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 荀徐州爲子儲才

荀貞迎的雖是諸葛亮,但諸葛亮現下太小,才十二歲,此次召闢的又是徐奕和諸葛瑾,故此

沒辦法“喧賓奪主”,顯得太過與之親近,所以荀貞也只是狠狠地多看了他幾眼。

諸葛亮而今尚是童子,身量既未成,模樣亦童稚,看不出什麼,只是在行禮拜謁荀貞時進退有度,已稍顯規模。不過細說起來,遠的不提,只論近代,有名於天下的神童實在太多,比如被荀貞用來類比諸葛瑾的黃香,十幾歲時就被授任郎中,京師人號曰:“天下無雙,江夏黃童”,又比如黃香的曾孫、現爲司隸校尉的黃琬,**歲時就以“辯慧”聞名,再比如今年剛二十一歲的司馬朗,十二歲就考上了童子郎,應答出色,使監試者驚異,再又比如現守北海的孔融,那更是年少出名,聰慧無比,所以,諸葛亮儘管舉止有度,然與諸多稚齡揚名的神童們相比,實際上並不算什麼,可饒是如此,荀貞亦心中讚道:“不愧千古留名一丞相!”

諸葛瑾帶着繼母同來的,荀貞既欲得諸葛亮,那麼對他的繼母自是需十分禮重的,遂吩咐侍從送諸葛瑾兄弟的繼母和諸葛瑾的兩個妹妹先去後宅安置,並交代侍從:“可說與汝主母知:此我庶子母至也,當深禮敬,早前備下的屋舍裡邊如有日用器具的短缺,可從州府裡取。”

侍從恭謹應諾,在前引導,帶着諸葛瑾兄弟的繼母和兩個妹妹去了後宅。

諸葛瑾想讓諸葛亮和諸葛均也跟着一起去後宅,荀貞卻把他兩人留了下來。

他笑對諸葛瑾說道:“司馬伯達試童子郎,因其身體壯大,監試者疑其謊報年齡,司馬伯達答曰:我族中人累世長大。卿族也是這樣的麼?我看你身體高大,亮與均雖二童子,亦有偉丈夫之雛形矣!我見之心喜,可使此二小丈夫陪坐在席,亦可稍追孔北海詣李司隸故事。”

孔融見李膺的故事,不止爲後世知,在當下便已經廣爲傳揚了。

諸葛瑾受寵若驚,說道:“劣弟焉敢與北海比!”

“哈哈,我也不能與李公比啊,所以我才說‘稍追’而已。”

荀貞轉顧左右,吩咐說道:“請長文、奉孝和元直來,告訴他們,就說我要給他三人介紹兩位金玉之交。”待左右有人應令而去,荀貞轉回頭,又笑對徐奕、諸葛瑾說道,“長文,我妻弟也;奉孝,我族中家學之弟子也;元直,是我以前的庶子。”

荀貞所以沒有叫戲志才、荀彧、荀攸等來,卻是因爲一則他們都忙,二來,荀貞知道他爲何這麼隆重熱情地迎接徐奕、諸葛瑾,可戲志才他們不知道,而徐奕、諸葛瑾兩人雖非庸才,可究其實幹,卻也正如府中那些有心人所想的:絕非州中上佳人物,故此,便是召了戲志纔等人來,他們出於禮貌,當面或會對徐奕、諸葛瑾很客氣,但是見過了他倆後,背後轉過來,荀彧、荀攸還好,戲志才卻是肯定會埋怨荀貞耽誤他時間的,因而,此數人還是不叫爲好。

聽了陳羣三人與荀貞的關係,諸葛瑾、徐奕俱皆感到了荀貞的誠厚,兩人不約而同地想道:“先是不以我(諸葛瑾)年少,親迎出府,繼而交代後宅,務必禮敬我(諸葛瑾之)母,隨之,又召親近人過來坐陪,荀公待人,推赤心入人腹中,真可使人爲之死!”

儘管纔是初見,諸葛瑾、徐奕兩人就被荀貞深深打動。

徐奕原本想着到州府後若是不順心,便辭職還家,現下去,卻是半點也無這個意思了。

荀貞的熱誠都是對諸葛亮而發的,卻引得不知內情的徐奕、諸葛瑾一見傾心,倒是意外之得了。看着諸葛亮睜着亮晶晶的眼睛,好奇而又強自守禮地時不時看上自己一眼,再看着諸葛均茫然無知的懵懂模樣,荀貞心情暢快,止不住地哈哈大笑,這落入徐奕和諸葛瑾的眼中,少不了又會誤以爲荀貞的開心是因他兩人,越發感動,皆下了爲荀貞推忠效命的決心。

荀貞先帶着諸葛瑾等人來到堂上,不多時,陳羣、郭嘉、徐卓相繼到來。

荀貞給他三人介紹諸葛瑾等,又給諸葛瑾等介紹他三人。

陳羣三人的年歲和徐奕差不多,比諸葛瑾年長些,但也年長不了多少,他三人本就聰明,又都是久從荀貞,見多識廣,因而年歲雖輕,接人處事卻皆頗爲老練,心知荀貞召他三人來坐陪,必是因爲極其看重諸葛瑾和徐奕,故而俱打點精神,與徐奕和諸葛瑾攀談。

卻是對談片刻,郭嘉先發覺了不對,心道:“怪哉!此二人雖略有才能,卻遠非美材,明公素有識人之明,今卻爲何爲了這兩人而把我與長文、元直召來?”瞥了荀貞一眼,發現荀貞正笑吟吟地看着堂下,便順着他的目光看去,正落在了陪坐堂下的兩個童子身上。

郭嘉何等聰明?立時覺出古怪,愕然心道:“莫非明公竟是爲這兩個童子而把我等召來的?”當即有心想要試試諸葛亮和諸葛均的才能,卻被荀貞及時發現了他的用意。

荀貞心道:“奉孝果然聰敏!只是他是怎麼猜出我召他們來,不是爲諸葛瑾和徐季才,而是爲諸葛亮的?怪哉!”

荀貞因爲太過歡喜,一時沒了平時的晏然城府,竟是不知自己失態,已被郭嘉心細如髮地全然看到眼裡,還自覺沒有露出破綻,因而覺得奇怪。

不管郭嘉是怎麼發現的,卻不能讓他在堂上試諸葛亮之才。

否則,以陳羣和徐卓的智商,他兩人便是現在還沒發現異常,等郭嘉一開口問諸葛亮和諸葛均,他兩人也必會立刻就能明白過來,到那時,荀貞卻是無法解釋。

因而,荀貞在郭嘉開口試諸葛亮之前,出聲打斷了陳羣幾人的對談,笑道:“季才與諸葛家的諸郎遠來,路上必然勞累。長文,我叫你三人來,是讓你三人先與季才與諸葛君認識一下,來日方長,以後你們同在州府,閒暇時可以再多聚聚,今天就先到這裡,讓季才諸君休息吧。”

陳羣等人應諾。

郭嘉心道:“明公定是看出我猜到了他召我等來的用意,所以纔出言打斷長文等人,以不給我出言試彼二童子的機會。既然明公不欲我試,我不試就是。”雖然還是覺得荀貞今天有點奇怪,但因爲在他心中,“荀貞是長吏”的身份只是其次,“荀貞如師是父”的身份纔是第一,故而既然視荀貞“如師如父”,荀貞之所不欲,他自然也就順從便是。

諸葛瑾被荀貞闢爲侯府庶子,徐奕則是被荀貞闢爲州議曹從事。

兩人的衣冠印綬早有人送到堂上,荀貞親手拿給他們,笑道:“季才,聞卿善琴,我已爲你備下良琴一具,置於你舍中的案上了,到舍中後,卿可調試之,看合心意否。”

徐奕又是感動非常,拜謝說道:“明公恩重,不知何以爲報!唯肝腦塗地,方效萬一。”

荀貞把他扶起,又對諸葛瑾說道:“聞卿母能書,特爲卿母備下了左伯紙和伯英筆,卿可請令慈試之,如得用,用畢,可再從府中取。”

左伯紙和伯英筆都是時下最有名的文房用具。

左伯紙是一個名叫左伯的東萊人,與武陽人毛弘等一起於近些年纔剛研製出來的新型紙張,方一面世,即風行海內,極受士人的歡迎。伯英筆則是張奐之子張芝製作的筆,張芝是當下有名的書法家,有“草聖”之稱,“伯英”是他的字,他製作的筆和左伯紙一樣,也深受士人的歡迎。大名士蔡邕善書,向來是非此紙、非此筆而不肯下筆的。

這一紙、一筆,看似輕巧,可卻價格不菲。

試想之:僅憑左伯與張奐,他兩人就算是一年到頭什麼都不幹,只來製紙、制筆,又能製出多少?再在海內士人爭搶欲得的情況下,又能有多少人可以得償心願?莫說諸葛瑾家現在,便是在他父親未去世前,他家還沒有衰落之時,也是用不起這一紙一筆的。

諸葛瑾聞得荀貞竟是給他的繼母備下了這樣兩件物事,感激涕零,再拜而謝:“明公厚恩,瑾只恨學淺才薄,無以報之!”

諸葛亮和諸葛均也俱再拜。

諸葛均年小,只是跟着兄長下拜,不知所言。

諸葛亮清脆地說道:“家慈無所好,唯書而已,亮家貧,不能使家慈展眉,亮兄與亮並亮弟均常懷愧疚,今得明公賜紙、筆,使亮兄與亮及弟可以盡孝膝前,恩同再造!亮與均以幼年,頑劣之姿,蒙大君子不棄,登堂入室,本即惶恐,何德何能,復得此再造之恩?明公此恩,當弟與兄同,共報之!”說着,攏起手,展開衣袖,姿態非常莊重地又下拜叩謝。

郭嘉等這時還沒有走。

見到諸葛亮的這番反應,郭嘉恍然大悟,心道:“此童果是優異!”卻又不覺在心頭浮現出又一個疑惑,“只是,明公是怎麼知道此童優異的?”

想來想去,不得其解,但荀貞素來“神明”,對許多人和剛發生的事會引起什麼樣的後果的評論,在事後看來都是半點不錯,既然不得其解,他也只能將之歸爲荀貞的“神而明知”了。

聽了諸葛亮的話,荀貞更是愉快,親手把諸葛瑾和諸葛亮,還有諸葛均扶起,叫陳羣親自送他們去後宅,又叫郭嘉和徐卓送徐奕去議曹舍中入住。

看着陳羣和郭嘉、徐卓分領着諸葛瑾兄弟與徐奕離開,荀貞愉悅地搓着手在堂上轉了好幾圈,始終不能安下心來繼續批閱政務,索性也離了堂上,回到後宅。

陳芷已把諸葛瑾的繼母安頓好,剛回到自住的院中不久,見荀貞從前邊回來,頗是詫異,問道:“君怎麼這個時候回來了?”

荀貞一向都是忙到夜深,甚至有時通宵都會在前府處理軍政事務,確是少見荀貞早回後宅。

荀貞笑道:“吾兒何在?抱來我看看。”

陳芷便叫婢女把兒子抱來。

陳芷所生的這個兒子是荀貞的嫡長子,因是誕於六月,所以荀貞給他起了個小名叫作季夏,現今才一兩歲,剛學走路不久。

小季夏被婢女抱過來,看見荀貞,立刻就開心起來,伸出手,嘴裡哇哇呀呀的就要荀貞抱。

荀貞卻不去抱,吩咐婢女:“放到地上,讓他走過來!”說着,拍手叫他,“季夏,走過來!”

陳芷不樂意了,嗔怪道:“纔多大的稚兒,哪裡能在院裡走路?磕着碰着了可該如何是好?”

荀貞不以爲然,說道:“當初你家中有人不願你嫁我,你爲何嫁我?還不就是因爲我昔在潁川,號爲‘乳虎’麼?吾子當類我,便是摔一跤又能如何!”叫那婢女,“放下來,讓他走!”

陳芷見他當着婢女的面說此兩人的閨房秘話,登覺羞怒,素來注意儀止的她用力捶了荀貞一下,對那婢女說道:“不許放下!”

荀貞哈哈大笑,這才示意婢女近前,接過兒子,高舉到眼前,越看越是喜歡,顧對陳芷笑道:“少君,此子剛出生時,真是醜陋不堪,如今看去,卻是與你我有幾分相像了。”

聽荀貞說兒子剛出生時醜陋不堪,陳芷板起臉,想不理他,但見到他這副喜愛兒子,怎麼看也看不夠的模樣,又不禁開心,說道:“君今日從府中早歸,又戲弄兒子,……可是遇到了什麼喜事麼?”

荀貞讚道:“知夫莫如妻!”

陳芷心中甜蜜,臉上卻不顯露,問道:“是什麼喜事?”

“卻不能告訴你。”

深感荀貞今日反常,陳芷又樂又氣,懶得再理會他,叫婢女取來近日正在給荀貞縫製的衣物,便坐在邊兒上的花叢林下,細細縫製起來。

荀貞舉着兒子逗弄了會兒,逗得他咯咯直笑,把他抱入懷中,又用右手捏他胖嘟嘟、紅潤潤的臉蛋,低聲笑道:“季夏啊季夏啊,汝父之事如能成,則汝父今日爲你置一丞相才矣!”

3 陽翟侯扣使不遣17 偏將軍用計賺蓋47 張飛急襲葛陂西158 劉玄德兩戰援徐63 田邊斷案(上)77 演武薦賢(下)49 輜重已備34 勝威使樑不戰遁 五更悄然過劉營77 演武薦賢(下)103 歸來美酒洗征塵13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四)173 荀成將度自雍然(上)75 既見君子其樂如何23 劫人128 軍民兩屯糧百萬91 卸甲擦傷慰功績 大樹司馬人口傳58 剛孝好義朱公偉(上)32 許顯奉令提兵援133 聖旨一下赴冀州(三)23 劫人28 原師115 孫文臺半道打劫 陶恭祖忍氣吞聲288 王太守課政州最(一)22 文高初見189 聚得幹才羽愈豐(下)12 仲仁迫凌去檄書97 賈文和出謀分守 戲志才獻計馳擊298 陳國相襄軍第一(七)33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四)42 固知功業不易立 敗而不餒真英雄12 馳援23 劫人20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一)17 虛席相問上策何45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六)59 軺車從事雷霆來67 二月風雷重又動1 張長詈罵府門外18 捕人35 文遠突陷潁川營(上)8 勢先造成計乃行15 原盼勸賊6 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內264 軍旗紛至聚昌邑37 士疲不宜再強進 騎往東北問袁曹12 琴心劍膽14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一)99 董仲穎譭棄洛陽 孫文臺拔劍立誓71 兵有形同而勢異者120 晝聚虎狼爭爲戰 夜宴當以軍法行43 李通難擇良木棲37 天下之中洛之陽(下)91 兵臨西華(上)72 凌霄鴻鵠潁陰侯23 豫兗羣豪三人最127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六)62 田使君退還平原86 戲志才謀劃糧械 程君昌察漏補缺57 程仲德畫策狠辣176 樂進單騎入彭城(上)27 將之慎者其有五 君侯良計在腹中23 自古興亡百姓苦 天子西遷民何辜62 橋元偉恃功身滅 陶恭祖侵迫彭城12 荀家五虎度陳倉(三)117 三戰盡復東郡地(二)50 人謀不藏實堪浩嘆64 難居人下劉玄德 文動天下陳孔璋27 高素三勸16 原盼62 田使君退還平原21 黃帝邢德有之乎300 陳國相襄軍第一(九)62 其猶穿窬之盜也36 會師(上)268 詔拜鎮東得兩郡111 朝中爭鬥起風波(下)126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一)74 奮武遣以一軍阻94 願以區區當芹獻1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七)76 江東猛虎方列陣 幷州飛將已出營82 程荀陳舟船相見 孔文舉出任北海8 士族143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九)80 冠軍將呼太史慈(二)114 曹操引兵拔寨撤59 荀君爲政(上)208 督軍要務需先試92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178 袁紹表舉豫刺史37 生來無計避徵徭277 政自良出荀太守132 聖旨一下赴冀州(二)99 做下何事引敵驚亂97 出身未捷身先死294 陳國相襄軍第一(三)17 虛席相問上策何77 曹隱袁進皆貴宦71 董仲穎操立天子 袁本初離洛奔冀27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