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4 夏侯淵傳捷坎谷(中)

劉岱答道:“自以取勝爲務。”

曹操說道:“明公如想取勝,操有一言,明公必要聽之。”

“拜聆君教。”

“操於路上來時,見麥田被步騎踏毀,又見州兵搶掠農戶。用兵之道,首在軍紀,軍紀如果鬆弛,兵士就無畏心,沒有畏心,就不能驅之赴死。昔孫武三令五申,然後殺吳王寵姬,雖婦人可用之赴水火矣。尉繚子云:‘殺一人而三軍震者,殺之’。操敢請明公整軍紀,明獎罰。”

州兵軍紀不好,劉岱對此亦有自知,路經任城時就被陳褒部抓過幾個擾民的兗州兵,現屯東平,前不久,又有幾個州兵軍士因爲私下出營、掠奪民戶而被江鵠的部曲抓了,江鵠不像陳褒那麼客氣,沒有把抓到的兵士還給劉岱,而是將之盡數殺了,只把首級送還。

劉岱雖不太通軍事,然也知軍紀對一支部隊的重要性,在惱怒陳褒、江鵠之餘,亦存了整頓軍紀之念,此時聞曹操提及此事,他說道:“君言甚是!我明日就傳令各部,嚴整三軍!”

曹操說道:“軍紀如整,驅三軍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黃巾雖衆,不堪一擊矣!”

建議由自己帶兵與鮑信會和,以加強北邊防線力量的進言被劉岱否決後,在來須昌的這一路上,曹操經過仔細的考慮,又與陳宮等細細商議,最終對接下來的用兵有了一個全盤的打算。

建言劉岱整頓軍紀,只是因在路上有所見而臨時產生的想法,說完了此事,曹操沒有再多廢話,話歸正題,說道:“今允誠已至富成外,泰山兵亦臨蛇丘,兵貴神速,取勝之要在出敵不意,操與明公合兵後,以操愚見,當及早聯兵進擊,不宜過緩。不知明公是何意也?”

劉岱說道:“我也是此意,就等孟德你來,你我就可進擊章縣。”

“敢問明公,欲用何種戰法擊章?”

“賊勢雖衆,甲械不及我精,老弱又多,別駕、治中、長史、中郎、主簿諸君悉以爲當用我之長,擊賊之短。”

“噢?如何用我之長,擊賊之短?”

“布堂堂之陣,邀賊野戰。”

曹操蹙了下眉頭。

劉岱注意到了他的這個動作,問道:“怎麼?孟德不以爲然麼?”

“倒也不是不以爲然。只是以操看來,佈陣野戰雖是適當,然在此之前,似應先鼓舞士氣。”曹操頓了下,解釋說道,“黃巾畢竟號稱百萬,章縣、富成一帶的黃巾約有數萬,料兵卒或會有畏怯者,怯則無鬥志,所以,操以爲應先把士氣鼓舞起來,再趁勢進戰。”

曹操天資聰明,在用兵一道上極有天分,通過之前的實戰,已領悟到了“兵貴趁勢”的道理。

劉岱琢磨了下,心道,“孟德言之有理。”問道,“該如何鼓舞士氣,孟德可有良策麼?”

“孫子曰:兵無所鋒則北。操陋見:可選鋒銳,尋賊之一部先擊破之,從而軍心可振。”

劉岱說道:“久知君好讀兵書,今果知兵。”考慮了會兒,說道,“君部曾先後擊破黑山、於扶羅,堪稱精銳,這‘選鋒先擊’之任,君可願領麼?”

當年討董時,張邈、劉岱、曹操等共在酸棗,曹操對諸將提出過擊董的謀略,雖因諸將不肯進戰,所以沒能得以施行,但對曹操的軍略能力,劉岱卻是已經知道,此亦是他爲何堅決命令曹操來須昌會師,不許他去和鮑信合兵的一個緣由,他正是欲借重曹操之力,此時聽了曹操“鼓舞士氣”的建議,遂順水推舟,希望曹操能夠擔負起這個任務。

曹操慨然說道:“明公有令,操何敢辭?”

劉岱大喜,拊手說道:“君有何需?儘管與我言來。”

“治中,東平人,聞畢子信現於明公部中,此二君熟知地方,明公如能暫借與操,別無所需。”

治中萬潛是東平人氏,畢子信名諶,也是東平人,現於郡府任功曹職,李瓚雖沒有親自來見劉岱,但也不好只遣數百郡兵相助,因此,把畢諶派了來。這兩個人都是東平土著,既有名望,又熟悉人情、地形,如能從劉岱那裡把他倆借來,對曹操的進戰會大有裨益的。

劉岱一口應允,說道:“等會兒我就叫他倆去你的軍中。”

“有此二君相助,明公就請在營中稍候,五日之內,必有捷訊!”

“那我就候你的佳音了!”

辭別劉岱,曹操回到自家軍中。

夏侯淵等已找好了築營的地點,兵士們趁夜色未至,先粗略地劃定營區,在外邊設立警戒,在內搭建帳篷,以免得今晚露宿。伙伕們以曲爲單位,紛紛燃火造飯,炊煙於各處嫋嫋升起。

遠處有條小河,河邊樹木茂盛,一些兵士往返河與營地,取水給本部用。暮色漸濃,風裡帶着水氣和涼意,吹拂過來,甚是舒悅,把一天行軍的炎熱和疲累都好像盡數吹去了。

曹操行於各部,撫慰兵士,看到有的兵卒脫下鞋子,坐在地上,互相給對方挑腳上的水泡,吩咐從行在側的主簿薛悌:“叫各部傳令,命多煮熱水,一來飲用,二來給兵卒泡腳。”

薛悌應諾,寫下軍令,使人送去給各部的校尉。

曹操軍中的兵士有丹陽人,有淮泗子弟,有東郡人,也有他老家譙縣的鄉人,時而碰到相熟的,曹操往往會停下腳步,與之笑敘片刻。

他不拘禮節,隨口幾句戲謔的話就能引得周圍一片人的歡聲大笑。

巡完了夏侯淵、曹仁等部,夜色悄然來至,曹操正要接着去他長子曹昂的部中看一看,順便在曹昂那裡吃個晚飯,說些父子間的話語,陳宮在幾個兵士的護從下,急匆匆地尋了過來。

“明公,治中萬君、東平功曹畢君來了。”

“在哪裡?”

“在將帳等候明公。”

曹操改變了計劃,不再去曹昂部中,叫陳宮與自己一起,趕去將帳,邊走邊問道:“萬君、畢君吃過飯了麼?”

“這個沒有問。”

“他倆雖是東平人,到了咱們軍中,就是咱們的客,不可無待客之禮也。不管他們吃沒吃,都得設個宴,以示歡迎。”曹操召徐他近前,令道,“把我上午獵的那頭鹿取出來。”笑問陳宮,“請萬君、畢君吃炙鹿肉,怎麼樣?”

陳宮笑道:“當然可以。”

徐他奉令去取鹿,並找膳夫預作準備。

行了幾步路,曹操想及萬潛、畢諶都是兗州名士,應該叫兒子來見一見他們的風采,以增見聞,因此,又喚曹授近前,說道:“安民,去汝從兄那裡看看,他若是佈置好了軍務,就召他來見我。”曹授是曹操仲弟曹彬的兒子,和曹昂一道從曹操征戰,現主掌宿衛親兵。

等曹授領命離開,陳宮笑道:“明公與子修,父慈子孝,羨煞人也。”

對曹昂這個長子,曹操是很滿意的,他笑道:“萬、畢二君名重兗州,應使小兒輩拜之,學學他們的風采。”言下對曹昂寄望甚高。

69 躋身才俊(上)75 爆竹聲裡辭舊歲(下)101 輕功重節辛玉郎49 登門93 兵臨西華(下)134 聖旨一下赴冀州(四)79 毋要臨渴而掘井68 司空病薨長安裡 相國倒行洛陽城20 屯田從來積糧策51 佳客翩翩洛陽來(上)86 慈仁兵則不能使 將軍臨機最無情40 路畔相投父子俱 賊名水上號錦帆1 虎士14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一)55 兩千兵足滅獠寇 智淺何如相國高63 討董未成豈可還 以孝爲名事能成15 問世間誰主沉浮169 滿營呼擁張益德(下)122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出謀迫薛禮(上)161 陶謙難催泰山兵17 虎狼之威(下)104 殊死鏖戰破敵營(下)1 關東州郡聯兵盛 建威討逆二將軍13 荀君有召210 豈可因己污主名53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三)71 初見一龍(上)71 寬仁信義劉玄德(上)223 調派署威壓山重54 慎事自重,藏器於身25 孟德智略真天授53 此非常人所能爲也121 陳羣籌糧械頗備 荀彧薦高才使彭24 太守驪馬從白駒66 尺蠖之屈,以求伸也20 血雨腥風洛陽城(下)42 三見遲婢2 由許仲復仇試看兩漢復仇之風20 牽掛者何90 從徵汝南(下)55 此子乃忠直奇節士91 兵臨西華(上)115 孫文臺半道打劫 陶恭祖忍氣吞聲111 定陶冤句令不同76 江東猛虎方列陣 幷州飛將已出營54 臨戰合刃之急者三89 智勇兼備褚飛燕65 短歌16 原盼24 鐵官見聞77 了卻山中寇賊事(一)68 志懷霜雪曹孟德(中)14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八)17 身負海內盛名望 雲起河內亦如龍18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中)96 會師城下(下)25 鄉有野賢21 黃帝邢德有之乎41 效果56 善練兵者必練膽氣23 文聘(中)30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一)15 玄德仁義愧獨生85 了卻山中寇賊事(九)12 自以爲得逼負荊 小計略施迫人窮32 許顯奉令提兵援88 風捲雷動誅鄴趙(四)138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五)83 了卻山中寇賊事(七)32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三)27 將之慎者其有五 君侯良計在腹中29 樂進歸來18 捕人39 開練7 夜眠營中敘舊情 郭嘉不辭尊者賜120 三戰盡復東郡地(五)99 做下何事引敵驚亂52 最後的麻痹61 最令人懼是毒計63 滍水星河影動搖50 忠勇士捨身忘死 善戰者後發制人254 飛檄八郡召兵至11 陳琳表令諸荀怒69 志懷霜雪曹孟德(下)3 習射59 荀君爲政(上)1 關東州郡聯兵盛 建威討逆二將軍12 郡兵曹椽19 二荀優劣285 彰廉禮賢下邳行(上)39 忽報胡軫襲追到 進去不知何其神94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二)169 滿營呼擁張益德(下)81 漫笑將軍弱無膽 當斬青綬以勵氣28 原師121 三戰盡復東郡地(六)96 會師城下(下)101 輕功重節辛玉郎4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七)21 今有潁陰乳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