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留美幼童的事

如果不是因爲手裡面的事情太多,胡楚元真想現在就去美國,好好的,近距離的看一看那些留美幼童,理清楚裡面的問題。

爲什麼……122位留美幼童中居然沒有一個革命家,一個教育家,成就最高的也不過是詹天佑、唐國安等人。

想到這裡,他就忍不住和容閎詢問道:“我國派遣到美國留學的那些年輕人怎麼樣了,他們在美國的留學還算順利嗎?”

聽到這話,容閎就忍不住嘆息道:“我這次回來,恰恰也是要和國內的一些朋友商量這件事。這些孩子在美國的學習是很認真的,可畢竟是長期生活在美國,作風略有浮躁,可他們畢竟年幼,督學吳子登對此是極爲反感,甚至連駐美大使陳蘭彬陳大人也屢屢出言訓斥。我觀他們的意思,恐怕是想要半途而廢,將孩子們都送回國內。”

胡楚元憤道:“這怎麼可以?”

容閎道:“是啊,所以我想順道回一趟天津,和李鴻章李中堂面談此事!”

“唉!”胡楚元嘆一聲,道:“順便和您說一下,我一直覺得有些蹊蹺,論財力,我在國內不算第一,也至少能算是前十。能在財力和勢力上和我相提並論的,大約也就是山西的喬家,上海的唐、徐、盛,湖州南潯的劉、張、龐、顧四大象,以及廣東的潘、嚴二行,可在上海,對我的非議越來越多,裡面總是有文章的。”

容閎不明白了,問道:“你的意思是……?”

胡楚元道:“或許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我相信,肯定有人打着李中堂的旗號在背後陰損我,想將我驅逐出上海灘。要知道,如果我無法在上海站穩腳跟,江南商行和阜康錢莊的運轉遲早是要出問題,而我也別想進一步的涉足絲業和茶葉,甚至還有上海的地產業。裡面的利潤巨大,他們當然也不希望我來。”

容閎感嘆道:“你們這樣的大商人內鬥起來,那比清朝廷的官場更加激烈陰狠。爲了中國的教育事業,我希望公子能夠站穩腳跟,不要被這些只顧自己身家的商人擊敗。至於李中堂,我倒覺得他還沒有那麼小氣吧,畢竟也算是中國的宰相呢!”

胡楚元默默點頭,道:“他不是沒有那麼小氣,而是眼下還不在乎和我過招,否則……我早就死了。可終究是有人打着他的旗號在做文章,否則,那些人鬧不出這麼大的動靜。”

商政一體!

胡楚元知道事情的源頭是出在政治上,通過唐延樞、徐潤、盛宣懷、鄭觀應四人,李鴻章在上海的勢力是非常驚人的,上海的官辦企業幾乎都是他的淮系力量。

他呢?

胡楚元呢?

毫無疑問代表湘系。

怎麼能給湘系官商在上海立足的餘地?

胡楚元只能是苦笑一聲來,和容閎道:“陳蘭彬和吳子登的事情啊,您別急着到處活動,交給我來辦理吧。您不是謀斷政治的高手,我的幕僚中卻有這樣的專門人才。何況,就算打不開局面,我也可以用錢來擺平。不用太擔心。”

容閎鬆了口氣,道:“那我就放心了。除此之外,我還是想說說在美國置辦大學的事情,我在美國認識幾個很有地位的華人,他們或許也能幫上忙。不知道伍家的人,您還是否認識?”

胡楚元有些詫異,道:“伍家?廣東十三行的伍家嗎?”

容閎道:“是的,廣東十三行時代的伍秉鑑家族,晚年,伍秉鑑就有移民海外的打算,只是受朝廷的阻礙,最終未能成行。他的次子伍振邦則在旗昌洋行的創始人羅素先生的幫助下移民美國。除了伍振邦,他的女婿,也就是十三行吳天垣的小兒子吳經康一家也一起移民到美國,兩家人在美國波士頓生活了近三十年,開辦了漢華銀行,投資美國金融業。直到今天,他們在美國旗昌洋行中仍然保留了24%的原始股。”

胡楚元心中忽然一亮,發現了一個破解洋行欺壓的辦法,道:“他們願意投資大學嗎?”

容閎道:“當然願意,他們和羅素家族一直雄踞在波士頓,都是耶魯大學的重要資助人,我當年能夠就讀於耶魯大學正是得益於羅素先生的關照。有他們的支持,耶魯大學也會特別的多招收一些留美幼童。”

胡楚元笑道:“好啊,那就要勞煩您替我聯繫一下,如果他們願意,我願意和他們一起投資到這民族的教育事業中!”

容閎笑道:“伍先生寫給你的信,我已經帶來了……很抱歉,我一時激動就私下將您那篇《論民族的教育》送給伍老過目,我這一次前來,也是受他所託來和您面談,共商興國之大事!”

說着,容閎就從自己的公文包裡取出一份信。

胡楚元暗暗高興,立刻將這封信打開閱讀。

當年伍家移民的時候,主要的財產都被廣東巡撫衙門扣押,剛到美國,他們只能依靠旗昌洋行的分紅度曰。

英國東印度公司解體後,公司資本全部用於償還債務,而伍家恰恰就是東印度公司的主要債權人之一,由此分到了四百多萬英鎊的資產。

正是依靠這筆資產,伍振邦和妹夫吳經康一起經辦漢華銀行,也得益於美國的大發展,這些年總有着不小的收益。

財產雖然越來越豐厚,可一看到美國愈加強盛,中國愈加衰落,他的內心是百感交集。

可是,伍振邦無法回國。

在伍秉鑑死後不久,兩廣總督耆英和廣東巡撫徐廣縉暗謀其財,以防止伍氏避居海外爲由,查監伍家所有資產,後沒收查抄。

按照清律,伍振邦所繼承的那筆東印度債務也應該屬於清朝廷。

伍振邦只能寫信給胡楚元,說是由他出資,和胡楚元一起在國內籌辦新學,興辦民族教育之事業。

將信看完,胡楚元慢慢摺好信箋,和容閎道:“在國內辦新學很受侷限,更要小心謹慎。容先生請回去和伍老先生說,還是在美國籌辦這所大學。我和他一起出資,由您來負責。另外,您回去之後也要和他再商量一件事!”

容閎問道:“什麼事情?”

第一百八十八章 北洋啊,北洋第十九章 胡家大院是奢華第一第八十五章 中信國泰第六十七章 張靈普也是個人才第二百六十三章 沙暴和颱風第一百四十九章 又做官了第四十六章 留美幼童的事第一百五章 尼德蘭的血債第一百四十五章 飄在南洋第一百一十章 阿薩姆(二)第一百七十八章 潛艇工程的開端第二百七十三章 人人有錢第二百一十七章 在蘇門答臘的楊宗礪第八十五章 中信國泰第一百六十四章 康有爲第八十九章 再回杭州第二百四十章 日本宣戰了第九章 救援浙江巡撫(中)第二百八十一章 壟斷主義的精髓第一百九十四章 亞洲終究是中國的第二百零九章 夏威夷王國第六十七章 張靈普也是個人才第二百九十章 柯立芝繁榮第一百三章 新民黨太招搖第二十六章 日本人來了第一百四十七章 回國第二百八十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十二章 丁戊奇荒第一百五十二章 騰衝案之後第二百八十七章 中美海軍爭霸第六十九章 錢向哪裡去?第一百一十七章 克琳娜,達格爾的寧芙女神第二百五十二章 山西富紳(一)第三十五章 來自法國的若瓜德第二百一十六章 四十不惑第八十七章 江南國學館的附帶屬性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爭的陰影第一百九十六章 日本人的“全殲”第二百一十二章 1896兵變第一百六十二章 全面的勝利第三十五章 來自法國的若瓜德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第一百一十八章 東麗洋行和押田法第六十八章 輪船招商局的事來了第二百四十三章 中國重工業之崛起第一百九十八章 丹東大戰(一)第六十八章 輪船招商局的事來了第一百五十一章 騰衝號爆炸案第二百三十一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二百八十二章 波斯王朝第六十六章 榮寶齋第一百一十二章 英國威脅論第二百七十四章 阜康雄霸天下第二百六十四章 西北反擊戰(一)第二百二十七章 外國人的“清室歸政”第二百九十五章 副委員長蔡鍔第六章 落魄進士顏士璋第二百六十八章 國家的利益,我的利益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北反擊戰(二)第二百八十章 世界完全亂了第十四章 江淮鹽案第二百一十三章 臨時立憲第七十八章 一個條件第二百零四章 直隸總督胡中堂第一百四十章 美洲財團的開局第十八章 三郎的聘禮第二百零六章 誰在明,誰在暗第二百四十五章 琉球島戰役(三)第一百七十四章 張之洞的投靠第三十九章 東京拍賣會第二百五十九章 段祺瑞的反撲第八章 拯救浙江巡撫(上)第四十九章 拙政園的密會第一百六十章 馬尾海戰(一)第三百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一)第八十五章 中信國泰第二十一章 傳世之寶第一百八十六章 中日海戰(三)第三十四章 西陣會社和若瓜德第七十八章 一個條件第九十七章 華蘅芳和太古洋行第五十七章 密帳第六十二章 徐潤是個人精第一百八十五章 中日海戰(二)第十八章 三郎的聘禮第一百三十四章 生與死第一百六章 新港公司第四章 八個罈子七個蓋第二百九十五章 副委員長蔡鍔第二百九十五章 副委員長蔡鍔第一百六十一章 馬尾海戰(二)第五十二章 陸三元第一百三十七章 福州的變化和李鴻章的邀請第一百九章 阿薩姆(一)第二百六十三章 沙暴和颱風第十六章 婚約和左宗棠的心聲第一百三十八章 李存義的關係網第二十五章 甲骨文的由來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爭的陰影第二百五十二章 山西富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