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6章 節奏

“漢家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這是何顒對曹操的評價,作爲穿越者,劉玘知道這句話。

當然,在他看來,古代史書也不可全信,何顒或許對曹操評價很高是事實,但預見漢室將亡多半是寫史者杜撰,這從何顒後來的經歷可以看出來。

儘管如此,也能看出何顒有識人之明。

一聽劉玘擔任的是本縣上計掾,何顒點點頭:“你如此年少,就得此職也實屬不易,從縣吏而登三公者也不乏其人,你自當勇猛精進而不可懈怠,未必將來就無前途!”

雖然上計掾職位不高,但是也算是比較清閒的位置。

“先生之言甚是!小生聽聞先生乃是屈指可數的大才子,倒是想趁此機會請教一二,還請先生不吝賜教!”

讀書人總喜歡戴高帽子,文人相輕,劉玘先撿好聽的說幾句,哄他高興。

“學無止境,足下過譽!你既然爲上計掾,肯定是學習過五經的,但不知是入郡學還是縣校?主要修習何經?”

“實不相瞞,小生的確讀過五經,然只是自習,未入郡縣學校,因此只泛泛而讀,並未專心研究一經,也談不上有何心得。”劉玘淡淡道。

一聽劉玘連郡縣學校都沒上過,完全是靠自習,臉上就露出幾分輕視之色道:

“五經是治世之學,不精通經學何以主政一方?怕是隻有一輩子游歷於少吏間。

然經學不易學,即便是有名師,不花二十年功夫,也未必能懂得其精要,自習不易習得正理,恐徒廢光陰!”

劉玘一看,誰說一定唯有學校才能出人才?

嗯,既然他如此認爲,自己就要劍走偏鋒,讓他感到與衆不同,如此才能得到一段好評語。

“先生,在小生看來,如今主上昏庸,宦官當權,十吏九貪,民不聊生,眼見着大亂將至,我輩似乎更宜苦讀《孫子》、《墨子》、《尉繚子》等兵書,以定亂安民,至於五經,那是盛世之學,似不必過分鑽研!”

沒辦法,在大文士面前,只有揚長避短,不能順着他的節奏論什麼五經,必須要自己帶節奏,讓他跟着自己的思路,自己掌握話題的主動權。

果然,何顒一聽劉玘居然也說到“天下大亂”幾個字,猛然間眼睛一亮,心想,看不出此子居然還有如此見識,有些不凡!

於是他瞬間興趣大增,說道:“你繼續講。”

“先生,如今皇帝賣官鬻爵,官吏橫徵暴斂,加上天災不斷,朝廷難有賑濟,百姓常常易子而食,餓殍遍地。

長此以往,如有人似陳勝吳廣那般振臂高呼,百姓必定蜂擁蟻從,天下大亂幾乎已成定局。”

“既然天下大亂,又何以大定?”何顒又問道。

劉玘一聽,這明顯是在考驗自己,於是笑了笑答道:“晚輩以爲,定法有二:其一,大亂後,百姓亡者十之八九,霸主自出,天下自會慢慢安定;

其二,如有人能剷除宦官,輔佐明君,改革弊政,對內使民休養生息,對外和解鮮卑、烏桓、匈奴、扶余、高句麗等外蕃,待國力強大之時,一舉擊潰之,天下也倒是可以中興。

當然,最可能出現第一種情況,出現第二種情況可能性甚小。因爲漢皇並不相信皇室和異姓將軍,而更相信外戚。

但是,外戚勢力一旦坐大又會威脅皇權,皇帝之所以信任宦官,就是用他們來抵抗外戚勢力、抵抗豪門士族,這種政治措施並沒錯,只不過皇帝對宦官過於放縱……”

劉玘並未像普通士人那般單純忌恨宦官,而是站在相對客觀的立場,用辯證法的眼光來分析皇帝、宦官、外戚、士人幾方面的鬥爭和權力平衡。

何顒雖然是經學名家,然他始終是古人,有極強的階級侷限性。

他自己是大家士族,自認爲按照經學可以處理一切問題,認爲一切禍害的根源都在於宦官爲禍,認識不到權力平衡對於皇帝是多麼重要,極力主張斬殺宦官。

然而這樣做就會讓皇帝認爲外戚與士人聯合架空自己,這當然是皇帝所不允許的,因此才黨錮士人。

劉玘雖然對何顒彬彬有禮,不過在論起事情來,卻表現出很強勢,以此來帶節奏,從而闡述自己的見解。

也就說到一小半,加了蜂蜜的熱湯被端了上來,二人端湯卮開飲,劉玘喝了一口熱湯之後繼續開講。

待其講完,何顒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好半天才長嘆道:

“嗯,你雖未精通五經,不過能看出天下大亂實屬不易,他人所不及也!

不過似足下這般說,皇帝刻意要壓制士人與外戚,莫非我等士人就無出頭之日了?我看這也倒未必!”

“小生從未說過士人無出頭之日,小生認爲天下大亂之日,必定是黨錮解除之時,這時間想來應該不遠,先生一定有大展宏圖之日!”

劉玘也不好明說是哪一年,實際上黃巾之亂就在七年之後。

“你這判斷有何依據?”何顒又聽得眼睛一亮。

“黨錮者大都是豪族大門,他們有人有錢,在內外交困的局面之下,不依靠他們,這叛亂是不可能平定的,稍不注意皇室就會傾覆,所以晚輩才如此認爲!”

“嗯,你說的倒是很有幾分道理,我倒是忽略了!”何顒態度好了許多。

隨後,話題又被引入到如何武力平亂,劉玘有幾千年的歷史知識打底,在這方面當然要遠強於何顒這位儒生。

“小生以爲,經學僅僅可以治世,唯以武方能堪亂定國,前有高祖、後有光武可效,所以小生覺得多讀孫墨之書,多讀古代兵書或許更爲有用,唯兵才能定國……”

隨後二人又談論起如何避免天下大亂來。

第067章 啓程第069章 族弟第086章 密令第075章 待遇第012章 縣寺第089章 家庭第103章 擒王第051章 端倪第006章 禮記第033章 石炭第072章 死士第103章 擒王第007章 後庭第128章 兵出河東第067章 啓程第012章 縣寺第079章 閨閣第079章 閨閣第042章 飛昇第044章 市事第044章 市事第055章 漁稅第094章 小謀第038章 試驗第076章 故知第006章 禮記第003章 分戶第010章 驚喜第110章 好事第057章 蘭若第075章 待遇第117章 太學第110章 好事第032章 搶功第128章 兵出河東第025章 名士第060章 算盤第030章 巧遇第065章 公達第052章 緝捕第112章 酒仙第047章 送別第072章 死士第065章 公達第093章 推辭第125章 中軍第037章 風箱第081章 高度第121章 北軍第107章 外戚第031章 梁山第116章 中使第045章 買物第119章 擔任都尉第008章 田舍第033章 石炭第032章 搶功第057章 蘭若第055章 漁稅第009章 名望第031章 梁山第024章 伯父第052章 緝捕第024章 伯父第038章 試驗第029章 北固第008章 田舍第025章 名士第112章 酒仙第111章 遠謀第006章 禮記第002章 伯母第017章 都亭第127章 宦官的狠招第078章 信義第073章 離去第095章 目標第117章 太學第020章 醉了第017章 都亭第079章 閨閣第012章 縣寺第097章 鐵官第069章 族弟第041章 月節第002章 伯母第096章 攔阻第119章 擔任都尉第057章 蘭若第018章 小宴第032章 搶功第083章第118章 法家後人第003章 分戶第084章 王府第080章 夜對第066章 論亂第126章 孫堅第078章 信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