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隆重登場

李世民含笑示意,旁邊自有寺人接過李承乾呈上的禮物,小心翼翼擺放在御案之上,卻步退後,衆人的目光自然注目觀望,猜測那是什麼禮物,不過從形態來看,應該是書法字畫之類的,可能是前朝名家之作,或許是王羲之的字帖。

衆人也不是憑空猜測,畢竟李世民熱衷收集王羲之字帖的事情,在朝中上下,也不是什麼秘聞,太子肯定也清楚,進獻這份禮物,也不是沒有可能,衆人猜測紛紛,目光齊聚臺上,等待李世民解惑。

“起來,有這份心意就行了,不用什麼禮物。”李世民微笑,隨手解開卷軸絲事,輕輕展開觀看之時,臉色頓時有些錯愕,片刻之後,好像有點驚喜交集,低頭觀賞半響,才欣然笑道:“乾兒,真是有心了。”

“父皇喜歡就好。”李承乾連忙說道,卻掩飾不住喜悅的心情。

“是什麼呀,令陛下愛不釋手。”

“肯定是王羲之的真跡。”

一些皇親國戚,仗着自己身份不同尋常,小聲的議論起來,不過卻也知道收斂,只是竊竊私語罷了,不敢大聲喧譁,李世民欣賞畫卷半響,也察覺衆人的好奇,示意旁邊宮女把畫卷懸拿起來,示予衆人觀賞。

“咦,好像是幅地圖。”前排權貴,距離較近,自然看得比較清楚,出乎意料,不是什麼字畫,自然驚呼起來,仔細打量,只見畫卷之上,以細線勾勒出很多山河城池的形態,應該是幅地圖無疑。

“不是普通的地圖,畫的好像是……”

“九州,沒錯是九州圖。”

說話的卻是幾個武將,眼尖目利,而且行軍作戰,哪有不看地形地圖之理,自然比文官更快些發現地圖畫的是什麼,聽到提醒,衆人恍然大悟,出於針對相逢的心理,幾個文官再三端詳,又有所得,相視而笑,一人開口說道:“錯了,不是九州圖。”

“確切的說,應該是九州四夷圖。”

衆人又看,果然發現,畫卷之上,除了九州之外,周圍還有許多零零星星的板塊,上面標出了高麗、突厥、吐番、石國、于闐等等,反正不管有沒有使節前來朝賀,只要在鴻臚寺備有名字的異族國家、部族,都在圖上標示出來。

其實,在韓瑞看來,這張地圖,嚴重失真,疆域大小,根本不成比例,不過現在的測量技術,自然有些落後,肯定不能要求過高,而且韓瑞也不想表現得太過妖孽,惹人懷疑,所以也就將就認同了。

幾個白髮蒼蒼的老頭,對於歌功頌德,好像是蠻有經驗的,待幾個宮女拿着地圖轉了圈,返回李世民御案旁邊之時,立時站了起來,高呼陛下英明,天下歸心,四夷臣服,衆人反應過來,連忙附和,也算是掀起了場小高潮。

熱鬧了片刻,在李世民的安撫下,衆人才慢慢平息下來,不過對李世民歌功頌德之後,自然不會忘記讚揚太子李承乾幾句,什麼賢達,聰穎,寓意深長之類,一通誇讚,反正也不用多費脣舌,何樂而不爲。

隱約也聽到幾句讚譽,李承乾心情自然格外的舒暢,但是也不至於得意忘形,愉悅的返回席位,卻聽到長孫皇后讚許說道:“乾兒,禮物的確是別出心裁,不僅你父皇喜歡,尤其節儉,我也很是欣慰。”

太子妃蘇綾似在埋怨說道:“大家,爲了繪製這份地圖,太子已經廢寢忘食好些日子了,任我怎樣規勸,都沒有用。”

長孫皇后溫柔笑了,輕斥道:“乾兒,你這樣可不成,冷落了綾兒,皇孫從何而來。”

一陣鬨然聲中,蘇綾羞澀垂頭,李承乾尷尬請罪,其樂融融,歡慶時刻,不管誰有什麼心思,都不會表現出來的。

李世民皇子不少,太子李承乾爲長,楚王李寬早逝,三子李恪,四子李泰,五子李祐,六子李愔、七子李惲、八子李貞,九子李治……

其中,最爲得寵的,自然是長孫皇后生下的三個皇子,而且根據禮法,嫡子的地位,自然比庶子高,所以李承乾之後,出來獻禮的,不是李恪,而是李泰,不過十五六歲的年紀,體形已經有朝長孫無忌方向發展的趨勢。

然而,古代,從來不以肥胖爲恥,所以李泰沒有什麼自卑的情緒,掛着春風般的笑容,趨步上前,獻出了自己的禮物,一首祝壽賦,文章通篇華麗,詞藻優美,可見是下足了功夫,自然引得在場文臣讚賞點頭,也得到李世民的誇獎。

謙虛低頭道謝,李泰目光有些黯淡,擡頭之時,又充滿洋溢的笑容,優雅退下,然後,就是白皙粉嫩,乳臭未乾,一臉稚氣的李治登場了,有模有樣的走到御案之前,眨着清亮可愛的眼睛,半響卻是沒有動靜。

李世民含笑提醒道:“雉奴,是不是有禮物要送給父皇?”

“對哦。”李治迷糊點頭,似懂非懂道:“今日是父皇壽辰,母后讓雉奴上來……上來做些什麼?”

居然回頭詢問,聲音清脆,傳遍周邊,引得輕輕鬨然,李治有些茫然,不知道大家在笑些什麼,李世民放聲大笑,招李治過來,抱放在膝蓋,御案旁邊,擱着一方造型精美的酒具,已經倒上醇香的宮廷玉釀,李世民隨手拿來,輕笑說道:“是上來陪父皇飲酒麼。”

“好像是吧。”李治不敢肯定,卻伸出白嫩的手掌,接過酒具,小抿了口,燦然笑道:“父皇,甜的,你也喝。”

“雉奴真乖。”李世民笑道,拿起酒具,昂首飲盡,父慈子孝的模樣,卻是沒有引起什麼波瀾,主要是李治年紀太小了,根本沒有重視的必要。

適時,長孫皇后無奈微笑,溫柔喚道:“雉奴,回來。”

李治應聲,快步奔了過去,李世民含笑,突然站了起來,拿起了已經斟滿美酒的酒爵,朗聲說道:“諸位卿家,今日壽辰,朕與諸君共慶……”

全場肅然起立,舉杯陪飲,霎時鐘鼓齊鳴,號角吹奏,宮廷禮樂響起,預示着宴會正式開始,至於還有皇子沒有獻禮的問題,就不在衆人考慮的範圍之內了。

一聲傳膳,左右前後,四面八方,數千宮婢,手捧託案,魚貫而入,井然有序的在席間穿梭越過,小心翼翼放下託案,彷彿經過千百次演練一樣,每個動作,每個步驟,都是那麼的一絲不苟,沒有出現絲毫的失誤。

百息之後,宮蛾卻步退下,衆人案上,整齊擺放着熱氣騰騰的膳食,第一次參加宮廷宴會的外國使節,包括朝廷權貴官員,心中自然由衷的感嘆,一些人甚至瞠目結舌,呆若木雞,差點就在君前失儀。

幸好,隨着宮廷禮樂的聲音,數百個身穿絲綢宮裝,相貌皎好的女子,躍步而來,翩翩起舞,姿態曼妙,精彩紛呈,讓人看得眼花繚亂,目不轉睛。

當然,對於經常參加宮廷宴會的高官權貴來說,這個節目,根本不具備任何吸引力,輕描淡寫瞄了兩眼,就不再理會了,只顧與同僚好友觥籌交錯,小聲交淡,最多在結束之時,習慣性的喝彩叫好。

不過,宴會的氣氛很是高漲,無論是李世民,還是勳爵權貴,每個人的臉上,都充滿歡樂祥和的笑容,與往常差不多,藉着酒興,幾個弘文館學士吟風詠月,揮毫潑墨,一些粗鄙武夫,不知禮節,興致來了,拔刀擊柱,以示勇武,引得御史彈劾,臣子誠惶誠恐,不過天子仁厚,細語安撫,不予怪罪。

韓瑞冷眼旁觀,看着給唬得一愣一愣的外國使節,心裡暗笑,這些,也不算是安排好的,但韓瑞卻是察覺出來,君臣之間,很有默契,特別是見到諸如長孫無忌幾人,嘴角懸掛的一抹會心笑容,更加的肯定了。

夜了,殘月懸掛,清冷朦朧,月光如水,純潔透明,不染絲毫雜色,一朵雲霧飄來,遮住彎彎月亮,萬點繁星如同撒在天幕上的顆顆夜明珠,閃爍着燦燦銀輝,與宮殿之中的數千支燈燭爭輝交映,良辰美景,天上人間。

宴會慢慢接近尾聲,衆人都有幾分醉意,然而卻有七分清醒,畢竟身在宮廷之中,肯定沒有哪個權貴敢放開暢飲,酒醉酣睡也就罷了,若是不小心做犯禁的事情,恐怕人頭落地,以後都不用醒了。

咚、咚、咚、咚……

突然,一陣震天動地的鼓聲傳來,號角嘹亮,讓人彷彿覺得自己身在軍營之中,聽到氣勢雄渾的大鼓響聲,不僅那些外國使節驚愕莫名,就是初次參宴的官員也動容不已,若非見到天子與大臣紋絲不動,恐怕要驚慌失措起來。

鼓聲漸歇,一段婉轉而動聽的音調飄揚而來,高昂而且極具感染力,伴隨着陣陣駿馬長嘶之聲,兩隊軍馬,緩慢登場,戰旗飄飛,兵戈揮舞,殺氣騰騰,兩軍對壘,空氣之中凝聚着緊張的氣息。

“聖德期昌運,雍熙萬宇清,乾坤資化育,海嶽共休明,闢土忻耕稼,銷戈遂偃兵,殊方歌帝澤,執贄賀昇平。”剎時,有人以蒼勁雄渾的聲音,高歌起來,一聽開頭,李世民與幾個大臣就皺起了眉頭,不對呀,不是這首詩。

第183章 端倪第392章 解脫了第195章 我相信你第450章 枉費心機第360章 指導第450章 枉費心機第234章 迎親了第481章 慶功第63章 回來了第382章 安營紮寨第88章 暗示第19章 緣由第197章 試探誰?第51章 什麼關係第324章 求情第61章 同室操戈第419章 說動第219章 美人第343章 誰傢俬園第91章 約請第183章 端倪第111章 帝后第349章 野味第8章 敲詐勒索第365章 我的功勞第328章 忍不住第443章 如何是好第143章 嘉獎第319章 壞了第327章 回家了第274章 太巧了第129章 名動京城(二)第117章 敵襲?第168章 朝臣傾軋第42章 一張請柬第250章 約請第529章 遊湖遇故第502章 地獄天堂第139章 照拂第351章 徵調你,如何?第374章 三把火第111章 帝后第332章 聞風而動第469章 李世民的煩憂第160章 安家了第513章 雲淡風輕第401章 隨她心意第368章 妙不可言第218章 核心第153章 吃軟飯的設想第75章 貴客?第529章 遊湖遇故第350章 慘絕人寰第321章 錯綜複雜第131章 再遇第534章 謙虛第229章 你去吧 燭第530章 瑣碎第452章 配合第362章 鳥賊第378章 大任第418章 凡心第250章 約請第408章 滿腹狐疑第293章 嫁衣裳第459章 鬧騰第373章 陽謀第71章 指教第512章 姑且信之第195章 我相信你第474章 大抱負第413章 博學之士第6章 行舟第483章 李靖謀反第499章 平常第32章 一雙璧人第289章 直白第211章 求人的態度第205章 序第307章 終成眷屬?第315章 算計第390章 胡鬧第121章 茫然第385章 挖坑第91章 約請第384章 親臨巡視第417章 瀟灑美少年第37章 預謀第289章 直白第338章 滿意第382章 安營紮寨第229章 你去吧 燭第295章 要走了第244章 科舉人情第210章 皇家第381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469章 李世民的煩憂第448章 指責第495章 追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