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八章 林間立馬羅千騎(下

“亡漢者黃巾,而黃巾不能有漢;

亡隋者羣盜,而羣盜不能有隋;

亡唐者黃巢,而黃巢不能有唐。”

王夫之《讀通鑑論》:

——我是分割線——

“這麼說,越州(今浙江紹興)那邊終於反應過來,並且完成串聯和交涉,在錢塘江南岸組成了一支準備迎戰的聯軍麼?”周淮安看着手中最新的情迅道。

“不過,讓他們集結起來也好,至少不用像董昌失蹤所部大量潰散掉之後,還要滿地去清繳流竄鄉里的亂兵和可能上山嘯聚和藏匿爲匪的存在。”

“接下來我們也先不用急着進軍,守住幾個重要節點爲支撐,清理鄉里的田畝戶口和徵集勞役、補充兵員,儘量鞏固住後方的局面好了。看看誰能夠熬得過誰。”

經過大量的前期準備喝蓄力,太平軍三萬大軍在浙西各州勢如破竹、鼓盪而下的速攻之勢,到這裡也該有所重整和輪替了。

不然,就算是把百鍛利刃也該發鈍了,更別說是軍中因此彌揚起來的輕敵驕勝氛圍,也需要及時的冷卻和調節一二了。

事實上,當太平軍在江東的橫掃之勢起來之後,地方上就開始不乏各種心思泛活之輩,以及想要求存求變的各種潛在通報合作者了;

尤其是那些曾經與太平軍做過生意的存在,總有辦法找到渠道向這邊遞送自以爲有用的消息,來換取相應的寬赦或是優待,乃至可能的特權什麼的。

所以眼下最大的問題,是要在其中篩選出真正有用的東西,以及隱藏在浩繁如海的雜亂訊息中的蛛絲馬跡,所組成的基本真相和事情概括。

像是越州(今浙江紹興)的境內雖然聚集了大量人馬組成聯軍,但是相應圖籍戶冊什麼的都有人給私底下送過來了;就像是歷史上很常見某種兩頭投注式的求生欲。

而做爲江東最大的(杭嘉湖)平原地帶上的重要組成部分,越州(今浙江紹興)也有十二萬戶人口,僅次於蘇杭位列江東各州第三名而已。

而且,在傳統魚米之鄉和水利灌溉的加成屬性上;相比蘇州的茶和絲織品、造船業,杭州的稻米蠶桑和造紙、五金營造,越州則是以又突出了魚鹽和礦冶、制瓷著稱。

像是會稽有錫山,山陰有鐵礦,諸暨有銀坑,因此當地的金屬冶煉甚是繁盛;不但本身能夠製造各種精工器物,還給附近的蘇杭淮揚等地提供相應的物料。

而當地的蘭亭鹽監的產量,同樣也在蘇州的嘉興監和杭州的臨平監之上;三者加在一起每年就有一百五十萬石的產出。而越州又爲東南鹽業“四場(集散地)十監(產地)”的四場之一。

因爲境內遍地的優質高嶺土,所出產的越州瓷器聞名天下而遠銷海內域外。越州特色的青瓷也與河北邢州的白瓷,號稱“越青刑白”天下唯二的兩大產地。

其中最有名的則是號稱是“清冽如水,翠如雲淡”貢品——秘色瓷了。相比之下江西的洪州,湖南的潭州、嶺南的韶州,都只能算是次一流的產地了。

就像是正在周淮安手下的詩詞大家陸龜蒙,就曾專門做過《秘色越器》:

“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

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鬥遺杯。”

再者就是越州的造船業。相比蘇州所擅長的內河船舶,地處錢塘江南岸的越州製造的則主要是浮海大舶,不過,就要比鄰的明州(寧波)算在一起,而位列天下交、廣、福、洪、揚等造船中心之一。

因此這裡也是過往歷代的浙東觀察使的理所。杜牧說過越州地方是“機抒耕稼,提封九州,其間繭稅魚鹽,衣食半天下,”雖然半天下未免誇張了,但至少半浙東是不成問題的。

而根據另一條正常歷史線上的記載。董昌割據浙東到稱帝之前的時候,可是每隔十天就進獻長安黃金一萬兩,銀十萬錠,以及大量的珍寶等物;

其財計的來源很大一部分就是靠越州、明州羅括所得。

但是如今的越州境內卻是一番羣龍無首的局面。自從前任浙東觀察使堅韌越州刺史的崔繆,被輾轉過境的黃巢所俘而投降了義軍,如今正在長安城內添爲政事堂五相之一。

而渡海而來繼任的觀察處置使柳瑫,在這個位置上屁股還沒坐熱,就再度遇上黃巢引兵出嶺的大舉來攻。結果麾下的義勝軍因爲其寡有恩德,乾脆把他執送了出去投降。

自此成爲了第五位被賊軍所擒獲的朝廷藩鎮大員;而這些投降的義勝軍舊部,在歸入義軍體系內之後,也成爲了長安那位司徒兼同平章事的派系和武力基本盤所在。

因此這個浙東觀察使,連同兼任越州刺史的位置,也因爲某種意義上的高風險而就此虛懸了下來,再也沒有委派他人了;

然後隨着黃巢的大舉北上,浙東地區的義軍蜂起之勢,也隨之開始在各地土團和官軍殘餘的圍剿下逐步退潮和轉入消沉。

最終橫行、流竄在越州境內的鄉土義軍,不是就此覆滅、投降或是竄走他鄉,就是投奔了湖州一帶南路都統蓋洪的軍馬,就此不復歸還了。

但這也造成了越州境內的武力和權勢上的空虛。以至於周圍興起的勢力,都想來爭奪越州的主導權和浙東觀察的名份,而分別佔據了諸暨、剡城、上虞、餘姚各縣。

結果就是一口氣廝殺連年下來,而未曾有那一家佔據絕對意義上的優勢。就連州城會稽也是掌握在城內豪姓大戶聯合手中,而拼死抵抗一切外來的覬覦者而保持了微妙平衡。

這一次做首鼠兩端暗中與太平軍互通曲款的,邊就是這些佔據州城的商賈大戶們。他們也就此表明了態度,願意放棄和交出一切陸地上的田產莊宅,而換取在海貿商事上的寬赦。

只是按照後世王朝更替的經驗,當一個新政權成立後,必須要和當地的生產集團達成協議,才能保持政權穩定和延續性。

例如三國時期的那些英雄豪傑對各個城池中的世家、豪族們妥協,就是因爲這些當地世家掌握了當地的生產組織和社會關係;

所以必需通過徵辟和任用彼此的子弟族人,來獲得稅賦徭役的徵集和動員能力;進而轉化成爲自己在爭霸天下的各路諸侯中,得以脫穎而出的籌碼/資源的一部分。

如果和當地生產組織不能達成協議,那就必須果斷摧毀這個組織,然後在這個組織給自己搞事情前,讓其他組織取而代之而地造成一批新的既得利益階層來。

而太平軍在江東想要扶持起來的最大既得利益集團,就是以各地營田所和農莊爲核心的集體農戶。因此,這些舊有利益階層當然是保留的越少越少,最好一個都不用保存。

不然得話日後新政權重建起來的對方秩序當中,需要花費更大的長期成本和更多政治資源,來制衡和維持內部的平衡,抹除和抵消掉這些舊勢力的影響力。

不過,作爲一隻弔民伐罪的大義之師,畢竟也是在不方面直接對他們這些在明面上輸誠和投獻的合作者下手或是棄之不顧。

因此,負責對外聯絡的李師成私下專門獻出了一個主意。比如需要一個合適的契機將相應消息的蜘絲馬跡的放出去,對岸的敵佔區內自然會有人來收拾這些首鼠兩端之輩。

當然了,這種明顯屬於陰私和灰色領域事情,就只能心領神會而不宜付諸於口了。

與此同時的錢塘江南岸,與錢塘城外圍西陵鎮隔水相望的永興縣境內,也正當是人馬匯聚、旗幟招展而槍戟林立;此起彼伏的密集鼓號聲聲,哪怕站在北岸也是可以遠遠相聞。

而在其中一座五彩帷幕環繞的高臺之上,就有如今的明州刺史鍾季文,也是如今抗賊聯軍的盟主,正在志得意滿的主持各方的誓師之禮。

他本是州治鄮城(今浙江鄞縣)人,自從招安後佔據明州的王郢舊部,金吾將軍浙東沿海兵馬使張全北上師滅之後,他就乘時而起殺光了張全留守的殘黨。

就此掌握了州城並佔據了明州四縣的大部,還令剩下的其他地方武裝,聚附在自己身邊。他所看重的望海鎮將黃晟就是其中之一。

此外還有來自本地和外州扶持的餘姚鎮將相嘉、諸城都指揮使馬綽、新昌寨鎮扼使徐悅、天台鎮將等多路兵馬。

又有婺州(今金華)刺史王壇、衢州刺史陳儒、處州(今麗水)刺史盧約、溫州刺史朱褒、衢州刺史元泰、睦州刺史杜孺休等浙東地方的實力派,所派遣而來的援軍。

其中少則千餘人,多則數千之衆,匯合作一處之後,頓時就整天蔽日的綿連了江畔的十數裡之多,將每一處哨樓和柵寨,都給駐留的滿滿的。

而江邊的草叢之中,負責過江偵查的水軍旅帥柴再用,也在盯着這些蝟集甚衆的人馬和旗號,而在速寫簿上既下一個個相應符號來。

——我是分割線——

長安城中,雖然隨着黃巢的醒來而重新在明面上安定下來;但是街頭上流過的血卻仿若是依舊曆歷在目一般,始終揮之不去沾染在大多數人的記憶中。

而那些在政事堂五相、六部尚書、諸位大將軍的號令下,暗中相繼分批迴到長安城中的各支人馬,也完全沒有再退出城外去的意圖和打算,而是就這麼僵持了下來。

而分別從前沿潰敗和退下來三路大軍及其殘餘人馬,就像是暫時被所有人給遺忘了一般的,再也沒有人去理會和安撫。

在此期間唯一的亮色,便就是以慰問黃巢和饋贈曹皇后爲名,從南方送來的一大批軍淄物用了。然而,圍繞着這一大筆軍淄物用的分派和支用事宜,卻是讓大齊朝廷暗地裡風波又起。

第850章 爲我謂烏:且爲客豪!第835章 思子良臣誠可思第666章 獨看徵棹怨秋風(續二第938章 殺氣凌穹蒼第一百二十七章 回想第一百五十九章 碰撞第1006章 收功報天子(續二第四百七十四章 蹄跡未乾人去近(續第二百五十八章 崢嶸3第七十九章 破後第五百七十九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八)第五百七十九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八)第1060章 旌甲被胡霜(續)第一百三十三章 餘響第679章 遙想萬家開戶外(中)第939章 殺氣凌穹蒼(中第一百三十五章 立言第722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下)第640章 齊唱離歌愁晚月(續第774章 長安道傍多白骨(續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宴夜 下第四百二十三章 如今全屬指麾中(續第692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第二百九十二章 南北路人絕(下第一百六十六章 宴夜 下第633章 紫泥遠自金鑾降(中第835章 思子良臣誠可思第1041章 使者遙相望(續二第716章 一朝禍起蕭牆內(中第四百八十八章 朝市相逢策治安(中)如約補償的二更來了第1054章 簫鼓流漢思(下)第二百一十六章 各方第670章 馬嘶深竹閒宜貴(下)第六百二十二章 近聞羣盜竄諸鄰(中第四百三十五章 遠道不可思(下第二百六十章 崢嶸5第二百四十九章 意恐5第九十三章 清鄉(中第652章 花滿東南聖主知第747章 一生惟羨執金吾(下)第683章 天下同爲堯舜人第801章 黃昏塞北無人煙(中第729章 遙聞鼙鼓動地來(續二第二百三十二章 亂動4第一百四十九章 漸變四第692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第五百六十九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第二十七章 哨糧第四百四十二章 悠悠卷旆旌(中第756章 天實亡秦非北胡(中第677章 會作王門曳裾客(續二第四百七十四章 蹄跡未乾人去近(續第977章 彎弓射賢王第一百四十八章 漸變三第五百三十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續五第673章 會作王門曳裾客,第793章 孤魂流落此城邊(續)給大家提前拜年了。第三百七十七章 既喜朝聞日復日第四百四十九章 他鄉各異縣(中第一百五十七章 路上(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回想第747章 一生惟羨執金吾(下)第二百九十二章 南北路人絕(下第五百三十四章 世事漫散隨流水(續第982章 單于一平蕩第四百六十七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中)第二百一十五章 宋平4第847章 樑築室,何以南?何以北?(下)第836章 思子良臣誠可思(中)第四百八十一章 惟德被生民(下)第967章 征衣卷天霜第一百七十六章 波譎2第974章 揮刃斬樓蘭(下第958章 旌旗颯凋傷。第三百六十七章 心思荃兮路阻長(下第八十一章 城內第四百二十五章 各般(中第762章 單于濺血染朱輪(下第六百一十七章 妙盡戎機佐上臺(中第二百一十章 交州5第761章 單于濺血染朱輪(中第1004章 收功報天子(下第九十六章 潮陽第九十五章 想法第三百七十七章 既喜朝聞日復日第881章 朝行出攻,暮不夜歸!(中)第639章 齊唱離歌愁晚月(下第752章 秦王築城何太愚(下第897章 羽書速驚電(下第三百一十章 內外兩相望(下)直接來個大章第九十八章 潮陽(下第四百二十六章 各般(下第八十三章 各般第三百七十九章 既喜朝聞日復日(續第九十三章 清鄉(中第806章 人生只合揚州死(中)第895章 羽書速驚電第929章 推轂出猛將(續第一百九十四章 雲翻4第五百七十二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