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1章 弟子

“劉郎,足下算盤樣式有些特別,爲何上面有兩顆珠子?”徐嶽有些奇怪的問道。

“這很簡單,平日裡用不上,在計算重量之時可用,比較方便而已!”

劉玘微笑着進行了解釋,上面的兩顆珠子各表示“5”,因爲此時的重量採用的是十六進制,其餘的數採用的是十進制。

“原來如此!足下這發明真是不錯,對了,家師算盤似乎還未出雒陽,不知足下是從何處學得?”徐嶽眼神中充滿好奇。

“我曾經偶遇一位行者,也不知何方人士,是他傳授我這算盤之學……”

劉玘這話說了幾十遍,因此信口而出,沒有人能看出他是編造的。

“哦!看來這世上真有高人,家師莫非有閉門造車之嫌?唉!……”徐嶽搖頭嘆息不已,隨後他又疑惑的問道:

“即便是足下有算盤,這偌大的一堆簡牘,沒有一兩日怕是也完不成,下走斗膽問一句,足下爲何如此神速?”

“無他,唯手熟爾!”劉玘淡淡一笑。

“手熟?不知足下能否示範一下,讓下走開開眼界!”徐嶽真心拱手請教。

“這……既然你欲詳知其情,我斗膽獻醜!”客氣話還是要說幾句的。

說完,他又重新席地而坐,讓旁邊人隨便說了幾個大位數的加減法,然後開始給他演示算盤神技。

關於這算盤技術,前世的劉玘從四五歲歲就開始學習,自然非常嫺熟。

徐嶽現在所使用的算盤,是劉洪剛剛發明出來,沒有口訣加之又缺乏練習,與劉玘相比,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當然,他也給徐嶽演示了利用算盤進行乘除以及開方,看得徐嶽目瞪口呆,待劉玘演示完畢之後,徐嶽急忙高聲讚譽道:

“哎呀!想不到足下居然還可用它進行乘除、開方,家師精研算學幾十年,比之足下也不足遠矣!”

一般人非常尊重師傅,貶低師傅極其忌諱,徐嶽居然毫不諱言,讓高縣丞以及其他幾個人非常驚訝。

畢竟楊景已給他們說過,劉洪絕對是全國頂尖的算術大家,可說是無人能出其右,想不到他的弟子居然對劉玘評價如此之高。

前世,劉玘知道張衡的大略事蹟,但是他對於劉洪並無多大印象,只是好像在某本書上看到過此人,說他精通天文與數學,與自己現在的身份一樣是宗室。

“既然如此,就沒必要再覈實了,我這就去稟告明廷!”高縣丞一看,原以爲請了一位高人,原來高人就在身邊。

高縣丞說完之後隨機離開,徐嶽卻不肯離去,“足下計算時好像在默唸口訣,不知能否教授下走算術之道?”

他向劉玘請教算術。

“好,我就把口訣傳授給諸位,魯佐,你速去請張木工多加工幾副算盤!”

這個技術也沒有必要保密,劉玘說完,就讓孫勃拿過來木牘,接着便開始把加減乘除的口訣寫出來。

徐嶽趕緊在旁邊抄寫副本,酷愛算術的他激動得滿臉通紅,手都有些發抖。

魯安、孫勃二人自然也是如此。

……

臨近中午,雨停了,楊景派人來請劉玘過去陪王允早餐。

秋雨過後,略顯寒冷,早餐吃的是“溫鼎羊肉”。

溫鼎也就是火鍋,其實古代人最喜歡吃的就是火鍋,當然這得要豪富之家。

溫鼎是一種特殊的鼎,他下面多加了一層隔,以便放置木炭。

鼎中有隔成“鴛鴦鍋”的,也有做成五宮格、九宮格的,和後世的火鍋極其相像。

當然,古代請客有規矩,並非上上下下都是同等食物,很多時候“官吏有別”,也就是主人只請管事的官吏就餐,其餘人等各自按照等級吃“傳食”,此時有專門的《傳食律》規定出差官吏飯菜等級,絕對不可亂來。

楊景也只請了王允、徐嶽二人,楊景認識劉洪,而且關係還不錯,與徐嶽也有幾面之緣。

劉玘、高縣丞、廷掾、主簿、粟良等幾人作陪,其中粟良專門負責王允在壽張縣的安全。

王允聽說劉玘算術比劉洪還要上若干倍,自然有些吃驚,楊景雖然也有些驚訝,不過好得多,因爲他見到過劉玘用一些特殊符號計算九章算術題。

……

古代精通算術者,通常會研究天文學與曆法,幾人一邊吃一邊聊天,說着說着就到了天象上面。

現在民間讖語流行,說什麼要天下大亂,再說皇帝非常看重天象,比如日食、月食等等,特別是日食,因此官吏都比較關心此事。

天狗食日是中國古人對日食現象的叫法。由於古時科學水平的侷限,日食這種異象常被誤認爲不祥之兆。

就古人理解,日食之所以發生,乃上天意志干預人間、警示君王,而“日不食、星不悖”纔是“太平盛世”。

每當日食現象發生,古人就會敲門擊鼓以祈求太陽儘快復圓。

當然,太史令是知道日食、月食發生原因的,懂得日食之所以產生是因爲月亮擋住了太陽。

不過這些技術一般都是秘而不宣,比如像唐代太史令李淳風被譽爲神人,其實他也只是個數學家、天文學家而已。

此時是渾天說,而且認爲月球和太陽都圍繞着地球,加上觀測手段比較落後,採用的是“四分曆”,一些具體的數據還沒搞清楚,預測日食有時候不大準確。

所謂“四分曆”,也就是一年的時間爲365日再加1/4日,這當然比較粗糙,超過一二百年之後,就會出現較大誤差。

不過這並不影響,因爲每逢改朝換代,或者是遇到日曆相差比較大之時,朝廷就會組織天文學官員進行日曆矯正。

比如現在使用的四分曆,就是矯正的原來三統曆,他也被稱爲《太初曆》。

“徐算佐,京城中有傳說,今年或許會出現天狗食日,不知可有此事?”楊景問道。

“回楊公,確有其事,家師曾經算過,日食當在十一月,具體出現在何日何時,還尚未明確!”徐嶽點點頭。

第090章 朋友第038章 試驗第098章 挑釁第076章 故知第065章 公達第105章 進京第048章 回家第004章 統計第028章 謀劃第118章 法家後人第115章 侯爵第004章 統計第078章 信義第038章 試驗第023章 飛燕第102章 拔刀第062章 有功第044章 市事第079章 閨閣第105章 進京第082章 定了第091章 基金第101章 進府第064章 禮物第110章 好事第028章 謀劃第118章 法家後人第072章 死士第054章 升遷第026章 節奏第085章 軍侯第109章 舊友第016章 八廚第065章 公達第107章 外戚第123章 家鄉人第115章 侯爵第100章 虎穴第005章 待客第130章 匈奴王子第065章 公達第101章 進府第116章 中使第086章 密令第120章 要幾個人第108章 問計第049章 祭祀第082章 定了第045章 買物第028章 謀劃第007章 後庭第009章 名望第016章 八廚第028章 謀劃第117章 太學第100章 虎穴第046章 孤兒第010章 驚喜第107章 外戚第046章 孤兒第071章 賊人第060章 算盤第124章 幫我寫封信第058章 御史第048章 回家第058章 御史第040章 懸首第018章 小宴第101章 進府第102章 拔刀第029章 北固第079章 閨閣第107章 外戚第010章 驚喜第067章 啓程第034章 管亥第085章 軍侯第008章 田舍第013章 試題第056章 可交第017章 都亭第092章 刺史第124章 幫我寫封信第006章 禮記第020章 醉了第128章 兵出河東第097章 鐵官第105章 進京第008章 田舍第086章 密令第121章 北軍第008章 田舍第087章 辦班第087章 辦班第003章 分戶第079章 閨閣第090章 朋友第105章 進京第110章 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