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 朝議爭論,結果

“不知曉諸位愛卿如何看待安南之事情?!”

朝堂之上,李世民掃過諸多大臣一眼,仿若這一眼帶着不少的深意。

原本諸多朝臣則是沉默了下來,因爲這件事情似乎大家都得了不少好處。

比起北方之地的危險,安南還是更加容易接受一點。

而且雖然苦寒,但也不過是西南更爲西南的地方,這樣理解起來就容易得多了。

想到了這一位陛下拋出來的利益,那麼這一些大臣也不得不被誘惑。

對於羣臣的反應,李世民則是滿意點了點頭,這樣的反應顯然是在他意料之中。

只不過這件事情註定不會平靜,因爲朝堂之中可不是所有人都吃李世民這一套。

“陛下,安南初定,還需要有一位有經驗的臣子坐鎮方爲上策。”

一道聲音在這靜寂的朝堂之上響起,此人不是別人,正是有着剛正不阿之稱的魏徵。

事實之上魏徵可沒有見過王玄策,也談不上對於王玄策有多瞭解,就算是有聽過其名也就僅僅一個名字而已。

不僅僅是魏徵,大多數的朝中大臣都是如此,王玄策之名若非這幾天的話,都不清楚有着一個人。

加上這一些人可沒有在意這一位陛下拋出來的誘餌,自然是不能讓王玄策成功上位了。

對於這一次朝議,基本上朝臣都心知肚明瞭,可惜的是結果並沒有完全按照李世民想法所走。

這一位帝王一下子面色之上就冷漠無情了起來了,儘管魏徵沒有指名道姓。

但實際之上話語之中都是阻擋王玄策上位的話語,什麼有經驗不就是在說王玄策的資歷問題。

“這老匹夫!”

李世民內心不由暗罵了一句,要知曉他都如此佈局了,竟然還有人反對,自然是讓這一位帝王不喜了。

“魏大人此言差矣,安南本來就是苦寒之地,不如給我大唐年輕人一些歷練地方。”

不過收了李世民的好處,同樣有人站出來出言道。

儘管話語之中似乎有看輕安南的味道,不過這也是正常的,之前安南王名義也是屬於大唐附屬。

正是這樣緣故,有着一種優越感也是正常,在這一些人眼中,安南並不算什麼。

畢竟地理位置之上,安南距離長安還是太遠了,就算是出了什麼事情,也是影響不了長安。

一時間朝堂之上還是爭執不下,比如儒家一派的人就支持魏徵的觀念。

至於其中是真心還是出自私心也只有這一些人清楚了,畢竟孔穎達可是和安玄公不對付。

雖然沒有擺在明面之上,但暗地之中還是有人察覺到了一些什麼。

當然孔穎達也不敢做的太過分,至少現在孔穎達還是覺得自我良好。

“臣有舉薦一人,此人名爲王玄策。”

然而正當紛擾的朝堂之上,長孫無忌雙眸眯起站出來出聲道。

要知曉朝堂之上雖然站滿了人,但層次之上也是不一樣的,比如說類似魏徵孔穎達之流只能算是第二個層次。

而長孫無忌自然是第一個層次的人,他所說的話語足以影響了小半個朝堂。

比起得罪朝堂之上的一些人,長孫無忌覺得投資王玄策比較划算一些。

再怎麼說也算是同門,身爲大師兄的長孫無忌同樣博得一個好名聲。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長孫無忌自然是知曉該如何選擇了,順帶的還讓這一位陛下滿意。

之前因爲蔗糖的關係,長孫無忌和這一位帝王關係可是有一些僵硬。

現在的話正好彌補一下,否則的話哪怕是長孫無忌都有一些睡不好了。

種種原因之下,如何選擇長孫無忌自然是很清楚。

而隨着長孫無忌開口了之後,魏徵等人就有一些沉默了。

“臣同樣認爲王玄策是一個不錯的人選。”

第二位站出來支持王玄策的則是杜如晦,他倒是不介意順水推舟一把。

反正這一位師弟能力已經足夠了,而且安南確實是不錯的練手之地。

隨着杜如晦的出聲,跟隨兩人出聲的人同樣不在少數。

“王玄策確實可用。”

“安玄公高徒試一試的話倒是可以。”

......

王玄策身份的不一樣同樣帶來了諸多的便利,比如說現在有許多人是真的推舉王玄策。

而龍椅之上的李世民面色之上總算是鬆緩了許多,內心不由對這一位妻兄產生了一點感激。

當然這一種感激也是一瞬間的,不夠已經足夠了。

隨着這一些人發聲之後,局勢同樣已經很明朗了,但不代表李世民就一定獲勝了。

畢竟長孫無忌只是舉薦王玄策而已,又沒有說舉薦安南什麼位置。

要知曉這一次安南所需要的人可是不少,王玄策能夠佔據最爲中心的位置還是一個問題。

正是這樣的原因,朝堂之中又是一番激烈的討論。

事實之上王玄策若說算是文臣的話,也不全算,至於武將一方的話,同樣也不能算。

這樣倒是給了李世民不少操控的空間,最終決定還是派王玄策一部分兵權。

哪怕是李世民也是有一些無奈,原本他想要推王玄策暫時掌控安南政務事情。

可以最後還是沒有通過,因爲在這一點就算是長孫無忌等人也有一些不支持。

因爲王玄策在這方面之上還沒有什麼表現,自然讓人有一些不放心。

最後李世民也只能安慰自己,這樣的結果也算是不錯。

至少保證安南不會亂起來就足夠了,他可是還等着安南的糧食。

但是這件事情目前也僅僅先討論一番,具體的話還需要不少時間安排。

畢竟安南距離長安還是有不少的距離,一來一回需要一兩個月的時間。

自然要先安排好人留在安南,不過王玄策註定短時間之內註定回不到長安了。

宮廷議論的事情沒有太多的隱瞞,僅僅是剛下朝議就傳遍了整個長安。

特別是這一次李世民更是造勢,讓不少人知曉了安南以及王玄策事情。

“沒有想到最後會這樣安排。”

“不知曉這一位王玄策能否像他師兄運道。”

“這件事情怕是沒有那麼容易複製。”

........

第一百六十三章 變化,好奇第八百五十五章 心累的李世民第一百二十一章 推手,數目第六百八十六章 李淵的自白第三百零三章 步履所及,皆爲王土第八百五十四章 十年前,素描傳神第八百九十七章 集思廣益,準備第九百零七章 半年,傳言第八百七十三章 一來就給予重任第二百七十五章 臉黑的李世民第八百六十六章 歸來,緊急第二百三十九章 佛系,傳聞第三百三十四章 找麻煩,月餅風靡第五百五十七章 往昔知己,選擇第六百五十章 利益,帝王決心第七百一十三章 緣由,懇求第二百一十三章 際遇,柳氏父子第三百零二章 無價之寶,天下第一百五十四章 價格上漲,風靡第二百二十八章 疑惑的舒安第一百五十一章 古怪,微服私訪第六百九十八章 驚愕,出事情第三百二十八章 請求,信念第三百二十四章 燈火通明,察覺第一百零九章 震驚,醒來第八十八章 野心,埋怨第七百三十二章 揪心,約見第三百七十九章 入宮,來自女兒的關心第八百八十一章 熟悉名字,定狀元第三百三十七章 風暴,試一試第八百九十三章 薛訥的書院生活第七百七十七章 長安迷人眼第七百四十二章 緣分,預測應驗第九百章 信心十足的帝王第五百四十二章 相遇,新的追求第八百八十五章 訴苦,接班換代第十九章 李世民的那些年第七百一十六章 面色不好的帝王第一百三十一章 震驚,僵硬第四百七十五章 意外的來客第九百二十一章 驚喜,商議第一百四十七章 不適合,轟動第六百七十五章 多事之秋,武氏兄弟第二百四十九章 激動,變故第六百六十五章 見安玄,李淵執念第一百三十七章 一夕暴富,畏懼第四百九十七章 小動作,利器初成第五百零三章 腦補,規則變化第六百三十一章 例常,下一年第八百一十八章 重回太原,吃味第八百零一章 帝王的嘆息第四百零七章 不一樣的舒安第九百三十七章 人去樓空,後悔第二百六十一章 送別,不如意第七百八十一章 調查,私宴第四百五十九章 猜不透,母女之情第八十一章 邊關,故事第三百四十三章 暗流,沒錢了第二百七十四章 到來的帝王第四百九十二章 嶄露頭角,順帶第五百八十章 遼東決策,關鍵第七百八十章 講一些道理第七百七十二章 初唐大家,歐陽詢第六十二章 箭驚,軍演第三百四十八章 再見,身份轉換第三百七十七章 認栽,心血來潮第一百一十六章 不捨,書院變化第五百一十三章 實事求是,主場第一百章 傳聞,驚奇第六百六十一章 趁火打劫,關注第六百三十三章 壓力,非常人第一百九十二章 願打願挨,不可能第二百零三章 不平,傳開第八百一十六章 偏袒的帝王第四百章 種植,醒來第三百零七章 利益之爭,決心第四百三十一章 震驚的蘇大山第四百七十四章 打算,守護大唐第二百五十三章 期待,主意第六百六十章 海航噩耗,失落第一百零四章 神算,無力第一百一十二章 故事,世族第五百五十九章 終結的話題,憤怒第二百七十四章 到來的帝王第九十四章 對比,傷害第二十二章 震驚,詩傳長安!第八百五十一章 共識,處置第六百八十七章 終了,回長安第七百一十四章 隱瞞,不平靜第四百一十二章 糾結,安排第五百一十三章 實事求是,主場第七百二十三章 遊歷,盛會第七章 李淵的好奇!第六百四十一章 春闈,頭籌第八百二十四章 隱瞞,洞察第八百六十三章 舒安的猜測第九十六章 驚聞,變化第七百三十三章 馬伕帝王,赴約第二十五章 好奇,禍從天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