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7 陳國相襄軍第一(六)

荀貞問道:“何事?”

王朗說道:“元達赴陳已有多日,未有書信與我,不知他可有書給明將軍?未知他近況如何?”

陶謙主徐時,趙昱是別駕從事,王朗是治中從事,兩人很熟,現下趙昱得了詔命,赴陳國上任,在已知孫堅攻陳的的情況下,王朗當然難免會爲趙昱擔心,他知道荀貞和孫堅交情莫逆,對陳國如今的情形以及趙昱而今的狀況,他覺得荀貞可能會知道得更多,因有此一問。

王朗的這個問題問的剛好是時候。

就在幾天前,荀貞剛接到軍報,在經過長達數十日的圍城後,通過引浪蕩渠水灌城,孫堅終於攻破了陳縣,緣由孫暠之言,同時孫堅也認爲陳縣人既然這麼擁愛劉寵、駱俊,負隅頑抗了如此之久,恐怕最終難爲他用,所以在城破之後,遂屠之,加上之前被渠水淹死的,兵、民死者數萬,渠爲之塞,劉寵死於亂兵中,因爲記得荀貞數次寫信建議他最好留住駱俊的性命,所以最初時,孫堅倒是沒想着殺掉駱俊,但駱俊詈罵不降,孫堅的脾氣上來,即殺之。

荀貞接到此軍報時,未讀完便大驚,待讀完後,嗟嘆不已。

既是嗟嘆駱俊之死,也是嗟嘆孫堅屠城。

起兵至今,荀貞從沒有做過殺俘、屠城的事情,但這不代表別人不做,就拿皇甫嵩來說,平定黃巾時,潁川、汝南、冀州,轉戰數地,所殺數十萬,只下曲陽一戰,就獲首十餘萬,至可在城南筑成京觀,不是殺俘,哪裡會能有這麼多的斬獲?而皇甫嵩猶能得天下人的美譽,連荀貞也敬佩他的用兵技術和私人品德,——當然,這與“黃巾”是“賊”有着直接的關係,因爲是“賊”,所以皇甫嵩下手不必容情。孫堅攻陳乃是“不義之戰”,在時人的眼中,與皇甫嵩攻黃巾是不能相比的,可兩者戰勝之後,分別殺俘、屠城之作爲的目的卻是相同的,都是爲了震懾餘衆,讓造反的、不從命令的知道如仍不歸順的話,那麼他們的下場會是如何。

早在陳縣被攻破前,趙昱就到了陳國,陳國境內盡是孫堅的部曲,他孤身一人,只帶了幾個從騎,沒有堅實的後盾,雖有朝廷的詔命,卻在孫堅的暗示之下,沒幾個人肯禮敬他。趙昱儘管憤怒,然無計可施。陳縣被攻破後,他第一時間求見孫堅,試圖阻止其屠城的命令,孫堅卻壓根就不見他,駱俊被殺時,他又爲駱俊奔走,孫堅仍不理會。知道了陳王劉寵死在亂兵中,趙昱想爲劉寵收屍,將之安葬,可在死者數萬中,遍尋不着劉寵的屍體,最後還是因了公仇稱、朱治等的建言,孫堅才令人找到了劉寵的屍體,依照諸侯王的禮把他給埋葬了。

劉寵善弩,能十發十中,也好弩,往昔藏有強弩數千張,中平年間,黃巾起事,豫州郡縣多棄城走,陳國之所以能獨得以不亂,除駱俊平素愛民如子之故外,主要便是他這數千張強弩對國人起到了震懾性的作用,當時他親自領兵屯駐都亭,——都亭者,顧名知義,郡縣治所的亭,國人知其善射,固不敢反叛。駱俊、劉寵,一文一武,兩人配合得不錯,如今兩人俱死,卻是便宜了孫堅。黃巾以來,陳國少有戰事,境內災害不生,歲獲豐稔,倉儲充實,糧秣很多,滅掉了陳國的郡兵,又繳獲強弩、兵甲無數,孫堅的實力一下就提高了一大截。

對比孫堅的喜氣洋洋,趙昱只能說是怒氣勃發。

可他發怒也沒有用處,目前擺在他面前的只有兩條路,一條是掛印還鄉,回徐州來,或尚可出仕州府,一條是堅持在陳,如肯受孫堅擺佈倒也罷了,如不肯,駱俊也許就是前車之鑑。

趙昱會做出何種選擇?他沒有給荀貞來信,因和孫堅的關係,荀貞處在兩難間,也不好去信詢問,因暫尚不可知。不過話說回來,在赴陳國上任前,趙昱應就已能猜得出來他到陳國後會面臨什麼樣的局面,所以或許在他去上任時其實他就已經有了定算。

這且不說,卻說殺掉了駱俊後,孫堅大約自覺對不住荀貞的數次請求,竟是做出了一件讓荀貞沒有想到的事情:他把駱俊的小妻給荀貞送來了。

人還在路上,信先送到,孫堅在信中先是講了一下趙昱到陳國的情況,接着在信中述及了送駱俊小妻來徐之事,他在信中寫道:孝遠不降,吾本意從賢弟之言,遣之還鄉,孝遠猶詈罵不已,忿難容忍,吾遂殺之,殺之即悔,悔之不及。孝遠小妻鄒氏,豫章人,有孕數月矣,問其欲何所歸,彷徨無言,送與賢弟處,賢弟可酌情安置。

孫堅和曹操年齡一樣大,他倆是同年生人,均比荀貞年長數歲,故孫堅稱荀貞爲“賢弟”。

駱俊是會稽烏傷人,他的大妻在家鄉烏傷,從他在陳縣的是他的小妻鄒氏,鄒氏現有身孕數月,當下的禮教雖比前漢爲強,然較之後世,仍很寬鬆,丈夫死後,正妻改嫁的尚且多有,小妻就更多了,所以孫堅問鄒氏是想回豫章的母家,還是想去會稽的夫家?言外之意,去夫家的話就是爲駱俊守節,回母家的話就是存了改嫁之念。鄒氏一個弱女子,現今戰亂之際,道路不太平,不管去會稽還是去豫章都是千里迢迢,她不知所歸,也是在所難免。

而不管去會稽還是回豫章,此兩郡離徐州都不太遠,廣陵向南,過吳郡是會稽,過丹陽是豫章,是以,孫堅乾脆決定把鄒氏給荀貞送來,讓荀貞拿主意,也算是彌補一下沒聽荀貞的話,到底還是把駱俊給殺掉了的這個過失。

此種種之事,荀貞不必對王朗盡說,王朗問的只是趙昱,荀貞便也就簡略答之:“元達與我亦無書來,唯聞孫侯書信中言:元達已至陳。”

“朗昨日聞傳言,孫侯已攻破陳縣,屠城殺戮頗衆,元達可還無恙?”

“元達又不在軍中,戰事再烈,也牽涉不到他。”

王朗嘆了口氣,說道:“希望如此罷!”又對荀貞說道,“將軍與孫侯情深,而朝廷任元達爲陳相,孫侯固不致因此與將軍生隙,而孫侯部曲諸將卻難免會有好議論者,聞元達得任陳相之初,朗就想勸他不要去就任,而書信未成,他竟已單車離徐。”嘆息連連。

論政治智慧,趙昱比不上王朗,王朗知道荀貞和孫堅交好,擔憂趙昱赴任陳相會破壞徐、豫兩州事實上的同盟關係,難道趙昱就不知道麼?說他忠清也好,說他剛直也好,他就非要去。

荀貞不欲在此話題上多說,一笑而已。

離開廣陵,由東陽向西,先至高山縣,再往南行百餘里,至魯肅的家鄉東城,此地與九江接壤,荀諶遣了吏員來拜謁荀貞,順便講了下九江目下的形勢和情況。再從東城折返往北,行百五六十里,至淮陵,再往北就是淮水,渡過淮水便是下邳的重鎮徐縣了。

在淮陵,荀貞接連收到了兩條軍報。

一條是兗州的,一條是荊州的。

87 風捲雷動誅鄴趙(三)72 諸荀居家交豪俊 長文將至更添才85 了卻山中寇賊事(九)119 郭奉孝東陽說反 劉玄德廣陵先至8 朱門酒肉路邊骨28 幾事不密則成害82 光陰似苒流如箭31 名重徐州陳元龍58 二月習射(下)50 呂奉先攻勝李通(下)35 潛光爲養羽翼成15 命令13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151 沙丘臺上舊時月(六)3 殺人66 燕雀安知鴻鵠志 雍季之言百世利35 集合68 三軍悄然各入屯114 且行且戰五百里(上)288 王太守課政州最(一)55 買馬(上)5 且以盜賊付太守34 飛蠅逐路廁之臭24 文聘(下)1 光和六年(上)112 詔討東郡出汝南(上)159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四)102 殊死鏖戰破敵營(上)5 且以盜賊付太守5 秦項建言取濟南(上)108 震張北進以逼兗14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二)48 其人卻恐不易輔也30 奉先馳雄擊汝南178 袁紹表舉豫刺史17 無賴45 欺人9 計吏郭圖(上)69 荒年之谷揚名威 巧舌如簧動人心4 最風流之武評(一葦)31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二)86 慈仁兵則不能使 將軍臨機最無情3 書裡有一個錯處,向大家道歉94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二)25 臨水慨嘆古今事 蒞敵思量遠近兵45 得士親附44 練軍方略77 布植黨羽養虎豹204 財用不足何以補32 荀衢91 襲陣兵退夏侯惇(九)219 再選英俊固徐方85 襲陣兵退夏侯惇(三)89 襲陣兵退夏侯惇(七)32 君爲虎士41 一諾從來許殺身24 鐵官見聞48 雷霆35 潛光爲養羽翼成11 迴天轉地將軍手 身輕名士一文錢46 室暖臨懷春情在63 討董未成豈可還 以孝爲名事能成57 二月習射(上)15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9 袁公路縱虎謀北99 郭奉孝惑敵擾鉅野58 胡軫奔襲魯陽城 王匡兵敗小平津105 許顯截擊濟水岸20 拜徐州用計離亂195 周幼平如熊舉將(上)8 朱門酒肉路邊骨35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五)41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二)7 遍觀諸郡(上)14 守城初戰1 虎士86 襲陣兵退夏侯惇(四)79 聞聽道上辱郡丞(下)148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五)25 郡府迴文300 陳國相襄軍第一(九)34 招攬樂進1 雙喜臨門(上)179 廣陵懸榻迎陳登105 許顯截擊濟水岸57 早晚滅此豎子大賊24 張讓賓客110 兄弟一心共禦敵61 一朝食盡分別去 令使英雄氣填膺51 佳客翩翩洛陽來(上)172 許顯臨機能應變(下)207 丈夫豈可受人輕123 三戰盡復東郡地(八)71 俊將徐緄孫家甥 佯取伊闕攻太谷33 程偃177 樂進單騎入彭城(下)7 遍觀諸郡(上)302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一)180 四陳併力厚丘陷55 毀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