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 遠見

陳默回到洛陽的時候已經是秋收的集結,這年月出一趟遠門走個一年半載實在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尤其是像陳默這樣有女眷,人又多而且還不是太着急趕路的情況下,每天至少有兩三個時辰是用在了安營紮寨和拔營起寨的過程中,畢竟是如今天下唯一一個異姓王的存在,平常也是要講究排場的,再加上陳默對自己的安全是相當重視的,何況這次還是全家出動。

不過像上次那樣到處有刺客的情況這次倒是沒有發生,畢竟曹操已滅,中原差不多的世家望族,或是已經選擇投靠陳默,又或者選擇了沉寂,剩下的基本已經找不到了,仇視者,或遠走江東,或是已經死在了行刺的路上,就是個別有這個心思的,陳默出行的隨行護衛都能讓他們望而卻步。

回到洛陽之後,日子迴歸平淡,陳默將自己的時間劃成了三分,三個時辰用來處理政務和軍務,除非有緊急的事情,否則陳默是不會輕易打破自己的日常規劃的,賈詡這些人也知道陳默的作息時間,所以儘可能把需要陳默處理的事情放在這段時間裡,大概也就是一個上午加上中午的時間。

下午陳默會分出一個時辰來打熬力氣,接下來的時間就是陪伴家人,教導孩子。

家中的事情不用陳默操心,蔡琰作爲家中的大婦,也是真正的女主人,跟了陳默這麼多年,家中大大小小的事情能夠處理的井井有條。

丞相府自然是不小,陳設擺放也頗有講究,陳默不會過份追求享樂,但在自己有條件的情況下,也不會裝模作樣的讓自己受罪,事實上清廉固然值得誇獎,但那是德行上的問題,跟政務能力無關,在這點上,朝廷和百姓看事是不一樣的。

大多數百姓會覺得只要清廉就是好官,但站在陳默的角度來看,你只要不過分,貪一點並無妨,只要能夠把朝廷的政令實施好,能讓一方百姓過好,那就算好官,至於個人品行,自有朝廷律法規劃的圈子束縛,要出圈了,自然會收拾你,所以在陳默治下,不難發現很多政績不錯的官員,在德行上總能找到讓人詬病的地方。

但你真想以這些東西去找這些官員的麻煩,卻會發現構不成罪行,最多也就是罰俸或是降級,想要一杆子把人打死,基本不可能。

丞相府中也有自己的規矩,陳默現在妻妾算起來有五個,蔡琰作爲大婦,正妻,在丞相府的地位自然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陳母如今年邁,基本不會管事,每天溜溜狗,抱抱孫子或者跟相熟的老婦們聚在一起聊些家長裡短的事情就沒其他事情了,也因此,蔡琰在丞相府中有着極高的威望,但大多數時候,蔡琰不會使用自己大婦的權利。

妻妾之間的相處還是比較融洽的,跟在陳默身邊這麼多年,蔡琰對於這些管理的藝術多少還是懂的,權利在家裡更多是一種威懾,能讓人看到,卻輕易不用,她知道自己的夫君喜歡怎樣的氛圍,所以會刻意將家裡營造成這樣的氛圍,早年的文藝氣息還在,但身上卻有了一股不怒而威的氣質。

嚴格來說,甄宓、雲思、娟兒、貂蟬都算是妾,但這妾與妾之間也是有差別的,四女之中,若論出身,自然是甄宓最好,而且因爲年紀的緣故,也算是頗爲受寵的一個,但自從前年陳默因爲甄家越界,一連斬了八名甄家嫡脈之後,甄宓做事就更加小心謹慎了,雖然在往日也不會無理取鬧,陳默待她也很好,但自那件事之後,甄宓就明白了,自己是自己,甄家是甄家,自家夫君並不喜歡孃家人藉着自己的身份做太多出格的事情。

雲思和娟兒作爲最早跟陳默的女人,雖然是妾,但在家中也有着各自的權限,雲思掌財,輔佐蔡琰管理家用,娟兒則是負責府中婢女、僕役,她二人也可算作蔡琰的心腹。

至於貂蟬,美豔的氣質也是頗讓陳默沉迷的,這些年如果細數的話,她纔是陪陳默過夜最多的,這些年一直想生個孩子,但不知爲何,一直懷不上,明明陳默在她身上下的苦工最多,但就是遲遲無所出,也讓她頗爲惆悵,尤其是隨着年紀的增長,生育的可能就更低了,也讓她頗爲焦慮。

不過陳默對此倒不是太上心,如今已有三子一女,陳默對於繁衍更多的後代並不是太上心,不過對於貂蟬的情緒,陳默更關注一些,對他來說,孩子固然重要,但自己這些女人也同樣重要。

不止陳默,蔡琰對貂蟬也同樣關心,還請來了名義爲她診治,不過結果令人有些沮喪,貂蟬以前在王允那裡的時候,似乎服過什麼藥物,壞了她的生育功能!

在得知這件事情之後,貂蟬差點崩潰,也幸好陳默和蔡琰等人每日陪伴,才漸漸讓她從那股子悲傷之中走出來,對於女人來說,沒辦法生育自己的孩子自然是一件遺憾的事情,不過也正因如此,貂蟬在府中是所有人照顧的對象,自己既然沒了生孩子的可能,便將這份母愛轉嫁到其他孩子身上,對其他孩子,都是視若己出。

爲了避免貂蟬難過,蔡琰主動讓她跟自己住在一起,陪陳默也是一同……

當然,一家人能夠相處的如此融洽,除了蔡琰本身之外,也在於陳默能在大多數時候一碗水端平,顧及到所有人的心情,而且還有大量時間陪伴的緣故,這也是陳默自甄宓之後沒有再找女人心思的原因,五個已經讓他有些照顧不來,若再多幾個,他擔心自己後院兒變成修羅場。

況且自家女人個個姿容不俗,蔡琰知書達理,甄宓秀外慧中,雲思早年坎坷,對外人清冷,但在陳默面前卻是溫柔似水,娟兒陪伴陳默最長,小家碧玉,貂蟬美貌傾城,大多數美女特徵,自己這裡都集齊了,所以陳默現在也很少對外面的女人動心思。

漢授十五年,對於陳默來說,毫無意外又是一次豐年,中原只要穩定了,每年的糧產幾乎比關中和河.北加起來還要多,最重要的是,這還遠遠沒到極限,中原還有很多潛力沒有挖掘出來,這兩年洛陽的政務主要都是圍繞關中展開的,包括分化宗族,吏治革新,書院建立,各處水利工程。

而這麼多事帶來的回饋也讓陳默很滿意,繼續這般下去,會越來越富,直到達到陳默預計中達到平衡。

只是若真的達到陳默預算中的那個平衡,而還沒有展開新資源來源的時候,恐怕盛極之後,將又要迎來一場動亂和衰敗,這是陳默不願看到,卻又必然會發生的事情,雖然那一天距離現在不會很近,以現在的發展速度,沒個上百年也到不了,但能夠預見那一天到來,卻又無法阻止的那種無力感,讓陳默很糟心。

現在能想到的辦法,只有儘可能的提高糧產、開墾土地,曾廣資源的來援,這個問題,他也跟荀攸、賈詡、李儒、徐庶這些頂尖智者探討過,但哪怕集結陳默麾下所有頂尖人才,也沒能想出一個太好的解決辦法,這天道循環往復,似乎是一種大勢。

在不考慮任何限制的推斷下,衆人想出來的也不過是獲取更廣博的土地,但這樣的話,以現有消息傳遞的速度,越遠的地方,越不容易控制,最後還是有可能分崩。

賈詡提出一種說法,可以通過商業、傳播文化的途徑,向目前已知的國家,包括身毒、大秦、康居、烏孫這些域外大國派遣使臣,一來弘揚華夏文化,二來可以吸引這些國家的高端人才來到中原效力,同時可以鼓勵百姓與域外經商,跟這些國家建交之後,展開貿易,將更多的資源運過來以養天下。

大漢如今的瓷器、絲綢對於這些域外國家來說,那可是珍寶,可以利用這個,從各國掠奪更多的財富、資源用來豐富中原百姓的衣食住行。

賈詡的這個想法無疑是最適合的,雖然眼前還遠遠達不到那種人口多到讓國家癱瘓的地步,但必須開始往這方面考慮,早作佈局,但就算如此,陳默覺得這也不過是延緩那一天來臨的時間而已。

但就眼下而言,賈詡所說的計策,卻是能想到最好的辦法,先定個基調,等天下真的太平的時候,就可以着手佈置了。

事實上,陳默的這個想法是有些超前的,但卻是結合大漢興衰從中悟出來的,每到人口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都會出現各種問題來削減人口,以往最大削減的方式就是戰爭,但未必沒有其他方式,所以陳默哪怕知道解決這個問題很難甚至不可能,也想嘗試一下,哪怕解決不了,但至少能給後世有識之士提供一個思路,或許將來可以解決呢。

第五十七章 怒火第九章 凱旋第四百六十九章 風雲再起第一百六十七章 聯手的意向第五十四章 立威第二百一十四章 攔路第三百七十章 摧枯拉朽第三百六十八章 清算第四十章 胡風第二百七十八章 一定要冷靜第三百七十一章 退路第四百三十章 規矩第一百四十二章 各逞機謀第二百四十九章 暗渡第六章 勾心第二百二十五章 回洛陽禰衡攔路,思子切昭姬垂淚第三十七章 天子的籌謀第九十二章 無奈第二百一十五章 舍江夏皇叔立足,思故里溫侯決斷第三百七十章 摧枯拉朽第四百八十三章 小插曲第二百二十九章 內患伊始第四百一十二章 進出第四十九章 黑山軍第四百六十四章 當陽第四百七十九章 強攻建業第一百零八章 翻車第四百三十章 規矩第一百九十一章 新動作第十二章 商道第二百七十六章 計中計第四百七十五章 蜀中定局第二百一十五章 舍江夏皇叔立足,思故里溫侯決斷第四百七十八章 東海艦隊第一百四十四章 年輕氣盛第五十五章 出路第二百九十二章 呂布的煩惱第九十七章 來客第四百九十五章 決定第三百七十九章 南陽戰火第一百三十六章 孫郎第四百七十五章 蜀中定局第一百六十六章 過猶不及第四百九十章 父子閒話第八十章 女人第一百一十四章 正式入主第十八章 情與法第二百六十二章 弱者的無奈第六十七章 州牧第六十章 發泄第二百零六章 暗鬥第四百七十一章 夏口破,江東驚第四十七章 求存第三十八章 深入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鼓作氣第四百一十九章 兩年第一百七十七章 高順戰顏良第四百五十三章 戰樊城第一百一十五章 收心第三百八十二章 迴歸第一百八十四章 未開始便已結束第一百三十八章 袁術的憤怒第二十章 人命第一百六十章 遷都第七章 太史慈第七十九章 洛陽夜第六十章 發泄第二百五十六章 袁氏家眷第二百一十五章 舍江夏皇叔立足,思故里溫侯決斷第一百一十五章 收心第二百九十三章 奇士第三百零三章 忠魂難安第二百八十八章 三學興起第一百二十六章 董卓遷都第二十四章 氣運妙用第四百零八章 遺言第二十一章 洛陽第一百零七章 少年工匠第四百六十五章 順利第九十八章 董卓得勢第一百四十七章 換將第一百一十七章 朝廷急招第三百一十六章 結束第二百四十三章 最後的掙扎第一百零八章 翻車第四百七十一章 夏口破,江東驚第十二章 夏夜第六十五章 新下軍校尉第七十九章 勾心第八十五章 蹇碩遺命第八十章 女人第一百九十二章 所謂何求第一百一十九章 蔡邕薦才第二十一章 疑兵第三百九十一章 劉備退兵第三百九十七章 不利第一百二十九章 送別第四百二十五章 獻策第二百零七章 朝議第二百五十章 城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