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軍神初現

“唐公,雖然近幾日我軍小敗幾陣,但是關隴大勢已定,唐公只需靜耐些時日,相信長安城內的關隴貴族一定會響應唐公的!”裴寂淡淡說道。

“裴大人這話真正是誤國誤民!”裴寂話音剛落,一旁的劉文靜便高聲說道,“唐公,裴寂此策乃是取禍之道,唐公萬萬不可採納!”

裴寂聞言大怒,怒視劉文靜道:“劉大人,你這話什麼意思?自唐公起兵以來,關隴貴族就屢屢相助我等,渭南、新豐、高陵等京兆各縣也都是在關隴貴族的協助下奪下的,爲何現在說我誤國誤民?”

劉文靜冷笑一聲,“渭南、新豐、高陵等地能與長安比嗎?長安守將衛玄老謀深算,京兆各縣之所以能讓關隴貴族輕而易舉地拿下是因爲當地縣令根本就不敢動他們,但衛玄是什麼人,你以爲他會給關隴貴族機會嗎?”

“這。。。”裴寂聞言一時語塞。

劉文靜不屑地掃了他一眼,繼續說道:“現如今唐公雖然佔盡優勢,但是裴大人您別忘了,隴西薛舉、河西李軌還有新近登基的楊杲都對關中虎視眈眈,若是唐公一直屯兵於長安城下,保不齊他們會突然殺進關中,到那時我軍情勢就危急了!”

“父帥,孩兒以爲劉文靜大人所言極是!”李世民出言力挺劉文靜,“起兵反隋的是我們李家,不是整個關隴貴族,我們不能把希望都寄託在關隴貴族身上。”

李淵撫須沉吟道:“肇仁和世民所言極是,只是長安城高池深,衛玄又是成名多年的老將,想要拿下長安不容易啊!”

李世民看着父親一臉的愁眉不展,微微一笑,沉聲說道:“父帥勿慌,孩兒倒有一計,或許可以拿下長安!”

..........

城外李淵有着不小的壓力,但是長安城內的壓力比起李淵來只重不輕,自李淵圍攻關中以來,長安城內便實行了嚴格的宵禁,同時白天也有戒嚴,每天只有中午和黃昏各一個時辰允許居民離家外出購買食品。大街上到處是巡邏的士兵。

同時爲了防止城內的關隴貴族私通李淵,衛玄對每個家族的府宅都實施了嚴密監視,一旦發現有什麼風吹草動,立刻實施抓捕,但敢負隅頑抗者,一律格殺勿論。

與李淵家族關係密切的關隴八柱國之一的趙家在李淵兵臨長安時便準備發動兵變,迎接李淵入城。誰知爲事不密,被衛玄知曉,全族上下四百二十七口悉數被殺。這一舉動狠狠地震懾了關隴其他家族,在衛玄的高壓控制下,關隴貴族誰也不敢再輕舉妄動。

長安城,大興殿。

奉命留守西京的代王楊侑坐在上首的大案之後,滿面愁容。

臺下稀稀落落地站着十幾個朝臣,使得富麗堂皇的大興宮殿顯得十分冷清。畢竟關中大勢已定,大多數朝臣都不可能在將身家性命壓在已經大廈將傾的楊侑身上,紛紛辭官掛印離去。

此刻還肯來大興殿議事的都是大隋的死忠,但是每個人都是一臉的愁容,唯獨站在衛玄身後的一人,雙目微閉,一臉地風輕雲淡,彷彿此刻李淵大軍圍城和他並沒有什麼關係。

此人正是被後世譽爲大唐軍神的李靖,李藥師。

李靖乃是大隋開國名將韓擒虎的外甥,雖然楊素、韓擒虎、牛弘等隋朝高官都對李靖大加讚賞,認爲他善於用兵,長於謀略,是難得的王佐之才,但是多年以來,因爲種種原因,李靖一直屈居下僚。

這一次李淵起兵謀反,正是李靖提前察覺到了一絲風吹草動,將自己僞裝成囚徒,星夜趕回長安報信,這才讓他的官位往上升了幾級,否則,他甚至連殿內議事的資格都沒有。

楊侑坐在上首,掃了一眼殿內羣臣,心中驀地涌上了一股悲涼感:長安城內一百四十多名官員,居然只有這十幾個衆臣義士了!

良久,楊侑才調整好了自己的情緒,咬了咬牙說道:“諸位愛卿,眼下李淵逆賊兵圍長安,整個關中盡落敵手,爾等可有什麼好的計策可以挽救關中危機?”

“殿下,微臣以爲李淵雖然聲勢浩大,但其部下大多爲山賊盜匪,只要我們謹守長安,時日一長,李淵必定退兵!”左翊衛將軍將軍陰世師緩步出列,躬身說道。

“陰將軍,你說的是真的嗎?”楊侑畢竟還只是個十二歲的孩子,雖然聰慧,但是畢竟還只是溫室裡的花朵,從來沒有遭遇到如此大的風浪。

“殿下放心。”陰世師沉聲說道,“城中的關隴貴族都在我們的監控之下,城中糧草充足,可供大軍一年之用,李淵想要拿下長安,做夢!”

“殿下,陰將軍所言甚是!”白髮蒼蒼的老將衛玄亦開口說道,“別看李淵現在風頭正盛,實際上他現在也是危機四伏,隴西薛舉、河西李軌現在也對關中虎視眈眈,他的老巢太原現在也暴露在劉武周的兵鋒之下,只要我們頂住李淵一陣子,薛舉、李軌、劉武周這些賊子一定會向餓狼一樣撲向李淵。”

聽了衛玄和陰世師的話後,楊侑稍稍鬆了一口氣,說道:“那城防之事孤就拜託二位了!”

“報,報,報!”

正當楊侑和衛玄、陰世師說話之時,城門校尉急匆匆地衝進殿內,躬身說道:“啓稟殿下,緊急軍情,城外的李淵大軍已經撤走了!”

“太好了!”陰世師聞言大喜,對着楊侑拱手說道:“殿下,這必定是薛舉劉武周等逆賊之中有人向李淵動手了,李淵這是被迫回軍救援後方去了!”

郡丞骨儀亦是拍手慶幸道:“這真是天佑大隋,殿下,微臣以爲我們應該調集大軍追擊李淵,必定有所斬獲!”

楊侑聞言頗有些意動,不過他還是強耐下那股衝動,扭頭問向衛玄,“衛老將軍,您認爲應當如何?”

衛玄沉吟良久,撫須說道:“殿下,老臣以爲這的確是一次難逢的戰機,如今關中盜匪大多加入了李淵麾下,若是能夠一舉重創李淵,那麼關中的匪患可以平定一大半。”

連衛玄都這麼說了,楊侑心下大定,正欲下令全師追殺李淵,卻突然聽到下面響起了一個不同的聲音。

“殿下且慢,微臣以爲這是李淵的誘敵之計,殿下此刻應該謹守長安,萬不可出城追擊!”

第七十七章 好一齣苦肉計第四十五章 舉國蒙羞第七百八十八章第一百七十五章岳雲擒冀王第六百三十章 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第五百六十七章 大好人袁紹第一百二十二章 前世仇敵第一百八十二章 科舉事件第一百九十九章 賞罰不明,何以號令三軍第七百九十九章 鴛鴦陣初現第七十一章 江都陰雲第一百十七章 李唐議兵第四十二章 地道攻城第二百二十八章 系統異變第九十二章 大戰落幕,召喚再開第六百四十五章 朱袁聯手第一百五十章 伏虎猛士第八十一章 君臨天下第五十一章 猛虎架不住羣狼第五百八十七章 倭國第一猛將第一百八十六章 凶神衝陣第一百四十八章第六十八章 殺雞儆猴第六百二十九章 幽州起波瀾第一百十四章 微服私訪第一百七十三章 放鼠歸山第五章 先皇託夢第二百三十九章 將門虎子第一百四十一章 中唐猛將第二百章 須昌陷落第四十二章 烈火焚城第一百九十四章 神箭穩軍心第二百十九章 以一當十不行,以一當五沒問題第一百四十七章 以身作餌第二十四章 楊杲斬將第二百三十八章 李世民的不平第二百二十一章 你敢進來嗎第六百五十四章 先來一個下馬威第一百四十五章 苦肉計第一百二十章 目光放長遠些第二十九章 箭神對決第二章 系統福利第一百四十七章 獻城而降隋朝各郡名稱第一百九十八章 主不可因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第一百七十七章 義成公主第二十六章 來波大召喚第二百四十五章 羣英薈萃,猛將齊出第五百六十二章 夜襲弘農第一百九十章 少林宗師第八百章 落下帷幕的滿清皇室第八百十四章 陰險郡守第七百九十三章 請君入甕第七十二章 李密車輪戰的妄想第一百五十八章 元人的野望第一百四十九章 忠君孝傑第一百八十九章 天可汗要掛了?第一百十四章 再回江都第二百零七章 盡在掌握之中第一百三十三章 奸詐王世充第七百九十九章 鴛鴦陣初現第一百五十四章 三個關鍵的人物第二十七章 雙槍大戰第三十二章 天可汗的局第一百五十五章 宋唐大戰(上)第五十章 蓋世猛將來襲第兩百零一章 帥府議對第九十章 小李廣大戰勇三郎第二百零三章 其實我想先贏一場的第一百二十四章 趙匡胤的落幕(三)第二百零三章 其實我想先贏一場的第八百十三章 抗倭名將第一百八十四章 在德不在險第一百九十章 少林宗師第五十三章 進退兩難第一百五十六章 老莊持重第一百十三章 王者的信念第一百五十章 伏虎猛士第五百六十二章 夜襲弘農第六百七十三章 地獄模式開啓第六十二章 回馬槍致勝(首更,求訂閱)第十六章 馬踏樑營第七百八十九章 賈詡出謀第九十二章 大戰落幕,召喚再開第一百九十七章 上陣父子兵第一百六十二章 兄弟鬩牆第七百八十五章 宿命之地第一百二十二章 趙匡胤的落幕(一)第五百七十九章 倭軍敗退第一百八十二章 南北雙俠,刀劍合璧第二百三十七章 當朕是宋襄公嗎?第一百四十四章 漢奸聚首第六十九章 王安石變法第一百二十六章 無毒不丈夫第一百七十六章 名將歸降第十五章 楊廣的心聲第一百九十二章 貧窮這事傷不起第一百七十九章 斬草除根第五百六十四章 二進宮的李元吉第三章 是千古暴君,還是一代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