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太學

“叔父所言極是!”袁紹點頭。

“對了,劉玘認識那個劉備入太學一事,我已經辦妥,讓他去找太常丞就是!”

“唯!”

……

劉玘與蹇碩大約呆了一個時辰,然後約定,由蹇碩聯繫匠作大將,派人來對此維修,同時再多修建一些房舍以做校舍之用。

此時校舍當然是茅屋,磚瓦房什麼的就不要想了,就是皇宮中也沒多少磚瓦房。

雖然宮殿屋頂上都蓋着瓦,不過牆幾乎百分百都是非常厚實的夯土牆,中間加木柱。

這種結構更簡便,也節約錢財,修建速度也快,如果砌磚牆,成本不知多高,國家根本承擔不起。

即便再過幾百年,宮殿也依然是這種結構,磚瓦房的普及是在明清以後,這時糧食生產有了保障,當然那也得是大戶人家。

根據劉玘與蹇碩二人的分工,蹇碩除了總負責之外,主要管理後勤,至於對學生考試,當然是交給劉玘與幾名老師(博士)。

現在已確定皇宮畫室兩名畫工教授繪畫,其餘的老師都還未定。

根據皇帝劉宏的意思,要從天下徵集名家,經過考試之後再確定,也就是學生和老師都需要考試。

優秀者當博士,次一些的當學生,最末等的要淘汰掉一部分。

鴻都門學與太學的不同處在於,只要通過考試進入鴻都門學者,幾乎百分百的能夠擔任二百石以上長吏。

而太學生則不一定,比如很多人會擔任郡國文學掾,這只是百石學吏,儘管他們若干年後幾乎都會升任長吏。

還別說,在這方面,劉玘還真有些佩服劉宏,畢竟開辦辭賦和書畫教學,這是他的首創。

而且,這種專門教育意義極其深遠,後世文學受其很大影響。

至於對隋唐進士科以及唐詩宋詞的影響更是不可估量,因爲進士主要就是考詩詞歌賦。

商量完這件事事情之後,劉玘就問起皇帝獎賞的女僕是否可以選。

蹇碩搖搖頭:“當然不可,否則挑剩下的誰要?”

“中使,我只想要把一名女子弄出宮……”

劉玘說出了自己的想法,自己可並不是想挑什麼美女,現在是侍女可是隨便買賣的。

蹇碩一聽,明白了他的意思,說道:“這就難辦了!現在大長秋是趙常侍,他可不怎麼好說話,不拿錢是辦不成事的。

至於拿錢,劉侯也知道,沒有幾百萬,他是看不上眼的……”

幾百萬?劉玘一聽,有這些錢,現在這個時代,什麼樣的女子買不來?

“那就算了!”劉玘搖搖頭。

他心想,先等等再說,看看有沒有其他辦法,因爲一旦領了出來,是不可能換的,那樣就沒有後路了。

……

看完以後,劉玘請他吃早餐,蹇碩也沒有拒絕。

劉玘把荀攸、劉備、樑鵠也叫上,荀攸與劉備二人一聽是宦官,很有些不以爲然。

不過劉玘做了一番解釋後,二人也倒沒再說什麼。

樑鵠倒是無所謂,而且與蹇碩還非常談得來,不停的請求人家關照。

宦官不能飲酒,甚至伺候皇帝的所有人都不能隨便飲酒,這是死規定。

因此劉備等人不用“避席伏”,四人喝酒倒是更開心。

送走蹇碩,樑鵠說道:“劉侯,在下也想進入鴻都門學,不知可否?”

“當然可,不過要考試,兄之書法極佳,肯定毫無問題!”

“劉侯過譽,在下之書法,與書法大家相比還差得遠,就是擅長的八分書,也遠趕不上師(師宜官)先生,至於其他書法,距離蔡(蔡邕)先生、張(張芝)先生更是差得遠了……”

劉玘心想,這樑鵠極有天賦,將來八分書水平會超過師宜官,自己以前就臨摹學習過他的“孔子廟碑”。

對了,師宜官這次也肯定會被徵舉,不知道何時到此。

想到議郎蔡邕,劉玘心想,得去拜訪一下他,這對自己的名聲有好處,畢竟蔡邕現在的名頭也大得不得了,甚至超過盧植。

……

下午,劉玘叫劉備,一同去看太學外面的《熹平石經》。

《熹平石經》首刻於東漢靈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至今已有兩年多,當然尚未完成,估計還得好幾年。

這是中國刻於石碑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經本。其字體爲“一字隸書”,故又稱“一字石經”。

之所以要刻石經,有其時代背景。漢代立五經於學官,置十四博士。

不過並無供傳習的官定經本,也就是沒有統一的教科書,各家經文皆憑所見。

博士考試亦常因文字異同引起爭端,甚至行賄改蘭臺漆書經字,這樣就可以作弊通過考試。

蔡邕現在正擔任議郎,由他帶着幾個人上奏皇帝,請求統一五經,再加上論語,皇帝同意了。

當然只有刻在石頭上纔沒人可以刪改,這就成了石經。

到了地方一看,只見太學門口矗立着十幾塊一丈高、四尺寬的巨大石碑,旁邊還停着數百輛牛車、馬車,無數人在石碑下面抄寫。

因爲在這裡抄的“一手貨”才靠得住,如果從人家那裡借抄本,萬一出現衍文、脫文、倒文、錯簡、誤文、形訛、壞字,那可就完了。

現在正是竹簡和紙張交替使用時期,出現“錯簡”的可能性尤其大。

錯簡,就是竹簡的順序錯了。

劉玘知道,就是唐宋時期的《論語》,也有好多處嚴重的“錯簡”,導致意思不連貫,後人陸續考證出。

“阿弟,你要不要也來抄一份?費用由我出!”劉玘說道。

“當然需要,多謝阿兄!”劉備一臉感激。

劉玘這位兄長,真是把自己當親弟弟啊!

“我二人好好看一看,想一想明日去見蔡先生該怎麼說!”劉玘又說道。

“諾!”劉備點點頭。

卻說二人在這裡轉了片刻,忽然李宣騎着馬走了過來,笑着對劉備說道:

“玄德,你入太學一事,太常卿已同意,你隨時可以去辦!”

劉備一聽,大喜,對劉玘和李宣拱拱手:“多謝二位兄長相助,如此大恩只有來世再報!”

“阿弟無需多禮,誰叫你我是兄弟呢!”劉玘拍拍他的肩膀。

劉備望着面前宏偉的太學,終於露出笑容,他知道這是自己人生新的起點。

一旁的劉玘也是滿腹心思:把劉備弄進了太學,今後的歷史該怎麼發展?

第035章 邪氣第117章 太學第008章 田舍第017章 都亭第041章 月節第109章 舊友第088章 權力第094章 小謀第091章 基金第105章 進京第116章 中使第034章 管亥第118章 法家後人第123章 家鄉人第053章 抄家第112章 酒仙第024章 伯父第042章 飛昇第053章 抄家第057章 蘭若第048章 回家第041章 月節第016章 八廚第076章 故知第094章 小謀第079章 閨閣第011章 入城第014章 計掾第041章 月節第130章 匈奴王子第102章 拔刀第093章 推辭第018章 小宴第041章 月節第018章 小宴第012章 縣寺第068章 論政第064章 禮物第088章 權力第026章 節奏第110章 好事第123章 家鄉人第004章 統計第110章 好事第064章 禮物第021章 車伕第114章 面聖第024章 伯父第022章 女樂第053章 抄家第096章 攔阻第075章 待遇第108章 問計第085章 軍侯第036章 傳言第093章 推辭第081章 高度第086章 密令第119章 擔任都尉第014章 計掾第112章 酒仙第054章 升遷第051章 端倪第074章 換酒第091章 基金第067章 啓程第064章 禮物第030章 巧遇第053章 抄家第015章 賈人第058章 御史第016章 八廚第078章 信義第055章 漁稅第074章 換酒第030章 巧遇第012章 縣寺第039章 上弦第116章 中使第130章 匈奴王子第042章 飛昇第024章 伯父第036章 傳言第024章 伯父第011章 入城第010章 驚喜第050章 查賬第098章 挑釁第117章 太學第021章 車伕第034章 管亥第052章 緝捕第023章 飛燕第089章 家庭第129章 董卓第062章 有功第017章 都亭第092章 刺史第057章 蘭若第068章 論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