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傳臚,文字之惑(4400,感謝六月十九三四兩萬大賞)

徐傑考試實在有些討巧了,科舉要考經義,要考聖賢之道,其實就是要考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

要忠君,要愛民,要愛國,要有仁義禮智信,要有道德。這一套是有實際意義的,反覆的誦讀,反覆的學習,讓這些文人把這些觀念記在心中,記在腦子裡。這樣的人當官,才符合整個國家與民族的利益。也會很大程度上控制官員整體的素質水平。

這並非是沒有意義的東西,也並非是無用之舉。就是要你讀幾十年的忠君愛民,知道要道德高尚,知道要明辨是非,然後再來考這些東西。若是用一個詞來形容,也可以說是褒義正面的“洗腦”。

這也是翰林院存在的原因之一。

徐傑知道自己的經義水平一般,甚至歐陽正也直接評價過徐傑的經義水平只算中等,所以徐傑在考經義的時候,下意識就把經義當做策論來答。

如此答完之後,如吳仲書那樣不是那麼保守之人,自然不深究。但是如翰林院大學士崔然這樣的保守之人,自然是會多想的,會覺得徐傑這個人的道德有待商榷。才華不否認,但是隻能在三甲之末尾,如此方纔公正。

當然這些聖賢仁義禮智信,是用來要求文人的,用來要求官員的,並非用來要求皇帝的,皇帝該有個怎麼樣的品德?這一點很少有人分析過。

或者下意識覺得好皇帝,就應該是個品德高尚之人。其實不然,皇帝要的就是務實,高智商,高情商,手段厲害,信念堅定。品德高尚與否,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就是這個皇帝能不能務實的解決整個國家遇到的問題,是用光明正大的辦法,還是用陰謀詭計的辦法,還是用手段激進狠辣的辦法,皆可。

只要能把國家遇到的事情解決了,保持國家強盛,保持社會繁榮。什麼手段都是好手段。這也是因爲道德並不能解決所有的事情,道德並非萬能的。

人性如此!

那些有豐功偉績的皇帝,打敗過強敵,治理過盛世。又有幾個人是那聖賢之道中規定的聖人君子品格?顯然一個都沒有!古今中外亦然。

務實才是領導一個團體最重要的品質。但是皇帝之下,選拔人才品德就很重要了,德在前,纔在後,也是有道理的。這就是保持內部穩定的最重要的方法,官員沒有品德,民心必然要出問題。

老皇帝聽得崔然的話語,也並不表達什麼不高興的意思,只是看着徐傑,開口說道:“徐文遠,要不你來說說,你覺得自己當在幾等?”

老皇帝把這個問題拋給了徐傑這個當事人,也是讓徐傑自己爭取的意思。

徐傑想了想,開口說道:“陛下,學生以爲自己一甲不足,三甲不止,二甲正好。”

老皇帝笑了笑,說道:“你倒是直白得緊啊。”

不想一邊的老學究崔然開口道:“當是自大得緊,依老臣之見,二甲都不夠,三甲末尾也是勉強。”

徐傑聽得這個什麼“崔學士”還是抓着自己不放,不依不饒的,已然不再多忍,開口直接說道:“見過崔學士,學生雖然才疏德寡,卻也是從縣試、鄉試、會試一路考上來的,寒窗十多載,從來不敢懈怠分毫。崔學士若是覺得學生配不上進士之名,還請崔學士直接示下,學生若是有哪些地方配不上,自當滿心慚愧,這殿試也當棄考而去。”

翰林大學士崔然聞言,倒是不怒,反倒覺得正中下懷,捋了一下鬍鬚,開口答道:“你倒是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才疏德寡,聖賢之言,乃君子之道,聖賢不通,便不知何爲君子,不知君子,何以爲官?此其一也。其二者,有聖賢方纔有文,聖賢爲文,立心立德,知古知今,知天地之浩瀚,知生靈之可敬。此乃學問之道,學問不通,又何以爲官?”

崔然說了一大通,就兩個事情,一是說徐傑心中不知道什麼是品德高尚的君子風範,二說徐傑不通經義,也就是不學古今,不敬天地生靈,沒有學問。

這也就囊括的四書五經裡面主要的內容,四書有《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五經有《詩書》《尚書》《禮記》《周易》《春秋》。其中有道德,有歷史,有宇宙天地,有萬物生靈,有古人對於萬事萬物的解釋等等……

不通這些,何談學問?

老皇帝表情有些玩味看着徐傑,大概是等着徐傑反駁之語,有幾分看戲的心態。興許也是希望徐傑能證明自己,歐陽正的弟子,老皇帝還是有幾分信心的。

徐傑早已忍受了幾番,只因爲年紀不到,資格太淺,基本的禮節應該保持,不能任意妄爲,此時到了兩人辯論的時候,徐傑哪裡還藏着掖着,開口便答:“《論語》有言,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此乃說孔聖人聞政之道,求之與,與之與?學生年不過弱冠,勤勉十幾載聖賢,只爲爲國分憂,爲民謀福。學士以高高在上之態,以人上人之心,數言學生有才無德,可有溫良之心?德爲何德?國士無雙,乃何德所育?不外乎忠君之心,愛民之心。忠君者,學生自小深受薰陶,常聽父輩之言,以命舍之,只爲家國。父輩如此之言,也是如此之行,更是如此教導,學生豈能不忠?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學生祖輩世代爲民,從來不曾出過一個顯貴之人,學生得父輩餘蔭,方纔從田壟而起,苦讀了詩書。學生就是民,愛民不過就是愛己,何以又沒有愛民之心?”

徐傑幾語,不卑不亢,你說我不通經義,我就來點聖賢經義,再把聖賢經義結合自己的事情拿來解釋一通。聖賢之道,崔大學士想看的就是這些學生如何忠君愛民。徐傑說老子一家拿命忠君,老子祖祖輩輩就是民。你說老子是不是忠君愛民?

徐傑更是先反問了崔然,聖賢的溫良恭儉讓,可不是說崔然這般高高在上的頤指氣使。孔夫子的溫良恭儉讓,說的是聞政之道,徐傑話語之中,也在暗示崔大學士聞政之法不正確。

老皇帝聽得連連點頭,徐傑語罷,老皇帝還加了一句:“嗯,崔卿興許有所不知,徐文遠乃是忠烈之後,父輩四人,三人效死沙場,一人殘疾歸鄉,其生父也死於戰陣。當是滿門忠烈!”

老皇帝倒是幫徐傑解釋了一句。

崔然此時方纔知曉這一點,眉頭皺了皺,環看左右,見得老皇帝臉上還有一點笑意,覺得老皇帝似乎對徐傑極爲的滿意,崔然似乎有些下不來臺,開口又道:“如此伶牙俐齒,巧言善辯,口舌如簧,竟敢大言不慚,說老夫不知聞政溫良,老夫且問問你,學問之道,何以爲學?何以爲問?”

辯論辯論,徐傑用忠烈滿門來表達自己忠君之心,崔然當真難以反駁,便是不可能非要說滿門忠烈的徐傑在這方面有道德問題,徐傑也沒有做過什麼違反道德的事情,更沒有說過什麼大逆不道的話語。

那麼崔然自然要換個辯題,來證明徐傑沒有學問。甚至把這裡就當成了考場,讓徐傑再考一次經義。

徐傑見招拆招,開口就答:“學問者,問學也,此乃《中庸》而出,《中庸》與《大學》,也多出《禮記》。問學之道,乃問而學,乃求而得。以學生看來,此乃鑽研之道,以求知。”

徐傑解釋了一句“學問”一詞的出處,甚至還賣弄了一下,把《中庸》與《大學》的由來也說了一通,這點顯然不是一般苦讀之人能知道的,還真要稍微有一點見識才能知道《中庸》與《大學》,其實都脫胎於《禮記》。

但是徐傑也知道崔然不是問的這個問題,崔然的問題是要在說徐傑沒有學問,但是徐傑這麼解釋一通,也是在證明自己是通曉經義典籍的。隨後又接着開口:“萬事萬物皆有道,鑽研之,便是求知,乃學問之道。學生一向自認才疏學淺,也知崔學士乃學士之名,必然對許多學問之道瞭然於胸,學生有一文字之惑,想向崔學士請教一二,不知崔學士可願爲學生解惑?”

徐傑知道自己這般辯論下去,會一直處於被動,就是別人發難來問,自己來答。這麼下去,徐傑必然要陷入尷尬的局面,因爲沒有人是全知全能的。徐傑這一語,就是要把被動變成主動,如此也好真的結束這一場辯論。

崔然被徐傑這麼一問,心中知道徐傑之問必然是向自己發難,雖然心中自信,知道這是證明徐傑沒有學問的好辦法,卻也有一些疑惑。

一旁的老皇帝聞言,卻幫了徐傑一把:“文字之惑,文字乃學問之本,崔卿身爲翰林院大學士,自然通曉。且讓崔卿爲你解解惑。”

老皇帝倒不是有意要幫徐傑,而是也對崔然有信心,朝廷編撰典籍,大多都是翰林院負責,甚至辭典辭海,也是翰林院負責編修。連辭典都能編纂的大學士,文字上的問題,自然通曉。

崔然聽得老皇帝之言,也不猶豫,便道:“徐文遠,你且把疑惑說來聽聽,文字演變之事,除了甲骨之文老夫並不十分通曉,不論是金文,還是大篆小篆,到如今的常用隸書,老夫都能通曉。”

崔然還真有幾分自信,也是徐傑送上門來了。徐傑的疑惑,崔然輕輕鬆鬆給他解釋出來了,崔然自然就是有學問的那個人,說徐傑沒有學問,不足爲官,也就有說服力了。

徐傑等的就是這句話,立馬開口:“學生讀書,常見兩個字,一個爲‘矮’,一個爲‘射’。所謂矮者,委矢成字,委有拋意,拋箭矢,當是‘射’之意。所謂射者,身只寸長,其爲“矮”之意。此二字者,爲何字意與用意互相交換了,學士實在不解,不知是古人用錯,還是後人用錯。還請學士解惑。”

徐傑這個問題,實在刁鑽。漢字形成以及漢字組合,都是按照文字意義演化出來的。“矮”字右邊是“委”,委字就有丟出去,給出去,拋出去的意思。比如委派、委任,委棄、委之於地。

“委”字與箭矢的“矢”字組合,其實就是把箭矢丟出去,就是射箭的意思,應該是射箭的“射”。

那麼射箭的“射”字呢?更是簡單,身體只有寸長,不就是是矮小的“矮”嗎?

這兩個字混淆了嗎?是古人混淆的,還是後人混淆的,爲何會混淆?這就是徐傑的問題所在。

這個問題,顯然沒有人深究過,甚至都沒有人去注意過。

徐傑一語,滿場官員十幾,都在手中寫着這兩個字,隨後一片譁然。

連帶老皇帝也驚訝道:“誒,竟然還有這樣的事情?難道這兩個字當真混淆了不成?着實有趣,徐文遠,好學問!”

崔然本就在糾結,也在沉思,思考着這兩個字爲何好像混淆了,聽得老皇帝還誇徐傑好學問,不免心中有些慌亂。卻也在埋怨,埋怨古人到底是怎麼回事,怎麼有這麼兩個奇怪的字,看起來好像混淆了一般。

是真混淆了?還是另有原因?崔然一時之間沒有答案,自然不敢確定。

老皇帝已然開口再問:“崔卿,此惑何解?”

崔然不敢確定,面色有些爲難,腦中一邊在思考,口中卻答:“陛下,此惑難解,老臣不敢妄下定奪,當回翰林院裡去翻看古今書籍,當看看《爾雅》,再看看《說文解字》,興許能解此惑。”

老皇帝聞言笑了笑,擺擺手道:“也罷也罷,此惑難解,留待下次再問。今日便不糾纏,且把徐文遠的名次先定奪了。崔卿且說說你的想法。”

崔然被徐傑問住了,也有些心虛,左右看了看衆人,又看了看皇帝,隨後方纔不情不願說出一語:“老臣以爲,可以勉強給個二甲。”

老皇帝也不糾纏,聞言大手一揮:“就給個傳臚吧,就這麼定了。”

所謂傳臚,有一個詞“金殿傳臚”,就是金殿裡定奪科舉名次的意思。以前倒是沒有什麼其他的意義。而今二甲第一名,也稱“傳臚”。傳臚,就是狀元、榜眼、探花後面的第四個人的稱呼。一甲三人進士及第,二甲進士出身,二甲第一名傳臚,就是此榜進士出身第一人。

崔然本意是隨便給個二甲,倒是沒有想到皇帝開口就給了第一名,想反駁,卻又不好意思再多說,腦中也還在糾結着“矮”和“射”的問題。

徐傑倒是滿意至極,喜氣洋洋躬身:“多謝陛下聖恩,學生告退。”

老皇帝倒是也滿意,揮揮手道:“去吧。”

徐傑慢慢後退準備出門。

不想老皇帝似乎又想到了什麼:“誒,徐文遠,且等等。”

徐傑連忙停步,說道:“請陛下吩咐!”

老皇帝也是一臉疑惑的模樣,問道:“沒什麼吩咐的,朕就是想問問你,此惑你可有解?朕思前想後,似乎真覺得這兩個字是用混淆了。”

第四百一十七章 徐太師,你莫要自尋死路第三百七十四章 歐陽知府第一百四十章 厚禮必多求第二百零九章 羲之頓首(感謝知心哥兩萬大賞!)第八十五章 《水鏡》第二百九十一章 請殿下後宮守孝第一百九十二章 叫他好自爲之第三十五章不讀書與打秀才第三百九十章 好聽!第一百九十二章 叫他好自爲之第一百七十八章 意外的王爺(感謝海潮叔叔萬賞)第七十章送你們上西天第四十四章今日無人可爭鋒(祝大家春節快樂!)第七章年紀大了都喜歡談古(感謝搬磚大咖萬賞)第二百四十一章 亂戰有法(4400,感謝平陽陳二十萬大賞,榮升盟主)第三百二十五章 殺千刀的天打雷劈第三百一十章 無需棺木,一碑足矣第三百六十八章 北邊,河畔,六十里第三百二十章 盼之,翹首再盼!第四百零八章 老九,你不懂第二百二十七章 你過來!(5600)第六十二章與你不共戴天了第一百一十八章 徐家殺人漢第四十二章探花郎與兩指夾擊第三百零二章 殺六十四人第七十九章 路見不平第二百七十八章 辜負與辜負第二百八十二章 一碗飯引發的血案第一百零七章 大哥?第三百一十一章俗不可耐(感謝十八歲的皮卡丘萬賞)第二百五十章 成大事,鬧休書(4200)第二百五十六章 八卦記者徐文遠(4800)第一百四十二章 若非這般,哼哼。。。第八十八章 御史中丞第三百二十二章 怪不得誰去第三百一十五章 拓跋王耍賴(感謝牆頭上的黑貓萬賞)第二百一十四章 父子,男女(8100,感謝搬磚大咖萬賞)第二百一十四章 父子,男女(8100,感謝搬磚大咖萬賞)第二百四十三章 愚不可及,於淑婉(4400)第二百九十九章 摩柯無量,烈火焚心第二百零九章 羲之頓首(感謝知心哥兩萬大賞!)第二百七十八章 辜負與辜負第一章徐家鎮裡的殘疾漢子第三百九十七章 人在何處?(感謝蔣大少丶萬賞)第一百六十二章 江湖悠悠(感謝姜梵兩萬大賞)第九十七章 西湖好,同去第三百一十一章俗不可耐(感謝十八歲的皮卡丘萬賞)第一百七十四章 雲麾將軍李通第三百二十二章 寬衣解帶第九十七章 西湖好,同去第三百七十四章 歐陽知府第五十八章這斷江刀,不傳給他第一百一十二章 當年鏖戰急第三百二十九章 今日之事,成了!第三百七十章 局第一百零七章 大哥?第一百八十八章 你可認得老子?第四百零一章隨我去將臺擊鼓(感謝蔣大少丶萬賞)第一百九十一章 江南血刀堂少主第六章娘們傻不傻?第四百一十章 徐太師此意已決?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劍奪命鍾大俠第五十九章奈何有人對不住你徐家忠烈第三百九十八章 好險!(感謝鹹魚其實也有夢萬賞)第三百二十章 盼之,翹首再盼!第五十三章江湖事江湖了第十三章以詩爲刀第四百零二章 殺人與晚秋詩會(感謝蔣大少丶萬賞)第十六章刀名飲血,朱掌門請第四百二十四章 社會主義好皇子(十一更,祝大家元旦快樂)第十六章刀名飲血,朱掌門請第二章禍從外來,雲家兄妹金庸與你我第一百五十二章 小氣的男人第五十一章十年寒窗事事休第二百八十二章 一碗飯引發的血案第一百六十八章 生而爲人,何以爲人第二百三十二章 刀兵在身,抄家之禍(4400)第二百一十二章 混亂混戰(4800+)第一百章 郡王與大寶第二百五十八章 還不習慣的名士徐文遠(4200)第七十八章 《三字經》的缺陷第二十二章侃侃而談與威風凜凜第四十六章鳳池山上的大俠第一百零三章 徐家六百七十口男兒漢第二百三十八章 虎踞山莊,太原總兵(5400)第一百三十二章 不學無術的成銳(六更,求月票)第九十五章 宿命如此第一百九十六章 南柳劍俠傳第四百零一章隨我去將臺擊鼓(感謝蔣大少丶萬賞)第二百九十四章 天高任鳥飛第九十七章 西湖好,同去第二百五十五章 李啓明第三百一十一章俗不可耐(感謝十八歲的皮卡丘萬賞)第三百二十二章 怪不得誰去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劍奪命鍾大俠第一百四十八章 莫名其妙解大家第二百九十九章 摩柯無量,烈火焚心第三百八十六章 英雄遲暮,將軍白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