入豫議盟幽24 旗鼓鮮明三軍出 牛刀小試一戰勝49 輜重已備12 一檄引得泰山驚1 邯鄲陌上九月秋(一)42 君臣自古固多疑12 仲仁迫凌去檄書70 相見恨晚堂上歡105 先登陷城斬劉闢84 襲陣兵退夏侯惇(二)274 夏侯淵傳捷坎谷(中)74 爆竹聲裡辭舊歲(上)36 第三兄弟14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九)139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五)58 剛孝好義朱公偉(上)17 無賴36 會師(上)50 呂奉先攻勝李通(下)288 王太守課政州最(一)23 自古興亡百姓苦 天子西遷民何辜25 甲兵四千向神都(五)83 了卻山中寇賊事(七)100 荀友若奉使離冀 曹孟德吐露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