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6章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登州,蓬萊港,這邊風景獨好。

海船停泊在海港內,鱗次櫛比。船帆互相依靠,遮天蔽日。

海鳥在海風中飛舞,一派祥和景象。

海港的棧橋上,一隊又一隊的稅警團士卒上了海船。

這次他們出征的軍令,是去渤海國,找某些逃稅的海商討要稅賦!

至於渤海國國內政局如何,他們去渤海國的真實目的是什麼,那就沒必要說給這些丘八們聽了。

等到地方以後,再宣佈亦是不遲。

大欽茂站在方重勇身邊,看着這些精壯的士卒,內心一片火熱。這些丘八的戰鬥力,他是親眼見過的,這都是汴州朝廷拿軍餉日夜操練喂出來的精兵。絕非是從什麼地方隨便招募的僱傭軍。

這次回國奪位,機會很大!

這也是他人生之中最重要,也是最後的一個機會了。

眼看要上船,大欽茂這纔跟方重勇告辭,他叉手躬身九十度,行了一個大禮說道:“官家,微臣這便去渤海國了,請官家保重身體。”

大欽茂自然是不敢邀約方重勇同去的,畢竟,這位掌管汴州的大帥,還要回去主持大局呢!

大欽茂也很清楚,如果沒有汴州朝廷的支持,渤海國新政權就無法獲得長遠的利益,那樣的話,他也就無法穩住基本盤了。

底下人的人支持大欽茂,是因爲這一位可以從大唐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花花轎子人擡人,你吃肉大家跟着喝點湯,都挺圓滿自在的。

沒好處的事情,沒人願意去做,起碼得有長期的利益能籠絡人才行。

“渤海國這些年以文治國,商貿發達,鮮有刀兵相向。

你若爲國主,也要以發展民生爲要務,莫要窮兵黷武纔是啊。”

方重勇告誡大欽茂說道,如同長官訓誡下屬。

大欽茂無不稱是,恭敬告辭。

待他上船後,方重勇又將崔幹佑叫來,告誡他道:“渤海國土特產極多,在當地並不值錢,唯有運回中原方能賣出價來。你去那裡之後,切記要約束軍紀,莫要擾民。封賞之事,待回登州後絕不怠慢。”

“得令,末將明白的。”

崔幹佑抱拳行禮道,面色十分鄭重。

其實這些不需要方重勇特別強調,因爲渤海國的有些土特產非常不好攜帶。即便是搶了,當地也沒什麼地方好消費的。

簡而言之,不如將戰功記賬,回登州後再兌換,拿到手的一定不少。比如說陶瓷品,特色稻米,良馬,這些渤海國的玩意士兵們壓根就沒有搶的價值,只有運回登州才值錢。

“渤海國之策,運籌數年,影響以數十年計,造福兩國百姓。

崔將軍此行,必定名垂青史,莫要讓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好粥啊。”

方重勇長嘆一聲,用力拍了拍崔幹佑的胳膊。

造不造福渤海國百姓崔幹佑不知道,但是肯定造福大唐百姓,這個沒什麼好說的。

他點點頭,抱拳行禮,轉身離去。

很快,海船便啓航離港,一艘接一艘魚貫而出,消失在了海天盡頭。

與崔幹佑同去的,除了稅警團的士卒外,還有很多海商的大海船,他們也是跟着過去碰碰運氣的。

渤海國會割讓“東京”龍源府的事情,已經在小範圍內流傳,大家都看到了機會。

渤海國國內也是說漢文的,服飾與生活習慣都仿照大唐,原先極端原始的經濟與政治模式,以飆車的速度在更替,只三代人時間,便儼然是一個除了沒有武德以外的“小唐”了。

這個地方對於海商們來說,吸引力很大。

扶持渤海國,就可以壓制契丹。壓制了契丹,就等於是緩解了大唐北境的一大威脅。事實上,遼國的發家,正是利用渤海國的屍體,極速成長起來的。

通過實控龍源府,實現間接控制渤海國。

通過控制渤海國,來穩定大唐以北的各個半農半牧的遊牧民族。

方重勇覺得自己這一招,應該能換取幽州五十年和平吧。至於更遠的,他已經沒有辦法了,只能祈求“後人的智慧”。

他離開港口,回到登州府衙。剛剛一進來,就看到大聰明似乎是有急事的樣子。

方重勇連忙叫住他詢問道:“你父親今日登船,你似乎都未去棧橋送行,這是何故?”

大聰明嚇得一抖,連忙叉手行禮答道:“屬下要留在府衙接公文,不敢擅自離開。”

“你們父子二人,倒是很忠橙啊!”

方重勇意味深長的吐槽了一句,大聰明不知何意,只好彎着腰低頭不語。

“說吧,什麼事。”

方重勇也不想逗他了,直截了當詢問道。

“官家,車節帥的信,剛剛送到府衙來的,就在書房案頭。屬下不敢離開,又等不到官家,故而着急。”

大聰明低聲說道。

方重勇點點頭,直接來到府衙書房,果然有一封厚厚的書信。

他拆開信一目十行看完,心中暗道:果然如此。

校長有句話叫:攘外必先安內。

李寶臣出兵旗開得勝沒問題,但關中內部不穩,那就很有問題了。

韋堅雖然可以算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人,但是,既然將他看成是政敵,總不會以爲身體沒力氣的人,就掌握不了兵權吧?

李寶臣大概還沒昏聵到這般程度。

方重勇此前就估計,李寶臣會退兵回關中,處理掉韋堅和一干不服他的關中天龍人。李寶臣現在唯一不知道的,是汴州朝廷已經有謀取洛陽的計劃。

僅此而已。

“打點行裝,我們準備回汴州了。”

方重勇對大聰明招招手道。

“得令,屬下這便去準備!”

大聰明激動壞了!登州這邊他早就待着淡出鳥了,想早點回汴州,看中原大地,各方勢力會如何鏖戰。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何等波瀾壯闊!

總比在登州這邊數海鷗要強啊!

作爲方重勇的貼身文書,大聰明也知道:安守忠與李懷光已經出局了,李寶臣看樣子要丟洛陽,李歸仁和田幹真不知道會如何。史思明收拾了兒子史朝義,也可能把兵馬從平盧調到河北南面。

在他看來,汴州這邊可謂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要是再不回去,就趕不上趟了!

方重勇不急他都要急死!

“怎麼,你很想打仗麼?”

方重勇看着大聰明,似笑非笑問道。

“打,倒是不想打,就是想……比劃比劃。”

大聰明面露難色,做了個“小小的”手勢。

方重勇秒懂。

不知道戰爭可怕的小年輕,總以爲自己掌管兵權後,紙上談兵派別人打仗,如何微操一下,就能大破敵軍。

可真正的主將,卻知道戰爭的殘酷,一人一條命,不能讀檔,死了就遊戲結束,重新投胎。

當幾百人,幾千人,幾萬人的性命,都被一人所決定,這個人在做決定的時候,沒法輕鬆快樂得起來。

除非是那種完全不在乎生死的戰爭狂人。

“打仗,從來就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止戈爲武這句話,你要好好領會,以戰止戰,方爲武德。”

方重勇拍了拍大聰明的肩膀,轉身便走。

……

懷州城內,李歸仁手裡拿着汴州那邊派人送來的軍令,還有車光倩的親筆信,一時間竟然感覺頗爲無可奈何。

這道軍令,是命令他們三日之後,攻打河陽三城。

是三日後開打,不能早更不能晚。至於大軍什麼時候開拔,軍令裡沒說,反正就是隻看結果。

而車光倩的親筆信,內容就多了。

第一個,他告訴李歸仁,李寶臣大軍精銳已經撤走,往西面的陝州方向而去,估計是要回長安。

第二個,李惟嶽人在汴州,已經通知了李寶臣派人來接。

第三個,你們若是不遵守調令,之前的承諾全部作廢。如今李寶臣大軍已經撤走,你們即使不去打河陽三城,汴州軍也不在乎,攻下洛陽十拿九穩。

“汴州那邊,好像沒上當啊。”

劉龍仙嘆息道。

他和李歸仁一樣,都以爲李惟嶽是硬牌。什麼李寶臣嫡長子啊,什麼派系繼承人啊之類的,名頭很響。

汴州那邊將其咔嚓了,兩邊鬥起來,想想都美得很。

然而,車光倩直接把這張牌廢了,甚至都不想去打!

這讓李歸仁他們很是失望。

這招禍水東引不成,那就只能硬上了。

車光倩其實也是在告訴李寶臣:洛陽這邊,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在你,而且你兒子還在我手裡。

你乖乖回關中去辦你的事情,你兒子也會順利迴歸。

你要是咬着洛陽不放,那可別怪路上盜匪多,你兒子在迴歸的時候死於非命!

現在這兵荒馬亂的,一切皆有可能。

“節帥,那這份軍令該如何處置呢?”

劉龍仙有些撓頭,語氣顯得很心虛。

畢竟,汴州那邊承諾的好處,是讓他在河陽三城建節,最大的好處是他得,而不是李歸仁。

如果李歸仁跟汴州那邊翻臉,損失最大的人,其實是劉龍仙。

反正汴州朝廷也從未管理過河陽三城,更是沒有收過一文錢的河陽關關稅。

自然也不存在什麼損失,頂多是沒得到而已。

李歸仁看了劉龍仙一眼,見對方眼巴巴的望着自己,忍不住長嘆一聲。

“明日開拔,攻打河陽三城。現在已經是打明牌了,不存在偷襲的可能。不如早做攻城準備。

李惟嶽那傢伙說了,他的精兵就五百騎,已經被我們伏擊,剩下的都是老弱。

汴州那邊,之所以拖時間,便是想洛陽能增援河陽三城,減輕他們攻城的壓力。”

李歸仁冷哼一聲道。

這位車大帥,也不是省油的燈啊,私底下不撕破臉的小手段一套一套的。

“那末將這便去準備。”

劉龍仙對李歸仁抱拳行禮道。

劉龍仙轉身離開,沒有發現李歸仁正眼神深邃的看着他的背影,臉上似有深意。

哪怕是李歸仁,也不得不承認,汴州朝廷這一手分化策略,當真是擊中軟肋,防無可防,破無可破。

如果他磨洋工,那麼劉龍仙肯定明白,自己不希望他發達,二人之間的裂痕會持續擴大。

翻臉也就是朝夕而已了。

如果他不磨洋工,劉龍仙確實滿意了,但是汴州那邊要的是洛陽,對河陽三城暫時沒什麼想法,不過順水人情而已。車光倩等人,不過是希望有人分擔壓力,順便隔絕河陽三城的增援。

他們又沒什麼損失!

將來隨着時間的推移,劉龍仙變成了劉節帥,跟李歸仁平起平坐。

二人還能如從前那般同心同德,抱團取暖?

人心,是會變化的,甚至可以變得很快。未來會如何,李歸仁已經預料不到了。

或許,還有第三個選項。李歸仁眼中寒光一閃。

心中生出一股惡念來。

……

李歸仁在想什麼,車光倩並不知道,他只能做好自己的事情。

銀槍孝節軍,已經屯紮於滎陽城西北面的汜水城。因爲虎牢關已經不復存在,所以這裡幾乎可以看成是虎牢關的平替。

位置沒差幾百米,可以屯兵,但沒有守住隘口的能力。

此時此刻,車光倩也來到這裡,總攬軍務。

打仗的活計,前期準備,包括使用計謀,離間敵人,都類似於足球裡面傳球和帶球,無論玩得多麼花裡胡哨,最終都需要射門。

也就是正式出兵,一錘定音!

“李將軍,李寶臣確定撤走了麼?”

汜水小城的城頭,車光倩眺望西面,詢問身邊的李嗣業道。

“回大帥,確實如此,斥候已經反覆確認過,我們一直在跟蹤李寶臣的隊伍,現在他們已經離開陝州城,準備去潼關了。”

李嗣業老老實實的答道,雖然他心中有些埋怨車光倩太過於小心,但是斥候反覆確認過的情報是不假的。

李寶臣確實帶兵離開了洛陽,而且完全沒有調轉回來的趨勢。

這個時候,已經可以基本確認李寶臣是返回關中了。

“明白了,待李歸仁攻河陽三城時,我們就立刻動手攻洛陽。

確認李寶臣沒有援兵了麼?”

車光倩最後又問了一句。

李光弼想了想,最後還是說道:“軹關最近有一支約莫五千人的軍隊換防了。這支軍隊從距離上看,夠得着河陽三城。”

“呵呵,這正是李歸仁的用處!”

車光倩冷笑道,並不打算將這個消息告知李歸仁。

“傳令下去,奪取洛陽後,只守住含嘉倉等府庫即可。不要分守各處。

李寶臣指不定殺一個回馬槍的。”

車光倩對李嗣業強調道。

“得令,末將這便去準備。”

李嗣業領命而去。

等他走後,車光倩這才面色凝重起來。

這支軍隊,是意料之外的變數,可不能大意了。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第776章 血灑長安(中)第101章 君臣佐使(下)295.第255章 河西教父的底蘊163.第147章 透心涼257.第224章 “聽勸”的基哥第494章 寧可我負天下人135.第126章 方衙內的自畫像第797章 色字頭上一把刀第774章 帥旗永不倒第449章 貌似忠良124.第119章 目的決定手段第700章 我是弓箭手279.第243章 大難起於微末169.第153章 狗衙內第735章 又菜又愛玩188.第169章 逆向開車第330章 不給錢不算賣,給了錢不算搶第589章 不詳的預感124.第119章 目的決定手段後記與感言第777章 血灑長安(下)第307章 逐漸崩壞的建制派第631章 人與人不一樣第453章 奉天靖難第694章 亂局再起第525章 你便是真龍天子(本卷完)269.第235章 今日開始造神203.不是藥方的藥方中晚唐藩鎮割據的另類解第426章 白露之變第763章 山河小形勝第436章 咆哮的靈州第729章 那邊風景獨好第326章 人在做,天在看131.第123章 用忽悠打敗愚昧,用魔法打敗魔第409章 勝利者的姿態第523章 月黑風高殺人夜第422章 人無傷虎意,虎有傷人心272.第238章 run away第278章 五年平遼第13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252.第219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第335章 分門別類,看碟下菜第488章 站如嘍囉第101章 君臣佐使(下)134.第125章 被吐蕃人瘋狂打臉的基哥第802章 郭橋兵變(下)第401章 禁咒魔法師251.1號羣已經滿員了第603章 失敗才叫叛亂,成功了叫革命第279章 被架在中間的節度使第581章 建國大業之遠交近攻149.再拋一個深度測試第800章 金城定盟第301章 祿山之死(本卷完)第286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8章 我就說我是神童吧第328章 百無一用是天子109.第106章 當世界對你不再寬容第602章 天街再踏公卿骨第669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296.第256章 望梅止渴第488章 站如嘍囉第625章 我曾經來過第592章 霸總的憂患121.第116章 團結是有的,就是兵沒有第76章 河西事,唯吐蕃而已289.第250章 平時安西萬里疆第764章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156.第142章 沒有人比我更懂吐蕃第450章 舉重如輕151.第137章 搞不定就帶着小姨子跑路!第455章 血戰黃花堆312.第270章 不要慌,只是技術性調整第5章 興師問罪第685章 軍中缺良將,汝當勉之第19章 人虎相半居,相傷終兩存第12章 暗流涌動第552章 長河落日終有時310.第269章 你是自願爲聖人分憂,還是被毒175.第158章 驚天弊案(1)第479章 得運河者得天下第347章 這把是順風局第771章 怎麼辦,只有殺第363章 But I like it第618章 全方面的統治力第719章 走不完的套路140.第129章 任性而隨意的方節帥191.第171章 拯救大兵鄭叔清174.第157章 屬於基哥的盛世(本卷完)第549章 難以置信藏在歷史細節裡面的魔鬼第355章 人分爲兩種第586章 貞潔烈女第799章 醒於此睡於此第779章 take me home186.第167章 聖人的煩惱第285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334章 我給大唐留了一件禮物第704章 麥田守望者第99章 方衙內的低級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