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聯手的意向

建安四年發生的大事不多,算得上大事的,也就是袁紹徹底擊滅公孫瓚了。

就在陳默在黃河之畔與家人體驗農家生活,每日耕讀之際,袁紹徹底覆滅公孫瓚的消息已經傳來。

其實在去年的時候,公孫瓚敗像已露無疑,不止是地盤疆域被袁紹步步緊逼,更重要的問題是出在公孫瓚本身身上,凡其麾下將士被敵軍圍困,皆不許發兵救援,陳默也不知道公孫瓚是怎麼想的,但這一道命令,將公孫瓚最後一點機會徹底斷送,袁紹大軍來攻時,守城將領不是投降便是逃跑,少有力戰者,讓袁紹大軍輕易便攻到易京城下。

易京很堅固,就陳默這邊得到的消息來看,公孫瓚在易京大興土木,高築土臺,守軍也多,但依舊敗的很徹底。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陳晉忽然擡頭看向陳默道:“父親,那公孫瓚是失道,袁紹是得道麼?”

“這些人,都是你長輩,當以敬稱,不可直呼其名,此乃禮。”陳默皺眉道:“不管是否得道,但公孫將軍守邊衛國,保一方百姓,使胡人不敢南下,邊疆百姓得以安居,乃有功於天下,就算如今兵敗身死,亦算豪傑,你不過乳臭未乾,無尺寸之功於天下,怎敢直呼其名?”

“孩兒謹記,但既然有功於天下,爲何還會敗?”陳晉疑惑道。

“這是兩回事。”陳默跪坐在席子上,放下手中的竹簡,看着兒子道:“有功於天下是其行夠高,但兵敗是其能不足,其謀不足,其斷不足,與德行無關。”

“至於得道或是失道,在這一場戰爭中,公孫將軍顯然是失道一方。”陳默感慨道。

“有功於天下,有恩於邊疆子民,爲何還會失道?”陳晉不解。

“一者其決策失誤,不救被困將士,自然失了軍心,我兒當記住,人心是記仇不記恩的。”陳默笑道。

“孩兒不懂,父親不是說人性有善麼?”陳晉疑惑道。

“這與善惡無關,此乃人性。”陳默想了想道:“我記得你前些時日撿到一隻雞,挺開心?”

“嗯,祖母做的雞湯十分爽口。”陳晉點點頭。

“高興了一天?”陳默笑道。

“嗯。”

“但後來家裡的母雞被莊裡的野狗吃了,哪怕將那野狗殺了,你也難過了許久。”陳默笑問道。

“嗯,是我喂大的。”陳晉點點頭,現在想來,依舊難受的很。

“其實都是一隻雞,但得到的快樂卻遠不及失去的難受,可對?”陳默笑問道。

“好像是。”陳晉想了想,點點頭道。

“這便是人性,得到雖然開心,但不會持久,但失去卻會記很久。”陳默笑道:“公孫將軍保邊疆十多年,使胡人不敢南下,固然保境安民,但沒經歷過胡人的摧殘,那些百姓對公孫將軍的恩德不會有太多的感覺,已經習慣了,但失去什麼,他們的感受卻很深刻,這幾年北地連年作戰,賦稅越發高,這都是實實在在的失去,眼睛能夠看得到,心也能夠感受得到的,多數人,是活在當下的,況且幽州換一個主君,袁紹一樣會保境安民,公孫將軍並非不可替代,這便是道,既是人心,亦是人性。”

“好像懂了,又好像不懂。”陳晉茫然的看着父親。

“不必強求,你如今所學不夠,見識亦不夠深,等你以後走出去,慢慢會懂。”陳默摸着兒子的腦袋笑道。

“孩兒想快快長大,爲父親分憂。”陳晉一挺胸道。

“長大了,你便不會如此想了,繼續背書吧,沒有這日日積累,空長個頭和年紀是沒用的。”陳默笑道。

“喏~”陳晉點頭答應一聲,繼續頌讀。

次日一早,陳默出發去了洛陽。

“四月初時,袁紹命袁譚爲青州刺史,次子袁熙爲幽州刺史,如今袁紹雄踞三州,如今三分之勢已成,恐怕接下來,袁紹會謀向中原。”衙署之中,徐庶將最近的情報交給陳默,皺眉道:“主公,袁紹盡得三州之地,如今冀州糧草豐足,兵多將廣,一旦袁紹染指中原,無論是我軍亦或是曹操,恐怕都難招架。”

陳默點點頭,最主要是冀州,陳默這些年謀奪關中,吞併西涼,去年收編西涼戶籍重做之後,治下人口也不過一百六十萬戶,總人口加起來也不過九百萬。

但冀州陳默記得他在洛陽時看過一次各州戶籍,冀州當時的戶籍便有兩百萬!

這些年就算因爲戰亂有所減少,一個冀州也頂的上陳默治下所有地盤的總和,可能還要多一些,再加上青州和幽州都是出強兵的地方,說袁紹是當今天下第一諸侯還真沒錯。

在人口上,曹操倒是可以跟袁紹比肩,但曹操現在要分兵防備陳默、呂布、孫策以及袁術,四面用兵,袁紹若真打過來,陳默估計曹操是遭不住的,因爲曹操本身不是太穩。

“所以,此時我等該和曹操結盟。”陳默笑問道。

“主公明鑑,無論袁紹是攻滅我軍亦或是攻滅曹操,另一方都難獨存。”徐庶點點頭。

若袁紹攻滅曹操,陳默便是有山川之險,袁紹若把兵馬鋪開來攻,陳默怕是很難全面,反制,若是袁紹攻滅陳默,那就能從黃河各個渡口、虎牢、伊闕出兵,全面攻伐曹操,曹操根本無險可守,到時候也是死路一條,現在的情況,只能連弱抗強,否則陳默和曹操,誰都沒有機會。

“此事,的確緊要,不過莫要着急,我相信,曹操得聞此訊會比我們更着急。”陳默笑道。

袁紹若要再向外擴張,首選該是曹操的地盤,畢竟中原並無險阻,若先打陳默,陳默北方有雁門,河東有箕關,洛陽有虎牢、伊闕之固,就算全面開戰,陳默只要將這幾個點守好,袁紹便是兵多將廣,一時間也攻不進來,反倒後方容易遭到曹操的攻擊。

畢竟袁紹和陳默之間隔着個太行山呢,反倒是曹操那便,兩家勢力犬齒交錯,青州更是直逼曹操後方,向南能攻略徐州,向西可攻入兗州。

攻打曹操,顯然比攻打陳默容易許多,得到的利益也會更大,反倒是若向陳默進攻,就算幷州跟河洛之地都被攻陷了,陳默也能退守關中,函谷關一封,袁紹更難攻進來。

打曹操,只要擊敗曹操,中原之地可一戰而下,但若打陳默,那可就是層層險阻,難以一戰而盡全功。

如今的袁紹又是剛剛擊敗了公孫瓚,氣勢正盛之時,想要出兵順勢奪取中原的可能性極高,曹操不可能看不到這一點,所以曹操比陳默更迫切的需要盟友。

如今這中原之地就他們三家,曹操能找的盟友,也只有陳默。

徐庶聞言一怔,隨即點點頭,主公這是想討要好處啊!

……

睢陽,曹府。

就如同陳默所想的一般,曹操現在的確想要跟陳默結盟,但以曹操對自家這小兄弟的瞭解,若自己主動開口提結盟的事情,肯定會被敲詐一筆。

“主公,其實也勿要憂慮。”郭嘉看着曹操微笑道:“我想,長陵侯此時,恐怕也有此意。”

“我怎不知?”曹操苦笑道:“奉孝不知這小賊爲人,我若主動派人去見他,必然會趁機勒索。”

“以嘉淺見,不會太過分。”郭嘉笑道,因爲蔡邕的關係,他對陳默從很久以前還沒佔據河東的時候便已經開始關注了,這是個足矣與自家主公相比的人物,有才能並不重要,更重要的是陳默有着與曹操一般的大局觀和決斷力,幾乎是個完美人主,不過也正是因此,郭嘉沒有投陳默而是選擇了曹操,主公什麼都會,會顯得謀士很沒有存在感。

但這不妨礙郭嘉對陳默的欣賞,他相信陳默如今肯定也能看清局勢,合則兩利,若分,很可能便是被袁紹各個擊破的局面。

甭管袁紹性格有什麼缺陷,但如果讓袁紹奪了中原,恐怕根本等不到袁紹的缺點帶來的負面效應出來之前,袁紹就會對陳默用兵了,所以現在兩家聯手對抗袁紹是最佳的選擇,他也相信陳默會這麼選。

至於趁機敲詐……這不是很正常嗎?現在明顯曹操要比陳默更急迫。

“但就是不甘心吶!”曹操咬牙切齒道:“讓這小賊敲詐,比其他人更難讓某忍受!”

郭嘉:“……”

好吧,自己想多了,這是兩人之間的恩怨糾纏,跟決策無關。

據郭嘉所知,自家主公對着陳默那是很複雜的,平時沒事喜歡私信往來,私交可算是不錯,家中也只有曹操能罵陳默,其他人罵會被曹操責罰,但若有機會落井下石那是絕不會手軟。

就是挺複雜的關係,哪怕是郭嘉也搞不太懂這兩人究竟是個什麼情況。

既然曹操心裡有數,郭嘉也就隨便聽曹操發發牢騷便是,當人臣子,有時候也挺難的,還得聽主公發泄情緒~嘖……

第四百六十一章 舌辯第五十五章 連環計(上)第七十二章 晚輩第四百零二章 雪恥第五十四章 謄刻第五十一章 禮第八十七章 洛陽亂第五十四章 謄刻第二百二十九章 內患伊始第四百零五章 曹操欲退第二十七章 困難第十二章 商道第二十章 烏鴉嘴——曹第四百六十章 八門金鎖陣第一百三十八章 袁術的憤怒第一百零七章 少年工匠第六十八章 升官第三百零三章 忠魂難安第五十六章 箭書第三十三章 別離第一百零七章 出征之前第二百二十六章 連弩第四百四十四章 瑜亮第四十四章 狠厲第一百零六章 預測第一百四十二章 各逞機謀第二百一十八章 謀合縱曹操陳兵第一百零五章 初見第二百五十六章 袁氏家眷第四百五十五章 疑惑第十四章 情第六十五章 滅門第二百六十二章 弱者的無奈第四十四章 狠厲第二百六十一章 震驚莫名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下太平第一百零六章 預測第三百九十九章 天下大勢第二百六十一章 震驚莫名第七十一章 家族第四百五十二章 完美第一百四十四章 匹夫之勇第四百一十三章 論戰第三百八十七章 雙張鬥第三十章 婚禮趣事第二百六十二章 弱者的無奈第一百三十四章 呂布治郡第四百三十五章 略懂第三百一十三章 柳城破第四百五十六章 蜀地之爭第三百九十八章 絕命伏殺第四十五章 立威第四百六十一章 舌辯第三百二十七章 初次交鋒第四百四十二章 初交手第二十三章 分別第三百四十六章 所爲何求第三百四十六章 荊襄易主(上)第二百一十一章 南陽第三十八章 深入第六十四章 天威第三百二十八章 荊州變局第一百四十二章 各逞機謀第四百八十七章 歲月如梭第三百三十九章 陳默勸學第四章 虛實第一百八十九章 決戰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下太平第一百零九章 後知後覺第一百六十四章 狂士論學第一百零一章 得失第一百八十三章 利令智昏第二百四十六章 弱點第一百三十五章 陳默教子第二百六十五章 對射第八十二章 博弈第三百七十六章 曹操退走第四百四十九章 江東之憂第一百一十八章 再回洛陽第二百零七章 朝議第四百九十四章 幽居第一百五十七章 落幕第四十三章 鬧劇落幕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的投誠第四百一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三十一章 人散第七章 山賊第九十七章 來客第八十九章 謀破長安第五十八章 鬧事第四百八十二章 孫權的決定第三百零五章 不收降第十四章 膽氣第二百二十章 缺糧草李儒獻策,謀冀州陳默動心第一百八十三章 利令智昏第三百七十九章 南陽戰火第二十六章 不同第三百七十一章 退路第一百五十七章 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