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由許仲復仇試看兩漢復仇之風

許仲爲母復仇之事是來自史書記載的一個故事:東漢時安丘男子毋丘長“與(母親)俱行市,道遇醉客辱其母”,毋丘長遂殺之爲母報仇,然後逃往膠東。不過後繼的故事和書中不同:安丘縣吏追蹤到膠東抓住了毋丘長,時爲膠東侯相的吳祐對他說:“你的母親見辱,這是人情所恥,但是真正的孝子忿必慮難,動不累親。你現在背親逞怒,白日殺人,赦若非義,刑若不忍,將如之何?”毋丘長以械自系,說:“國家制法,囚身犯之。明府雖加哀矜,恩所施。”祐問長:“有妻、子乎?”對曰:“有妻未有子也。”即移安丘逮長妻,妻到,解到桎梏,使同宿獄中,妻遂懷孕。至冬盡行刑,長泣謂母曰:“負母應死,當何以報吳君乎?”乃齧指而吞之,含血言曰:“妻若生子,名之‘吳生’,言我臨死吞指爲誓,屬兒以報吳君。”因投繯而死。這個故事在

光武帝到和帝九年,大約七十年間,對復仇的控制是鬆弛的。桓譚曾上書朝廷,力主嚴懲復仇者,但受到了光武帝的冷落,可能是光武帝受公羊學所倡導的復仇思想之影響。章帝建初五年制訂了《輕侮法》,明確規定從寬處置爲父母報仇之人。這條法律一直延續了十七年,到永元九年。

和帝永元九年到東漢末,處於對復仇的嚴格控制期,廢除了《輕侮法》,爲父母報仇也要受到嚴懲了。放走復仇之人的官吏也要受到懲罰,如前邊提到的張歆就棄官亡命了。在這個時期,雖對復仇的行爲嚴格控制,但權勢之家在殺人後卻可避免法律的制裁,如夏侯、如陽球。

對兩漢的復仇之風,荀悅曾經做過一番論述:“或問復仇古義也。曰:‘仇,復仇可乎’?曰:‘不可’。曰:‘然則如之何’?曰:‘有縱有禁,有生有殺,斷之以法,是謂義法並立’。”荀悅認爲既要靠法律來約束,也要通過避仇來防止復仇行爲的滋長。

漢以後,有關復仇的法與倫理的關係仍有學者如韓愈進行探討,但他們都受到荀悅的啓發。

以上內容多引自《漢代社會風尚研究》。

104 殊死鏖戰破敵營(下)5 邯鄲陌上九月秋(五)66 負此俸食慚愧極131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四)45 董卓狼顧問英雄(下)232 前軍輕剽入任城3 習射157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二)298 陳國相襄軍第一(七)105 豫方郡國唯貌恭 荀家諸俊各有長22 枉費心機空費時99 做下何事引敵驚亂64 戲忠141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七)26 祖宗德澤在遺黎9 袁公路縱虎謀北14 搜山千騎入深幽(五)159 趙子龍三捷擊相33 偏師掠潁橋蕤橫162 開陽都尉假彷徨57 市恩220 陶恭祖數求歸鄉64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37 起行266 曹孟德封侯志望上架感言116 陶恭祖荏不可輕 荀友若敢問爭徐51 無中生有兵家計83 襲陣兵退夏侯惇(一)49 輜重已備69 尋得事由插爪牙233 數騎星夜報州郡9 計吏郭圖(上)6 生子當如孫伯符282 今貴舊勳徐與冀69 孔公緒鬱積染病 荀貞之喜得麟兒87 名出郡外州中聞(下)21 上任西鄉159 趙子龍三捷擊相142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八)54 慎事自重,藏器於身117 劉備輕色贈猛士130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五)114 曹操引兵拔寨撤43 爲今之計229 卞騶黃巾待驅行2 郡留四傑內外鎮 兵分六部旌旗揚24 太守驪馬從白駒74 花開是爲迎卿來58 剛孝好義朱公偉(上)19 誅滅沈家(下)87 風捲雷動誅鄴趙(三)6 聞寇102 會獵書來滿城驚77 曹隱袁進皆貴宦114 曹操引兵拔寨撤89 襲陣兵退夏侯惇(七)64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64 欲得鐵馬先得人25 孟德智略真天授5 尋賢不遇(上)298 陳國相襄軍第一(七)36 我所邀者仁民名83 光陰似苒流如箭(下)琢磨下情節走向,明天更127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六)82 聞報董兵窺營頻 卿或不知黃公覆294 陳國相襄軍第一(三)17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上)105 豫方郡國唯貌恭 荀家諸俊各有長27 敬老126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一)167 滿營呼擁張益德(上)261 重儒引風導以良56 行若純儒實懷詭9 道人293 陳國相襄軍第一(二)8 守職歲滿乃爲真6 壓豫州取佔先機 猛劉鄧拒領校尉39 點將封侯趁少年17 身負海內盛名望 雲起河內亦如龍260 浮華交會時之弊29 樂進歸來98 幸有螟蛉機變才101 輕功重節辛玉郎37 會師(下)52 市義102 孫侯得璽度天命 董相敗退往長安3 書裡有一個錯處,向大家道歉81 捕拿張直(上)45 虎膽奸雄68 唐虞不能以化天下224 破敵潰阻驕兵計11 陳琳表令諸荀怒13 荀成善納奉孝策50 孰謂盜跖不知義37 文遠突陷潁川營(下)49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十)29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47 將軍何嘗真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