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出征

“郎君,軍隊來了。”僕役提醒。

韓瑞起身,眺望,卻見遠處,長安城官道的方向,突然捲起了漫天的煙塵,如煙似霧,好似雷鳴般的聲音滾滾而來,十分急促,須臾之後,衆人覺得大地都在微微的顫動!

煙塵由遠及近,雷鳴般的聲音也化成了馬蹄之聲,率先映入衆人眼簾的,卻是成羣結隊的騎兵,到了目的地,似乎有意識的控制速度,抽繮勒馬,緩緩而來,煙塵逐漸散去,駿壯的戰馬,披甲執戟的軍衛,凌厲的眼神,給人帶來一種強烈的視覺衝擊。

“飛騎衛,百騎……”人羣之中,見識廣聞的人,立即驚呼起來。

貞觀初年,李世民取民間的壯健青年充兵,號爲飛騎,再在其中選擇善騎射者爲百騎,也算是中央禁衛軍中的精銳,自然不容小覷,訓練有素,駕馭着胯下的戰馬,邁着幾乎整齊劃一的步伐到來。

在數千飛騎的拱衛下,卻是一輛金碧輝煌,車飾華貴之極的輦車,龍銜寶蓋、鳳吐流蘇,文漪落霞,舒捲絢爛,乍看之下,衆人就可以斷定,這是天子駕輦,頓時呼聲更甚,自發的叫喚起來。

“陛下…英武…萬壽…安康……”

即位九年,將諾大的帝國,治理得井然有序,頗有盛世的跡象,文治武功,遠遠越於許多帝王,李世民的聲望,自然曰益增長,得到百姓的敬重。

聽到呼聲,車輦慢慢的停了下來,赤黃顏色,繡着龍鳳圖紋的繡簾輕輕捲起,身材魁梧,穿着華麗袞冕的李世民現身,左手按劍,右手負在身後,清風吹拂,衣袂飄飛,其中的威嚴氣度,令人心折。

“陛下……”圍觀百姓愣了下,瞬間暴發出更大的聲潮,振臂高呼,猶如山呼海嘯似的,激動得連臉孔都紅了,爭先恐後的,就要擠身上前。

然而,皇帝車輦左右的禁衛也不是吃素的,似乎已經預見到,有這樣的事情發生,駕輕就熟的列步上前,橫兵攔阻。

見到百姓的反應,李世民心裡難免有幾分欣喜,嘴角綻出了笑容,輕輕示意,御者揮動金鞭,清脆的瓔珞聲音響起,八匹神駿的寶馬揚蹄,輕快朝點將臺行去。

“昔在炎運終,中華亂無象……幽明同葉贊,鼎祚齊天壤。”皇帝車駕才過,百姓的興奮未消,遠處又傳來響徹雲霄的聲音,這是宮中武樂,名爲凱安,數萬人同聲和唱,儘管比不上專業歌手演繹,但是大氣,高昂,豪情滿懷,引人共鳴。

伴隨着陣陣鼓樂,鐵甲兵戈撞擊,整齊而沉重步伐聲,也相繼傳來,遠處出現一隊人馬,爲首的是行軍大總管李靖,儘管已經年過六旬,但是臉上並沒有留下太多的歲月痕跡,依然是那麼俊逸瀟灑,雖然爲人低調,但是在民間的風評很高,自然引得百姓歡呼雀躍。

“大將軍李靖。”

“兵部尚書侯君集。”

“任城王李道宗。”

“右衛將軍李道彥。”

隨着一陣陣的歡呼和驚歎之聲,領兵出戰的幾個將軍,帶着各自的部曲,緩緩的來到點將臺下,突然之間,動作整齊,行禮高喝道:“參見陛下。”

一聲高喝,聲傳百里,在山巒之中隱約迴盪,一股雄渾的氣息噴涌而出,連在遠處圍觀的百姓,也受到影響,吵吵鬧鬧的聲音,慢慢停息。

“免禮。”點將臺上,李世民高聲迴應,聲音洪亮,清晰的傳入衆人的耳中,線條硬朗的臉孔,充滿嚴肅,靜靜而立,逐一掃視着臺下的將士們。

“諾。”

臺下,一衆軍衛應聲,挺身矗立,安靜的等待着誓師大會的開始。

氣氛肅然,全場靜默,只餘下軍馬嘶鳴,風吹戰旗獵獵作響,在陽光的照射下,軍衛們的刀戟閃亮,閃爍着耀眼的光芒,整齊、莊重、肅穆,在這種氛圍下,任何人都只會覺得激情盪漾,豪氣沖天。

圍觀的百姓,眼中閃爍着興奮的光芒,有這樣的軍衛捍衛國家,何愁匈奴不滅。

這個時候,在衆人沒有注意的角落,朝廷的文官冒出來了,袍服盡是紫弼之色,揮着着胥吏之流,準備好祭祀三牲,這也是古老的傳統,也不知道源於什麼時候,反正行兵打仗,特別是時間不急,而且隆重的場合,總是要祭祀禱告,祈求神明之助。

有沒有效果,不在衆人的考慮的範圍之內,反正傳承千年的習俗,大家已經習以爲常,想到改變,那是很難的事情,況且,這樣做,多少讓士兵心裡感到安慰,也不算是無用功。

這樣折騰了半個時辰,幾個道士模樣的神棍,燒了龜殼,得出大吉大勝的預兆,李世民當即大喜,再次出現在點將臺上,右手按劍,抽出半截,雪白耀眼的光芒,透出銳利鋒芒,醞釀了半個時辰的氣勢,讓場中衆人的精神隨之振奮。

“朕嗣纂鴻業,思恢至道,端拱垂裳,於茲九載……徼外君長,海表猷渠,無遠不庭,無思不服。”李世民傲視說道,就是有這樣的底氣,天可汗的名頭,不是自己自封的,而是草原部族,心甘情願的拜服尊加。

即使有點拍馬屁的嫌疑,但是古往今來,能夠讓草原部族,這樣屈尊奉承的皇帝,應該沒有幾個,所以,李世民足以自傲,聲音也愈加的凌厲:“而吐谷渾蕞爾小蕃,負固河右,地不遠千里,衆不盈一萬,不量其力,不恤其人,肆情拒命,抗衡上國。”

衆人深以爲然,自從秦定天下,有皇帝之始,漢承其制,華夏的版圖不斷的擴大,期間雖然有五胡之亂,但是隋朝復歸統一,直到現在貞觀年代,大破突厥,憋屈了兩百年的中原,終於可以揚眉吐氣,高傲的宣稱,浩浩天下,唯我華夏。

其他,東南西北,什麼蠻夷戎狄之類,不過是癬芥,吃飽了撐的,夜郎自大,居然敢捋中原虎鬚,若是不還以顏色,真當現在的大唐,還是百多年前,任人欺凌屠宰的晉朝呀。

“朕每遣行人,入蕃曉諭,並引其使者,臨軒戒勖,示以善道,勸以和親,欲使境上無虞,各安其業。訓導積年,兇頑未改,剽掠邊鄙,略無寧息。”李世民很生氣,覺得自己已經非常厚道了,派使節安撫,又同意和親,蠻夷番邦就是蠻夷番邦,不領情也就罷了,居然還變本加厲,不把自己放在眼裡。

李世民胸中怒火高熾,抽劍直指長空,喝聲道:“拘我使人,內外百僚。華夷兆庶,同心憤怨,鹹願誅討。宜乘吊伐之機,以展鷹鸇之志,長驅剋期,窮其巢穴。罪止吐谷渾可汗昏耄之主……”

適時,點將臺下,幾十個彪形大漢一字排開,赤膊上陣,手拿雙棍,對着身前牛皮大鼓,使勁敲打起來,轟轟隆隆,震顫全場。

“長驅剋期,窮其巢穴。”

“誅伏允,擒尊王……”

同時,數萬軍衛,舉兵揮舞,高聲大吼,氣勢雄渾,令旁觀百姓,熱血沸騰,激動不已,興奮異常,忍不住振臂呼應,一時之間,校場氣氛,達到了最高潮。

臉上掠過一抹紅潮,李世民揚聲道:“李靖。”

“臣在。”李靖躍身下馬,疾步上前,身穿鎧甲,又在軍中,慣例不用參拜。

“……爲西海道行軍大總管,節制諸軍,征討吐谷渾。”

“諾。”李靖抱拳,跪受虎符,卻步退下。隨之,李世民依次任命了侯君集、李道宗、李道彥爲各道行軍總管,聽從李靖的指揮,還有兩人,本部兵馬就在邊庭,李靖到達之後,以虎符調節就是了,不用多此一舉前來參加誓師大會。

看着足智多謀、威名震撼邊庭的李靖,以及臺下諸多將領,威武雄壯的軍衛,李世民心中滿意,寶劍歸鞘,側身拿了碗醇烈的美酒,雙手高捧,高聲道:“朕在此地,以薄酒爲諸軍將士壯行,期盼凱旋歸來……”

“……凱旋歸來”這是圍觀百姓的聲音,一個,兩個,逐漸的,衆人開始響應,高呼聲幾乎撕裂了天空。

砰,瓷碗落地,清脆破裂,手背掠過嘴角,李靖躍身上馬,隴馬轉身,抽劍直指前方,低沉喝道:“全軍……出征。”

“諾。”

衆軍齊喝,其中,自然有中層將官調節,井然有序的列陣,騎兵開路,步兵跟隨,頃刻之間,去了大半,李靖見狀,長劍入鞘,縱馬轉身,面對李世民抱拳拱手,一言不語,再次調馬轉身,揚鞭而去。

片刻之後,最後的軍隊,也慢慢走遠,與陽光同行,光輝映在他們的身影,顯得那麼的雄渾高大,但是在韓瑞的眼中,卻是多了幾分瑟然,惆悵。

李世民靜靜站在點將臺上,直到的軍隊,變成了黑點,消失在眼前,過了良久,在大臣的勸諫下,才依依不捨的擺駕回宮,皇帝的車駕離開,圍觀的百姓,也慢慢的散去,短短的時間內,寬敞的校場,又變得空蕩蕩的。

耳中依稀,能夠聽到鼓樂軍威在這裡迴盪,可惜,實際上,除了滿地塵埃,印着凌亂的腳印,其餘,不過是風吹枝葉,嘩啦啦作響,彷彿蕭瑟悲鳴罷了。

韓瑞左右徘徊,心裡有些發酸,輕輕長嘆:“回去吧。”

()

第487章 兵事對論第396章 警示第10章 金縷衣第272章 爆竹聲碎第408章 滿腹狐疑第196章 東海釣鰲第329章 緣由第412章 好事成雙第302章 鄉趣第133章 擇妃第213章 運籌帷幄第217章 不速之客第501章 追蹤第169章 問計第344章 矇蔽?第465章 獻殷勤第534章 謙虛第201章 再遇第331章 最大的收穫第318章 暴風雨的前夕第201章 再遇第386章 又是他第162章 南北之爭第256章 終南行第422章 低調第271章 憧憬第35章 人間美味第193章 無形的溝壑第23章 猜疑第169章 問計第337章 悔不當初第11章 七伯第415章 不怪你第40章 半醉撲懷第149章 講學第505章 有捉錯,不放過第122章 豎子,好膽第117章 敵襲?第365章 我的功勞第38章 送別第446章 湖中獨釣第530章 瑣碎第111章 帝后第344章 矇蔽?第329章 緣由第62章 結論第537章 大結局第176章 玄乎第122章 豎子,好膽第65章 辦不到第214章 頌詩第160章 安家了第451章 武士彠的態度第129章 名動京城(二)第256章 終南行第100章 卷尾第239章 好人第10章 金縷衣第231章 牽累了第392章 解脫了第147章 商量點事情第268章 官場大忌第488章 庸人自擾第487章 兵事對論第124章 見識淺薄第299章 書冊第532章 永欣寺中第219章 美人第439章 舊識?第199章 捻酸吃醋第414章 爲難的問題第360章 指導第455章 臨行前第271章 憧憬第521章 得來不費功夫第3章 錢氏夫婦第528章 因果第390章 胡鬧第95章 相見第165章 厚此薄彼第394章 一波未平一波起第326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497章 儲相第125章 給個機會第232章 早點休息第452章 配合第278章 嚇唬第373章 陽謀第465章 獻殷勤第411章 孺人第208章 熱鬧第346章 長安見聞第483章 李靖謀反第196章 東海釣鰲第196章 東海釣鰲第226章 賜與求第174章 看不透第142章 國色天香第283章 會意?第299章 書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