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八十一 陰謀的大幕緩緩拉開

鄭鷹對即將展開的對倭國作戰很感興趣,但是很顯然,這場仗和他沒什麼關係。

他是西南兵團的主帥,那麼自然而然的,負責的區域是整個西南地區,而不是遠在東邊的倭國。

征討倭國需要水師渡海,那麼這一仗誰來主打,很顯然,首先就和江大海脫離不開關係。

“那麼看來這一仗是給江大海安排的?”

“不止是江帥。”

韓擢搖了搖頭:“倭國水師七年前就被陛下打的全軍覆沒了,現在德川氏和豐臣氏兩方的水師加在一起還不到一百艘戰船,根本不是大秦水師的對手,雖然水師還有陸戰隊,但是光靠陸戰隊的戰力還無法應付保守估計能拿出二十萬軍隊的倭國。

此戰江帥是協力,運送軍隊去倭國,派出陸戰隊參戰,還有需要在海路上攔截可能會流亡海上的倭國軍政要員,是很重要的協力方,而不是主戰方。”

“那此戰負責的主帥是誰?”

“麻威將軍。”

韓擢這樣一說,鄭鷹也就明白了。

“那麼多年過去了,陛下這一碗水端平的本事卻沒有絲毫的退步,反而越發得爐火純青了,讓咱們都有仗可打,誰也不會羨慕誰到不能收拾的地步,我等不及陛下多矣。”

鄭鷹想了想自己尚且不能調和麾下大將和齊大勇之間的關係,一想到武將們因爲戰功而鬧彆扭,整個人就非常的鬱悶。

“那是自然,陛下智計深遠,不是我等臣子可以揣測的。”

韓擢面朝東北方向拱了拱手:“話說回來,鄭帥,陛下對這裡的情況還是比較關注的,之前玄武營主將聯手寫信給陛下反應鄭帥的情況,陛下可是不太高興的,此事雖小,但是戰陣之前將帥失和,你這個主帥統御不足啊。”

鄭鷹心裡一緊。

“此事……此事我也有反思過,只是我擔任主帥日子還短,所以……”

“陛下也是這樣說的,鄭帥擔任主帥日子還短,所以可以原諒。”

韓擢開口道:“但是,陛下以爲,軍中就要規矩森嚴,不能有絲毫的逾越,否則就會壞了軍規,一支軍隊沒有軍規,那就是土匪,不是軍隊,陛下對軍規軍紀的要求,鄭帥最清楚不過了。”

鄭鷹連連點頭。

“是,陛下的期待,末將知道了,末將一定會盡力達成陛下的期待!”

“不是盡力,是一定。”

韓擢說道:“這是陛下的原話,一定要做到,否則,陛下不能放心將西南兵團三個軍交給鄭帥。”

鄭鷹只有點頭。

之後,韓擢取出了蕭如薰的聖旨:“這是陛下按照鄭帥送回去的消息頒佈的聖旨,鄭帥可以看看有沒有什麼地方需要補充,或者還有什麼地方要臨時更改,現在跟我說,還來得及。”

“陛下同意了?”

“對,陛下考慮到局勢瞬息萬變,這甚至也在咱們的計劃之內,可以更改。”

韓擢把聖旨遞給了鄭鷹,鄭鷹接過來細細的看着。

帳內,兩個人正在商量着明日需要做的事情。

帳外,精銳的親兵正瞪着眼睛巡查四周,不允許任何人的接近。

陰謀的大幕緩緩拉開,播州之役結束之後出現的權力真空所引發的一系列動盪就此開始,且,將會被人力推動。

鄭鷹和韓擢商議陰謀詭計的時候,蕭如薰派去日本宣讀關於大秦提前歸還石見銀山的聖旨的使者已經乘船出海,向日本島駛去,國內關於這場戰爭的準備也在同時展開。

蕭如薰下令從東南三省、緬甸和呂宋調集軍糧,以備軍需,從國庫中撥了三十萬兩銀子做先期準備之用,江大海的水師艦船紛紛向天津衛港口靠攏,準備承載集結完畢的軍隊,隨時向日本島揚帆起航。

而在此之前,爲了把戲做的足一點,他還需要抽調一批船隻往返於石見和浙江之間,將吳惟忠麾下的一些軍隊運送到浙江去。

這樣做的目的之一是因爲劉黃裳計劃讓人在日本散佈大秦國內出現動盪,需要徵調大量軍隊平定動盪的謠言。

這個謠言其實並沒有什麼實際的內容,不說哪裡出現的叛亂,也不說具體是什麼叛亂,只是抽調軍隊,還要帶有一些急促的感覺,這樣反而可以給人一種內部出了不能對外說的問題的錯覺。

在這個訊息傳遞極其緩慢且真假難辨的時代,這種坐檯很容易讓人產生錯誤的判斷,從而做出錯誤的事情。

目的之二也是蕭如薰自己的意思,他想讓長期駐守在日本石見鎮的吳惟忠麾下的南兵回鄉。

前明雖然也有安排石見鎮的士兵輪流回鄉探親,但是頻率低,週期長,到現在爲止都有好幾千士兵六七年不曾回家了,對家鄉那是想的望眼欲穿。

讓他們回鄉,這不僅有利於讓士兵產生對大秦的歸屬感和好感,更有利於讓蕭如薰直接瓦解掉大秦官面上最後一支自己不能掌握的軍隊。

那是一支屬於戚繼光的軍隊,被戚繼光印上了過於深刻的個人印記,哪怕是戚繼光已經去世十多年了,但是這支軍隊內裡的軍魂依然不曾消失,這是一支大明朝最接近近代軍隊的軍隊。

然而可惜的是,這支軍隊只屬於戚繼光一人。

戚繼光死後,明王朝並沒有能夠將他的練兵法發揚光大,打造一支真正的屬於國家的鐵軍,而讓這支近乎於近代軍隊的軍隊依然跟着戚繼光的兩個衣鉢傳人——戚金和吳惟忠。

蕭如薰起事的時候,戚金在江浙沿海的吳鬆島擔任總兵,吳惟忠在日本石見鎮當總兵。

戚金是有心抵抗,但是兵力不多,消息不靈通,等他知道消息的時候,鄭鷹大軍和將大海的海軍已經控制住了他的退路,他要是不投降,就會被活活餓死。

之後鄭鷹派人勸說戚金,歷數明廷對戚繼光的刻薄對待,歷數文臣對武將的壓迫打擊,戚金猶豫了一天,率軍投誠,加入了鄭鷹的軍隊,交出了軍隊的指揮權。

吳惟忠純粹是離得太遠沒被注意,等注意到的時候蕭如薰已經推翻了明廷建立大秦了,所以就乾脆的投誠了。

再者說了吳惟忠之前也是蕭如薰的舊部,戚金也是蕭如薰的舊部,都是朝鮮之役的戰友,沒有理由不答應。

但是他們兩人所帶領的戚家軍餘部自成體系,訓練嚴謹,訓練度並不弱於大秦的一般軍隊。

七百八十 都是奸賊!一千二百七十八 海波平二百三十四 王對王一千二百 正式開戰(下)二百六十 李昖的小心思一千二百八十八 李昖抵京(上)三百八十三 歸來二百四十七 議功六百一十五 狗與狼十四 武官的困境一千二百六十八 陳龍正已經活在當下了五百一十五 悲催的努爾哈赤五百二十四 萬曆二十六年伊始七百七十一 爲了四郎,去死吧!九百四十七 我不改革了,我要重新制定規則九百四十六 已經爛掉的東西就直接切掉吧一千一百三十四 後關失守三百五十七 以倭治倭五百九十五 免貴姓蕭二百九十三 夫妻重聚五百四十一 爲皇帝親信者勿忘晁錯四百一十四 西班牙人的準備六百 悲哀的抉擇一千一百二十九 打到天崩地裂也要繼續打九百零五 黑鳩五百八十八 沈一貫的邀請九百六十二 爲難的老臣五百零二 炸膛的火器一千零六十五 權慄很崩潰二百四十 三方會談(上)八百九十三 誅殺(上)七百三十二 瘋狗精神六百一十八 試探(下)四百零五 利瑪竇忽然爲自己的前途和命運擔憂了起來二百四十一 三方會談(中)五十八 惶惶不可終日的朝鮮君臣一千零八 強化中央集權一千三百一十五 郭家的一天(上)四百一十二 朝廷的官船七百九十五 開動的戰爭機器(上)一千二百一十八 石田三成成爲了第一個覺悟的人一 橫越五百年六百一十 敢不敢?四百四十一 蕭如薰上疏八百二十一 特殊且大膽的想法五十四 相互之間的猜忌五百二十二 忐忑的李如鬆九百八十七 一家團聚九百零七 衍聖公一千三百五十 北伐的準備(下)七百一十三 先斬後奏九百七十五 樂不思蜀的徐弘基六百四十六 做戲就要做全套五百九十九 困獸二百七十九 門庭若市的蕭府五百八十六 掌舵者五十七 蕭如薰縱論朝戰(下)一千零五十四 爲大秦做事七百一十九 那是人嗎?一千二百 正式開戰(下)一百六十 倭寇來使一千三百零二 皇帝即國家六百六十五 人爲刀俎我爲魚肉四百七十九 拜訪徐光啓(上)六百五十九 無法預料的未來七百九十 抵達鎮江五百九十七 甜棗三百零七 要生了三百一十二 約談二將四百五十二 船一百五十五 對馬攻略計劃(一更)六百九十七 新任大同巡撫八百四十五 動手!一千 朱應槐圖謀造反四百三十三 喪心病狂(上)一千零五十九 毛文龍的決定四十四 一切都將見分曉一千一百五十九 勇士八百五十 沒人可以阻止我番外——大明罪將蕭如薰死於此(上)一千一百五十八 極惡惡人蕭如薰二百九十四 踏青野炊三百六十五 作壁上觀九百三十二 一場沒有懸念的戰鬥四百三十八 總督的中國恐懼症一千零七十三 一種計謀?九百一十七 有升甫在,我無憂矣一百一十六 強襲開城(上)五百二十九 將軍心緊握在手六百四十七 不是出問題了吧?一千二百六十六 還他一個清清白白五百三十一 蠱惑人心一千三百五十三 皇莊系統七百一十五 就打到這裡吧!二百三十一 明軍血戰德川軍(上)二十七 君欲上天乎?十一 何樂而不爲二十八 腦洞大開的蕭如薰七百四十七 老祖宗,我做的對嗎?五百八十六 掌舵者