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1章 烽火晝連光(中

既然已經稱王建制,那相應大都督府的架構和名稱也要有所變化和調整。在整體編制基本不變的情況下,十三判曹升格爲十三分司,主官依舊稱判事,佐副爲左右判;各曹主官則爲的參軍、左右參,各科負責人則爲相應的主事、從事職銜;分別隸屬於政務官的初階和事務官的中階。

就此形成大都督府內判司——分曹——科房三級直屬部門體系,在科房以下又按照需要別設有若干臨時性的小組,以抽調人員完成短期或是中期內的的業務需要。除此之外又有若干局、所、院、監、署等,低於判司或是分曹的附屬小部門,負責人稱爲從事或是官正,以掌握特定領域的庶務和技術。

通常情況下,十三判司長官外加特定人選組成的定期政務聯席會議,以及相應部門組合溝通協調的日常碰頭會,就足以決定管轄下的大多數相關事務。只有政策、方針、指導性質的內容和重大事項的運作,纔會交付到周淮安的面前來,由相應的三參團組負責審覈,再歸總於周淮安最終批覆刊行。

其中能夠參加的特定人選,就是以所在部門本職加左右參議、左右參政四級頭銜,而得以參加相應議題的表決資格;區別的是前者只有表決權和異議權,而後者更擁有提案權。類似於過去歷代朝廷的錄尚書事、參知政事、同中書門下三品、同平章軍國事等等;

主要是爲了確保最高統治者,隨時有對最高層面的統治機關和決策部門,進行摻沙子和改變權力制衡、調理派系力量對比的權力;以避免其中因爲相應人等的長期掌權和機構運作過程當中,天然形成的山頭和派系,把持或是壟斷某項事務或是整體局面的可能性。

因此,相對於目前大都督府還算是比較簡明的行政體系,待到日後相應的職責和組織進一步擴大,正式撤銷都督府的名頭而轉入國家政權層面之後;還會加上若干見習參議和聯席會議行走的頭銜。前者作爲有資格旁觀和見證,高層決策過程的榮譽頭銜和資格;而後者則是在場負責相應準備工作和記錄過程等庶務。

作爲唯一的最高統治者,主要掌握住基本的軍權、人事和財政權,其實次外交、情報和監察權;其他的完全可以委託給一個運轉良好的官僚體系,而只要注意時不時的予以鞭策和刺激,替換掉以及老朽腐壞的零件,以實現及時更新換代的良性循環而已

而在在地方上,依舊還是屯/鄉三長(司庫、巡長、主辦)——縣三官(縣尉、縣丞、典史)——州三佐(司馬、別駕、長史);只是在四道十路的路一級,預留了相應“三司四使”和若干別設、差遣職的位置和相應等級的晉升空間。

即(內地)布政使/(延邊)安撫使、(財賦重心)轉運使/(普通分路)度支使、(望要區域)按察使/(普通地方)提刑使三大司;足以掌握和維持住一路下轄的十餘州到二十餘州,匯聚起來的大多數行政體系運作需求。

又有(望要重點)巡察使/(邊遠地區)採訪使、(人口密集)學政使/(人口稀疏)提調使、(內陸)營田使/(邊疆)墾拓使,營造使,等四位次一等的使職;負責分理監察採風、宣教文選、軍民屯墾/農漁林牧、工(廠)礦(山)運營等重點事務。

在路與州之間,又有按照實際需要別設的經略使(戰備),戍防使(守邊)、鎮平使(平叛定亂)或是討擊使(局部攻略)等,非定額編制的臨時職事差遣。與之對應的軍隊體系當中十二軍序,以及從(士三階)火長到(將八階)首席中郎將的配套職階、軍銜基本不動;

但是在一州內委派用兵時,會特任加銜爲兵馬使/守捉使,數州範圍內的用兵主官稱都兵馬使/統將,專掌一路用兵的主官稱制置使/都統。。一旦將來還有橫跨數道的大兵團聯合作戰的需要,則負責總籌局面的主將、副將,則加上相應地域特色的(正副大中小)都督、都護銜以專其事。

而二三線的地方守備序列則又是另一套體系。主要在州城和縣下一級,自有相應城內的守備團和市鎮中半脫產的巡護隊;在重點大州或是名城望要大邑內,還有若干的駐隊營作爲二線守備力量。

在日常勤務上從屬各級地方官府的調遣和指派,並提供福利津貼;在考績和人事升遷上受到大都督府虞候司節制;而軍事訓練裝備糧餉,則有兵曹守備科進行管理。這樣一旦遇到戰事和變亂、暴動時,則有委派的將領負責具體指揮,或是統一歸在相應轄區內的戍防使、經略使、鎮平使的麾下作戰。

因爲日後的電報線路的鋪開和蒸汽車船水運延伸的預期治下,在內陸和大後方地區的三司四使,除了本衙的護衛隊和擁有一定武裝的諸多役屬之外,也不再沾手任何軍隊相關的成分。但是對於分路內駐留的(直屬機動部隊)十二軍司之一,在突發事件和應急處置上有權要求協力,並擁有相應的監督和彈劾權。

因此各種名稱大多數還是古代版本的,但是實際內容已然是大相徑庭的產物了。反正就是吸收了相對成熟的古代體制之後,加上現有新事物的需要和明確發展方向,而逐漸延伸出來的四不像產物。主要是爲了政權體制將來的發展方向和人員晉升的空間,創造足夠的餘地和上限來。

這一切其事早已經在私底下醞釀好大致構架了,只是趕上這次進奉王號的需要,才得以被拿出來作爲後續的建制需要。事實上,如果有可能的話,周淮安還想放到正式進入中原,並且佔據了兩京之一的統治權和宣稱權象徵之後,再給拿出來刊發的。

因此,雖然宣稱王號了,但是後續的事情還有很多,足夠讓大都督府上下忙碌上好一陣子了。相對諸多忙着銷燬和重新制作印信、刊頭和制式便箋的內部人員。外間對於太平軍之主稱王而立年號、定章程制度的反響,就要更加強烈的多了。

那些原本就被派駐在江陵城中的各方勢力代表和使者,幾乎是走馬燈一般絡繹不絕的遞上請求覲見和道賀的帖子;而讓原本隆冬時節寒冷肅殺的天氣下,都似乎變得有些熱火朝天起來了。此外稱王建制對另外一些人而言,也終於迎來了夢寐以求的變化和轉機。

比如,而昔日大唐的內碣者監穆好古,在寫了不知道多少萬字的陳情、自省書和大內回憶錄,又不知道做了多少場現身說法的紀實報告之後;也終於得到了他夢寐以求的位置——楚王府所屬的行苑主事,而拉着另一位難兄難弟張承業,就此屁顛屁顛的連忙上任去了。

當然了,也有人就不那麼愉快甚至有些失落了。比如,在江陵城中正在收拾行裝的大齊新朝前兵部左侍郎、內軍容使,如今卻因爲在火器操演上除了大紕漏而,而被改任爲兵部庫部郎中、內杖庫使,派到南方來專事督促和協調器械纔買輸運的林言。

“內使這是打算起身回程麼?”

而剛剛從外鍵打聽消息回來的副手,長相年輕尤帶稚氣的曹純,順見到這一幕卻是驚訝道:

“這怎麼可能?北邊大雪封山的商洛道還是凍着呢?”

林言卻是自嘲的笑了笑:

“更何況,就算我想北歸,豈又是隨隨便便能夠歸還的了關中麼?”

“那。。。您這是?”

曹純順愈發的疑惑了:

“如今之勢,是我辦砸了差事,已經無顏再去面見升上。。又礙於身份所限,不能不對外有所表示。。。正當進退兩難啊!”

雖不過三旬保養還算得當,然而擡頭紋愈發明顯起來的林言,卻是愈發愁嘆道。

“好在那位還念舊情,也沒怎麼逼我表態,但是這江陵卻是再也待不下去了。。。”

“那您又打算何去何從。。”

曹純順亦是訝然道:

“南下廣府也好,東去鄂嶽、丹徒也罷;偌大的江南地界,那麼多的名城大邑,總有我一處的棲身之所吧。。”

林言意興蕭疏的答道:

然後,他又目光灼灼的看着有些目瞪口呆的曹純順道:

“當然了,你就不一樣了啊。。你可是中宮的親族啊!就算是我出走後,無論如何都不會牽連和罪及到你的吧!這可真是讓人羨慕啊。”

“我。。。可沒這個意思!”

曹純順不由漲紅了臉而張口結舌道:然而,就見林言又自顧自的的說道:

“我自然指導你不是這個意思。然而,你們曹氏一門可是接連出了兩任後宮當主啊!無論是大齊當下,還是太平軍治世,曹家可都是雷打不動的第一外戚之族;無論如何於將來也就是早早立於不敗之地了!”

第六百一十九章 妙盡戎機佐上臺(續第757章 天實亡秦非北胡(下第五百零六章 將軍仗節鎮巴邱(下)第二百九十八章 兵戰尤翻飛(中第762章 單于濺血染朱輪(下第754章 秦王築城何太愚(續二第三百五十八章 因思利弊難(中)第842章 梟騎戰鬥死(下)第一百零七章 暮雨第九章 依舊活着(中第905章 虎竹救邊急第718章 一朝禍起蕭牆內(續第927章 推轂出猛將(續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或聞通鬼魅(下第二百六十四章 新平4第四十七章 後續2第958章 旌旗颯凋傷。第730章 傳道單于夜猶戰。第1006章 收功報天子(續二第二百五十二章 發端2第796章 鬼哭啾啾聲沸天(中)第682章 遙想萬家開戶外(續二)第五百六十八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十第658章 豐年長與德相隨(中第六百零六章 林間立馬羅千騎第三百零五章 前路各用心(中第880章 朝行出攻,暮不夜歸!第837章 思子良臣誠可思(下)第700章 漢虜相逢不相見第832章 野死不葬烏可食(下)第963章 畫角悲海月(中第三百二十六章 遙寄雁南書(下第927章 推轂出猛將(續二第三百二十二章 表裡兩相知(續第702章 漢虜相逢不相見(下第675章 會作王門曳裾客(下第四百八十章 惟德被生民(中)第四百四十一章 悠悠卷旆旌第四百零一章 候烽河外暗第四百八十二章 惟德被生民(續)第四百十四章 羅衾不耐五更寒(中第四百二十三章 如今全屬指麾中(續第807章 人生只合揚州死(下)第二百五十五章 發端5第五十章 餘響第五百一十八章 荊蜀相接氣原通(續第三百七十四章 輕生奉國不爲難(中)第二百四十七章 意恐3第771章 長安道傍多白骨(中第五十七章 城下 (續二)第二百零七章 交州2第二百九十三章 城池未覺喧(上第四百七十八章 千里卷戎旌(續第一百六十五章 宴夜第五百八十一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十)第717章 一朝禍起蕭牆內(下第981章 彎弓射賢王(續二第六百一十二章 南國春光豈再遊(中)第二十二章 升職?(中)第925章 推轂出猛將(下第715章 一朝禍起蕭牆內,第五百五十九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 章節又弄反了第八十六章 告令第二百五十六章 崢嶸第五百八十一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十)第三百零七章 前路各用心(續第641章 齊唱離歌愁晚月(續二第四百二十九章 三邊近日往來通(中第二百二十七章 驚雷4第三十六章 友鄰第830章 野死不葬烏可食第四百六十一章 鳴鼓興士卒(續二第770章 長安道傍多白骨。第632章 紫泥遠自金鑾降第1027章 虜陣精且強第730章 傳道單于夜猶戰。第952章 開營紫塞傍(續二第886章 虜陣橫北荒(中)第760章 壯士揮戈回白日第二十九章 哨糧(下)第二百九十四章 城池未覺喧(中第984章 單于一平蕩(下第四百零五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第781章 富國強兵二十年(中第四百八十二章 惟德被生民(續)第三百二十章 表裡兩相知(中第五百八十五章 弓矢新韜士馬殘(續第953章 孟冬沙風緊第二百零四章 南天4第二百七十八章 過嶺(上)第940章 殺氣凌穹蒼(下第五百九十章 嗟爾戎人莫慘然第729章 遙聞鼙鼓動地來(續二第六百零五章 浙東飛雨過江來(續二第864章 水深激激,蒲葦冥冥(續二)第四百九十八章 嘯旅乘明發(下第七十八章 到達第二百五十四章 發端4第762章 單于濺血染朱輪(下第五百九十六章 江東地近保生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