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變化(中)

做足了三天法事而帶着吃剩的大包小包,重新踏上回城之後的周淮安身邊,又多了兩個陌生的面孔。卻是他在這三天之內用三尺不爛之舌所一起拐帶走的僧人。

其中一個是那未成年的小沙彌,據說是因爲長得比同齡人稍微粗壯一些,被當做成年的僧侶送過來充數,法名叫做圓靜;因爲他很小就被養不活的父母給舍進了寺院,大小就乾的事最艱苦最低賤的活計,哪怕稍稍長大後依舊寺院當中最底層的一員;所以在聽了周淮安所謂在紅塵俗世歷練的故事之後,打算就此還俗體會一番俗世生活的滋味;

當然了,在周淮安的眼中他其實是一個很好的剝削對象,因爲在寺院中幹過抄經和侍奉飯堂的雜活,所以還是算是粗通文字而能進行簡單的計算,日後用來打下手和使喚奔走,多少可以讓自己稍微輕鬆一些。

而另一個則是完全的意外之喜的添頭了;對方是廣州大禪林保寧寺的年輕僧衆了願,出身比小沙彌要高上一些,境況也要好上一些;

不過,據他坦誠所言,自己之所以被送過來參加這場強迫性質的法事,完全就是這所大型寺院當中的同輩師兄弟們排擠和侵扎的結果;因爲他們既不看好來人能夠活着回去的可能性,也不看好佔據廣州後的義軍發展前景,反而擔心就此與反賊們沾染上干係和嫌疑,破壞了出家人的清淨玉修行圓滿,所以乾脆用黑箱操作的手段把他這一個倒黴蛋臨時提升爲典座,換上深色的僧衣而給塞了過來。

這個結果讓他很是沮喪和大失所望。但是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在他出來之前又通過自己的故友知道了另一件事情;說是寺院的高層兩序爲了日後,能夠與他這個是侍奉過反賊的弟子撇清乾淨,又私下銷燬了他的僧碟和名錄,禁止諸多僧徒再談及他的名字;所以他如今已經不是身在空門之籍的無家可歸之人了;

是以在法師結束之後,主動提出想要追隨在周淮安這個看來叛經離道的異類身邊;學習他從天竺帶回來的那些外道法門,順便協助周淮安將那位子虛烏有的不遠萬里,長年行走在外域而見聞甚廣的已故師長言行事蹟,日後逐漸整理成書的某種宏願。

當然了按照他的說辭,這部著作若是日後能夠成書的話,就算是不能成爲開國時玄奘三藏的《大唐西域記》,或又是世上第一取經人高僧法顯的《佛國記》、海上傳經的高僧義淨的《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南海寄歸內法傳》那樣的鴻篇鉅著、傳世瑰寶;那也是足以成爲後人勒碑留名,傳唱一時的經典了。

而這位了願的最大本事,就是他曾經在譯經院帶過的資歷,讓他能夠流利的辯讀多種外番文字和簡單的語言對話,還有過親手製版印書的經驗。這就算是在廣州這個萬國通埠的所在,也是不錯的額謀生手段和技藝了;而對於周淮安而言這也是某種天然的掩護和馬甲啊。

既然有這個胡蘿蔔吊着他,周淮安完全可以用後是那些知識體系中的經驗總結,一點點的丟出來作爲誘餌,而長期的驅使和壓榨他的本事和專長。

只是,當他再次回到了怒風營的所在地時,卻被其中的熱鬧和喧鬧給吃了一驚;這才走了三天時間,營地當中就已經多出了好些生面孔出來,他們幾乎是亂哄哄的充斥在已經初步改造過的營地中,而讓原本乾淨整潔起來的營區,再次變得凌亂和嘈雜起來。

“快快過來和尚”

對此,趕忙出來迎接而隱者他直往後門走的的王蟠,似乎也有着一肚子的苦水。

“總算是盼得你回來了”

“那些積下來的雜碎事情,可把俺給差點而逼瘋了啊。。”

“目前這又是什麼狀況。。”

周淮安不由詢問道。

“這麼營裡又這麼的亂。。”

“那還不是老鄧整出來的事情。。”

王蟠看起來憂喜參半的嘆了口氣。

“他建議俺吧那淨水的傢什獻上去。。號爲更多的義軍將士造福一二。。”

“結果,還真入了軍府的眼中了”

說到這裡王蟠偏上不由露出一絲喜色和隱隱的尷尬。

“自此特許我不重新擴充一番行伍。。”

“故而,營中這些都是這兩天挑回來的新卒。。”

“還要勞煩你多家用心編配和安置了。。”

“因爲老鄧這廝一下子就拉回來兩三倍的人頭,”

“結果一時間管制的人手不夠,就變成了這幅樣子了。。”

“這不,眼下很多人還還得睡在白地上,繼續喝生水和薄粥來維持了。。”

“盈利還有人在不斷的丟東西。。”

“對了,還有軍府那兒指名要賞賜與你。。”

說到這裡他一拍手,指着新擴建的畜欄方向道

“這不,聽說了你就好一口吃的,送過來幾口豬羊。。”

“還有一石的米麪和幾匹粗絹,都放在你的屋裡了。。”

“好吧,這倒是個意外之喜啊。”

周淮安如此想到,剛弄回來兩個打下手的,還沒有怎麼安置下去這就有臺階送上來。

再簡單查看了畜欄裡新增的牲口之後,他隨即當場表示將其中五口豬隻拿出來交公,算是大家同喜慶祝的加餐只用;只留下瘦巴巴的一隻小羊和一隻母羊,小羊可以養大了吃肉,而母羊正在哺乳期內,可以用來提供每天有限的羊奶。

而房間裡的那一石米麪和粗絹也是同樣處理,只留下小部分而其他全部交給公中,也算是變相堵上一些可能潛在眼紅人等的口實和非議。

畢竟,放在這個時代將這個功勞給獨攬和貪墨掉,也是情理當中的事情,但是顯然對方並沒有這麼做,無論是動機如何,周淮安都得承上這個情分了。那這些東西教工出去,接下來也更方便提出相應的要求和建議了。

比如,單獨留下來那匹粗絹可以用來縫製幾套全身換洗的衣物,留下的十幾斤糙米和粗麪,也可以用來加工成旅途當中便攜口糧的試手。

而隨着周淮安的迴歸,驟然暴增軍額所帶來的後遺症和副作用,也在一片紛紛擾擾的喧囂和雜亂當中,慢慢的重歸於平靜而轉化成了規模更大的勞動場面。

因爲沒有足夠的裝備和器械來訓練他們,王蟠乾脆靈機一動,把這些新卒大都暫歸道周淮安這個副營管的配下,作爲日常各種擴建工程和營造事項的基本勞役,直到相應的裝備器械和營房場地,都已經籌備、建設完畢爲止。

而對於周淮安來說,有了兩個可以進行基本溝通的打下手,實際上他的繁忙程度和工作量並沒有增加多少;儘管如此,他每天還是儘量的抽空用簡陋的器械鍛鍊自己,多幹一點自己的私活,然後用一副看起來精疲力盡的姿態,去應對王蟠爲首高層的關心和詢問。

只是在生活上,雖然每天有了不限量的食物供應,但也只能算是味道相當寡然的粗茶淡飯,唯一的特權就是有茶有酒,佐食裡略見油葷而已;

茶是晨起專供苦澀十足的大梗茶湯,發黑的葉子嚐起來黴味不減;酒是午後小半壺沒摻水的淡濁酒,裡面的懸浮物和沉澱雜質多的就像是發酸的稀粥一樣;至於每天供應的油葷,那其實大多是放了不知道多久的泛黑幹脯和臘製品。

只有日常的雜飯和餅食是沒有限制想要拿多少就有多少,另外還可以開小竈煮點下飯的湯水而已;

然而對周淮安而言這種標準的伙食,從熱量上說勉強還算夠了,但是營養成分上就實在有些差強人意了;因此他往往還要借住在火廚的便宜特權,進行有限的二次加工才能下口。比如在發酸的酒寥裡打個鴨蛋,把泃死人的過期臘肉刨絲後和菜幫子一起煮成湯食。

倒是大多數人都不吃的水產河鮮之類,在練習水性和洗澡爲由的附帶產出治下,在日常供應上相對要充足的多,在簡單的碳烤和水煮、白灼之後,勉強可以作爲蛋白質和鈣等礦物質的補充來源。

儘管是如此簡陋和寒酸的草就三餐,卻是足以讓大多數義軍士卒羨慕到眼紅和各種流口水了。

畢竟,按照周淮安短期內所掌握的家底情況,這怒風營的整體水平打死了也就是這個程度和上限了;作爲農民軍他們之前過的要艱苦的多;一天只吃兩餐乃至是隻有一餐,甚至隔三差五的餓肚子或是哨糧補給不濟而啃樹皮挖草根的例子,也是記憶裡家常便飯的事情;

現在還是得益於義軍大部剛打下這繁華富庶著稱的廣州城,而僅僅是在這郊野也足以讓怒風營,所獲各種物用甚多的相對充裕時期。所以不管是那些新老義軍,還是本地窮苦當中招募的初卒,對於目前的現狀還是普遍比較滿意和珍惜的。

所以,當週淮安在廚藝上擁有化腐朽爲神奇的本事,能夠將原本粗劣不堪難以下口的飲食,變成“珍饈美味”的傳聞,通過火廚裡打下手的雜役泄露出去之後;他原本和老馮頭數人在內營治的私下小竈,就多了好些個前來窺探,進而拿着一份手信過來要求蹭食的中層頭領們。

作爲蹭食羣體不斷擴大和一些諸如“竹節飯”“茶粥”“石子饃”“烙板食”等簡易食譜擴散開來的代價,就是他管理下的柴禾薪炭的消耗量劇增,還有就是營中各種鐵器製品相繼報失和損壞掉的頻頻記錄;

以至於一次夜裡跑出來的人太多,而驚動了巡營的旅帥鄧存,以爲發生了什麼不得了的大事件,而吹號告警鬧得雞飛狗跳的差點炸營起來;然後纔在天明後有急忙趕回來的王蟠哭笑不得之下弄清楚了,能夠讓營中這些中層頭領們在夜裡不惜浪費火燭偷偷摸摸的聚集起來,居然只是爲了參加副管“和尚”在火廚裡開小竈的集體夜宵加餐而已。

因此,好些人因爲違反營規而受到了訓誡和懲罰,就連周淮安也沒有例外;不過作爲他的懲罰和補救措施,就是得負責重新建立起專供夜間值守的將士和中層以上頭目們,提供熱食湯水和其他補充的長效夜竈制度。

然後,他乘機收集了營中散落的鐵製品,而在新招募來的鐵匠幫助下,用一點點的手敲和打磨拋平,最終打造出了好幾套鑄鐵的大型鍋具,以滿足一次最少數十人份的大批量煎炒蒸煮的加工需要。

這樣他總算可以藉機公器私用的,時不時吃上缺油少鹽的炒菜和一些初級的煎烙製品,乃至私下進行烹煮煲燉的深層次食材加工了。

然後,爲了解決新出現的燃料消耗驟增的問題,除了多讓人就近上山多砍伐柴草之外,他也開始嘗試着讓手下的泥瓦匠和制磚工進行堆窯,而燒出更加輕便耐久的柴碳來。又用竹骨框架和黃泥重新設計了大筒式鼓風爐竈,以充分的利用熱值和火力;。。。於是,他第一次有了可以用來泡澡的熱水,而不是用冷水衝在用熱水擦拭,結果差不多在大鍋水面上搓出了厚厚一層泥垢。

爲了方便將砍伐下來的柴禾運回,又在大路邊上開出了一條通往山裡簡易小路,改造了手推車的結構而能夠山路上負載和推走更多柴火,進而又建造了柴棚和轉運堆場;乃至指導營中會打鐵的人,對現有的刀斧工具進行更進一步的細節改良和強化。

然後在批量燒木炭的時候,又順便燒出了少量的石灰和泥磚;爲了收集更多的鐵料和打造新的工具,開始逐批派出人手到附近的鄉里去“籌備”和採買。。。。可以說原本怒風營已經有些停滯的發展和固化的氛圍,也因此再次變得活躍和熱鬧繁忙起來了。

而在這一系列被動或是主動引導的變化當中,他手下人等的技藝和分工也一步步的細化起來,而將作爲其中的紐帶和主導角色的周淮安,也給逐漸推動到了隱然不可或缺的位置上。

在這一系列動靜當中,原本操練聲習習而怒風營也在一片勞作號子聲聲當中,漸漸有了一個“泥工營”的新綽號。

第一百四十九章 漸變四第三百六十章 因思利弊難(續)第695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續第747章 一生惟羨執金吾(下)第三十三章 驟亂(中)第823章 禾黍不獲君何食(續第五百五十二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七第一百九十七章 雨覆2第780章 富國強兵二十年第999章 烽火入洛陽(下)第三百八十六章 血灑陣雲飛(下第三百四十章 生民何計樂樵蘇第二百七十五章 南頃第961章 旌旗颯凋傷(續二第766章 問之耆老何代人(中第三百九十三章 柳營時把陣圖看(中第833章 野死不葬烏可食(續)第四百七十七章 千里卷戎旌(下第788章 築怨興徭九千里(續第二百一十六章 各方第688章 滿頭霜雪爲兵機(中)4500字大章,表揚我吧第一百九十五章 雲翻5第814章 乃知兵者是兇器(續二第962章 畫角悲海月第四百五十五章 誰肯相爲言(下第七百章五十五章 秦王築城何太愚(續二 新第901章 烽火晝連光(中第732章 傳道單于夜猶戰(下第668章 馬嘶深竹閒宜貴(中)第817章 請君莫奏前朝曲(下第659章 豐年長與德相隨(下第797章 鬼哭啾啾聲沸天(下)第六十四章 城下(中)第674章 會作王門曳裾客(中第637章 齊唱離歌愁晚月第二百九十一章 南北路人絕(中第811章 乃知兵者是兇器(中第631章 共喜甘棠有新詠(續二)第913章 戎車森已行(續第六百二十章 妙盡戎機佐上臺(續二第757章 天實亡秦非北胡(下第719章 一朝禍起蕭牆內(續二第四百四十一章 悠悠卷旆旌第二百九十四章 城池未覺喧(中第1041章 使者遙相望(續二第二百六十四章 新平4第二百零八章 交州3第890章 胡星曜精芒。第731章 傳道單于夜猶戰(中第五百六十二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四第二百九十四章 城池未覺喧(中第871章 野死諒不葬(中)第一百八十章 土蠻下第1016章 徵師屯廣武(續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復起第四百三十八章 輾轉不相見(中第五百二十二章 盡是將軍鎮撫功(續第二百二十五章 驚雷2第五百四十六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第一百六十六章 宴夜 下第一百八十四章 潮動2第四百零四章 候烽河外暗(續第六百零二章 浙東飛雨過江來(中第五十一章 間隔第四百八十九章 朝市相逢策治安(下第五百七十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中)第一百九十一章 雲翻第一百零三章 城欲催(下第三百五十四章 紅旗捲日鏖水戰第五百五十一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六)前章序號錯了,這裡倒回來第643章 自愛此身居樂土(中)第799章 鬼哭啾啾聲沸天(續二)第659章 豐年長與德相隨(下第895章 羽書速驚電第一百八十二章 忐忑二第五百九十六章 江東地近保生全第五百八十九章 弓矢新韜士馬殘(續五第五百八十六章 弓矢新韜士馬殘(續二第二十四章 變化第二百七十一章 招遠第865章 駑馬徘徊鳴(4000字,真不容易)第九十五章 想法第四百二十八章 三邊近日往來通第三百七十七章 既喜朝聞日復日第1034章 天子按劍怒(下第887章 虜陣橫北荒(下)第891章 胡星曜精芒(中第864章 水深激激,蒲葦冥冥(續二)第四百九十九章 嘯旅乘明發(續第三百二十章 表裡兩相知(中第677章 會作王門曳裾客(續二第二百二十五章 驚雷2第1046章 雁行緣石徑(續二第951章 開營紫塞傍(續第四百六十三章 迥戍危烽火(中第五百九十七章 江東地近保生全(中第761章 單于濺血染朱輪(中第904章 烽火晝連光(續二第六百章 江東地近保生全(續二第四百九十五章 建牙新睹靖巖疆(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