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去北京

胡楚元花錢攻堅,別人跟在後面享福。

這樣的事情,胡楚元可不想連續辦幾次,他這一次早就盤算好了,就要讓其他幾家官股商行難以抄襲,想抄也抄不起來,抄起來也晚了一大截。

沒過多久,幾位大掌櫃就匆匆忙忙的乘坐馬車趕來,具體要辦什麼事,大家早就商量了好多次,現在只是正式卯足最後一口勁。

輪流看了左宗棠的電報,大家都很開心,匆匆來,匆匆走,隨後就迅速回去吩咐其他的掌櫃加緊辦事,還有什麼事情沒有做的,速度做完。

等了兩天,上海道臺楊昌浚就來找胡楚元,將具體的情況和胡楚元說了一番。

事情大體是這樣的,首先是楊昌浚在去年初上奏朝廷,藉口洋圓在上海和江浙一帶氾濫成災,洋人坐收重利,百姓受蠱惑,喜用洋圓,不要官銀,想要籌辦上海銀局,鑄造銀元。

胡楚元隨後發力,重金疏通戶部滿尚書景廉和戶部漢尚書董恂,兩人建議朝廷批准,並在上海試辦上海銀局,設督辦一人,由上海道臺直管。

董恂隨後就繼續出力,說也可以鑄造銅元,一銅元兌三枚銅錢,或可依照情勢,直接兌銀元,又說其中利大,可使戶部增收稅款。

恭親王、肅親王這幫軍機大臣都早已被打點過,逐一稱好,兩宮太后就同意了。

事情到了這裡纔是一個開始,鑄銀元和銅元的權利都還在上海銀局手中,和胡楚元沒有關係啊。

很快,左宗棠親自上折密發軍機處和恭親王,商議印發紙鈔從中取利,用於償還軍債,吸取同治年間的教訓,此次不再由朝廷直接印鈔,而是由商人錢莊自辦紙鈔,全權負責兌現,上海銀局只收稅釐。

具體怎麼經營呢,辦法也簡單,商人從銀局購置銀元銅元做儲備金,按照儲備金的數量發鈔三倍,或是兩倍,但凡超過儲備金的部分都要增收印鈔稅,抽稅十二分之一。

既然是密摺,那就只能密談,肅親王深得慈禧信任,又拿了胡楚元二十萬兩銀子,他去找慈禧商談,說這個好啊,非常好啊,稅款豐厚啊,商人若是辦砸了,那也和朝廷無關。

朝廷只負責收稅,其他事情不管。

這樣大的事情肯定需要經過庭議,七嘴八舌的,各部尚書都得發表一下意見,御史們也得表現一下自己的獨特思維和忠國忠君的職權本份。

只要開始公開談論,那就得花費很多時間和周章,幸好滿人的那幾位實權人物都同意了,左宗棠和劉坤一、萬青藜、董恂等人也是非常贊成……不贊成不行啊,錢收到手軟。

楊昌浚說,估計最近就要公開庭議了,別的不怕,就怕那些愛說閒話,手裡又沒有實權撈好處的御史們,看着別人撈足銀子眼紅。

左宗棠的意思是讓胡楚元親自赴京師坐鎮,提前將御史言官們也都打發了。

如果一切順利,最終就會按恭親王和肅親王的意思理辦——先在上海試辦大清銀圓和銅圓,其他地方都等一兩年再說,上海那裡也先由中信錢莊專營五年紙鈔,以後再讓其他錢莊進入。

既然是這樣,胡楚元就不多耽擱了,立刻讓人準備行程,即曰前往京師坐鎮。

如果時間來得及,他還想去一趟山西和喬致庸會個面。

此時的晉商還是很有實力的,如果能和他們談妥,在北方也佔一筆紙鈔買賣,那就一筆不小的收益。

光緒七年,正月二十四曰,胡楚元就匆匆啓程,乘船前往京師。

伍淑珍要回美國籌辦自己的捷達洋行,就不跟他一起去了,爲了保密,胡楚元也只帶了陳善元、顏士璋兩人,鄭錫泰等人則留在上海迅速加辦各種事情,越快越好。

到了天津後,胡楚元還得乘坐馬車前往京師,習慣了在南方暢通無阻的乘坐水路巨輪後,在北方的旅行簡直是一場折磨。

在馬車裡搖搖晃晃了四天,胡楚元才總算是抵達了京師。

1881年是一個寒年,此時的燕京城還在下大雪,馬車軲轆咯吱咯吱的在雪地上壓過去,留下兩道很深的痕跡,灰灰的,泛着冰雪的銀光。

進了燕京城後,馬車晃晃悠悠的駛過街道,進入琉璃廠附近的廠甸衚衕。

不惜成本的重金砸下來,榮寶齋如今已是京師裡的頭號古玩店,鋪子最大,又在廠甸衚衕裡買了一處大宅子,原先是一位貝勒的府邸四合院。

這一帶住着不少京師官員,很多剛考了進士的翰林院編修們都住在這裡,房租不便宜,可官味兒濃,疏通打理起來也容易。

因爲來之前就給沈富榮發了電報,馬車進了衚衕口,沈富榮、王懿榮和富國錢莊京師總鋪的掌櫃朱延年就已經在外面等候迎接。

朱延年也是老臣子。

胡雪巖用人是很講究的,這位朱延年掌櫃就是地道的燕京人,曾是個秀才,爲了生計到錢莊做信臺,也就是負責統計各地分鋪每曰提交的業務信件。

軍荒馬亂的時候,他跟着自家的掌櫃去杭州送款子,半道被一夥兵匪劫了。

胡雪巖無意中知道了這個事情,就和那夥湘勇談了談條件,將他們放了出來,又在他們錢莊裡入了股,讓他們回京師替阜康錢莊辦一個分鋪。

後來,錢莊掌櫃把鋪子盤點給胡雪巖,朱延年就留下來做掌櫃。

朱延年也是五十歲的人了,穿着一身惦着連毛羊皮的黑綢襖子,將手縮在袖口裡,忍着大雪天的寒風,苦苦等着。

看到馬車停下來,胡楚元一掀簾子,沈富榮就喜笑顏開的道:“東家,您可總算是來了,這一路可不好走吧,比不得咱南方,來去都不方便!”

胡楚元嘿的笑一聲,不等別人拿凳子給他踩一腳,就從馬車上跳下來,尾隨其後,陳善元和顏士璋逐一下了車。

“哎呦,我的爺,您可別摔着!”朱延年緊張的不得了,匆忙就上去攙扶胡楚元。

怕胡楚元認不得,沈富榮給他介紹道:“東家,這位就是朱延年朱大掌櫃。”

胡楚元挺高興的和朱延年拱手道:“朱大掌櫃,燕京這些個生意一直靠您掌着,這麼年可真是辛苦您了,楚元感激不盡。”

“爺,您可別這麼說呀!”朱延年呵呵笑着,鬍鬚和眉毛上還落着雪花,又道:“當初要不是老東家出手搭救,我這條命就算是丟在杭州了。老東家和東家都是仁義之人,急公好義,能給您家艹辦家業,這也是我的福分啊,就這燕京城裡,那不知道有多少人羨慕我呢!”

胡楚元笑道:“有您在燕京艹辦我這些個家業,那不也是我的福分嗎?”

朱延年匆忙客套道:“東家過譽了,過譽了。”

胡楚元從容的笑着,他不喜歡過分的客套熱鬧,基本是點到爲止,轉而道:“您幾位還別說,這燕京城也真夠冷的,咱們進屋說吧!”

說着這話,他就拉着朱延年,半攙半帶的一起進了四合院。

在胡家,朱延年當然算不上大掌櫃的,只能說是介乎於大掌櫃和掌櫃之間,管着燕京的兩家中信錢莊,天津和保定的分號又有其他掌櫃管着。

說他是大掌櫃,那只是一個敬稱,因爲燕京分號是他開拓的,這和朱福年早年爲胡家開辦公濟當鋪一樣,雖然沒有大掌櫃的實權,大家還是尊稱一聲朱大掌櫃。

人在不同的社會地位和位置上,就總有不同的氣勢、氣場、神態、言語。

這幾年下來,胡楚元的氣勢就已經和一般人,和尋常的富家公子、富紳差別很大了。

和胡雪巖不同,他給人的感覺是冷淡的,很難靠近,很多人看到他是很怕的,他在江南商行裡面一現身,整個大廳裡的所有人都鴉雀無聲的不敢說話。

可是,當你真的走進他的世界,你就會發現他其實是一個很容易親近,隨和、大度,沒有等級觀念,在他的眼裡,似乎所有人都是公平的,他和你也是一樣的。

很多人只和他交談了一兩句話,就會特別開心。

包括胡楚元身邊的家丁、護院、廚師、丫鬟,大家對他就像是着了魔一樣,別說是這些人,就是楊昌浚、葉富、霍鴻機等人,對胡楚元都有一種說不清的尊崇。

剛一見面,朱延年就在心裡感嘆……他這個東家了不得,根本不是一般人。

進了正堂,胡楚元就在屋裡的大桌旁坐下來,讓朱延年坐在自己右側的位置,隨即就和沈富榮、王懿榮問問京師目前的情況。

胡楚元要來辦什麼事情,大家心裡都是很清楚的。

王懿榮就先說道:“表面上看,都察院似乎是問題的關鍵,其實眼下最重要的人是軍機大臣李鴻藻。此人極其保守,但凡是洋務的事情都要反對,連肅親王至少還認個錢,他卻什麼都不認,和李鴻章、恭親王更是官場的死敵。”

胡楚元就和他問道:“那你熟悉嗎?”

王懿榮道:“還算是熟悉,前些曰子剛去拜訪過,送了些字畫,算是做一個鋪墊,最近就等着真正的疏通一次呢。因爲大家都怕他反對,目前還沒有將消息告訴他。”

此時的王懿榮已經在去年中了進士,而且是二甲及第賜進士出身,因爲有“人”打點,又有吏部尚書萬青藜的賞識,立刻就在吏部撈了一個員外郎的職務。

既然是身在吏部,對於各種消息都會很靈通,和其他官員走動起來也方便。

(未完待續)

第一百九十八章 丹東大戰(一)第一百八十三章 袁世凱這個下屬第二百六十七章 害怕吧,沙俄第一百五十章 法國人終於來了第一百五十四章 劉永福和天地會第二百六十一章 有關係就是好第一百四十三章 井上先生和漢奸盧第一百三十二章 美國,終究是JP摩根的第八十三章 胡楚元的真相第二百五十九章 段祺瑞的反撲第二百六十九章 日本戰敗,又敗了第三十二章 室町通第一百二十四章 一百萬兩銀子的賄賂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事業的根基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爭的陰影第一百七十四章 張之洞的投靠第八十一章 這樣的結果第五章 蛋疼的晚清政客和商人第二百二十九章 楊宗礪第四十九章 拙政園的密會第二百零三章 勝利凱旋和中日旅順條約第十章 救援浙江巡撫(下)第一百九十八章 丹東大戰(一)第七十四章 說曹操,曹操到第五十八章 徐老闆又來了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爭的陰影第二百三十二章 消失的光緒第三十章 中日生絲戰爭的起點第二百一十章 卡奧拉尼公主第一百七十章 推翻慈禧的日子裡第二百八十六章 新的中國,新的起點第五十六章 南潯商幫第一百九十一章 新軍第二百零四章 直隸總督胡中堂第二百八十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一百六十六章 頤和園的真相第二十六章 日本人來了第二百四十四章 君權級的絕唱第一百一十五章 魏瀚來了第二百九十四章 瘋狂的中國第一百六十九章 刻意的遠離第二百九十七章 當二戰即將成爲現實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爭的陰影第二十七章 來歷不明的青花瓷第五十一章 梅啓照的配合第一百七十四章 張之洞的投靠第二十章 顏士璋推薦的七個人第二十章 顏士璋推薦的七個人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事業的根基第二百章 丹東大戰(三)史無前事之重創第二百零七章 1894第二百二十四章 格殺勿論第一百九十七章 胡楚元的內鬥和外鬥第九十四章 商人就是商人第一百九十二章 湖廣營第二百五十三章 山西富紳(二)第一百五十九章 江南船政事務全權督辦大臣第一百三十九章 總信房和總帳房第一百三十七章 福州的變化和李鴻章的邀請第一百四十九章 又做官了第二十三章 滅曹計(上)第九十五章 鄧世昌和葉富第七十六章 万旗洋行第八十四章 梅譚之別第一百五十九章 江南船政事務全權督辦大臣第二百四十六章 琉球島戰役(四)第三十八章 註定失敗的那些人第二百五十九章 段祺瑞的反撲第二百八十二章 波斯王朝第二百四十六章 琉球島戰役(四)第六十八章 輪船招商局的事來了第二百三十六章 山縣有朋的戰略觀第二百五十六章 174萬第二百八十五章 一戰後的新世界局勢第二百八十八章 中華民主聯邦共和國的新時代第八章 拯救浙江巡撫(上)第四十五章 容閎來了第七十三章 霍鴻機的前途第八十六章 官不與民爭富第五十三章 鹽價風波第六十六章 榮寶齋第二百五十五章 戰爭與發展第二百六十二章 遠東的焦灼和國民教育計劃第二百零五章 改革之策第九十一章 福州船政衙門的私款第二百三十八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第三百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一)第三十五章 來自法國的若瓜德第三十三章 日本的古董生意第一百一章 南洋商行第八十五章 中信國泰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爭的陰影第二百八十八章 中華民主聯邦共和國的新時代第一百七十章 推翻慈禧的日子裡第一百二十章 商幫,商幫,天下會商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品大員第七十七章 美籍第八十八章 鈕玉庚和繆荃孫第一百一章 南洋商行第二百九十五章 副委員長蔡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