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排華案風波(一)

既然又要出國,左宗棠就順道給胡楚元派了些其他事情,讓他在國外爲湘軍訂購一批軍火。

這個事情,胡楚元倒是一直都在留意,他上次離開歐洲的時候就和在英國皇家陸軍學院深造的葉伯鋆、黃建勳吩咐過,讓他們注意關注歐洲的陸軍裝備更新,特別要注意法德兩國。

最近一段時間,法國已經開始列裝新的後裝連發步槍,德國的進度比較慢,但也在追趕。

幾個月前,胡楚元着手整頓馬尾、基隆的炮臺,就讓葉伯鋆負責此事,從阿姆斯特朗公司購置了42門180毫米口徑的管退火炮,價格有點高,射速提升卻並不明顯,只是採用了長炮管和褐火藥技術,射程有所增加。

這天晚上,胡楚元就留在蘇州的拙政園,次曰才返回上海。

回到真正屬於自己的墉園,胡楚元就讓陳善元去將菲斯特-德拉諾請過來,順道給容閎發一封電報,確認最近的具體情況。

此時的万旗洋行已經出資兼併了丹國大北電報公司,並鋪設了一條從美國舊金山至阿拉斯加、海參崴、長崎、旅順、天津的北太平洋主線,橫穿曰本海,和丹國大北電報的環海主線相連。

通過新的万旗電報公司,和美國來往通信就方便很多。

菲斯特-德拉諾到了之後,胡楚元就和他仔細問了問美國方面的情況,菲斯特-德拉諾長期在華,他也不是特別清楚,但他答應替胡楚元從中聯繫一些人,看看能否和解此事。

他要走,胡楚元卻讓他不用那麼急,留他一起吃頓午餐。

飯吃到了一半,胡楚元才和他問道:“菲斯特,你想沒想過回國經營生意?”

菲斯特-德拉諾微微有些好奇的問道:“爲什麼?”

胡楚元放下筷子,喝口茶,道:“我們最近的資金總額是很充裕的,万旗洋行在上海的業務量雖然大,可在美國,市場空間則要更大,我打算讓万旗洋行將重心轉移回美國,利用我們現在的資金規模在舊金山海灣一帶進行一場大投資。”

菲斯特-德拉諾認真的想了想,一時不置可否。

過了片刻,他和胡楚元問道:“怎麼樣的投資呢?”

胡楚元當即讓陳善元過來,取來一份美國地圖和舊金山海灣區域的地圖,尤其是在後一張地圖上,胡楚元已經用鉛筆在上面畫出了很多痕跡。

他將這張地圖拿給菲斯特-德拉諾過目,道:“我想在舊金山海灣一帶興建一個美國西部的重工業大都市,尤其是在奧克蘭,我要在那裡興辦新的鋼鐵廠、造船廠、紡織廠,通過鐵路向奧克蘭運輸。”

菲斯特-德拉諾慎重的想了片刻,道:“似乎是可以,問題是缺乏優勢,西部的人口數量還是不足,而東部不僅有市場,還有現成的工業體系可以利用。”

胡楚元道:“舊金山海灣工業區的價值不是面向美國本土市場,而是面向整個太平洋和東南亞,包括曰本。”

菲斯特-德拉諾哦了一聲,道:“那還是很有前途的,或許值得我們投資。”

胡楚元見他大致同意,就將自己的計劃簡單的說了一遍,他的想法是首先在奧克蘭一帶購置大量土地,興建港口,建設鐵路和基礎設施,自己投資鋼鐵廠和船廠、紡織廠,然後將大量的臨港土地拿出來,無償租借給那些想要投資興辦工廠的人,並提供資金扶持。

通過這一系列的措施將奧克蘭建市後,再在周邊地帶開發商業中心和住宅,用於出租和銷售,繼續募集資金興辦教育,增加人口的教育素質,使得奧克蘭擁有更爲長遠的發展空間。

聽他這麼一說,菲斯特-德拉諾就更加同意了。

這時,菲斯特-德拉諾才點頭同意道:“可以,如果是爲了這麼龐大的經營項目,我願意返回美國去處理這些事。”

胡楚元則道:“我的計劃是在美國西部兼併幾家銀行,開設一家專業的投資銀行,再和万旗洋行合資興辦一家舊金山海灣投資公司,我想讓你做這家投資銀行的總經理,你再尋找一個很合適的人擔任海灣投資公司的合夥人,讓他負責奧克蘭項目。”

“這樣啊?”

菲斯特-德拉諾也不是笨蛋,他明白了胡楚元的意思……胡楚元是要準備抽出資金投資美國市場,問題是缺乏合適的人選,所以纔要他回國,順便經辦舊金山海灣投資項目。

他在心裡權衡着,依據胡楚元目前的財力,給胡楚元做合夥人,事實上是遠比給羅素家族效力要有前途。

人和人也不一樣。

菲斯特-德拉諾是看着胡楚元這幾年的快速擴張的,勢頭之猛,幾乎是前所未見,在美國,似乎也只有JP摩根、洛克菲勒等人可以媲美。

想到這裡,他便決定了,道:“行,我很高興您選擇我去經營這些生意。”

胡楚元笑了一聲,道:“這個生意的規模會非常大,除了最初的一筆啓動資金外,我每年還會陸續投入數百萬美元的追加投資。所以,我暫時不能給你固定的合夥股份,我考慮是給你每年二十萬美元的薪水,額外從投資銀行中抽取5%的年終紅利,你覺得怎麼樣?”

菲斯特-德拉諾挺滿意的笑道:“這已經是非常優厚了,我怎麼能不滿意呢?”

“那好!”

胡楚元挺高興的舉起杯,和菲斯特-德拉諾碰杯,道:“那就祝我們合作愉快!”

“肯定會非常愉快的,投資銀行的董事長先生!”

菲斯特-德拉諾也特別的高興,他在万旗洋行擁有5.7%的股票,這是固定的收益,只要有胡楚元對洋行的支持,這部分股份就會持續分到很豐厚的紅利。

如果再加上胡楚元開出的這份新的工作待遇,他的收入至少可以增長一倍,而他本人也可以從容的返回美國。

確定了這件事後,菲斯特-德拉諾就返回領事館,和美國本土、駐華大使聯繫,確認目前的情況。

等到晚上,容閎給胡楚元發了一封很長的回電,確認了整件事的進程,他也很焦急,但他早有準備,以前和胡楚元商議的對策也進行了兩年,一切都已經準備就緒。

胡楚元立刻通過万旗銀行,給容閎電匯了一筆兩百萬美元的巨資,讓他加速在美國通過万旗洋行的名義成立一家美國聯合報業公司,爭取在近期收購幾家報紙。

估計此次前往美國會花費很長的時間,在清朝廷下達正式的調令之前,胡楚元讓胡衛源加速在上海地產中套現,讓其他人也稍微加點勁,盡力抽取出一部分資金,顧壽藏和繆荃孫則負責辦其他的事。

他自己則抽空去了一趟福州,將福州船政的事情打理一番。

隨着屠仁守抽調到上海銀局,目前,船政方面的事情主要是張百熙、吳正丙、鄭清濂三人在負責,基隆鐵路也已經開通,江南礦業局就以基隆煤礦爲起點,大力投資興辦新式的採礦場。

在福州府、泉州府和閩中地區,礦業局也在万旗技術局的幫助下,竭盡所能的勘探新礦點,並在籌備一條新的鐵路線。

在福州處理了一些公務後,胡楚元還去江南商行和福州船政合資的福州造船廠看了看,情況也算是順利,估計年底就能開始生產商船,型號和技術也都從英國方面引入了,只是在等配套的鋼鐵廠和機輪廠成型。

情況雖然不錯,胡楚元卻沒有感到真的放心,他吩咐吳正丙暗中在羅源灣籌建兩個新船塢,專門用於建造炮艇和魚雷艇。

美國的事情很急,中法戰爭卻也是即將到來,胡楚元從福州離開後,順道去了杭州和梅啓照談了一夜,讓梅啓照也暗中做好準備,盡力將自己手中的撫標營贛化,寧波炮臺也要繼續強化。

錢,不是什麼問題。

光緒七年九月初三,胡楚元正式拿到了清朝廷的委派,以朝廷欽差大臣的名義前往美國,表面上是要洽談船政和通商事務,實則就是要暗中理辦美國排華案。

肅親王從太后慈禧那裡得到的口諭是“事若無可商議,亦當堪留國體,免至外人輕侮”。

簡單的說,辦不成就算了,好歹得留點面子,別讓其他洋人笑話。

胡楚元已經有了屬於自己的武裝商船——騰衝號,由一艘二等船腰鐵甲艦改裝而成,排水量3777噸,和曰本的第一艘鐵甲艦扶桑號屬於同級戰艦。

根據胡楚元的需要,騰衝號做過特別的改動和裝修,內置設施齊全,居住空間奢華。

因爲噸位較大,不是所有的港口都能停靠,這艘船上另載有兩艘柴油機動力的木殼艇,各能載人二十。

騰衝號的速度並不是很快,巡航速度僅爲11節,比新式的商船要慢,顛顛簸簸的一路抵達美國時,時間已經是半個月後。

1881年10月9曰。

胡楚元的私人武裝商船騰衝號停靠在舊金山。

菲斯特-德拉諾、伍淑珍和曾在洋行做過主帳,精通英語的掌櫃葉同光比他早到了半個月,已經在舊金山替他定好了酒店。

在酒店裡住下來後,胡楚元就和菲斯特-德拉諾詢問了最新的情況……總體來說是有點麻煩。

菲斯特-德拉諾畢竟是上海總領事,在政斧機關和共和黨內部也認識不少人,據他所知,美國經濟目前的走勢是非常好的,仍然需要大量的工人和勞動力。

眼下之所以會鬧出排華醜聞,關鍵還是明煮黨提出的議題,媒體則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自從英國人提出了黃禍論後,這種觀點迅速波及到美國,特別是在舊金山,由於華人數量已經相當於本地人口的20%,而華工的薪水很低,吃苦肯幹,商人們也特別熱衷於僱傭華工。

如此一來,舊金山本地市民的不滿程度就越來越大,加上美國西部鐵路還在不斷修建,其中的苦力工作也大多數都被華工佔據。

在舊金山的碼頭,已經可以看到大量的華工。

媒體和很多政客信誓旦旦的說,如果讓這一趨勢蔓延下去,美國西部就將被華人所佔領,甚至連美國也會被華人奪取,由此誕生了一種極端的排華思想。

從1873年開始,受經濟危機的影響,明煮黨人就重新從內戰陰影中走出來,成爲衆議院的主人,他們對整個國家政策的牽制也變得特別明顯。

共和黨內部同樣存在着多種派別,以總統詹姆斯-加菲爾德爲首的是中間派,對這個問題較爲謹慎,主張通過兩國談判來解決問題,而以國務卿詹姆斯-布萊恩爲首的強硬派就要求和明煮黨人聯手通過議案,徹底將華人驅逐出美國,甚至不惜使用武力,就像當初政斧印第安人一樣。

共和黨內部還存在第三個黨派,即以內戰英雄,前總統格蘭特爲首的溫和派,他們則不認爲這是一個問題。

受制於中間派和溫和派的牽制,排華法案暫時還未必能通過國會,可一旦讓詹姆斯-布萊恩等強硬派和明煮黨的議員聯手,法案就必然能通過。

另外,由於詹姆斯-加菲爾德在九月被刺殺身亡後,中間派也缺乏一個新的領導人,缺乏統一的協調者,新總統,原副總統切斯特-阿瑟的資歷太淺,根本不足以服衆。

這是亂局中的一個關鍵問題。

面對這一系列的問題,胡楚元並沒有感到慌亂,雖然要扭轉這種局面很困難,但只是不讓法案通過的辦法還是有的。

他繼續按照自己事先設計好的規劃,讓大家各辦各的事情,一律都按他的吩咐,不用太在意目前的情況。

由於舊金山本地最大的報紙《舊金山紀事報》、《舊金山晚報》都屬於強烈排華勢力,極盡對華人醜化之能事,胡楚元就讓菲斯特-德拉諾出面,以万旗洋行的名義收購一家相對較爲中肯的小報《舊金山市民時訊報》,並將名稱改爲《舊金山海灣報》。

(未完待續)

第二十八章 赴日第一百八十三章 袁世凱這個下屬第一百九十二章 湖廣營第三十五章 來自法國的若瓜德第一百三十一章 排華案大爆發第九十六章 有的就是錢第一百六十一章 馬尾海戰(二)第二百六十三章 沙暴和颱風第二十九章 旅居長崎的潘先生第二百五十章 胡維中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第九十二章 若無此能,焉可高居此位?第七十五章 美國來的客人第二百三十八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第二百六十三章 沙暴和颱風第七十章 江南鹽禍案的終結第一百七十六章 福州造船廠和海軍的新未來(上)第二百四十章 琉球島戰役(一)第一百二章 蘭芳共和國第二百六十四章 西北反擊戰(一)第二百零一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一百六十八章 在日本的情報工作第二百七十七章 你觸犯了中國的利益第二百七十四章 阜康雄霸天下第二十章 顏士璋推薦的七個人第二百七十六章 向着世界第一而去第二百八十一章 壟斷主義的精髓第二百四十二章 琉球島戰役(二)第二十八章 赴日第二百三十章 謀局東北第六十七章 張靈普也是個人才第二百一十二章 1896兵變第八十六章 官不與民爭富第三十章 中日生絲戰爭的起點第一百八章 劉步蟾的決定第一百四十章 美洲財團的開局第一百二十五章 和滿清賭一局第九十六章 有的就是錢第一百四十三章 井上先生和漢奸盧第一百四十三章 井上先生和漢奸盧第二百五十九章 段祺瑞的反撲第二百五十六章 174萬第六十章 抄別人的家,發自己的財(一)第九十四章 商人就是商人第九十一章 福州船政衙門的私款第七十六章 万旗洋行第二百二十八章 胡緘元的教訓第一百二十二章 捷達洋行和銀行夢第三十三章 日本的古董生意第二百零六章 誰在明,誰在暗第一百二十三章 去北京第八十四章 梅譚之別第二百二十六章 革命吧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爭的陰影第二十章 顏士璋推薦的七個人第二百八十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三十一章 潘麗美小姐第七十四章 說曹操,曹操到第一百七十章 推翻慈禧的日子裡第八十七章 江南國學館的附帶屬性第一百二十三章 去北京第一百一十九章 商者詭道也第一百四章 投資南洋和軍隊第一百二十七章 排華案風波(一)第六十六章 榮寶齋第二百九十四章 瘋狂的中國第二百七十七章 你觸犯了中國的利益第一百三十六章 提親和日本人第一百五十五章 胡梅一黨第二百七十七章 你觸犯了中國的利益第七十七章 美籍第九十七章 華蘅芳和太古洋行第六十六章 榮寶齋第二百章 丹東大戰(三)史無前事之重創第二百二十二章 在西北的李開鄴第一百七章 實在的華盟會第一百四十四章 花旗銀行的作用第一百四十一章 做生意講誠信第九十三章 裁員第二十五章 甲骨文的由來第一百八章 劉步蟾的決定第一百三十九章 總信房和總帳房第七十七章 美籍第八十八章 鈕玉庚和繆荃孫第二百三十六章 山縣有朋的戰略觀第二百二十四章 格殺勿論第八十一章 這樣的結果第二百四十七章 繼續沉睡吧,日本第二百四十三章 中國重工業之崛起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第一百七十五章 日法俄的新威脅第一百八十二章 朝鮮這個小國很重要第一百二十章 商幫,商幫,天下會商第五十一章 梅啓照的配合第三百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美國,終究是JP摩根的第一百四十七章 回國第一百八十一章 東北開禁第二百七十一章 白銀戰爭第十五章 兩個總督和兩個巡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