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五章 長安城破

從漢川郡到關中的道路主要有六條,分別是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庫穀道、武關道。而在這六條連接關中的大道當中,子午谷無疑是最爲險峻的一條。歷史上不止一次有人提出謀劃偷渡子午谷,但可惜的時,從來沒有一個人成功過。

子午谷從杜陵而起,穿秦嶺到達漢川,全長六百餘里。它開闢於秦代,首次登上歷史舞臺的時間是在秦末漢初,當時正是“劉項相爭”的時期,劉邦被迫前往漢中就任漢王,正是從子午谷通過,道路的艱難激發了漢軍士兵對抗項羽的決心。最終,他們殺回了關中,奪取了天下。

在三國史上,蜀國大將魏延便曾建議,從子午谷出奇兵直取長安城,不過卻被一貫謹慎的諸葛亮否決了。

東晉年間,大將恆溫便試圖偷渡子午谷攻打前秦,結果還沒出谷便已被秦軍伏擊。

在明朝崇禎年間,闖王高迎祥也嘗試偷渡子午谷,但面對着子午谷惡劣的天氣和險峻的道路,高迎祥的數萬大軍才走了一半的路程便已經人困馬乏,物資損失嚴重。

最後,高迎祥的數萬大軍在子午谷黑水峪一帶遭遇明將孫傳庭的兩萬主力,雙方激戰四天,縱橫世間七年的闖王高迎祥被俘,就此結束了他的一生。

也正是因爲子午穀道路的險峻難行,所以一直到隋軍被逼入絕境之後,李泌才向龍治提出了奔襲長安的計劃。實際上,這就是一場賭博。贏了,他們便立下了不世奇功。可若是輸了,那下場只有一個——死!

也不知是不是老天眷顧,龍治和李泌並沒有像歷史上的高迎祥那樣遭遇暴雨,再加上龍治和李泌這一次是抱着破釜沉舟的決心,將一切不需要的輜重悉數丟棄燒燬,因此隋軍的行軍速度比起高迎祥不知道快了多少倍。

。。。。。。。。。。

八天之後,龍治終於踏上了關中平原,望着眼前那一望無際的平坦原野,龍治的眼神中迸射出無限的興奮。

“龍將軍,我們可終於走出來了!”

盛彥師披掛的那件原本嶄新簇亮的明光鎧甲現在已經變得破爛不堪,活脫脫一身乞丐裝扮,但是卻掩蓋不住他說話時的那份喜悅。

“是啊!我們終於出來了,可有些人卻再也走不出來了!”

龍治喃喃說了一句,扭頭望了一眼身後這條難如登天的穀道,眼角突然有些溼潤。

爲了儘快地通過這條穀道,在這八天裡隋軍幾乎都是不分晝夜地行軍。

子午穀道路險峻,就算是在白天都會有士卒偶爾失足墜落,而到了晚上因爲夜色的關係,傷亡就更大了。這八天的行軍下來,至少有三千名將士就此長眠在了這谷中。

可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李世績和李隆基都不傻,發現隋軍突然失去了蹤跡之後,很快他們便能想到隋軍是去了哪裡。因此龍治只能抓緊一切時間加速行軍。否則要是讓李隆基和李世績搶先一步趕回關中,那一切便都完了!

“將軍,現在我們沒有時間傷感,必須儘快出發拿下長安。不然的話,谷中的這些弟兄就通通白死了!”原本一派道骨仙風的李泌此刻也變得狼狽不堪,唯一不變的便是他那冷靜的頭腦。

“軍師說得是!”龍治緩緩點了點頭,提刀上馬,凝視着面前這支早已面無全非的隋軍精銳,高聲說道:“將士們,告訴我,我們這麼多天的艱苦行軍是爲了什麼?那麼多弟兄的犧牲又是爲了什麼?”

“長安,是爲了拿下長安城!”

一開始只有稀稀拉拉的幾個聲音,漸漸地聲音彙集在了一起,到最後這一萬六千餘名將士便齊聲吼了出來。

“沒錯,就是爲了拿下長安城!”

龍治手中長刀往上一揚,朗聲說道:“現在,長安城已經近在咫尺,成敗在此一舉!拿出你們最後的力量,把我們大隋的戰旗插到長安的城頭上去,告奠那些死去的將士。”

隋軍士卒士氣高漲,紛紛振臂高呼道:“必勝!必勝!”

“殺,目標長安城!”龍治手中長刀往前方一揚,拍馬便往前衝去。

。。。。。。。。。。

自打李唐建國以來,長安城便再也沒有遭遇過戰火的襲擾。長時間的安寧麻痹了李唐君臣,隨着唐軍各路戰線的吃緊,駐紮在長安的唐軍不斷地被抽調走。現如今在長安城內除了五千御林軍之外就只有不到三千的郡府兵。

漢川郡毗鄰關中,隋軍對於長安的駐軍情況也是一清二楚。自古攻城者三倍圍之,五倍攻之,十倍拔之。

而現在隋軍兵力不過一萬六千餘人,長安駐軍有八千餘人,若是再算上城內大族的私兵家丁,那兵力便超過萬人。因此李泌才建議龍治立刻出兵,因爲想要拿下長安的唯一機會便是趁着長安還不知道他們的存在突然出擊,打李唐一個措手不及。否則,一旦城門關閉,那一切便都完了。

龍治帶兵多年,對於這個道理自然也是清楚不已,因此得了李泌提醒之後,他也顧不得憐惜士卒體力,率軍一路疾奔長安。

漸漸地,長安城城牆的輪廓已經映入了龍治的眼簾,龍治不由得精神一振,猛地一夾馬腹,高聲長喝道:“弟兄們,殺進長安城,活捉李淵老賊!”

“殺!殺!殺!”

一萬六千餘名隋軍士卒鼓譟吶喊,揮舞着手中寒光閃爍的刀槍長槊,踩踏得塵土飛揚,猶如一道鐵黑色的洪流,殺氣騰騰地朝着長安城涌了過去。

“叮咚,檢測到龍治進入無畏狀態,武力+5,基礎武力95,當前武力上升至100。”

龍治匹馬當先,縱馬飛躍過護城河,駐守城門的唐軍校尉被驚得手足失措,愣在當場,只聽耳畔響起一聲大吼,眼前寒光一現,頓時便人頭分家。

“敵襲,敵襲!”

守城門的唐軍士卒和唐朝高層一樣,長時間的太平已經麻痹了他們的意志,這突如其來的攻擊令他們在轉瞬間就亂成一團,就連城門也不關,便四散着奔逃開去。

第六百三十七章 靖難名將第一百七十九章 名將身隕第三十章 南八拜師第十三章 虞允文論勢第六百三十五章 沙場交鋒第二十五章 聯盟分裂第一百十八章 武唐女相第一百三十四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四十七章 蕭樑覆滅(完)第六十三章 兵敗如山倒第六十五章 一戰而滅第三十三章 陰差陽錯第五百五十八章 放李建成一條生路第一百二十六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第六百四十五章 朱袁聯手第五百五十八章 放李建成一條生路第二百十七章 裡應外合第一百六十二章 班門弄斧第六章 大明勇將第六百六十八章 新的盟友第六百七十二章 攔路錦帆第一百八十五章 宿敵再戰第二十一章 羅士信力舉千斤鼎第六十二章 奸臣斃命第七十五章 有驚無險第一百二十四章 趙匡胤的落幕(三)第七十九章 大決戰的序幕第二百五十五章 夜襲禹城第一百七十章 包拯破案第一百五十六章 宋唐大戰(中)第二百十三章 飛虎出世第一百十九章 嶺南大變第六十四章 大隋靠山王第一百四十五章 三桂反水第一百十四章 微服私訪第八十五章 奸猾的裴仁基第一百八十四章 在德不在險第一百五十五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三十一章 李府密謀第一百八十二章 科舉事件第五百六十六章 不可同日而語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佐斷臂入隋營第一百七十四章 萬變不離其宗第八百零四章 決戰到來第二十六章 來波大召喚第二百零四章 自家兒子前世惹來的血債第六百三十五章 沙場交鋒第四章 任務模式第一百零七章 意外相逢第一百六十三章 王鐵槍大戰玄甲驃騎第二百十六章 幽州風起第二百四十三章 一軍不設二帥第一百六十八章 楊杲有後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戰將起第兩百零一章 帥府議對第二十七章 雙槍大戰第二百二十三章 大將授首第二百三十六章 女中豪傑第一百九十一章 頂級系統第一百五十五章 宋唐大戰(上)第一百八十二章 科舉事件第六百零四章 猛將遭擒第一百六十六章 朱棣野心第一百四十五章 苦肉計第五百八十六章 海上大戰第六百五十七章 離間計第一百二十九章 沒羽箭飛石震唐營第五十三章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第五百九十四章 凶神出擊第一百七十七章 義成公主第兩百零一章 帥府議對第六百五十六章 龍戰於野第八百章 落下帷幕的滿清皇室第二百零一章 黑旋風屠城第五百九十六章 宋金錘不敵唐金錘第一百四十七章 獻城而降第一百四十二章 兩個時代的碰撞第二百四十六章 西漢功臣第五百六十三章 嚇壞李元吉了第一百三十四章 宿命主僕第五百九十七章 所向披靡第六百六十二章 當斷則斷,當棄則棄第八百十五章 火燒倭寇第一百二十一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四十一章 四寶將尚師徒第三十八章 瓦崗陰雲第一百章 醉生夢死第六百三十六章 雙槍神威第五百八十六章 海上大戰第七十章 老奸巨猾第六百五十七章 離間計第五百六十四章 二進宮的李元吉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戰開幕第一百二十二章 趙匡胤的落幕(一)第六百三十一章 中埋伏了!第三十五章 火牛突陣第十一章 殺雞儆猴第五章 長安陷落第六百三十九章 再襲糧營第八十六章 李密也不是吃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