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丹霞峰

境界修爲一事,源自於三教祖師。無論是道祖和佛祖也好,還是儒教的聖人也罷,本意都並非是與人爭強鬥狠,就拿道門而言,所求無外乎“長生”二字。所以境界修爲與戰力高低有關係,但沒有必然聯繫,在通常情況下,境界越高,戰力越強,卻不是絕對,也有例外。

江湖爭鬥,尤其是生死之戰,不僅僅講究境界修爲的高低,還要講究天時、地利、功法、計謀、法寶,如此便是六要,六要得五要,則必勝無疑。

不過在這六點關鍵因素中,最爲穩健的還是境界修爲,畢竟天時、地利、機謀都會隨時而變,而法寶也不過是身外之物,唯有功法和境界修爲能夠長久不變,故而江湖中人也是首重境界修爲。

話又說回來,境界高,不意味着與人爭鬥的手段更強,如那畢生都在寺廟中鑽研佛法的老僧,境界高是高了,可是遇到常年在江湖中生死搏殺之人,哪怕境界略微低於老僧,老僧也未必能勝。這也是當年李玄都不過是歸真境強九,卻被排在了太玄榜第十的原因,李玄都自踏足江湖以來,廝殺不停,數年之間轉戰大江南北,戰績輝煌,讓人信服,比起那些多年不曾出手的隱世大宗師們,境界些許不如,可戰力卻能勝之。

如今李玄都雖然墜境,但那些與人生死搏鬥的經驗卻沒有丟掉,又尋回了“人間世”,得了“太陰十三劍”,甚至比曾經的他還略有進益,所欠缺的僅僅是境界修爲而已,只要他能重回歸真境的強九,自然又能變回當年那個擋者披靡的紫府劍仙。

沒了裴家老小需要顧及,單槍匹馬的李玄都趕路腳程更快,日夜兼程,不過用了三天時間,就已經橫穿了大半個蘭陵府,再有一日行程就能抵達丹霞峰。

丹霞峰是整座太清山西半部分中的最高峰,林木蔥蘢幽翠,遠勝太清山的其他山峰,以一個幽字冠絕齊州。

因爲丹霞峰上貯存了東華宗八成以上的丹藥,價值連城,所以東華宗並未在丹霞峰上大肆修建山路,只是留了一條曲折小徑以及一個一個以青石壘砌的平臺,在平臺上再築造迎客亭,飾以紅漆,在樹木格外茂盛的丹霞峰上分外顯眼,可謂是萬綠叢中一點紅。若是有高人乘風俯瞰,便會發現這些迎客亭暗合兵法之道,皆是處於登山的必經關隘位置,而這些迎客亭相連,便是一條登山之路。

在距離峰頂還有十餘里路程的位置,有一處天然形成的平臺,這裡以青磚鋪地,佇立有東華宗的山門牌坊,兩旁分別是兩隻巨大石雕青獅,過了山門牌坊之後,則是臺階千餘級,直達峰頂,峰頂有連綿殿宇,以峰名爲宮名,就叫丹霞宮。

在此間的東華宗之人,很少涉足江湖,與世隔絕,而且對於絕大多數外人的登山拜訪,也一律拒之門外,無論是求藥還是公事,都請他們前往巨仙峰或是金鰲峰,加上尋常藥農樵夫也不敢擅自進入丹霞峰的範圍之內,人跡罕至,使得整座丹霞峰,一直雲遮霧繞。

馬上就要抵達丹霞峰了,李玄都總不好一路“殺”上峰去,非要被東華宗的弟子當作敵人惡客不可,於是他從“十八樓”中取出一把靈物下等的飛劍,這種飛劍一般被稱作廢品,與人對敵百無一用,或是直接回爐再造,或是拿來練手,或是用來傳信。

所謂飛劍傳書,不同於子母符,優點是文字更爲詳盡,缺點則是傳遞需要時間,境界低微之人不能運用,因爲氣機無法維持太長時間,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定位,如何能使飛劍準確抵達收信之人的手中,這也是一個大問題,畢竟飛劍是死物,不是信鴿這等活物,所以還要事先以符籙確定位置。

說到符籙,又不得不提及道門的“飛鶴符”,便是以符紙摺疊成紙鶴模樣,可以自行尋人,傳遞信息,只是“飛鶴符”的速度不如飛劍,傳遞路程較短,容易被人中途截留,而且屬於術法範疇,要以真元催動,而飛劍只要是氣機便能催動,

李玄都自然是用飛劍傳書,先將南柯子贈予他的符籙貼在飛劍之上,然後再將事先寫好的字條捆在劍身上。最後便是緩緩灌注氣機,只見他手中的飛劍逐漸亮起,隨着他隨手一擲,飛劍離手而飛,長掠而起,化作一個光點消失在天際。

信中倒是沒寫什麼機密事宜,只是告訴南柯子他大概會在後天抵達丹霞峰。

做完這些之後,李玄都繼續不急不緩地前行。

……

丹霞峰丹霞宮,有前後殿宇八座之多,距離九之極致只差一個數字。因爲東華宗是道家四大宗門之一,所以這八座宮殿分別以香火供奉祭祀有各路道家仙人,居中大殿所供自然是太上道祖,左右陪侍分別是南華道君和玄都道君,還有一座三清殿,一座藥王殿,其餘五座偏殿分別供奉道門全真一脈的五位祖師,又稱北五祖,分別是:東華帝君、正陽子、純陽子、海蟾子、重陽子。

其中東華帝君是爲開山之祖,東華宗的宗名便是由此而來,留有“東華紫府劍訣”。正陽子又被尊稱爲正陽祖師,是爲第二祖,留有“龍虎金丹秘文”。純陽子更是大名鼎鼎,世人稱其爲“劍仙”、“酒仙”、“詩仙”聞名於世,得道之前,曾流落風塵,在酒肆中遇正陽祖師,經過“黃粱一夢”而悟,經過正陽祖師生死財色十試,心無所動,於是得受“金液大丹”與“靈寶畢法”。後來又遇火龍真君,傳以日月交拜之法。又受火龍真人“天遁劍法”,一斷貪嗔,二斷愛慾,三斷煩惱。因爲其俗家姓呂,故而又稱“呂純陽”,或是尊稱其爲“呂祖”。

在呂祖之後,第四祖海蟾子同樣有名,留有“戲金蟾”的典故,並著有《還金篇》和《陰符經集解》。如果說前四位祖師都是開山祖師,那麼第五祖重陽子便是中興祖師,提倡三教合一,原爲秦州人士,修道有成之後前往齊州傳道,由此開創東華宗一脈。

此時在供奉重陽祖師的大殿中,正在盤膝打坐的南柯子伸手一招,一柄飛劍飛入他的掌中。

第二百零六章 血嬰啼哭第二百六十六章 查案第一百九十四章 女兒酒紅第一百零八章 船堅炮利第一百五十三章 小嫂子第一百一十四章 胡說八道第九十章 把水攪渾第二百二十二章 百劍觀音第二十二章 比武第二百三十一章 天下棋局第八十五章 借頭顱第二百零四章 來人第一百六十六章 分江斷流第八十四章 江湖兒郎第六十一章 潛龍在淵第一百零六章 爛柯人第二十八章 人心似水第十五章 等待後手第三十六章 調素琴第一百六十三章 第二人第四十二章 皁閣道統第三十七章 圍攻第一百六十四章 推官漕幫第一百一十八章 勝負已分番外十一第八十一章 千掌羅漢第一百零一十七章 最難消受美人恩第一百九十九章 過去第五十八章 太一東皇第六十三章 聯手第八十二章 谷玉笙第二百一十九章 投誠第二百三十八章 勝天半子第九十九章 守株待兔第十二章 二三事(二)第八十章 恩怨情仇第七十一章 故人相見第一百六十三章 兩敗俱傷第二百五十四章 改制與和談第八十七章 小年第二百一十五章 名妓第二百一十一章 金帳疑雲第一百九十五章 老江湖秦素第一百七十四章 驚聞第四十七章 醉仙樓第十章 風雨將至第一六十三章 來客第一百章 墳前質問第二百一十四章 師姑娘第九十八章 戰火第一百零三章 撤離第一百五十七章 子母天鬼第一百四十七章 對坐而談第二百七十四章 變數第五十五章 降妖傳說第八十四章 血神經第五十四章 宮官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雪將至第二百一十八章 家國天下第二十三章 過往雲煙第七十九章 將死第一百一十八章 百歲乃去第九十章 破法相第二百零二章 冬雪第一百五十五章 萬歲第十五章 等待後手第一百七十章 棋盤棄子第九十章 血刀傳人第二百二十四章 乘船離島第一百零四章 玄陰真經第二百零九章 點到爲止第六十一章 暗度陳倉第十一章 世道變了第七十五章 神力第三十三章 荊楚總督第一百七十二章 一炷香第一百零二章 血陣煉屍第六十章 觀微御劍訣第十一章 世道變了第一百七十七章 早做打算第一百八十四章 五行借勢第二百一十八章 民心可用第一百四十八章 以一當千第一百五十二章 師兄師妹第一百八十四章 渾天太元經第一百四十三章 風起第一百零七章 破陣第二百一十三章 天道無常第四十三章 借刀殺人第一百三十二章 終是發難第三百零一章 陵墓第六十三章 嶺秀山莊第十二章 深夜來客第一百三十二章 故人第二百章零一章 力壓歸真第八十五章 一步一重天第十三章 陰陽無常第一百七十五章 閨閣第一百四十六章 南鬥劍陣第十七章 仙子妖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