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 轉攻

樊城出戰,雙方出戰的兵馬都不算多,陳默在試探樊城的城防,而諸葛亮也想借此機會將對樊城這邊威脅最大的騎兵一股腦端掉。

騎兵雖然不能攻城,但樊城想要守住,江東軍這邊的力量是必須藉助的,而騎兵的存在對江東軍的威脅極大,所以諸葛亮想要藉此機會將騎兵重創,所以不惜出兵相誘,但陳默也是精於算計之人,諸葛亮不惜以將士相誘,城頭弩砲引而不發,他自然看得出來,是以派了一支普通騎兵試探,果然將對方弩砲的真實威力給誘發,而後引誘對方追擊時,馬超以一千騎兵出陣,不但擊潰諸葛亮的連弩兵,更搶來了幾架連弩,這場試探雙方都未盡全力,但也大概能夠看出對方的一些優劣。

那連弩雖然好用,但更換弩箭太過費時,只要找準機會,騎兵對弩兵的剋制相當明顯,但以陳默這段時日對諸葛亮的觀察,經此一戰之後,諸葛亮恐怕會對弩兵進行改進,下次交手是什麼情況,陳默有幾個猜想,但具體如何,還得等到真正交手的時候才能知道。

明軍大營裡,陳默雙手抱着這弩弓,比尋常弩弓更笨重一些,普通人恐怕抱着都有些吃力,這種弩弓最好還是得兩人操作。

研究片刻後,陳默從弩弓中打開一個機括,彈出來的弩匣讓陳默有些驚訝,這弩箭還能這般添裝?

“此物構思之巧妙,實在叫人匪夷所思,那諸葛亮當真是奇人也。”陳默仔細研究了一陣之後,將那弩匣交給一旁的荀攸笑道。

“今日臣觀望襄樊,發現這樊城雖然堅固,但相比襄陽還是少了些許底蘊,但若想攻破極難,除了江東近在咫尺的支援之外,最要緊的,便是這連接襄樊的浮橋,臣此前看過,這浮橋看似簡單,但實則連通兩城,我軍無論攻襄陽還是進攻樊城,都是在與兩城之兵作戰,若能將襄陽之兵牽制還好,但襄陽城外有大量防禦營砦,都是易守難攻,更有大批陷阱,想要攻到襄陽城下極難,但若能破此浮橋,則樊城雖有江東支援,但這些江東兵馬終究不在城中,加上江左地勢相對開闊,更易攻克。”荀攸一邊把玩着那弩弓,一邊說道。

“不過是一座浮橋,末將這便帶人燒了他!”一旁的典韋聞言不屑道,一座浮橋而已,有什麼大不了的。

“總覺得這浮橋不會這般簡單。”陳默思索道,諸葛亮以江心銅柱鐵索攔江,如今看來就是爲了保護這浮橋不被輕易毀壞,如今上游的船隻被鐵索阻攔,難以下來,要毀浮橋,只能讓人強衝浮橋,但浮橋若走陸路,都在兩面城牆的射程之內,這得拿命去拼吶。

“王上,有何玄機,一試便知。”徐晃笑道:“末將願意前去一試。”

陳默點點頭道:“當小心城頭弩砲。”

“喏!”

當夜,陳默親自來到樊城外觀戰,漆黑的夜色下,顯然成了最好的保護色,但陳默卻在城頭處發現幾面銅鏡,那幾面銅鏡將火把的光線照在城下,在城下形成一片片光團,而且那銅鏡似乎有人操縱,方位也並非固定不變,而是不時移動方位。

“你說這諸葛孔明究竟是墨家還是儒家?”陳默有些無語的看着這一幕,從跟諸葛亮交戰以來,諸葛亮對各種器物的運用手段可說是層出不窮,又精通奇門八陣,儒家典故也是了熟於胸,真不知道這個人究竟算是哪家學派的弟子。

身旁的荀攸聞言笑道:“聽聞諸葛亮師從水鏡先生,此人乃當世奇人,精通道學、奇門、兵法、經學,卻未聽說此人善這些,諸葛孔明懂這些,大概是從旁人之處所得。”

水鏡先生的名頭陳默自然是聽過的,當年呂布治理南陽因爲身邊無人可用,曾打過水鏡先生和龐德公的主意,但兩人提前知曉,先一步逃走,而陳默知道這兩人則更早一些,早年蔡邕曾與他談過天下名士,蔡邕作爲當世大儒,平日裡雖然平易近人,但實則能入他眼者不多,而水鏡先生正是其中之一。

兩人交談間,徐晃已經親自帶着一隊人馬摸到樊城之下,那些銅鏡反射出來的光雖然能照亮一片地方,但相應的那照不到的地方會更加難以察覺,加上銅鏡轉動的速度並不算快,徐晃帶着的人可以輕易避開。

“只可惜,此法用在此處有些無用。”陳默遠遠地看着這一幕,搖頭笑道。

荀攸點點頭,正想說什麼,卻聽寂靜的夜色下,突然傳來一連串清脆的聲響,卻是敵軍在浮橋這邊設了機關,一旦觸碰,立刻便會觸發機關,引起大片聲響。

陳默和荀攸面色一變,連忙看去,正看到城頭上銅鏡移動的速度快起來,很快便鎖定到徐晃等人,大量荊州軍出現在城頭,朝着城下放箭,還有弩砲開始往城下調試,一時間,但見萬箭齊發,砲石齊下,前去毀橋的將士不少人便倒在箭雨之下,徐晃機警,第一時間滾入江水中,才逃過一劫,但隨他前去毀橋的百餘將士,最終生還的,除了徐晃之外卻只有三人。

“末將無能,請王上降罪!”徐晃帶着滿身狼狽回到大營,跪倒在陳默身邊道。

“公明快快起來!”陳默連忙上前將徐晃扶起,上下打量,發現徐晃無事之後才鬆了口氣,讓人快給虛幻換身乾淨的衣物,良久之後,待徐晃重新歸來之後,陳默纔對着徐晃搖頭道:“人沒事就好,這等機關,又是夜間,換誰都難以察覺,公明切莫因此自責。”

徐晃聞言,自是感激涕零,一番拜謝之後,方纔站回自己的位置。

牽召皺眉道:“諸葛亮準備頗爲充分,我軍如今想要毀掉浮橋,便只有破壞那江心鐵索,乘坐舟船順流而下撞毀那浮橋才行。”

衆將覺得有理,紛紛點頭,陳默卻是覺得恐怕就算毀掉江心銅柱想要毀掉浮橋也不簡單,諸葛亮這等人,恐怕會將可能發生的事情做到極致,只是這個極致到了何等地步尚未可知。

敲了敲桌案,陳默笑道:“這浮橋固然關鍵,但諸葛亮縱然算計精緻,有一處地方,他定然沒有算到。”

“哦?”衆將聞言疑惑,不知陳默所言爲何處,在所有人看來,無論江心銅柱鐵索橫江,還是這襄樊之間的浮橋亦或是襄陽城外那層層疊疊的工事,幾乎將整個襄樊都算計進去,而樊城的弩砲之猛烈,今日騎兵已經親身經歷過,想要攻破樊城可不容易,沒有相應的壓制,明軍就算衝到城下,士氣怕也被打沒了,這根本就沒有破綻,卻不知道陳默所言諸葛亮沒有算到之處又是何地?

“不知王上所言爲何地?”荀攸笑問道。

“黎丘!”陳默點了點地圖,看向衆人道:“襄樊防禦雖然嚴密,但兵力不多,而江東兵力雖然足夠,黎丘地勢也險要,但卻遠不及襄陽這般。”

衆將聞言恍然,黎丘畢竟是江東臨時選中的屯兵之所,若能攻破黎丘,襄樊雖然堅固,但沒了江東軍,也就成了一座孤城,他們可以從容將襄樊四面圍困,以襄樊的兵力,就算是拿人命來添也能將襄樊添平了。

陳默自然不會拿人命去添平襄陽,但只要將襄樊困住,斷水不行,但絕糧可以,到時候如果劉備被破回援,則沿途阻擊,若劉備不回援,則襄樊就會被一點點困死。

而且就戰略來說,他們攻江東,諸葛亮幫是不幫?江東兵馬畢竟是前來幫助荊州的,如今卻成了陳默主要攻擊對象,諸葛亮若是不幫,江東衆將心中必生嫌隙,若是幫,卻可以順勢吞掉襄陽援軍,進一步虛弱襄樊的防守力量。

荀攸微笑道:“王上深謀遠慮,臣不及也。”

“莫要說這些客套話,公明!”陳默擺了擺手,看向徐晃道。

“末將在!”徐晃連忙上前一步,躬身道。

“你領三萬兵馬,以張繡、牽召爲副將,明日開始,轉攻黎丘!”陳默肅容道。

“末將領命!”徐晃連忙答應一聲。

“馬超、龐德!”陳默看向一旁的馬超和龐德二人,沉聲道。

“末將在!”馬超和龐德連忙起身。

“你二人各領本部騎兵掠陣,若樊城不出兵援助便罷,但若樊城出兵馳援江東,待其離城,迅速截斷其歸路,將援軍留在城外。”陳默笑道。

“末將領命!”馬超和龐德躬身一禮。

陳默調整好進攻方略之後,命衆人各自散去,好生修整,明日出徵黎丘。

衆將各自拜別陳默後,回營修整。

陳默則帶着荀攸來到江心銅柱之處,遠遠看着那江心銅柱,良久之後,陳默才道:“公達,我想將這諸葛亮納爲己用,你覺得如何?”

荀攸笑道:“諸葛孔明確爲奇才,若能爲主公所用,實乃我朝幸事,不過此等人物,恐怕非言語可以說動。”

“那就擊敗生擒他!”陳默咧嘴笑道。

第一百章 分道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戰起第三百八十五章 魏延戰紀靈第四百五十三章 戰樊城第三百一十一章 會師第二百八十二章 趙雲第九十五章 遊說第十八章 鄉里第一百三十章 徐州風雲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局已定第一百二十三章 猛虎兵敗第一章 旅途第三十七章 變化第三十七章 難以下手第七十章 得子第一百四十二章 各逞機謀第四百五十七章 難題第一百零八章 翻車第一百八十七章 夜戰牧野第五十章 情苦第三十一章 攔路第四十九章 暫安第四百一十六章 還朝第三百零一章 大雪第四百五十章 暗渡第六十四章 飢兵第二百二十四章 言利害三公登門,查局勢陳默退讓第二百零四章 破罐子破摔第二百八十二章 趙雲第三十三章 別離第一百七十一章 顏良的憤怒第四十章 胡風第一百三十章 夢境戰場第二百八十三章 突破口第三百六十三章 叛徒第一百零九章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三百六十八章 清算第一百章 分道第五十二章 冷暖第一百零九章 後知後覺第八十八章 救駕第八章 煉獄第八十八章 救駕第三百九十四章 陽謀第一百二十八章 孫郎第三十六章 西園第八章 結交第十八章 進城第四百七十七章 與周瑜的初次交鋒第二百三十四章 兄弟相殘,袁譚敗北第三百零八章 退兵的條件第三百九十四章 陽謀第一百四十二章 各逞機謀第九章 凱旋第四百二十三章 下合肥第三百三十六章 出關第二百八十章 決戰第五十四章 立威第二十二章 再敗第三百九十四章 陽謀第一章 旅途第一百九十二章 所謂何求第四百三十九章 多事之年第六十七章 州牧第四十三章 來者不善第四百零五章 曹操欲退第一百三十二章 荀攸第一百三十一章 鍾繇薦才第五十六章 箭書第二百零八章 天下太平第三百八十章 兵力優勢第三百三十九章 陳默勸學第七十三章 貂蟬第三十七章 天子的籌謀第七章 太史慈第一百三十六章 有點兒狠第二百七十八章 一定要冷靜第四百五十三章 戰樊城第九十二章 李儒第八十五章 蹇碩遺命第四十五章 立威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動如山第四百八十四章 真亂第二百四十七章 定計第四章 虛實第二百二十七章 亂冀州陳默落子,明天機公達茫然第五十五章 連環計(上)第二百五十四章 高順的請求第九十三章 變心之始第三百四十六章 所爲何求第四百二十二章 夜宴第三百五十二章 天牢第一百三十四章 呂布治郡第一百六十九章 黑山來使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鼓作氣第三十三章 人窮志短第四百零六章 緣,妙不可言第三百七十六章 曹操退走第十章 觀念衝突第一百三十九章 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