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重返人間

面對楊松的驚天一掌,張鸞山唯一的辦法便是以手中“天師雌雄劍”請出刑柱,方能抵擋。

張鸞山不再猶豫,借“天師印”的助力,全力催動手中的兩把仙劍。

一時間,天外傳來滾滾雷音,天空中雷光頓顯,電蛇狂舞,似有雷公電母當空作法。

雷聲響到極處,反而變得寂靜無聲,只有黑雲中的無數電光雷蛇。

與此同時,一股宛若天威的浩大氣息升騰醞釀。

只是相較於當年的張靜修,張鸞山明顯要吃力許多,明明是極爲簡單的動作,卻極爲緩慢,以至於“青雲”和“紫霞”的劍尖都在微微顫抖。

這裡畢竟不是大真人府,張鸞山也不是長生境的修爲,想要請出刑柱,還是有些艱難。

張鸞山面容肅穆,沉聲道:“我是天目,與天相逐。睛如雷電,光耀八極。徹見表裡,無物不伏。七曜鎮彩,光照玄冥。千神萬聖,護我真靈。巨天猛獸,制伏五兵。五天魔鬼,亡身滅形。所在之處,萬神奉迎。急急如律令。”

只見兩道直通天際的巨大天柱緩緩現世,天柱仿若山嶽之粗,周圍有云氣霧氣繚繞,其上刻有巨大的古老銘文,光華絢爛。

雖然天柱還未徹底凝實,但一股雷劫將至的可怖氣息已經瀰漫天地之間。

不過就在此時,楊松已經先一步完成了佛祖法相,只見法相一掌平平推出,五指如五嶽。

佛掌所過之處,空間爲之扭曲,沛然莫御。

“刑柱”還未完全現世,面對這一掌,張鸞山卻是躲無可躲,避無可避。

便在此時,在佛祖法相和張鸞山之間,又有一尊法相憑空現世,是個女子形象,左半張臉明豔聖潔,右半張臉是森森骷髏。生有四條手臂,分別持有彼岸花、淨瓶柳枝、滴血屠刀、頭骨酒杯,看上去似佛似道,半佛半道。

出手之人正是蘭玄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一次早有籌劃的以衆擊寡。

楊松不由一驚,萬沒有想到在一旁還潛伏着一位天人造化境的道門高手,但楊松已經來不及再有其他動作,只能對上這尊法相。

只見大日如來法相一掌壓下,佛掌之間,唯有光明,其光之盛,凝聚出太陽真火。

蘭玄霜並未現身,而是在暗中操縱女子法相同時駕馭四種截然不同的力量,四象歸一,以地水火風爲四大支柱構築起一個小世界,任由佛掌落下,卻好似一顆雞子。

不過這尊佛祖法相不愧是以佛祖舍利凝聚而成,威力大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與真言宗的僧人不可同日而語,一掌之後,小世界連同女子法相直接煙消雲散,只是佛祖法相的一掌也就到此爲止,不能再進一步。

楊松只能準備第二掌,只是這個時候,兩根“刑柱”已經徹底凝實,雄立於天地之間。

張鸞山以手中“青雲”指向左側刑柱。有風自來,這風不是尋常清風朔風,乃是天風,自囟門中吹入六腑,過丹田,穿九竅,骨肉消疏,其身自解。此風便是風刑,風刑一至,任憑你是金身不敗,也身死道消。

然後張鸞山又以手中“紫霞”指向右側刑柱。有火自生。這火不是三味火,不是凡火,而是陰火。自本身涌泉穴下燒起,直透泥垣宮,五臟成灰,四肢皆朽,把百年苦修,俱爲虛幻。此火即是火刑,火刑一至,任憑你不死不滅,也要化作飛灰。

此二刑是效仿地仙三災而設,雖然在威力上比之真正的地仙三災有所不如,但也不容半分小覷。

最後是張鸞山本人借“天師印”之力引下天雷,煌煌赫赫,接天連地。

三刑齊至,便是長生之人,也要小心應對。

楊松不敢以體魄硬抗,只能以佛祖法相抵擋。

風劫一過,由外而內,佛祖法相軀轟然震顫,黯淡無光,彷彿明珠蒙塵。

火劫一過,由內而外,佛祖法相胸口轟然炸裂開來,從中涌出無數黑色火焰,好似火山噴發,法相沉寂片刻後,表面出現了無數道細微裂紋,無數陰火從裂紋中噴涌而出。

最後雷劫一至, 巨大的佛祖法相轟然坍塌,無數黑色的陰火和紅色的太陽真炎從佛祖法相體內流淌開來。彷彿一場浩大火雨。

這尊號稱不爲外物所壞的法相如夢幻泡影,迅速變淡,如同沙灘上堆砌成的城池,海浪一來便煙消雲散。

那顆顯化大日如來法相的佛骨舍利也隨之化作飛灰,隨風消散。

楊松心知大勢已經不可爲,自己絕不是兩人的對手,便要抽身後退,不過卻被突然出現的蘭玄霜攔住退路。

蘭玄霜手持滴血的白骨屠刀,朝着楊松一刀劈下。

楊松不敢大意,取出自己的佩劍擋下這一刀。

張鸞山正要協助蘭玄霜將楊松拿下,卻收到了蘭玄霜的一縷神念,頓時不再出手,而是收起“天師雌雄劍”和“天師印”,任由兩根“刑柱”緩緩消散,轉身離去。

楊松不明白張鸞山此舉何意,卻也明白,張鸞山也許是改變戰局走向的一個巨大變數,只是他此時有心無力,只能勉強應付蘭玄霜,卻無法阻擋張鸞山,徒呼奈何。

蘭玄霜身兼佛道兩家之長,手中白骨屠刀既有佛門戒刀的神韻,又有道門法刀的凌厲,變化無方,關鍵是這套刀法她從未在人前用過,便是上官莞等人也不知曉,更不用說楊松這個儒門之人。

楊松對上蘭玄霜,只覺得對方刀法奇變萬千,似是不在寧憶之下,再加上他與張鸞山一戰後元氣大傷,一時間只有招架之功,而無反攻之力。

就在張鸞山離去後不久,一道巨大光柱從天而降,剛好落在承天門外,大半個帝京城轟然震動,如同發生百年不遇的地震。

承天門是皇城和內城的界限,過了此門就是帝京大陣的範圍,在此門之外,大陣便無可奈何。

光柱緩緩散去,顯現出兩道身影,正是重返人間的李玄都和龍老人。

只見李玄都周身燃燒着熊熊陰火,在“陰陽仙衣”上的遊走不定,陰火中又有十三道劍影時隱時現。龍老人則是有兩條長龍環繞周身,一條由“傳國璽”所化,一條由他本身氣機所化,雙龍交錯纏繞,自下而上,又自上而下。

龍老人深呼吸一口氣,兩條金龍被他收入袖中,雙袖隨之鼓盪,瞬間充盈“浩然氣”。

李玄都身上的“陰陽仙衣”也隨之陰陽轉化,由黑衣化作白衣,陰火和劍影消失不見,只剩下三朵蓮花。

兩人同時向前一步,“叩天門”與“素王”再次相擊,生出浩蕩漣漪,向四周擴散開來,所過之處,廣場上的玉白地磚被悉數掀起,滿目狼藉。

一劍之後,兩人出劍不停,因爲兩人速度太快的緣故,甚至看不到兩人的身影,只能聽到一聲聲遲來的劍鳴,就好似先見電光再聞雷聲。

此時兩人出劍,已經是返璞歸真,直來直去,誰的出劍速度更快,誰的劍氣更盛,誰就能更勝一籌。只是到了現在,兩人仍舊在伯仲之間,難分高下。

兩人對於此種境況都是心知肚明,反倒是龍老人更感急迫,道理也很簡單,因爲人數的差距,儒門已經全面處於劣勢之中,龍老人必須儘快擊敗李玄都,方能騰出手來扭轉局勢。

至於儒門爲何落得如此境地,倒也不奇怪。

粗略來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詳細來說,早在百餘年前,儒門就已經顯露頹勢,若不是有心學聖人以一己之力扭轉乾坤,強行爲儒門續命,那時候的儒門就該讓出天下共主的位置。而在心學聖人離世之後,儒門自知實力不足以壓倒道門,便大搞平衡之策,挑動道門內鬥,既能削弱道門實力,又能讓四分五裂的道門有求於儒門,儒門以超然姿態居中平衡江北、江南、西北、遼東等幾大道門勢力,扶弱抑強,儒門仍舊是天下共主。

這一點,道門中的有識之士早已看清,所以整合道門勢在必行,爲此,張靜修、李道虛可以放下多年成見,實乃是大氣魄。當李玄都站在前人的基礎上整合道門,已經在下坡路上走了多年的儒門必然不是道門的對手。

這大約便是大勢所趨。

龍老人作爲儒門首領,如何不明白這個道理?此時儒門興衰繫於他一人身上,如何能不急?

於是龍老人奮力一劍。

天地似乎爲之搖晃。

帝京城上空風雷聲大作。

整個廣場的地磚悉數化作齏粉。

就連四周的城牆也出現了許多裂痕。

誰能擋得下這一劍?

只有李玄都了,也只能是李玄都。

李玄都毫不遜色的一劍迎上。

有形的“叩天門”對上無形的“素王”。

一瞬間,頭頂天幕下垂百丈,腳下地面陸沉三尺。

劇烈的氣機震盪之下,兩人竟是都握不住手中之劍。

“叩天門”沖天而起,直入九天之上,不見蹤跡。

“素王”則是從南向北,穿過承天門,進入宮城,沿着帝京城的中軸線,撞入太玄殿中,最終越過七層臺階高臺上的寶座,釘在龍椅後方的雲龍紋髹金漆屏風上,不見劍身,劍柄仍舊顫動不休。

第一五十四章 九九重陽第一百九十八章 五弊三缺第七十八章 返回桃源第九十五章 得失第一百七十七章 人死燈滅第一百六十五章 鬥陸吾第一百八十七章 密謀第八十三章 耿月第二百零一章 大婚之日第二百零六章 春風一醉第一百五十九章 奪藥第一百六十八章 太陰劍陣第一百零二章 張家之人第一百零九章 大成若缺第一百三十二章 地縛冤魂第一百二十七章 螳螂捕蟬第一百七十二章 一炷香第十章 司徒玄策第一百四十四章 靜心堂議事第五十六章 己飢己溺第一百零五章 慧玄師太第十四章 一顆頭顱第二百章零二章 一襲飛魚第二百二十章 誰是黃雀第七十三章 大罪十二第二百三十六章 十年之期第八十九章 深入其中第一百七十章 棋盤棄子第五十四章 屍墓初現第一五十章 暗中脈絡第一百四十八章 奪權第二百二十八章 萬事開頭難第五十七章 方丈島第二百二十章 他心通第九十一章 長生宮前第二百一十八章 家國天下第八十九章 風雷第二十六章 客棧跑堂第三十五章 圍攻第一百八十章 念念不忘第一百三十七章 崔朔風第二十一章 如此行徑第二十四章 不情之請第四十章 見者有份第二百二十五章 私塾內外第二百四十一章 以衆擊寡(三)第十三章 陰陽無常第三章 常懷千歲憂第五十五章 龍虎大陣第一百零四章 年輕心性第一百四十章 重回道觀第一百三十六章 花開兩朵第一百五十三章 雙慶府第二十三章 過往雲煙第一百一十三章 臘月二十八(上)第六十章 一線第二百章零四章 四師兄第二百三十二章 明升客棧第二百一十五章 石破天驚第九章 密謀第六十九章 出掌離合第一百零二章 斷尾第三十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八十五章 雙劍合璧第八十三章 秦道方第十三章 墓冢疑雲第一百二十一章 機會第九十五章 升座大典第一百四十九章 地上鬼國第三百一十八章 事後第一百零一章 當世五絕第一百零二章 平地起高樓第三十八章 暗渡陳倉第九十四章 蕭翰第一百零五章 奪舍第一百七十二章 推心第九十五章 局勢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雪將至第一百七十一章 劫法場第三百一十八章 事後第二章 錦衣青鸞第一百六十四章 事後殘局第二百五十一章 改朝換代第一百二十章 因果緣由第八十四章 青丘山洞天第三十八章 暗渡陳倉第一百零七章 合力伏魔第一百七十三章 馬政第二十章 事了藏名第一百七十章 六個半人第二百五十二章 象棋第八十六章 保駕護航第十六章 嚮導第二十七章 九重雷劫第一百一十三章 鬥法第一百二十八章 聖人府邸第二十七章 喬裝改扮第二十五章 二人皆至第七十五章 扶靈還鄉第二百一十八章 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