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三)

初平二年正月二十四,這天,東陽縣戒起了嚴。

不但城門口加強了檢查,只許人進、不許人出,街上也到處是荷矛執刀的兵士,時不時還有騎兵騎着戰馬呼嘯而過。

一來因縣中的駐兵軍紀嚴格,自入駐東陽以來,極少有擾民之事,二來也是因縣中的百姓久受戰火薰染,——小股的盜賊侵擾就不必說了,前幾年接着兩回的黃巾起事就早已使當地的百姓對戰爭見慣不怪了,故而,城中雖是戒起了嚴,可縣裡的百姓卻並未因此而就恐慌,反有不少聚在“裡”門處觀望,指指點點,更有那膽大的,湊近值勤的兵卒,詢問戒嚴的緣由。

被問的兵卒有不理會他們的,也有回答的,回答的原因全都一樣:中軍校尉將至,故而戒嚴。

這個原因不算錯,中軍校尉趙雲今天確實是要來,但真正的戒嚴緣故其實並非因此。

真正戒嚴的緣故自是因爲荀貞將要發起對下邳的進攻。

而且,今天要來的,也不止趙雲一人,許仲、樂進兩人今天也要來。——許仲、樂進是從廣陵縣來的,趙雲是從凌縣來的,他三人中,許仲、樂進走得較早,前晚離開的廣陵,趙雲動身得較晚,昨晚才離得凌縣,但都已經走了大半路程,大概最遲在傍晚前便即能分別抵達。

此次攻下邳、攻徐之戰中,西部戰線的主將是許仲,副將是樂進,除了他兩人外,被荀貞佈置在這一線的主要軍官還有趙雲、劉備、劉鄧、江鵠、潘璋、高甲、高丙等人,以及騎軍的張飛等,現下,劉備、劉鄧等或在東陽,或在凌縣,都已經部署停當,張飛前些時也已帶着一部騎兵進到了東陽,同時,負責西線後勤運輸、補給的邯鄲榮、時尚兩人也皆已就位,可以說,現在距離“進兵下邳”所欠缺的,就只剩下許仲、樂進這兩位主將、副將的到達了。

如前文所述,此次對下邳的用兵,也即西邊的這條戰線,又可分爲奇正兩路,由東陽發起進攻的主力,從凌縣發起進攻的是偏師,許仲、樂進兩人的任務是指揮東陽主力,趙雲的任務則是指揮凌縣偏師,故而,當聞知許仲、樂進離開廣陵,將至東陽前線後,趙雲也離開了凌縣,趕來東陽,所爲者,便正是爲了主力、偏師要在戰前再召開一次軍事會議。

東陽縣中戒嚴,東陽縣外的幾個兵營也各皆刁斗森嚴。

東陽縣外原本只有一處兵營,即劉備的屯軍營地,隨着劉鄧、張飛等的相繼來到,這些後來的兵馬有的進駐到了劉備營中,暫與劉備部共居一營,有的則另外建造了營地,時至於今,東陽縣周邊已總計有了五處軍營,四個步兵營,一個騎兵營。

這五個軍營,只有一個是在東陽縣東,其餘的四個都是在東陽縣西。

東陽縣西的這四個軍營,離東陽最遠的是劉鄧、潘璋營,——潘璋部兵馬不多,被調到東陽前,他又專門趕去郡府,進見荀貞,懇請荀貞讓他做此戰的先鋒,因而荀貞就把他和劉鄧部安排在了一處,他兩人的營地離東陽約有二十四五里,離東陽最近的是張飛的騎兵營,說是離東陽最近,距東陽亦有十五六裡之遠,——東陽向西不到五十里便是下邳國的盱臺縣境,也就是說,劉鄧、潘璋這兩支人馬現在距離下邳國界只有二十來裡地,甚至比離東陽還近。

許仲、樂進、趙雲將到的消息,劉鄧、潘璋於昨日就知道了。

吃過午飯,劉鄧瞧了瞧帳外的日晷,見已過午時,遂令親兵去請潘璋來見。

不多時,潘璋來到。

“文珪,天已過午,我這就要去東陽縣迎許將軍和樂相,兵營事宜,暫就交你來管了。”

潘璋身披鎧甲,腰着佩劍,立在劉鄧席前,行了一個軍禮,大聲應道:“校尉自請去,營中有璋,定然無失。”

——討董時,爲激勵士氣,荀貞曾經一舉表了十七個文武部屬爲校尉,當時本該應有劉鄧亦在其列的,只是因劉鄧嫌新卒沒有戰鬥力而不肯統帶,遂便罷了,直至戰末,劉鄧仍還是一個曲軍侯,後來戰罷,論功行賞,劉鄧功高,理應拔擢,荀貞遂把他表爲了討賊校尉。

——荀貞戰後論功的這次表舉,雖沒有之前“一口氣表了十七人爲校尉”那麼多,可也不少,除了劉鄧外,還有四人得到了表舉,分別是陳午、江鵠、陳容和陳褒,其中陳午三人是以戰功得表,陳褒是以留鎮廣陵有功得表。陳午被表爲了平虜校尉,江鵠被表爲了建功校尉,陳容被表爲了安民校尉,陳褒被表爲了建威校尉。劉鄧等四人除本部兵馬外,荀貞另外把兼併得來的豫州兵分別撥給了他們,而至於陳褒,統帶的則是原先留駐在廣陵的那兩千兵卒。

——當然,這些部曲兵馬都是最先他們被表舉爲校尉時的兵馬,後來荀貞裁撤部曲,只保留了一萬五六千人的精銳,他們幾人的部曲也就難免隨之減少,現分別各有千許或數百兵馬。

——如把討董時的表舉稱爲是第一次表舉,討董後的表舉稱爲是第二次表舉,那麼在“討董後”和“此次戰前”之間,荀貞又陸陸續續地進行過一些表舉,這一些表舉就可概括稱爲第三次表舉,這第三次的表舉主要是面向文臣,是在文臣範圍內的一次表舉,其目的一是爲了引賢,二是爲了讓這些得到表舉的文臣們能夠“名正言順”地更好地行使他們所擔負的職責,這第三次表舉前後至今,總共表舉了七個人,分別是:正議校尉張紘、贊軍校尉陳羣、典農校尉姚升、屯田校尉棗祗、度支校尉秦鬆、督冶校尉蒲滬,和被改爲豐產校尉的江禽。

——這七人中,張紘是最新投到荀貞帳下的,陳羣掌責軍資,姚升負責郡中農事,棗祗是由屯田司馬之職擢升上來的,輔助江禽掌屯田,秦鬆掌管郡資,蒲滬主管冶煉兵器事。

——三次表舉加在一起,荀貞現府中、帳下共有文武校尉二十九人。

劉鄧現爲校尉,潘璋現爲別部司馬,兩人間,劉鄧位尊,因而此次去東陽參加軍事會議的是劉鄧,潘璋需要留守營中,畢竟此地離下邳國太近,營中不可無人坐鎮。

劉鄧、潘璋都是粗猛的性子,兩人又皆有勇力,共在營中住的這些天,彼此說不上很親熱,但也算是能處得來。

劉鄧離席起身,來至帳外,喚親兵備馬,潘璋跟從相送。

等坐騎牽來,行到轅門,劉鄧翻身上馬,顧對馬側的潘璋笑道:“許將軍、樂相從郡府來,我聞子龍今天也要來東陽,想來此次軍議必是議進兵下邳之事了,……文珪,你早就向君侯請戰,要做先鋒,此回開戰,以君之勇,必立大功,等到戰罷,你我或許就要並席而坐了!”

“並席而坐”,意指兩人的坐席不分上下,這是劉鄧在預祝潘璋戰後獲得高升。

潘璋自負勇武,心中亦早有此期許,聞得劉鄧之言,因知劉鄧是荀貞愛將,卻是不好驕傲,謙虛客氣地說道:“如論猛鷙,校尉勇冠三軍,豈璋所能及也?”

劉鄧哈哈大笑,點了點潘璋,笑道:“太過謙虛!”

他在馬上行了一禮,遂與潘璋暫別,帶了幾個親兵隨從,徑往東陽去了。

目送劉鄧遠去,潘璋回到營裡,自歸帳中,一面下令,命兵士小心戒備,一面叫人送兵簿進來。

“兵”者,軍械,所以兵簿不是兵卒的花名冊,而是記錄本部軍械的簿子。

潘璋同意劉鄧的判斷,也認爲許仲、樂進、趙雲的到來,必是意味着進攻下邳的戰事即將展開,故而在戰事開前,他要再仔細檢查一遍本部的軍械裝備,以免有失。

卻不說潘璋,只說劉鄧,出了兵營,一路東行,不到一個時辰就到了東陽縣外。<

41 荊州刺史武陵守 魯陽袁術望南陽32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二)50 孰謂盜跖不知義42 三見遲婢51 兵前先有禮臣至 軟在硬後聲威奪魂45 渡汝過澺沿途聞57 無信不立丈夫舉 圍而不擊事可疑259 宣文教何勞三請48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九)23 甲光向日來者誰11 朋黨52 受表揚威心感動69 志懷霜雪曹孟德(下)28 君子報仇32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三)38 荀攸來訪23 自古興亡百姓苦 天子西遷民何辜1 關東州郡聯兵盛 建威討逆二將軍190 非荀侯無以安徐229 卞騶黃巾待驅行111 定陶冤句令不同80 冠軍將呼太史慈(二)87 名出郡外州中聞(下)61 丈夫生當爲二千石292 陳國相襄軍第一(一)雷電災害啊,晚點更81 捕拿張直(上)232 前軍輕剽入任城31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二)53 此非常人所能爲也4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三)20 拜徐州用計離亂183 商應拜奉州印綬143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九)111 朝中爭鬥起風波(下)121 三戰盡復東郡地(六)254 飛檄八郡召兵至202 議得良策增民戶87 襲陣兵退夏侯惇(五)31 程普諫止回師救11 迴天轉地將軍手 身輕名士一文錢62 賜字92 先留鋒銳鞘中掩 稍容待得變後出86 風捲雷動誅鄴趙(二)18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中)234-251 公臺允誠意相同3 董卓兵掠潁川地 孔伷借兵陳國中77 張飛宿將襲如狼(中)36 什伍4 牆下相托2 佳婦何人陳家女139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五)94 會師城下(上)21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二)18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中)72 凌霄鴻鵠潁陰侯14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四)87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一)17 第一天(中)30 怒自羞出堪難忍 非因勇故守此營32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三)61 仲業266 曹孟德封侯志望92 北海郡邑黃巾滿 孔融襟抱稱名儒76 聚於今宵兮歡樂極63 同道31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二)48 雷霆16 爲君請功41 謀重有利爲臣職265 會於汶北將擊章118 謀議取徐分優劣 戰起要在以速勝44 高家254 飛檄八郡召兵至81 捕拿張直(上)84 威震陽翟(中)1 謀北要在泰山郡156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一)6 尋賢不遇(下)87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一)47 董卓難斷涼並事 呂布馳兵入滎陽26 當過小城取大敵 自領中陣分左右24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五)80 擒賊先擒王(上)73 大丈夫寧鳴而死40 荀攸之志9 聯軍雖盛心思異 孔伷步騎到潁川47 天下之事何事不成124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三)129 孔融一怒殺名士17 推功相讓126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一)75 欺上弄假國之賊69 英雄志氣袁本初62 其猶穿窬之盜也91 陶謙坐視待成敗 董卓謀備據相國64 戲忠3 光和七年296 陳國相襄軍第一(五)30 朱陽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