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府兵制的大問題(上)

“太子請看,遼東的新羅和高句麗人,西南的吐蕃人,西北的突厥人,甚至是西域安西大都護府,這四個方位全都牽制了大量的兵力,雖然現在看來,咱們大唐暫時佔據了上風,但若是萬一某一個方位失敗了,恐怕就可能引起連鎖反應,到時四方戰亂之下,我大唐又需要多少兵力來平定這些地方?”

“其實前兩年咱們大唐已經經歷了一場大敗,就是大非川之敗,薛仁貴乃是陛下的愛將,當年更是救過陛下的性命,可就算是這樣,這一敗還是幾乎讓薛仁貴英明喪盡,陛下也氣的將他革職,因爲大非川之敗影響實在太惡劣,大唐的西南丟失大片領土,吐蕃人也像是一把刀子一般,頂在大唐的軟肋上,隨時都可能北上切斷大唐與西域的聯繫!”

張縱指着地圖向李弘分析道,這段時間他也在思考着大唐現在的局面,正所謂盛極而衰,大唐對外的擴張已經到了極限,如果再不改變策略,一味的向外擴張的話,很可能會引發更大的危機,武媚娘登基後丟失了大片領土,除了她自己的原因外,也與這種大勢有關。

李弘這時也露出沉思的神色,其實對於大唐四周的局面,他也十分了解,平時也與身邊的大臣討論過,有些大臣也提出過類似的觀點,只不過那些大臣不會像張縱說的這麼直接。

“那依你之見,朝廷是不是要改變對外的策略?”過了好一會兒,李弘這才擡頭看向張縱道。

“不錯,貪多嚼不爛,朝廷不能再向外擴張了,至少不能像現在這樣擴張,對於現在的大唐來說,最重要的是把這些佔據的土地消化掉,否則日後必有大亂!”張縱一臉鄭重的開口道。

中結了盛唐的安史之亂,表面上看是李隆基年老昏庸,從而導致天下大亂,但其實根本原因是大唐的疆域太過廣闊,朝廷不能有效的治理,只能將軍政大權全都交給鎮守邊疆的節度使,這也使得這些節度使尾大不掉,就像是一棵大樹,枝葉強於樹幹,自然會出問題。

“可是就算是想要消化掉那些佔據的土地,又談何容易?”李弘忽然嘆了口氣道,這種事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可就太難了,除非是靠着時間一點點消磨,等到時間久了,大唐的統治深入人心,到時這些佔據的土地自然也就徹底的歸入大唐。

“其實一個帝國再怎麼龐大,但歸根結底,組成一個國家的根本還是人,正所謂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所以想要統治一片土地,最重要的還是統治土地上的人心,而讓人心歸附的辦法其實有很多!”

“張縱你快說!”李弘聽到這裡也有些急不可待的道。

“欲要亡其國,必先滅其史,欲滅其族,必先滅其文化!”張縱笑着將後世龔自珍的這句名言講了出來,隨後又將自己詳細的計劃講了一遍。

大唐對治下的異族還是十分寬容的,當年李世民滅掉突厥,雖然禁止了突厥文字,但這種做法其實更像是對突厥的一種報復,而且除此之外,也沒有對突厥人施加更大的影響。

比如現在突厥人依然保持着自己的風俗習慣,衣着語言也與唐人不同,甚至還有許多唐人喜歡突厥的風俗,平時也穿着突厥的衣服,梳着突厥的髮式,連吃的都與突厥人相同。

連突厥人這樣的強敵,大唐都如此的寬容,更別說其它被滅掉的小國和民族了,這些人除了換了一個統治者外,生活與以前幾乎是一模一樣。

可以說現在的大唐與後世的美國都有同一個問題,那就是國內就像是個調色板一樣,民族與民族之間界限分明,根本看不出任何融合的跡象。

如果是帝國強大時,國內各族還能和平相處,就算是有小衝突,也不會有什麼大的問題,可若是帝國衰落,這些民族間的衝突卻會一下子爆發出來,甚至可能因此而毀了整個國家。

所以張縱給李弘的建議也很簡單,其實就是把秦始皇當年做過的事再做一遍,車同軌、書同文,無論是用強制還是引誘,都要讓那些異族人放棄自己的文化傳統,轉而學習做一個真正的唐人,只有他們從心底裡認同自己唐人的身份,他們腳下的土地也纔會真正的屬於大唐。

“可是就算要這麼做,恐怕也需要一代人才能讓他們真正的做一個唐人吧?”李弘聽後也皺起眉頭問道,如果他真的決定做當年秦始皇做的事,恐怕他這輩子就別想做其它的事了。

“不錯,想要讓人心歸附,這是最穩妥,也最消耗時間的辦法,不過還有個辦法可以加速這個過程,那就是移民!”張縱說到最後也有些無奈的道,其實現在談移民還是有些過早了,但爲了說服李弘,他也只能提前提出來了。

“這不可能,誰會放棄安逸的生活跑去不穩定的邊疆定居?”李弘聽後卻想也不想的搖頭道,之前他覺得張縱的分析很有道理,但移民這個建議顯然不可能。

“太子不要急着拒絕,以整個關中爲例,可還有多餘的土地賞賜給有功的將士?”張縱忽然提出一個問題道。

張縱的話一出口,李弘也立刻露出沉思的神色。

唐軍的主力是府兵,所謂府兵制,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兵農合一,府兵平時耕種,利用耕種的間隙訓練,戰時自備戰馬和武器,表面上看,這種做法似乎把壓力都集中到了士卒身上,士卒應該沒什麼戰鬥力纔對,可偏偏大唐的兵力甲於天下,府兵更是以敢戰、能戰而著稱。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就是府兵作戰並不僅僅是爲了國家,同時也是爲了自己,因爲大唐的府兵可以免除勞役,而且還能靠戰功分得田地,可以說只要是能從戰場上活下來的老府兵,幾乎都是地主,一家老小都不用爲生活擔心,可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府兵制出現一個最大的問題。

第三百五十六章 舊病復發第二百三十一章 何爲術法第二百三十三章 禮物第二百九十八章 惡毒的太平第二十章 化學(求推薦收藏)第三百四十六章 娥皇女英?第一百七十章 記吃不記打第一百五十四章 禁令解除第二百六十四章 搜查周國公府第四百二十九章 避嫌第一百一十七章 又被人撞了?第一百一十四章 告別第六十八章 又見李弘第四百四十五章 局勢第二百五十五章 玉笏第三百七十三章 又見凱撒第二百二十七章 你們倆很像第二百七十一章 執行者第二百九十七章 準備第四百二十三章 明崇儼的告別第八十一章 黑色石頭第四百四十五章 局勢第一百七十八章 李賢與李泰第四十二章 大伯張柬之第三十三章 算賬(求推薦收藏)第二百零四章 無頭屍體第二百零二章 太子左監門衛率第二百零八章 賀蘭敏之的死亡之謎第四百一十九章 李弘駕崩第一百零九章 這女人有毒第二百九十九章 憤怒的薛紹第三百六十章 擺脫身份限制第三百七十四章 混亂的海外第二百八十七章 武氏兄弟死了第一百二十九章 飛奴第一百二十章 長孫家的情況第二百四十六章 《錢船長曆險記》第六十七章 上弓弦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株仙人球第四百一十章 過渡第二百七十七章 過繼李光順第三百五十三章 糟糕的局勢第一百一十六章 長孫兄妹第七十一章 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第五十二章 帷帽男(下)第三百九十章 巧遇薛仁貴第十六章 李弘又來了第二百六十二章 死因第三百九十九章 李靖的兵書第七十七章 催更的來了第一百六十六章 初見李素節第四百四十五章 局勢第二百八十一章 殺回波斯,光復故國第四百三十章 李賢的野心第三百六十三章 拜訪孫思邈(上)第二百六十三章 武承嗣第三十九章 天后武媚娘第三十七章 搶奪勝利果實第一百七十三章 仙人球呢?第十三章 老李家的傳統(求推薦收藏)第三百一十六章 太醫署第四百二十五章 又見武媚娘第三百九十九章 李靖的兵書第二百三十一章 何爲術法第三百八十九章 在路上第一百六十五章 化整爲零第六十章 棖鬼鬧長安(上)第三百七十二章 壟斷第二百九十五章 長公主的態度?第四百二十二章 太平懷孕第三百六十五章 拜訪孫思邈(下)第四百二十六章 詢問第二百三十七章 先斬後奏第二百一十二章 攔截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油謎團(上)第一百五十六章 臭市見聞第一百七十五章 焉知非福第一百八十六章 薛紹絕食了第一百五十五章 去西市第二十三章 硝酸甘油第七十二章 訴苦第二百一十章 原來是他第三百四十五章 太平的安排第四百一十四章 最壞的打算第一百八十三章 攤牌(上)第七十五章 讓我死了算了第四百三十四章 宗教第一百一十二章 草率的決定第七十七章 催更的來了第三百一十八章 見李治(下)第四十五章 香水和女人(上)第一百零五章 夾在中間的李治第二百二十六章 方士明崇儼(下)第一百六十三章 查封的貨場第四百一十四章 最壞的打算第一百七十五章 焉知非福第三百一十一章 二次接種第一百零二章 復國之路第一百五十二章 三個人選第三百零九章 交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