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送禮也要有藝術細胞

既然胡楚元暫時沒有娶妻生子的想法,梅啓照也不好再說,只能讓胡楚元離開。

過了好久,他還是未能回過神來。

他想,冥冥之中彷彿有種定數,左宗棠五十歲的時候遇到了胡雪巖,從此,左宗棠平步青雲,無事不順,他今年也是五十歲,遇到了胡楚元。

最巧合的是左宗棠在那時候是浙江巡撫,而他也是。

這種巧合給梅啓照一個很奇特的鼓勵,讓頹然無力了很久的他也看到了希望的光線。

他抖擻精神,讓人準備前往寧波的行程。

另一邊,胡楚元回到了家中就讓王寶田在家中找幾個真正能拿得出手的好東西,被梅啓照那麼一“嚇”,他都忘了問一問梅啓照,不知道何總督和萬尚書最偏愛什麼樣的好東西。

他就去問顏士璋。

聽胡楚元將大概的經過說了說,顏士璋不免有些譏笑,道:“堂堂一個巡撫居然連幾萬兩的東西都拿不出來,擱在咱們大清朝,他算是白做了三年巡撫。與其說他清廉,不說他太想往上攀爬,結果適得其反,他要知道,咱們大清朝是養不了清官的。沒有錢打理京師的官員,活該他會被派到這麼個位置上。”

胡楚元道:“沒有關係,我倒是很贊成他這麼清廉,左宗棠不就很清廉,照樣做到了中堂。”

顏士璋道:“中堂大人是生得逢時,又有陶澍和林則徐推波助瀾,此外,你可以說他廉,但不能說他清。中堂大人要是濁起來,你是摸不到底的,不要掉以輕心!”

胡楚元默默點頭,又問道:“那你說說,到底要給萬尚書和何總督送什麼樣的禮物?”

顏士璋嘆道:“萬青藜是當世的書法大家,尤好董其昌的作品。他是四朝元老,吏部尚書,更是兩朝帝師,多的話我不敢說,只要有一件董其昌的作品送過去,梅啓照就算被摘了浙江巡撫的位置,也能補個窮省的巡撫,還有繼續奮鬥的機會。”

頓了頓,他又道:“何璟嘛……他祖籍香山,近年有意遷居,只是家中族人衆多,要買田地家宅,耗費巨大。你不妨在杭州府替他買一棟大宅和幾千畝田地,暗中低價賣給他,花費幾十萬兩也不要嫌貴。只要他暗中一撥,幾十萬兩的利潤,你隨手可得。”

胡楚元笑道:“好辦,我家在杭州府西湖東北有一棟園林,那是我爹乘湘軍攻入杭州時,從一個太平軍高官手中低價購買的,花費不過千兩,現在想要脫手的話,最低也得十萬。在杭州府,這樣的屋產地價已經登天了……當然,我家這個胡家大院例外。”

顏士璋道:“那就可以啦,何璟這個人是出了名的會混事,只要他收了錢,事情就肯定給你辦到位了。也不怕他不收,他這些年在京師打理的數額不小,就等着在閩浙多撈幾筆橫財呢。”

胡楚元笑了笑,將王寶田又找了過來,問他家中有沒有董其昌的書法作品。

王寶田想了想,道:“有一本《金沙帖》,那是老爺從東洋高價回購的,當時可花了六萬洋圓。”

顏士璋微微一喜,又笑道:“那你先拿過來給我看看真假!”

王寶田不滿了,道:“高價回購的國寶怎麼會是假作?當時跟着老爺一起去東洋國的還有沈四爺和杭州城東幾名賞寶大師,個個都說是真品佳作呢!”

沈四爺就是胡家排號第四的大掌櫃沈富榮,負責經營當鋪,早年在杭州開設富寶齋古董店,在杭州古玩界很有名望,後來遭人訛詐而破產,受胡雪巖的接濟和邀請而成了胡家當鋪的掌櫃。

胡家購買古董,歷來都是由沈富榮負責,當鋪生意更是他獨力主持。

王寶田可是很不服氣的,自打顏士璋這個窮書生進了大院做幕僚,他就沒有服氣過。

這次可算是給他找着機會了,就匆匆返回胡雪巖的書房,將那幅從曰本回購的字畫拿出來,展開給顏士璋過目。

顏士璋本身就是少有的丹青高手,對於這樣的墨寶,一看就知道是珍品,神色喜笑,可他仔細看了幾刻,笑容又隨之漸減。

過了整整一盞茶的時間,他才和胡楚元道:“可惜了,六萬洋圓買了一幅代筆之作。這可能是趙文度的代筆作品,也可能是沈士充的,算是董其昌代筆之作中的精品,湊活着也能送,只是要和老尚書說清楚。”

“不可能吧?”

胡楚元心裡涼了一截,問道:“怎麼會是假的,難道曰本人故意矇騙我們?”

顏士璋搖了搖頭,道:“東洋人也就這水平,是他們先被我們的古董商矇騙了,他們則當成真品高價賣給我們。東家有所不知,董其昌的字畫成名很早,很年輕的時候就被世人贊爲天下第一,索求字畫的人非常多,他自己應付不了,就經常請水平同樣很高的朋友代筆。別說是老東家和古董商,就算是我們這些精研書法的人也容易判斷錯。我之所以說他是代筆之作,關鍵就是董其昌的落款和整個行文的風格有些許的不統一,或者也可能是真品。”

胡楚元問道:“那誰能判斷出到底是代筆之作,還是真品真作?”

顏士璋道:“唯有兩個人,一個是毛昶熙,另一個就是萬青藜老尚書,他們都是摹仿董其昌書法的大家,研究最深。這樣吧,這幅字就由我親自去送給老尚書,對老尚書來說,這幅《金沙帖》即便是代筆之作,那也是精品中的精品,甚至有可能算是趙文度的巔峰之作。由我去送,只要我將話說的恰到好處,一樣能保住梅啓照的巡撫之職……。”

停頓片刻,似乎是有所遐思,他又嘆道:“我在京師曾拜老尚書爲師修習書法,前幾年偶爾還有書信往來,正好去探望他。”

胡楚元想了想,確信這是一條捷徑,就吩咐王寶田去取十萬兩的銀票,和顏士璋道:“既然顏先生要去京城,不妨在京師替我買一件更好的珍品送過去。梅啓照的事情歸梅啓照,我以後恐怕也有很多事情要老尚書多多關照!”

顏士璋很驚訝,他是不會貪污這些銀子,可他不明白鬍楚元憑什麼就能斷定這一點呢?

這個……!

胡楚元不是斷定他不會貪污,而是沒有把十萬兩銀子當回事,只要事情能辦成,讓顏士璋從中私扣幾萬兩也無所謂。

略加思索,顏士璋道:“多謝東家信賴,我必定將這件事情辦的很漂亮。在京師,董其昌的書法作品即便是真品中的精品,價格也不過三萬兩,這已經算是古人書畫中的天價了。”

清朝,絕大多數的老百姓幸苦一輩子也苦不到一千兩銀子。

江浙蘇杭因爲有上等的茶田和絲田,本地水田也是兩季收糧,一季春麥一季夏稻,情況還好一些。

如果江浙絲農相當於月收入2000RMB的正常家庭,其他地區的農戶則只當相當於月收入不足600RMB的低保家庭,而這樣的低保人口約佔整個晚清社會的80%,也就是3.2億人左右。

雖然說明清兩代的書法風格都是屬於董其昌的時代,但他的每一幅真跡能在晚清這個階段炒到幾萬兩,價格還是過高,不是一般人能買得起和送得起的。

第六十二章 徐潤是個人精第二百三十一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九十七章 華蘅芳和太古洋行第十二章 丁戊奇荒第一百四十九章 又做官了第二百三十一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一百四十三章 井上先生和漢奸盧第一百五十一章 騰衝號爆炸案第二百四十章 日本宣戰了第二十四章 滅曹計(下)第一百五十章 法國人終於來了第一百五十二章 騰衝案之後第三十一章 潘麗美小姐第一百三十二章 美國,終究是JP摩根的第一百二十九章 排華案風波(三)第二百六十一章 有關係就是好第九十五章 鄧世昌和葉富第二百七十三章 人人有錢第二十四章 滅曹計(下)第七十六章 万旗洋行第二百九十七章 當二戰即將成爲現實第一百二十七章 排華案風波(一)第一百五十一章 騰衝號爆炸案第一百七十二章 看破天下羣英第二百九十二章 家國天下第一百四十四章 花旗銀行的作用第九十二章 若無此能,焉可高居此位?第一百三十九章 總信房和總帳房第一百八十七章 在威海第四十七章 上海灘不是他的世界第一百一十九章 商者詭道也第二百二十八章 胡緘元的教訓第二百零八章 無功不受祿第二百七十一章 白銀戰爭第一百八十二章 朝鮮這個小國很重要第二百六十八章 國家的利益,我的利益第一百三十六章 提親和日本人第二百八十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三百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一)第一百四十六章 卸磨殺驢是場夢第八十六章 官不與民爭富第一百三十三章 天津,暗殺胡楚元第六十三章 顧家的古董第一百七十九章 日法俄的舉措第一百二十四章 一百萬兩銀子的賄賂第五十二章 陸三元第二百三十八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第一百五章 尼德蘭的血債第二十六章 日本人來了第六十二章 徐潤是個人精第二百八十八章 中華民主聯邦共和國的新時代第一百七十二章 看破天下羣英第一百七十二章 看破天下羣英第一百九十八章 丹東大戰(一)第七章 下棋和棋子第一百一章 南洋商行第一百九十五章 慈禧復出的陰影第九十一章 福州船政衙門的私款第一百六十八章 在日本的情報工作第二百三十三章 穩定國內一切第二百四十三章 中國重工業之崛起第一百二十三章 去北京第二百七十四章 阜康雄霸天下第一章 胡雪巖死了第一百一十一章 七億兩白銀第二章 左宗棠來了第一百九十九章 丹東大戰(二)陰險的劉銘傳第一百九十一章 新軍第十七章 實務派的起源第二百三十八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登乾的恐嚇第二百五十七章 東北大撤退和兄弟聚會第三十九章 東京拍賣會第二十九章 旅居長崎的潘先生第一百三十九章 總信房和總帳房第八十九章 再回杭州第二十六章 日本人來了第二百一十二章 1896兵變第一百六十二章 全面的勝利第二十八章 赴日第一百章 踏上前往歐洲採購戰艦的道路第一百三章 新民黨太招搖第五十八章 徐老闆又來了第一百六十七章 新四大總掌櫃第五章 蛋疼的晚清政客和商人第二百九十七章 當二戰即將成爲現實第二百五十五章 戰爭與發展第一百二十五章 和滿清賭一局第一百二十五章 和滿清賭一局第一百六十八章 在日本的情報工作第二百七十章 英國人的協調第一百八章 劉步蟾的決定第五章 蛋疼的晚清政客和商人第二百七十四章 阜康雄霸天下第二百五十七章 東北大撤退和兄弟聚會第六十二章 徐潤是個人精第二百八十三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第五十五章 鹽案風波第四十七章 上海灘不是他的世界第四十七章 上海灘不是他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